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川南城际铁路.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91941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川南城际铁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建川南城际铁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建川南城际铁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建川南城际铁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建川南城际铁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建川南城际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川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 一五年八月 1一、建设项目概况(一)地理位置路径及相关背景新建川南城际铁路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区,分为内江至自贡至泸州铁路和自贡至宜宾铁路两段。内江至自贡至泸州铁路起于内江市成渝客专内江北站,向南经白马、永安后进入自贡境内,再经大安、自贡市区沿滩区、富顺县进入泸州境内,尔后线路南行经泸县止于泸州市。自贡至宜宾铁路起于内江至自贡至泸州线自贡东站,向南经邓关后进入宜宾境内,再经大观、临港,接轨在建成贵客专宜宾东站。项目北衔接成渝客专,南连规划建设的渝(泸)昆铁路,是成渝经济区城际铁路网的

2、重要组成部分和川南城市群快速客运通道之一,是一条服务于成渝经济区次级中心城市客流的快速铁路。2015 年 4 月 22 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下达本项目建议书批复关于新建川南城际铁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铁总计统函【2015】354 号)。2015 年 6 月,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二)设计范围、内容及主要技术标准新建川南城际铁路线路全长 220.65km,其中内自沪段正线长度 130.96km,以及内江地区相关工程;自宜段正线长度 89.69km,以及宜宾地区相关工程。川南城际铁路为新建客运专线,双线,电力牵引,速度目标值 250km/h。主要工

3、程数量,线路长度为 220.65km,其中路基长 118.15km;新建桥梁 83.42km /157 座;新建隧道 19.08km /16 座,桥隧比 46.45%;全线共设车站 12 个。本项目总工期 5 年,计划于 2015 年 12 月动工,2020 年 11 月建成通车。总投资约 309 亿元。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一)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植被现状项目区域主要以农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为主,多为常见植被类型,有农田植被、以及马尾松、桉树、竹林等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次生林和人工林,由于长期农业垦殖和人为活动,评价范围未发现珍稀野生保护植物;无珍稀保护野生植物。

4、在 CIIK32+580 隧道左侧 280 m 有一棵黄桷树古树。2(2)动物现状沿线无保护兽类,保护动物仅为鸟类。沿线零星分布有鹊鹞、黑耳鸢、普通鵟、游隼、红隼、白腹锦鸡、白鹇、领角鸮、斑头鸺鹠、短耳鸮、褐翅鸦鹃等级保护鸟类。(3)环境敏感区本工程涉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镇溪河南方鲇翘嘴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濑溪河翘嘴鲌蒙古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九狮山风景名胜区、玉蟾风景名胜区等 5 处重要生态敏感区。2、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项目评价范围内有 146 处声环境保护目标,其中居民住宅 135 处、学校 10处、机关 1 处。工程沿线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主要噪声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大

5、部分敏感点满足声环境质量相应功能区标准。3、振动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评价范围内有振动环境敏感点 147 处,其中居民区 140 处、学校 7 处。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沿线振动敏感点振动现状值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10070-88)的标准要求。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线路经过区域包括长江水系、沱江水系,线路主要跨越的河流主要有沱江、濑溪河、釜溪河、镇溪河、长江南广河等,现状调查基本满足功能区水质要求。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沿线隧址区井、泉水样取样点的地下水质量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 III 类标准的要求。工程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

6、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长江、沱江及其支流清水河、釜溪河、濑溪河等大小江河、沟渠为常年地表径流,河水面为当地侵蚀基准面。6、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根据沿线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工程沿线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基本满足国家二级标准,主要大气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规定和区域环境特征,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具体如下:1、生态环境3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两侧 300m 以内区域,站场用地界外 300m 以内区域,临时用地界外 100m 以内区域,施工便道中心线两侧各 30m 以内区域,对于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评价范围扩大到敏感区

7、保护范围。2、声环境线路两侧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 200m 以内区域。3、振动环境线路两侧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 60m 以内区域。4、地表水环境施工期为施工污水排放及其主要受纳水体,运营期针对沿线车站污水排放口。5、地下水环境隧道施工期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并特别关注隧道顶部居民饮水井、泉等环境保护目标,必要时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给关系的区域。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一)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1、长江上游珍稀、特鱼类国家级保护区1)线路以临港长江特大桥通过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有 2 个桥墩(涉水)位于

8、保护区范围内;以南广河特大桥通过自然保护的缓冲区(支流南广河) ,有2 个桥墩(涉水)位于保护区范围内。2)桥地处不属于鱼类“ 三场 ”,在拟建工程直接影响水域未发现有珍稀特有鱼类及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越冬和索饵的生境。工程建设也不会阻断鱼类的通道。3)施工期施工区域对近岸浅水带的占据或开挖等作业将直接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迅速破坏,使得对应区域水生生物急剧减少。施工废水的排放主要造成水体 SS 含量的升高,其沉积和覆盖将导致施工水域下游一定河段近岸带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水生植物等生物量的减少,造成一定区域内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生物多样性的降低,鱼类饵料生物的减少,进而影响到鱼

9、类的索饵等活动,造成一定时期内相应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的降低。川南城际铁路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临港长江大桥和南广河双线桥等各桥梁的兴建基本不会改变其相应水域生态环境的功能,总体上影响程度不大。44)保护措施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包括:施工期调整功能区划,施工完毕后恢复原功能区划;水污染防治、悬浮物防治,运营期桥面石油等液态危险品泄漏防范措施、珍稀鱼类意外伤害应急救护预案、资源与水生态环境监测措施、增殖放流措施等。2、濑溪河翘嘴鲌蒙古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线路通过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实验区,保护区内有涉水桥墩 2 座。桥址工程距离“ 三场” 较远,多产粘性卵的鱼类,如鲤

10、、鲫、鲇等,其产卵地点会随着水文情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保护区中缓流的河汊、河湾及河流边的缓流水域较多,这类鱼能在相邻水域找到相似生境进行产卵繁殖。工程建设也不会阻断鱼类的通道。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对保护区整体构成和功能影响很小,对保护区鱼类生境、鱼类组成、渔获物组成、鱼产量、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影响不大。2)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繁殖期避让、开展污染治理、人工增殖放流、环境监测等。3、镇溪河南方鲇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线路通过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保护区内有桥墩 4 座。工程影响水域附近有 8 处鱼类“三场” ,且桥址工程距离 “三场”较远,距离最近的为高洞产卵场,上

11、距桥址 1.8km,为产粘性卵的鱼类,如鲤、鲫、鲇等,其产卵地点会随着水文情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保护区中缓流的河汊、河湾及河流边的缓流水域较多,这类鱼能在相邻水域找到相似生境进行产卵繁殖。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对保护区整体构成和功能影响很小,对保护区鱼类生境、鱼类组成、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影响不大。工程建设也不会阻断鱼类的通道。2)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繁殖期避让、开展污染治理、人工增殖放流、环境监测等。4、泸县玉蟾省级风景名胜区1)铁路线路工程长约 2.1km 经过玉蟾省级风景名胜区,工程类型包括隧道(1650m) 、桥梁(430m)和路基(20m) ,无车站。2)项目不在玉蟾风景名胜区

12、的核心景区范围内,空间上距离核心景区较远,对核心景区没有影响。项目位于玉蟾风景名胜区的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范围内,不涉及史迹保护区和自然景观保护区,符合风景名胜区法律法规和上位规划的要求,对玉蟾风景名胜区不会造成重大影响。项目对景观资源、5观景视线的影响较小,处于景区自身可接受的范围。3)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为:景观设计、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场地,恢复植被。5、泸州市九狮省级风景名胜区1)铁路线路工程长约 4.8km 位于风景区范围内,工程类型为路基、桥梁工程,无隧道、站场等工程。2)项目位于九狮风景名胜区的二级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范围内,不涉及史迹保护区和自然

13、景观保护区,符合风景名胜区法律法规和上位规划的要求,对九狮风景名胜区不会造成重大影响。项目对景观资源、观景视线、游赏风景的有一定影响,但处于景区自身可接受的范围。3)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为:景观设计、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场地,恢复植被。(二)生态环境1、植物影响及保护措施工程实施会占用部分林地,砍伐一定数量的树木,受影响的植物种类都是当地的常见种类,工程建设会导致这些植物种类个体受到影响,但不会改变评价范围内植物的区系组成。在评价区域内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物种,工程实施不会对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物种产生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结合水土流失防治采取绿化等措施,补偿植被损失,对形成的各种施工迹地

14、,如开挖面、临时道路等都要进行人工植被恢复,种植的树、草、灌以当地种为主。2、动物影响及保护措施工程直接占地区域会减少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栖息地,使它们栖息的环境面积减少,但相比它们适合的生存环境而言,减少的面积是有限的,不会对它们种群的长期存活造成影响;由于工程设置了大量的桥梁、涵洞,两栖类可以通过桥梁、涵洞移动,对其影响较小。工程建设会直接减少鸟类的活动及觅食范围,并会破坏部分鸟类的繁殖生境,由于鸟类的飞行能力强,并且评价区域的主要分布鸟类都是一些发布广泛、适宜于多种生境的物种,工程建设对鸟类物种的影响不大,铁路建成运行时,铁路线对鸟类的活动不会造成阻隔。调查区域内的保护动物均为鸟类,它们

15、飞翔能力强,工程建设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施工机械的噪声,对固体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快速处理;施工完成后,尽快恢复原有植被,以恢复部分原有的动物种类;多采用桥梁、涵6洞形式,有效保障动物的正常通行,保持铁路两侧物种的连通性。3、工程占地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工程永久征地主要为耕地和林草地,临时占地主要是旱地和灌草地。工程占地不会对本评价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造成根本性的改变。本工程建设将占用部分基本农田。报告书提出的措施:本工程建设已经作为基础建设纳入到沿线各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各县(市)将对占用的耕地进行调整

16、。环境保护措施:对工程永久占用的耕地按照国家及四川省有关规定、根据“占多少,垦多少” 的原则,建设单位按实际用地面积缴纳耕地开垦费进行补偿。临时工程优先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利用站区范围内的永久征地,减少新占地。占用耕地的临时工程,使用前剥离 2040cm 厚表层土,用于使用后恢复植被。4、重点工程及临时工程影响及保护措施桥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自然景观、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及地表植被等,同时影响河流水质。采取防止河岸冲刷的工程防护措施,设置钻孔桩泥浆池,减少基坑开挖等临时工程对环境影响,做到桥涵工程与环境景观的协调统一。路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占地、破坏植被、产生水土流失等。路基边坡一

17、般均采取加固防护措施,陡坡路基地段采用支挡措施,避免剥山皮。加强路基排水系统设计,如吊沟、边坡渗沟、急流槽、暗沟等,并与桥涵、站场形成完善的排水体系,保证路基工程周围排水畅通,避免水流对环境产生破坏;少改渠改沟(河) 。加强腐殖土和地表熟土的保护,集中堆放,用于边坡绿化和复垦。施工期临时工程占用土地,扰动地表,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土地使用功能,使场地硬化,从而对原有土地的水保功能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和破坏。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便道、施工场选址(线)少占耕地,少破坏植被,避绕不良地质并避免产生大的填方或挖方边坡。施工便道两侧、施工场地周围设排水沟,修建排水沟;工程建成后部分施工便道可交与地方

18、政府作为乡村道路使用,其余施工便道应进行土地整治,恢复植被。施工场地进行场地平整前,应先剥离表层熟土,使用完毕后应尽量移交地方作为车站站前广场及商业开发用地,其余的对硬化层进行清除,进行土地整治,恢复植被。在铁路工程建设中,铁路工程建设部门应根据土石方调配、沿线地形地貌以及环境保护要求,进一步优化沿线渣场布局;弃渣场若出现调整,铁路工程建设7部门须与地方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并确保符合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相关要求。弃渣场施工前,必须先剥离表层熟土并暂存,弃渣场先挡后弃,采用挡渣墙、截排水沟等综合防护措施,弃渣场施工完成后对渣场进行整治,弃渣场恢复应结合所在区土地利用规划、国土整治计划,宜林则林、宜耕则

19、耕。在施工准备期完成场地整理及表土剥离工作。主体工程表土剥离通过合理施工组织堆放在永久征地范围内,如弃渣场表土剥离堆放于弃渣场顶部,施工便道剥离表土装入草袋堆放于便道外侧。剥离表土在施工过程中或施工结束后用于工程绿化或复垦当中。表土剥离机综合利用工序为:表土剥离分层堆放布设临时防护措施回填覆土土壤肥力和环境化学测试生物种植试验验收。5、景观影响及保护措施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对沿线的景观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仅限于施工期,通过对桥梁、站场、路基等进行景观设计,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对沿线进行绿化,使其与周边环境协调,本工程将成为一道新的景观线。6、水土流失影响及防治措施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

20、一级标准。在防治责任范围内主体设计采取了工程措施或工程和植物相结合的防护措施,本次评价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水土保持措施。通过实施本水保方案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区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9.39%,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 99.25%,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 1.11,拦渣率达到97.24%,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 99.73%,林草覆盖率达到 32.64%,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级防治目标。随着水土保持措施逐渐发挥水土保持功能,原有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三)声环境1、施工期施工期,推土机、挖掘机和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会对施工场地附近敏感点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环保措施:合理

21、安排施工场地,噪声大的施工机械远离敏感点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对于在线路经过集中敏感点路段的施工点,施工单位采用临时挡护等措施,对施工场地进行围护,减小施工期噪声影响。通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进行现场管理和监督及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施工噪声的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的。2、运营期8预测近期铁路边界处铁路噪声预测值昼间、夜间达标;预测近期居民区噪声4 类区昼间均达标,夜间有部分超标;预测近期居民区噪声 2 类区昼间有部分超标,夜

22、间有部分超标。运营期噪声治理措施:设置路基、桥梁声屏障及隔声窗。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本项目降噪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的管理工作,各阶段应有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声屏障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理和验收监测等工作,从源头上确保降噪工程的有效性。建议相关部门在规划使用铁路两侧用地及建筑物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以及本报告书噪声预测结论,合理规定建筑物与交通干道的防噪声距离。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 30m 以内区域严禁新建噪声敏感建筑;30m 以外的噪声超标距离以内不宜新建噪声敏感建筑,若必须建设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七条“在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

23、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减轻、避免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等相关规定,由噪声敏感建筑的建设单位采取必要噪声防治措施。(四)振动环境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表现为强振动施工机械对距离施工场地较近的敏感点的影响,以及由于隧道爆破施工对隧道上部敏感建筑的影响。运营期预测结果表明: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 30m 处及 30m 外振动预测值昼间夜间均达标。施工期环保措施:施工现场合理布局,振动大的施工机械远离居民区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振动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振动监测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对爆破施

24、工,应根据隧道施工断面与建筑物的距离、隧道的岩性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合理选择施工方式,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在爆破影响距离内控制或不进行爆破作业,保障地表建筑物安全。在顶部有敏感建筑的隧道施工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对隧道上部进行监控,监控内容为地表沉降及建筑物变形情况等,若建筑物出现异常,应立即对人员、财产等进行疏散,对损坏的建筑物按照损坏情况进行合理赔偿及拆迁。运营期振动治理措施:为控制铁路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在设计中已采取了无缝线路等工程措施。项目建成运营后,及时对线路两侧的敏感点建筑物进行振动监测,发现振动超标现象,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五)地表水环境91、施

25、工期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隧道每个施工断面施工时产生的高浊度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并含少量石油类,进入水体将使水体悬浮物增加。工程设计对距离敏感水体的隧道进出口施工期采取污水处理措施,如采用调节沉淀+气浮等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桥梁主体工程施工废水主要来自于桥梁下部基础施工。设计对水中墩桥梁孔泥浆抽升至陆地沉淀处理,泥浆回用,废渣干化后运至弃渣场。其它桥墩钻孔泥浆部分回用,部分干化后回填桥墩下部或运至弃渣场处理。桥梁施工结束后,及时清除水体附近杂物,保证水流畅通。桥梁弃渣及时运至弃渣场并采取挡渣墙、截排水沟等工程及植物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桥梁施工破坏地表面积,采取撒草籽等措施控制水土

26、流失。路基、站场工程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弃渣及时运至弃渣场,对路基、站场边坡及取、弃土场及时采取工程及植物防护措施。2、运营期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运营期主要是车站排放污水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另外工程设置的桥隧守护点也有少量污水排放。工程新建站点新增生活污水,设计根据沿线各车站的生活污水排放条件。除既有站内江北和宜宾东站接入市政管网,其余各站生活污水均采用人工湿地生物模块进行处理后排放。桥隧守护生活供水点采取人工湿地生物模块处理后排放或绿化回用。(六)地下水环境1、主要环境影响根据现场调查和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隧道工程施工可能会对部分隧道顶部居民饮水造成影响。隧道所在山体地表植被的生长主要依靠地表浅层耕植土中的潜水或包气带水,隧道开挖有直接供水影响的含水层是地下较深处的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因此,工程施工对隧顶地表植被的生长影响不大。2、主要环保措施1)本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本项目施工图设计中针对隧道施工提出的堵水防渗措施,同时还需加强其他环保措施,将修建隧道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减缓到最小程度。2)施工时坚持“ 以堵为主、限量排放 ”的防治水原则,采取 “堵水防漏,保护环境”和“先探水、预注浆、后开挖、补注浆、再衬砌” 的设计、施工理念,达到堵水防漏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