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文献综述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浙江紧固件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正演绎着一个有趣的空间模式。一方面得益于先进信息技术和现代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资本、商品、信息和技术的跨国流通前所未有的方便,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另一方面,区域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比传统时代更为加强,产业集群同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众多企业因空间集聚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的兴旺深刻地表明了这一点。 产业集群的概念最早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来的。但真正引起学术界关注和重视则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包括意 大利北部的传统产业集群、美国硅谷的信息产业集群等,由中小企业组成
2、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集群成为各国关注的亮点。美国学者 波特于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更把产业集群研究推向了学术界和公共政策领域的最前沿。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产业集群己成为国际学术界在区域发展、产业研究和中小企业等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 1 产业集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1 产 业集群的内涵 关于集群的内涵的研究由于产业集群本身形式的复杂性和研究者的出发点不同 , 导致了对产业集群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 国家竞争优势中的定义: “ 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 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 按波特的界定,产业集群是指 “ 在既竞争又合作的领域内
3、,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地理集聚体 ( 波特 , 1990) 。 ” 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 邓旭东等 , 2005)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区域中大量企业及相关机构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以群集为特征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 ; 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演进的 , 有效率的中间体组织 ; 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区域经济 的新的思维方法和发展模式 ( 陈文华,刘善庆 , 2006) 。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认识区域经济的新方法 , 即产业集群把区域经济视为相互依赖 ( 尤其是非
4、贸易的相互依赖 ) 的企业和机构的地理集聚 ,2 将地理集聚作为一种经济系统来研究 ( 王缉慈等 , 2006) 。产业集群概念是在地理上接近的在不同阶段不同特征要素基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信息等关系所组成的达到一定规模的产业集合体 ( 张建伟等 , 2010) 。 1.2 关于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 集群是同一产业中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现象 , 为什么会形成集群 ? 其生成条件是什么 ? 古典经济学 家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阐述了企业集聚的三个原因:一是能够促进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二是为有专业技术的工人提供了一个公共市场,有利于劳动要
5、素的共享;三是独特的非正式信息扩散方式有助于知识外溢 ( 马 歇尔 , 1920) 。 要素禀赋条件是决定产业集群的先决条件,规模效应促进产业的集群,同时比较优势,企业家精神,政府的扶植等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 ( 严士清等 , 2009) 。不同类型的物流产业集群 , 在其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也有所不同,主要 分为市场主导型 和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物流园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从物流产业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政府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政府主导型主要依靠良好的区位条件,政策、法规和财政的支持 ( 马丽 , 2010) 。集群形成与交易者数量密切相关,必要条件之一是交易主体相对较多 , 至少是
6、卖者数量较多 , 他们的聚集是为了减低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 ( 魏剑锋 , 2010) 。 1.3 关于集群竞争优势的研究 集群竞争优势表现为多个方面 , 其来源又极其复杂。 工业区位论重点讨论了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在集聚因素中,韦伯又探讨了特殊集聚和一般集聚因素。特殊因素诸如便 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矿藏,工业会集聚于交通枢纽,或吸引到煤矿的周围。但是,韦伯认为特殊因素具有理论研究的一般性,因此他重视研究产业集聚的一般因素。在他看来,一个工厂规模的增大能给工厂带来利益或节约成本,而若干个工厂集聚在一个地点能给各个工厂带来收益或成本的节约,竞争的优势凸显 ( 韦伯 , 1909) 。 国家竞争优势
7、中 指出,国家竞争优势是通过该国有特色的产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而获得的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取决于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生产要素条件;二是需求条件;三是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四是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更重 要的是:地理的集中促进了技术的升级与创新;邻近的竞3 争者会有模仿行为;靠近竞争企业群的大学有可能与企业相互支持;供应商会因靠近开发与研究活动而进行创新;附近的有经验的购买者最有可能交换信息,及时反映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需求 ( 波特 , 1990) 。 竞争优势在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创新优势、国内市场竞争优势、国外市场竞争优势、产业组织优势 ( 张平 , 2006) 。竞争优势主要体
8、现在成本优势,充分利用公共物品和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共享公共资源。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共性 程度。市场优势,形成专业化的市场。最后是创新优势 ( 刘晓艳 , 2008) 。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由四:一是成本优势,成本优势主要有集聚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二是差异化优势,产品差异性弱化了同质产品,保持足够的机动性;三是协同效应优势,包括生产协同效应,技术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四是营销优势,建立区位品牌 ( 彭穗 , 何燕子 2010) 。 1.4 产业 集群创新 的 研究 创新能力应考虑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如何创造新知识并更快地将新知识投入市场;
9、二保证参与人员具有在新经济中开展竞争所需要的技能;三在保护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创造帮助 进步和创造精神的正确商业和政府调控环境;四所有这些都需要集中到既能够吸引投资,又能够保持最适合于生活和居住的社区中。并在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模型 ( 庄俊强 , 2005) 。 集群创新主要源于集群中大量技术相近的企业,为了从竞争中获胜需要不断的创新。产业集群基本上是以诸多中小企业为基础的。这些中小企业的科研力量一般都较弱,绝大多数小企业基本上都缺乏研发力量,它们对科技创新都有着强烈的需求 ( 潘慧明 , 2006) 。 集群创新的研究主流观点是企业创新产出与其所在地理空间有关 。 企业创新产出与其所在地理空间有
10、关。因此 , 从集群整体优势 来看 , 为了促进集群企业学习 , 提升知识溢出的经济价值 , 应该尽可能降低知识系统的市场和技术专用性 , 以提高创新资源的可转移性 ( 叶庆祥等 ,2007) 。高新区为高新技术企业高度集中创造了地理条件 , 是我国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模式。高新区产业集群是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部门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组成 , 高新区的建立主要是为生产、服务和研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 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 “ 产学研 ” 的合作机制 , 实现优势互补 , 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高新区具有发展产业集群的优越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具备发展集群经济的产业基础。高新 区以其
11、独特的优势为产业集群创新创造了条件 ( 李丽 , 2008) 。 4 2 产业集群对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 古典区位理论、区域创新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国家竞争力理论分别从外部性角度、创新角度、规模经济和 竞争力角度对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和集聚效应做了研究和论述,为研究产业集群对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多角度的思考方向。 2.1 外部经济角度 最早把集聚效应认为是外部性产生的好处,认为厂商地理集中有助于促进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共享,有助于知识的外溢从而使得 单个 厂商的生产效率提高,正是为了寻求这些集聚效应,企业集聚到了一起(马歇尔
12、, 1890)。 集聚的好处是由外部性产生的,同时提出集聚的动力来自于生产过程专业化带来的相互依存,尤其是大批量购买与销售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与交易费用,而基础设施的共享能够使一般性开支降低 ( 韦伯, 1901) 。 经济活动的区位中 指出 仍然用生产费用最小化来解释集群问题,强调外部性存在对于集群出现和发展的重要性 ( 胡佛 , 1948) 。 2.2 创新角度 1985 年在法国成立的欧洲创新研究小组 ( GREMI) 在对欧洲国家 16 个区域进行调研论证后认为区域 发展以及大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与其所在地域的创新环境改善密切联系,产业集群创新学派学者从创新的角度把这种外部性归纳为创新环境
13、的构筑。集聚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吸引产业和资金到区域内扎根 理 ( 查德森 , 1998) 。柔性专业化和灵活积累制度对特定区位产业的空间组织的解释具有开拓性,但其微观解释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并在柔性积累的说明中详细提出了产业集聚的微观解释 ( Phelps, 1992) 。国家创新系统框架内研究了创新与空间的关系,得出在创新过程中知识的需求强度 与空间邻近性成相关关系,技术创新过程越激进,就 越没有通用的知识( Ludvall,1992)。 2.3 规模经济角度 新经济地理学家强调由规模经济带来的生产费用降低是集群不断演化发展5 并实现报酬递增的重要因素。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零
14、配件等的购入以及企业生产的产品向市场销售都需要运输费用,如果相关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相互接近、集中生产,企业就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 Venables, 1991) 。 克鲁格曼 是最早以马歇尔的外部经济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基于行业水平的外部规模经济使企业获得优势的现象,并在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中用瑞士和泰国生产手表的例子对这一过程进行了阐述。 1954 年地理学家哈里斯在对美国工业集聚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厂商倾向于选择拥有最大“市场潜力”区位,并提出典型的“市场潜力”函数 。 2.4 竞争力角度 战略管理学派代
15、表学者认为当要素、需求、相关及支撑产业和企业的战略与竞争这四个基本因素以及机遇和政府这两个辅助因素,因地理集中而在特定区域整合为一个整体后,它们会更容易相互作用,形 成动态的系统性机制,为集群化带来竞争优( 波特 , 1998) 。波特认为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往往从三大 方面影响竞争:首先是提高该企业或产业的生产率,其次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率、增加创新能力,最后是促进新企业的生长,进而扩大和加强了集群本身的创新和竞争力。这样企业优势聚合成产业优势,再形成国家竞争优势。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把出 口 贸易认为是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表现,因此产业集群是通过形成竞争优势来带动出口贸易的。波特钻
16、石模型的静态因素分析方法受到不少学者的质疑,但也确实吸引了许多学者在产业集群竞争力方面做新的探索。 3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研究 对予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围绕浙江省块状经济的成因、特征 、效应等展开理论分析并对 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建议。将 这些研究的视角大多止步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途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层面,较少将其置于开放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下进行思考。在对浙江省贸易快速增长的研究中,学者们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一般贸易优势、特色经济对浙江出口的贡 献,并认为这几点是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典型特征。 对浙江产业集群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直接研究却不多,一般都是通过浙江产业集群的主体 浙
17、江中小企业 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不少学者把集群他发展作为中小企业的出口对策( 孟超 , 2002) 。 6 其中涉及讨 论有关于产业集群推动出口贸易的观点主要有:浙江省块状经济在发展出口方面有以下几个优势:由块状经济主体一民营企业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带来的机制优势;由中小企业集群整体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带来的比较成本优势;产业外包企业组织形式带来的专业化和核心竞争力优势;基于产业集群形成的专业化市场优势 ( 金立其 , 2005) 。 中小企业集群化出口竞争优势可以 归纳为 : 集群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形成出 口产品成本优势;中小企业集群可以通过统一对外促销,形成营销优势; 集群能够提高群内企业的创
18、新能力,并形成创新与出口的良性互动;集群更容易吸 引外 来投资,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出口发展中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 中小企业集群有利于获得政府的支持和出口服务体系的形成 (李明武, 李开 2006) 。硕士论文浙江产业集群与外贸出口竞争优势研究中从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的角度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解析浙江产业集群对出 口 的影响 ( 张健红 , 2005) 。分析出口贸易拉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较少,只有在具体做集群发展案例分析时有所提到,如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升级中分析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时谈到了出口贸易扩大了市场规模、解决了旺淡季对集群的影响从而拉动集群发展,在分析义乌小商品市场时谈到了出 口的扩大带来产
19、品升级、工艺升级从而拉动产业集群发展,在分析慈溪小家电产业集群时强调了参与国际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以及优势企业的培育从而拉动产业集群升级 (江青虎,颜清阳, 张慧 2007) 。分析海宁皮革产业集群发展时认为出 口 贸易嫁接了国内外创新网络从而拉动当地集群进步。但这些没有将其具体的拉动机理分析透彻,而且没有文献直接点明产业集群与出口贸易发展的互动机理,揭示其中具体详细的因果关系 ( 顾志刚 , 2007) 。 国内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集群产生的经济绩效和我国区域及其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这对于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形 成的区域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0、尚待解决,集群研究仍处于对国外理论的吸收和消化阶段 。同时 国外在产业集聚和出 口 贸易间关系方 面 存在直接理论缺失 ,国 内学者也没有对此做出理论上的开拓性研究,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主要集中予从制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角度分别对产业集群和国际贸易做探索性 研 究。 7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M北京:商务印刷馆 , 1997 2阿尔雷韦伯工业区位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 , 1997 3克鲁格曼经济增长和经济地理 J政治经济 学杂志 , 1991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M北京:中译本华夏出版社 , 2002 5严士清 , 韦云波 , 朱其山 , 岳秋丽产业集群成因的演变对集群成长、发展的
21、影响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 , 2009(04) 6周红梅等产业集群与汽车产业的区域竞争优势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2004( 02) 7黄志诚 , 许艳艳打造传统产业集群品牌 , 增强集群竞争力 J江苏陶瓷 , 2009( 42) 8叶庆祥 , 徐海洁基于知识溢出的集群企业创新机理研究 J 浙江社会科学 , 2006( 01) 9马丽基于集群效应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 J中国市场 , 2010( 03) 10魏剑锋搜寻成本、制度安排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J商业经济研究 , 2010( 44) 11李植斌浙江原发性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持续发展 J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3( 12) 12邓
22、旭东 , 胡兰兰中小企业集群竞争理论与集群竞争优势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 01) 13苏晓燕 , 王慧 , 孙育中小企业集群竞争理论与集群竞争优势 J商业时代 , 2008( 02) 14张平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理论研究述评 J科学管理研究 , 2006( 24) 15彭穗 , 何燕子影响我国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因与要策分析 J求索 , 2010( 06) 16李莉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 , 2008( 04) 17潘慧明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05) 18张欣 , 徐二明 , 于制度理论的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J当代财经 , 2008(
23、07) 19张建伟 , 何霞 , 甘荣荣基于演化理论的产业集群概念及辨识研究 J中共四川省党委学校报 , 2010( 01) 20陈文华 , 刘善庆产业集群概念辨析 J经济问题 , 2006( 04) 21王缉慈 , 谭文柱 , 林涛 , 梅丽霞产业集群概念理解的若干误区评析 J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6( 04) 22冯新勤浙江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 J社科纵横 , 2005( 06) 23赵琦余 , 玉龙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提示 EB/OLhttp: /www Xdsyzzs 20 08red com/xdsyzzs/article_672_2290_1 shtml 24庄俊强基
24、于知识的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研究 D福州:福州大学 , 2006 25朱国银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与对策 D浙江:浙江大学 , 2007 26张青春海盐紧固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 , 2009 8 27Mp. V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Regimes: Italy and Taiwan J.Economic,2004(08). 28SchmitZ.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Business Strategy Review,1995(07). 29Venables. Equilibrium Locations of Vertically linked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J.Economic Review,19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