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策略【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75098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策略【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策略【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策略【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策略【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策略【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文献综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电子信息 产品出口的 影响及策略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约束,目前,发达国家制定的法令、技术标准越来越多,而且要求越来越高,使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面临新的困难。此类产品出口遭受的技术壁垒影响主要集中在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质量认证和认可制度、检验程序和检验手续、环境和生态要求、出口认证及包装和标签等方面。其中,计算机类产品、家电及消费类电子、通信及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品中出口最多的产品,在出口贸 易中遭遇技术壁垒的情况尤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对技术贸易壁垒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采

2、取针对的、强有力的对策。各国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学者就开始了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初步认识,并于 90 年代开始了大量研究。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晚,于 20 实际 90 年代才开始真正关注这一问题,大部分研究也是在近几年内出现。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研究,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1 国外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 研究现状 20 世纪 70 年代起,西方学者的研究中就开始涉及到技术性贸易 壁垒, 进入 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主要的国际贸易政策工具,西方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最初的研究较多集

3、中在有关概念阐述以及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上。后来的学者从经济理论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涌现了许多研究成果,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他们对技术性贸易 的研究 大体分为三大类:一是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及分类的研究,二是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原因的研究,三是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 1.1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及分类的研究 发达国家 对 非关税贸易壁垒 的研究追溯到上世纪 70 年代,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定性问题的探讨。如在国际贸易的非关税扭曲一文中,将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非关税的一种形式做了简单的描述,书中认为“与人类2 健康、安全和其他一

4、些公共利益相关的技术法规,成为贸易中不必要的障碍,国家之间在安全或者健康目标上的差别形成了贸易的扭曲,应该被取消” (Robert Baldwin,1970)。有的学者则从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效应角度来定义技术性贸易壁垒,他们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调节外国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不同法规和标准,其初步目标是纠正与这些 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有关的外部效应引起的市场低效率,这种外部效应可能是在一地区、一国、跨国或全国存在的”( Donna Roberts, 1999)。 一些学者研究了标准的贸易保护效果,结论是政府制定的最小标准即使表面看来是非歧视的,根本上来说也是贸易保护的。并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

5、指技术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 Ronald Fischer, Pablo Serra; 2000)。战略性贸易政策解释为能够决定或改变企业间战略关系的贸易政策,由于政府进行贸易干预,导致企业做出不同于无干预时的决策,使竞争向有利于本国 的方向发展,政府的干预作用从纯粹的政策行为变为影响出口绩效的一个政策变量,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质上是政府为保护国内产业而筑就的限制进口的壁垒( Brander, 1995)。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可以分为标准、健康与安全法规、其他消费者保护法规、标签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这几种类型( Alan O. Syke, 1995)。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包括与食

6、品安全和动植物健康有关的检验检疫控制措施;食品标准的定义及测量;环境或自然资源保护措施( Calvin, Krissoff; 1998)。技术性贸易壁垒还可以从政策工 具、措施范围和管制目标三个方面将其进行分类。政策工具包括了进口禁止,技术说明和信息纠正;措施范围包括统一技术壁垒,通用技术壁垒和特定技术壁垒;管制目标包括了保护社会利益的措施,风险降低型措施和非风险降低型措施( Donna Robert,1999)。 1.2 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原因的研究 国外许多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技术标准的贸易保护主义特性 ,并由此解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他们普遍认为贸易保护才是政府制定标准的唯一目

7、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总结了标准成为贸易壁垒的五条原则 :一是某个标准的执行纯 粹只是在增加成本 ; 二是设定的标准高于其要实现的特定政策目标 ; 三是某个标准在国内和国外企业的应用中存在歧视性 ; 四是所选标准是否是现有可选措施中对贸易的破坏性最小的 ; 五是标准的强制性要求与科学或可靠的风险措施相比更加谨慎( Keith E.Maskus; John S. Wilson;Tsunehiro Otsuki,2001)。 3 1.3 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 一些学者采用静态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了美国苹果在日本、韩国、墨西哥这三个不同市场面临的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结果表明关税

8、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美国苹 果出口有负效应,并计算出了限制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等价关税率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贸易的限制程度( Barry Krissoff, Linda Calvin,Denise Gray; 1997)。还有学者通过统计数据中标准的总数来说明标准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典型的如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 perinorm数据库中 1980-1995 年期间来自 12个国家的 471个行业的国家特定标准与双边共享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边共享标准对贸易量有显著的正效应;专门针对进口的标准对非制造业部门的进口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而对制造业 部门的进口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Johanne

9、s Moenius, 1999)。 另外,一些学者对欧盟规模收益递增的几个部门建立了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他们假定协调标准可以使欧盟的贸易成本下降 25% ,并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不同的欧盟国家 ,市场可以因为其他因素而被分割 ,允许公司根据当地需求来制定价格 ;第二种情况是市场被整合在一起 ,公司通过整个欧盟地区的需求来统一定价。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当欧盟内部地区生产的产品代替了欧盟从国外进口的产品 ,则含有一个实质性的贸易转移 ,这种效应在一体化市场背景下会更加明显( Michael Gaiorek, Alasdair Smith, Anthony J. Venables;199

10、2)。 有的学者利用阿根廷 1992年、 1996年、 1998年和 2001年的制造业产业的企业层面的综列数据分析了 US和 EU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技术法规对阿根廷出口规模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 US和 EU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技术法规将使阿根廷企业向 US和 EU出口份额下降 36%,使出口企业中白领 /蓝领就业比例上升,技术人员就业比例上升 48%,但总就业人数不变( Gabrisl Sanchez, 2006)。 从技术 性贸易壁垒的性质可将其区分为基于经济利益的保护和基于外部性保护两种性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性对贸易和福利有分裂性的影响效果。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适当使用 ,有可能

11、增加社会福利 ,即使在忽略贸易条件效应的小国情形下也是如此。但是 ,仅仅用作产业保护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即使对本国生产者来说福利有所增加 ,这也只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利益再分配的工具 ,使得利益在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发生转移的结果( Suzanne Thornsbury, 1998)。 为了进一步研究技术法规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影响,一些学者对 17个发展中国家的 619个企业进行调查。他们研究发现,当存在技术法规时,贫困国家的企业短期运行成本显著增加;同时,进口市场技术措施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倾向。他们的研究证明技术法规法令会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Maskus,4 2007)。 W

12、TO论述了标准对产品价格、成本、贸易流量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探讨了协调( harmonization)、等效( equivalence)和互认( mutual recognition)在降低标准的负面贸易影响方面的作用;报告重点讨论了合格评定和标准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以及标准在为消费者提供知情信息 、保护环境以及使有关商品和服务兼容方面有重大好处,同时技术标准也被用作贸易保护工具,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带来更高的运营成本(世界贸易报告, 2005)。 总之,从上世纪 70年代至今,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大量涌现,国外学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对标准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细化,为我国学者在该

13、领域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但是 研究较多集中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产业安全的理论关系,以及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产业安全保护的措施和效果等问题,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方面目前仍相当欠缺。 2 国内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 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以后,我国的出口额越来越大,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消极影响,我国学术界开展了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和外延的概念界定,后来将研究领域扩展到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出口贸易中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受到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2.1

14、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及分类的研究 国内一批最早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定义的学者,他们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那些确定工业产品或消费的某些特性的 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产品质量及适用性能的认证、审批和实验程序; WTO-TBT协议规定,技术性贸易壁垒手段主要是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叶柏林 , 陈志田 ; 1992)。有的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拓展,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疫制度与措施;包装盒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或称环境壁垒)。这个分类参考了 UN

15、CATAD的提法,周正祥与之有类似的观点(夏友福, 2001)。也有学者 这样界定 TBT的涵义,“ TBT即技术性贸易障碍,是指由于制定、采用和实施不同的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而造成的不要的和不必要的贸易障碍。其中,必要的贸易障碍为技术5 性贸易措施,不必要的贸易障碍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张明, 2006)。 2.2、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成因分析的研究 一些学者用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动来模拟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动,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作了定量分析,得到的结论 :由于产业的相互影响,运用技术型贸易壁垒对某一产业实施保护是必须要全面均衡这种波及效应(冯宗宪 ,

16、柯 大钢 ; 2001)。有的学者则从 各国技术性措施的差异导致的成本增加以及政府干预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两方面对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张海东 , 2004) 。 有的学者运用博弈论和经验检验的方法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政府干预虽然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但是这不能解释国家间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差距。指出,政府干预仅仅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重要步骤和外在因素 ,技术水平差异才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内在原因。正是由于由于各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技术水平上客观存在差异,才导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 。发达国家由于具备在技术和贸易两方面的优势 ,更倾向于主动采

17、取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战略 ,而发展中国家目前被迫采取亦步亦趋的跟从策略 (杨波 ,2007)。 又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 特别是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和关税的不断降低 ,贸易壁垒的重点逐渐转向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作者就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多发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导致技术性贸易壁垒频繁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贸易自由化的客观规律引起的,其次政府管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发展的不平衡;对环保、安全、卫生方面等要求日趋严格(朱星华, 2006)。 一些学者从 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发,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TBT 体系的总体构成、国家标准化战略、多边与区域合作机制、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领域、

18、政府与非政府行为、预警机制、 利用 WTO 机制解决 TBT 国际争端 这七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发展中国家还存在许多残缺不全的地方,在技术标准方面与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而产生了贸易摩擦(郑展鹏 , 苏科五 ; 2007)。 2.3、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分析的研究 龙青薇在硕士学位论文中,通过对美的集团家电产品出口情况的案例分析得出“双绿”指令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造成实质性影响的结论(龙青薇 , 2008)。黄清文介绍了欧盟的双绿指令,指出了其对我国家电出口的影响,主要有出口成本将提高一成以上,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出口竞争力将下降,不少产品将6 被欧盟拒之门外,整个家电行业链将发生

19、巨变(黄清文, 2006)。 翁国明对浙江省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规则做了深入研究,他认为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通过严苛的等级要求来控制进口商品的输入,从而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翁国明, 2008)。 周敏应用层次分析法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影响进行分 析,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影响最大的五个因素依次为:绿色生产、绿色回收、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欧盟标准认证(周敏, 2008)。 郭吐艳指出了目前我国家电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标准、法规名目繁多技术要求高;标准更新快;重复认证、程序复杂;并且从

20、经济学角度强调了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家电业的负面经济效应(郭吐艳, 2006)。 厉 英 珍指出,发达国家的消费安全与消费排污措施都是根据发达国家本身的技术水平来制定的,我国小家电产品其出口深受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消费安全与消费排污措施的影响,但是从积极和消极 两方面辩证地看待这个影响效果 ( 厉 英 珍, 2008)。有的学者指出,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抬高了市场准入的 “门槛 “,使中国许多产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孙敬水, 2005)。 张海东从两个方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影响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建立一

21、个部分均衡经济分析模型作定性研究;二是运用不完全竞争模型进行经济学分析(张海东, 2004)。 2.4 关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措施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政府方面入手,指出,政府干预可能出于 基于市场失灵的目的或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并且 相应地产生性质不同的两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前一种真实保护性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国家不仅要保证最终产品质量 ,还要改进和控制整个生产程序 ,使本国产品满足国外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应对后一种保护主义性质的外生壁垒 ,国家应当和壁垒实施国政府进行磋商来解决贸易摩擦 ,必要时援引 WTO 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自身利益( 鲍晓华, 2006) 。 一些学者从宏观和微观两方

22、面,提出了发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对策措施。他们认为不仅要从观念、国家标准体系等大的方面入手,而且还要从具体的管理、包装、技术创 新等微观层面来应对越来越频繁发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王志明 ,袁建新 ; 2003)。 王波指出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着手。 政府层面应营7 造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贸易环境 ,积极引导和帮助国内企业提高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主要表现在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加强标准化建设。企业层面要自觉推行一系列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实施以质取胜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重视发挥行业协会、进出

23、口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等( 王波,2007) 。 吴嫦清指出 ,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关键是实施整体产品策略,制定合乎国际标准、满足环保要求的产品,健全和完善认证体系,变被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为主动接受和利用壁垒(吴嫦清, 2005)。 又有学者认为,应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构建我国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体系,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培养熟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专门人才,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等一系列措施(李薇, 2007)。蒋国瑞,臧国军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构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意愿预警指标体系和技术性贸易壁垒跨越难

24、度预警指标体系,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预警。他们认为,由于预警指标较多 ,所以确定指标权重在预警工作中十分重要,并引入层次分析法来得出了预警指标权重(蒋国瑞 , 臧国军 ; 2007)。一些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具有广泛性、复杂性、隐蔽性、争议性等特点,使得单纯依赖预警系统只能起到一定的监控防范作用。所以他们构建了一个以 WEB为载体、以风险预警子系统、快速反应子系统和咨询服务子系统为服务支撑、以多方互动支持平台和群体决策沟通支持平台为沟通保障、以专题数据库和应对策略库为存 储方式的联合应对平台。并指出建立 TBT 联合应对平台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在面对 TBT

25、 时重要的应对决策支持系统(焦允 , 郭秋萍 ; 2007)。 王耀中,侯俊军从本国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外国不设立、本国不设立外国设立、两国设立相同的标准及设立不同的标准这四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提供多品种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等可以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损失(王耀中 , 侯俊军 ; 2005)。 最近几年也有学者直立于欧盟、美国和中国的家电产品能效 问题的研究,俞建峰分别比较了欧盟、美国与中国的家电产品能效认证区别,指出欧盟对家电产品的待机能耗正逐渐从自愿认证走向法规要求,美国的家电能效认证从单一自愿认证走向自愿认证结合的

26、方向,并对中国家家电企业应对能效壁垒提出建议(俞建峰, 2009)。 8 3 国内关于电子信息产品的研究 现状 一些学者通过层次分析法,将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基本层次概括为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累加计算各国的国际竞争力状况(陈春根 , 戴震敏 ; 2008)。有的学者则通过对福建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加以研究 ,分析得出: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加强政府职能、整合企业价值链、拓宽融资渠道来提升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兰绍清 , 2008)。朱春奎分别从生产要素状况、国内需求、企业战略及其组织与竞争对手,相关与支持产业、制度体

27、系、政府行为、加入WTO 等几个方面来研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朱春奎, 2003)。陶长琪通过定量计算了信息业与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程度,同时通过柯布 -道格拉斯函数, 对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比较,得出:电子信息产业比 传统产业更依赖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同时都需要不断进行投资,而不是数量增加(陶长琪, 2001)。 为了研究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的影响因素 , 有的学者选取多个变量 : 建立经济学模型 -多元回归模型 ,通过这个模式的建立,得出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降低 , 将会使得国外电子信息企业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出口增加

28、, 主要是因为我国国内有很多电子信息企业不具备核心竞争能力 ,主要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 与人民币升值 , 使得这种优势逐步降低 , 因而 , 国外的电子信息企业在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步降低的背 景下 , 增加了对我国国内市场的出口 。 由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 , 劳动力成本优势降低 , 使得对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口增加 , 因此很多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加强科研投入 , 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 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的背景下 , 只有生产出拥有科技含量的核心竞争力产品 , 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 ( 李杰 ,章家清 ; 2010)。 一些学者利用欧盟电子信息产品技术性贸易

29、壁垒问题的复杂性和层次分析法在定性基础之上的定量分析的优越性 ,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性基础之上的定量分析。分析结果 , 可得以下结论 : 一是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影响最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绿 色壁垒。其影响度达到 54.95%,其他依次为技术法规和标准为 23.25% ,信息技术壁垒 8.8%, 质量认证 8.8% , 以及包装和标签为 4.4% 。二是在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中 , 影响最大的五个影响因素依次是绿色生产 , 绿色回收 , 技术标准 , 技术法规和欧盟标准认证 , 这五个影响因素影响度之和达到 80%以上(蒋国瑞 , 周敏 ; 2008)。 有的学者认为内生比较优

30、势理论对于培养我国的动态比较优势、谋求在更高层次上的竞争优势、逐步形成良性的产业升级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9 他 利用电子信息产品 5个年度 的进出口数据,计算了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五个国家该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从中可以得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能力不断增强,中国该产品近几年有比较优势,电子信息产品有着强劲的出口力。他还利用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于 1965 年提出的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我国该项产品的 RCA 指数近年来不断扩大,这说明我国比较优势不断加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他同时 也运用了净出口这个指标来衡量电子信息产品的竞争力

31、,净出口越大,表明出口竞争力越强。根椐迈克尔 波特理论,产业整体 竞争优势的获得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考虑到电子信息产品的情况,他把电子信息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归结为 FDI, R D和产业集中度,选取了 2000 2007年度的相关数据,利用 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对电子信息产品净出口供献最大的是 R D,其次是产业集中度, FDI引入大小对净出口的影响较弱,显著水平最低,说明我国电子产品的出口还是要靠研发投入和产业集中来拉动,而不是靠引入外资来拉动(曹陆松, 2008)。 计算机类产品、家电及消费类电子、通信及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品中出口最多的产品, 在出口

32、贸易中遭遇技术壁垒的情况尤为突出。此类产品出口遭受的技术壁垒影响的主要集中在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质量认证和认可制度、检验程序和检验手续、环境和生态要求、出口认证及包装和标签等方面。 这就需要电子信息产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企业跨国经营步伐 技术贸易壁垒的核心是技术性法规和标准,应加快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动态;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保护中小企业;增强环保意识 , 加大对环保材料的研发。 以更好的应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中遭遇 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积极跨越技术壁垒,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贸易更加顺利发展( 邓钰

33、靖,2008)。 有的学者 提出了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应该注重经济效率的观点。肯定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制定必须符合 WTO TBT/SPS 制度框架的前提下,指出了该制度框架存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尽可能多的使用经济学方法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进行效率评价的观点,并提出了评价的成本收益方法和潜在帕累托最优标准。并且提出了应该关注国民经济各产业间关联的观点,并利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来衡量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对相关产业成本和价格影 响的规模和幅度。一方面,表明中国外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业的损害远远超过受制于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行业本身,对上下游产业都有广泛的关联效应;另一方面,提出中国内生

34、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的建立应该考虑公共利益,采取适度保护的原则。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可以想象到的最难量化的非关10 税贸易壁垒之一。他对此进行了创新努力。其一,计算了海关协调制度下 4 位数税号商品的频数比率和 2 位数税号商品的频数比率和进口覆盖率,对中国进口监管的水平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次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中国进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相关 性检验。其二,设置了“国家利益”和“利益集团”的特征指标,就贸易政治经济学对中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决策的适用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和关税决策过程进行对比,说明中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 决策过程受到政治经济双反面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其形成较之关税具有

35、一定的隐蔽性(鲍晓华, 2007)。 有的学者 以浙江经济国际化进程为背景 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做出了科学而清晰的分析,对“标准化”的概念、内容、性质和作用等方面做了详尽的理论阐述,分析了我国特别是浙江省企业的现状与相应的各种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提 出以立法草案为核心,以建立预警机制为补充 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体系(翁国民, 2007)。 4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国内外学者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成因、影响等方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多表现在定量研究或建立模型上,但国内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大部分还只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在定量和经济学研究方面还很欠缺

36、,而且专门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不多。因此,今后应该着力研究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站在更微观的角度去看待技术性贸易壁垒,即从企业层面去研究;其次,是进一步加强关于技术性贸 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的基础研究,对现状,发展趋势,做出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应该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加大对定量研究的力度。这个方面我们基本上是一片空白,需要国内更多的学者、专家做出贡献。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复杂性、隐蔽性和数据可得性较差,以及与其他关税、非关税壁垒很难剥离的特点很难用单一定量分析方法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定量分析,应该通过各种理论的相互研究掌握,采取调研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局部均衡方法和可计算的均衡方法相结合运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 达到另一层次上的突破,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更好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