文学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既有利的一面又有弊的一面就像果实一样,可以鲜美可口,也可能包含剧毒,而这种现象表现在文学上就使其既具有功利性又具有非功利性。文学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它的功利性在于其实现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郭沫若先生曾指出:我承认一切艺术,虽然貌似无用,然而有大用焉。”这里的貌似无用,即指表面上的无功利性,而有大用,则指实质上的功利性。文学的这种大用在于,它可以唤醒社会,鼓舞革命,即唤醒和鼓舞人民参与变革世界的实践。比如:五四时期,易卜生的戏剧介绍到中国,曾经使许多青年女子激动不已,她们因看到娜拉摆脱资产阶级的市侩丈夫的束缚,追求自由,独立的意志,而激起了要求冲破封建压迫,向往个性解放的情感与愿望。再如,歌德的出版之后,一些青年达到陶醉忘形,神魂颠倒的地步,他们因自已的婚姻不自由而纷纷效仿维特,对旧制度旧道德表示抗议,一时形成所谓的”维特热。 再则, 文学的非功利性是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而文学创作的无功利性表现在,作品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上利益满足。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