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应对反倾销机制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7349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应对反倾销机制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应对反倾销机制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应对反倾销机制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应对反倾销机制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应对反倾销机制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文献综述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应对反倾销机制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快速萎缩,各国企业都面临着争夺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许多国家为扶持和保护本国产业,防范国际市场萎缩导致的贸易转移,纷纷出台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目前全球 35%的反倾销调查和 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截至 2008 年,中国已连续 14 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经济体,连续 3 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经济体。仅自 2008年 11月以来,中国就遭受超过 100项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占同期世界各国各地区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三分 之一强,名列世界第一。事实上,反倾销已成了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

2、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所以,针对浙江省产品的应对反倾销机制进行相关的整理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1 反倾销理论 反倾销守则 (1979)东京回合达成的反倾销守则是在肯尼迪回合达成的反倾销措施协议基础上经过修订而形成的。它实际上是关贸总协定第 6条关于反倾销部分的实施细则。其主要内容有 : 1 协定确立了征收反倾销税的基本原则 :只有在关贸总协定第 6条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该协定规定进行了调查后才能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的措施。 2 协定明确了如何具体确定倾销是否存在 , 是否对 其他缔约方造成了损害 , 以及造成了何种程度的损害。倾销的定义是 :“ 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输入到另一国的商业领域 ” 。正常价格

3、是指 “ 供出口国本国消费的相应的同类产品价格 ” 。 协定还对如何进行价格比较做了规定。进行价格比较须遵守以下规则 : (1)一般以出口国国内市场的一般贸易中同类产品的售价为基础。没有或无法使用这种价格时 , 应以与该出口国出口到任何第三国相应的同类产品有代表性的价格为准 , 或以原产地国家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费用及利润来确定。 (2)转口产品通常与出口国的相应价格进行比较。 (3)如果没有出口价格或价格被认为不可靠 时 , 可按进口产品首次转售给买方的价格来确定出口价格。3 协定为 “ 国内工业 ” 一词规定了明确详细的定义 ,它是指生产相同产品的国内生产者总体或这些产品的合计总量占国内该

4、类产品产量的大多数生产者。价格承诺是当局为消除倾销的损害性影响而要求进口商作出修改其价格或停止按倾销价格向有关地区出口的自愿保证。但是 , 寻求或接受出口商的保证 , 须以进口国当局按规定进行调查 , 而且 , 它不得强迫出口商作出这种保证 , 不管是2 否提出保证不影响对案件的审议。即使已接受保证 , 调查损害的工作仍可继续进行。 (4)反倾销税的数额不得超过倾销的差额 , 而且 只有在抵消倾销造成的损害必需的期限内才有效。征收反倾销税或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 只能适用于已进入进口国消费领域内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非歧视地进行 , 应对所有经查明进行了倾销并造成损害的进口货逐件征收反倾销税

5、。 (5)代表第三国采取反倾销行动应由第三国提出申请和提供有关资料。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给予特殊考虑。总之 , 反倾销措施像其他非关税壁垒一样 , 经常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障碍。任意采取反倾销措施会妨碍世界贸易自由化 , 直接影响WTO 宗旨和目标的实现。 反倾销 (Anti-Dumping)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 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 “ 反倾销税 ” 。 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一成员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

6、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 国外研究状况 2.1 理论研究观点 Wares(1977)认为厂商为了在不降低国内价格的条件下维持现有的生产能力,或者是在不降低国内价格的条件下提高产量 实现规模经济,这种价格歧视的动机是可以接受的 。 Fingerr, J.M(1982)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决定反倾销的可能变量 : 国际政治的影响 (美国出口他国所占的比例、与发展中国家相比 )、国内政治的影响 ( 管理当局重组的威胁、行业集中水平、反倾销案例的大小 ) 、行业大小 ( 雇佣状况、资本、产品增值 ) 、相对成本 ( 劳动资本率、平均工

7、资、经济状况 ) 、技术精度 ( 产品数量 ) 。 Finger(1993)认为使用反倾销的国家形成一个 “ 俱乐部 ” ,并且,每年都有遭受其他国家指控的新成员加入。在这种情况下,俱乐部成员国相互使用反倾销 措施而不是针对非俱乐部成员国。 Finger研究发现, 80年代大约三分之二的反倾销案都是指向那些也使用反倾销措施的国家,证明了这种现象的存在。 S.Girma, D.Greenaway和 K.Wakelin(2000)在贸易壁垒对 FDI影响的角度分3 析了日本对英国的直接投资在 8090 年代的迅猛增加的原因 , 结果显示英国若对日本实施反倾销措施会对日本对英直接投资产生很大的积极影

8、响 , 若是对其他国家实施反倾销税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原因是英国对其他国家实施反倾销税会产生贸易向日本转移的效应 , 抑制了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 。 Prusa and Skeath(2002)发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与 “ 针锋相对 ”报复相一致的反倾销行为,并证明了所有国家的反倾销约有一半是针对以前对自己使用反倾销措施的国家 。 结论:国外的理论 观点 主要体现在 1 反倾销的相互性,反倾销具有报复性,多数 反倾销案都是指向那些也使用反倾销措施的国家 ; 2 反倾销与直接投资的关系 。若对出口国实施反倾销,将使得出口国对进口国的直接投资产生积极的影响 ; 3 提出了决定反倾销的可能变

9、量。 2.2 实践研究观点 Belderbos(1997)通过对美国和欧盟的 36种电子产 品中的 FDI的调查 , 发现肯定性反倾销裁定将日本电子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的比率从 19.6%提高到71.8%, 而对美国直接投资的比率从 19.7%提高到 35.95%。 Corinne M.Krupp和 Susan Skeath(2002)从整体产业的角度出发 , 考察了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系 , 提出以保护上游产业为目的的反倾销调查不仅对上游产业竞争产生影响 , 而且对下游产业也会造成消极影响 。 结论:国外的实践观点主要体现在 1 验证了反倾销与直接投资的关系。若对出口国实施反倾销,将使得出口国对

10、进口国的直接投资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反倾销对于上下游产业的消极影响。 2.3 实证研究观点 Fingerr, J.M(1981)测试了 “ 伤害理论,用数据分析了国内行业对于进口产品低于正常价值的抱怨。调查的进口产品比例表明,在 1980年以前,各行业中在调查时对决定被调查的进口产品比例起重要作用的是进口渗透 (进口货物 /国内货物 )和股本及雇佣的大小 。 Kurpp, C(1994)分析了 1976-1988年中美化工行业提出反倾销诉讼的决定。从产业损害的角度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 :边际价格一成本、雇员总数量、以货币表示的资本占以货币表示的发货量的比率、平均工 资、进口渗透率、生产工人4

11、总数、平均产量工资、新资本支出 货币表示的发货量的比率、化工及附属产品指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1980年实施 “ 贸易协定法案 ” 的前后影响、倾销幅度。并用一个 Poissno 模型来分析指标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进口渗透率、雇员总数量、生产工人总数、平均工资、平均产量工资、以货币表示的资本占以货币表示的发货量的比率、倾销幅度、 “ 贸易协定法案 ” 等变量与实质性损害相关性显著 ; 边际价格一成本、新资本支出 /货币表示的发货量的比率、化工及附属产品指数, GNP等变量与实质性损害的相关性不显著 。 Prusa(1997)利用美国 19801988 年所有得出肯定性终裁结论的倾销产品的贸

12、易数据 , 判断贸易转移效应是否存在于各个行业 , 他发现在所有的反倾销案件中 , 从未指定国家的进口在案件发生 1年后增加约 20%, 在案件发生 5年后增加 40%以上 。 无论反倾销税率最终被裁决是高还是低 , 即使是被拒绝的案件过后 , 贸易转移效应也都相当显著。 Paul Brenton(2000)也对欧盟实施反倾销措施对贸易转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 他发现欧盟对指定国家实施反倾销措施后 , 欧盟外未指定国家会在裁决后的 2年内提升价格以免引起反倾销调查 , 但是 3年之后这些国家的产品价格会下降 , 贸易转移效应同样相当明显 。 Prusa(2001)通过对 1980-1998

13、 年世界范围内的反倾销 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也发现:新反倾销使用者立案的 80%是针对俱乐部成员,传统使用者立案的 60%是针对俱乐部成员;总体大约四分之三的反倾销案例符合俱乐部效应。另外使用反倾销措施具有 “ 上瘾性 ”,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旦开始使用反倾销就很难长时间的停止不用该法律。 Prusa认为很多国家的反倾销看上去是针对以前对自己有过反倾销调查的国家 , 显示出一种报复行为。报复行为指 的是采取反倾销措施,特别指向过去对自己指控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在过去遭受的反倾销调查越多,就越有可能发起更多的反倾销案。 Michael, M.K (2003)验证了反倾销与宏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

14、通过分析 1980一 1998年间 4个使用反倾销比较多地国家 (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美国 )的数据得出了汇率的波动、 GDP 的增长对于反倾销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响。 结论:国外的实证观点主要体现在 1 分析了构成反倾销的指标; 2 反倾销与贸易转移效应的显著性关系; 3 反倾销与汇率波动、 GDP 等宏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4 从实证的 角度验证了反倾销的相互报复性。 3 国内研究状况 5 3.1 理论研究观点 冯军 (2002)提出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建立不同层面的反倾销预警机制。 张春森 (2002)认为应逐步形成国家、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的纵向网。通过对重点产业、重点产品、重点市场状况以及驻

15、国进出口情况等重要参数变化的检测、整理和分析,建立损害预警数学模型,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预警信息。 贾怀东 (2003)提出要建立三位一体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包括市场预警机制、政策预警机制和政府企业间的协调机制。 张军 (2003)提出外经贸部、国家统计局同行业协会要加 强对出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调研工作,要了解并掌握中国产品进口国经济增长变化、国际上相关产品的生产能力、市场销量和价格水平等情况,建立一个包括出口产品价格、数量发展变化的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一个覆盖面广、传递及时的信息扩散机制,随时向企业预报各国反倾销动向及中国可能受到反倾销指控的产品。 李冰 (2003)认为除

16、了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承担起反倾销预警者的角色外,我国驻外机构,如使领馆、新闻机构和各种商业组织也应密切关注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动态。一旦发现有反倾销的苗头,就及时向国内反馈信息,让 国内企业做好准备,采取相应措施,如放慢出口速度、提高出口价格等。 李艳丽、薛阳 (2003)提出了反倾销预警系统 概念,并认为反倾销预警系统最终的微观操作和运行维护的重任依旧会落到相应产品的进出口商会的肩上。 郑四华、徐玲娟 (2004)提出要建立反倾销数据动态分析预警系统,包括出口企业建立对应的资料信息库,出口产品价格动态分析预警系统以及出口产品数量动态分析预警系统。 郑艳 (2004)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

17、预警预报机制。依托行业协会及主管部门,尽快建立重要农产品的数量、价格监测系统,争取产业保护的主动权。发现 有削价销售和对某一市场出口大幅增加时,要发出 “警报 ”。 张玉忠、孙德轩 (2005)认为通过观察进出口数量、价格、市场占有率、利润等各项财务敏感性指标优劣变化可以对企业的反倾销危机发挥预警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进行有效的预警。 杨黎明 (2005)提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宏观方面主要是根据国家间经贸关系的发展、进出口额、进出口贸易逆顺差额、外汇汇率变化、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提供宏观方面的反倾销警示;微观方面主要是以企业产品的进出口数量、价格

18、、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量、 开工率、国外同行业的进出口数量、价格、国际市场行情的波动等方面为监控对象,综合判断为企业提供核心的反倾销警示。 6 谢建国 (2006)分析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经济、政治及制度原因,其中美国国内工业产出的波动和对华贸易逆差显著地提高了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的频率,美中政治联系对美国对华反倾销有显著的影响。 结论:国内的理论研究观点主要体现在 1 提出了反倾销预警系统的构建方法、指标; 2 分析了反倾销预警系统的相关层面,包括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行业协会层面等等; 3 分析了反倾销同政治、经济、以及制度的关 系。 3.2 实践研究观点 杨小力、杨林岩和冯

19、宗宪 (2005)针对国外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连接不断的状况,结合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从出口国的国内产能、进口国国内经济、产业状况、双边贸易摩擦、国际贸易竞争和进口国国内经济政治政策变化等四个方面分别构建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监测产品的筛选指标和监测产品的预警指标,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检测产品的预警指标进行模糊综合判断,旨在为纺织品出口监测预警提供较为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结论:国内的实践研究观点主要体现在结合政治、经济、社会因素来构建出口监测产品的筛选指标和预警指标,并 进行模糊综合判断,为预警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3.3 实证研究观点 陈燕和,李新忠 (2005)在分析研究美国对华反倾销数据的基础上

20、,从美国GDP、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美国失业率、中国对美国出口、中国的 GDP绝对额、美国商务部初裁数、美国对中国出口额等 7项指标的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黄绿灯预警信号系统推导出美中反倾销预警模型。 宋雅楠 (2005)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反倾销调查对下游产业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 结果说明对上游倾销进口征收反倾销税则会对相应行业的下游生产产生显著的负面作用。上游产品的反倾销税率平均 每提高一个百分点 , 下游的国内生产将下降大约 14.35%。 结论:国内的实践研究观点主要体现在 1 反倾销对上下游产业的消极影响; 2 如何用成分分析法和黄绿灯预警信号系统推导出美中反倾销预警模型。

21、7 参考文献 1于永达 , 戴天宇 反倾销理论与实务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潘悦 迎战 “ 反倾销 ” 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5 3杨仕辉 反倾销的国际比较、博弈与国对策研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4王林生,张汉林 反倾销热点剖析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5张汉林 WTO 反倾销争端案例评析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6于谨凯 , 单春红 预防和减少反倾销指控探析 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4) 7马述忠 论我国建立农产品反倾销联动机制的意义 J 新疆农垦经济, 2005( 1) 8朱宇 反倾销实践指导下的理论预

22、警 J 商业时代, 2004( 3) 9张为付 , 武齐 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 J 国际商务, 2005( 4) 10王炳才 浅议如何应对国外对我出口的反倾销 J 上海大学学报, 1998( 5) 11程燕 完善预警机制 有效应对反倾销 J 商业研究, 2006( 13) 12喻国华 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反倾销综合管理系统研究 J 工业技术经济, 2005( 4) 13杨仕辉 , 肖德 反倾销对抗博弈 -兼论我国少有对外反倾销申诉的成因分析 J 预测 ,2000( 6) 14张郭力 , 汪佑德 , 刘茜 .反倾销应诉预警体系构建研究 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 2006 年( 3)

23、 15王维 倾销的成本与效益 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 2004( 5) 16张媛 正确看待反倾销 J 甘肃农业 , 2006( 2) 17李根宝 “ 倾销与反倾销 ” 的理论与实践 J 经济师 , 2003( 7) 18宋雅楠 中国反倾销调查对下游产业的关联影响 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年(2) 19杜萍 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分析 D 成都 :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0单晓菁 欧盟对华反倾销预警系统研究 D 杭州:浙江大学, 2002 21常志朋 中国出口纺织品应对欧盟反倾销预警系统研究 D 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 2007 22孙承柱 WTO制度下我国反倾销的对策研究 D 武汉: 武 汉理工大学, 2003( 7) 23Tian yu. The 10 Major problems With the Anti-dumping Instru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D. Journal of World Trade, 2005. 24Maurizio Zanardi. Essays on antidump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D. Boston College, Jan 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