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探讨【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75790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4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探讨【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探讨【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探讨【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探讨【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探讨【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本科 毕业论文 ( 20_ _届)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探讨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I 摘 要 “浙江现象”启发了人们对浙江省外贸“奇迹”的思考。浙江省外贸“奇迹”主要体现在数量效应和结构效应两方面。而后者往往容易被忽略。 本文着重考察的是浙江省出口商品的结构效应 , 从相关理论,以及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历程、动因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首先对浙江出口商品贸易的现状、以及改革开放 30 年来商品结构的优化过程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浙江出口贸易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制成品处于绝对优

2、势地位,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一致保持高速增长,从而提出进一步优化浙江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动因;对策II Abstract Zhejiang Phenomenon“ inspired people to trade in Zhejiang Province “miracle“ in China. Zhejiangs foreign trade “miracl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number of effects and structure effec

3、ts in two ways. The latter is often easily overlooked.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Export Structure in Zhejiang course, incentiv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s summarized. First, the status of me

4、rchandise trade exports in Zhejiang, and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of commodity structure was analyzed from various ang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ort trade of Zhejiang has made great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 Absolutely dominant

5、 position in industrial products, resource-intensive,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de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capital-intensive products increased; exports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and share the same high-tech products maintained rapid growth.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

6、es in Zhejiang Provinc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mposition of export commodity;optimization;motive;measures目 录 1 出口商品结构及其优化 .1 1.1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及其评价指标 .1 1.1.1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涵义 .1 1.1.2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 .1 1.2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 .3 2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成就和不足 .5 2.1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成就 .5 2.1.1 第一阶段: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5 2.1.2 第二阶段:工业

7、制成品比重超过初级产品 .5 2.1.3 第三阶段:资源密集型制成品向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6 2.2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不足 .8 2.2.1 出口规模扩张与效益下降的矛盾不断加深 .8 2.2.2 出口商品附加值低,加工贸易层次低 .8 2.2.3 外商投资结构单一,利用外资质量不高 .8 3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动因 .10 3.1 外资参与度分析 .10 3.2 国内市场需求 .10 3.3 政府的战略和政策 .10 3.4 资源禀赋的变化 . 11 4 韩国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经验 .12 4.1 韩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概况 .12 4.2 韩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经验 .

8、13 4.2.1 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 .13 4.2.2 根据国情,采取了 “先轻后重 ”的工业化步骤 .13 4.2.3 一贯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开发 .13 4.2.4 政府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中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 .14 4.2.5 韩国大企业集团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中起到了主力军作用 .14 4.2.6 韩国中小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大举走向海外市场 .14 5 进一步优化浙江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 .16 5.1 进一步推进出口商品的 “以质取胜 ”战略 .16 5.2 利用国际技术转移升级产业结构 韩国的经验 .16 IV 5.3 合理地利用、有效地引导外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 .1

9、6 5.4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 .17 结 论 .18 参考文献 .19 1 1 出口商品结构及其优化 1.1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及其评价指标 1.1.1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涵义 出口商品结构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产品的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的指标,其优化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贸易额的大小。 出口商品结构是衡 量一国或地区外贸结构状况的重要依据。按照标准国际贸易产品分类 (SITC),出口商品可以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按 1 位数划分,初级产品可包括食品及活动物,饮料和烟草,非食用原料

10、,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腊 ;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学品和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成品,其他未分类产品。同时按联合国分类方法,初级产品又被归为资源密集产品,工业制成品中化工产品和机械运输设备被归为资本密集产品,其他则被归为劳动密集产品。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国际市场竞争力弱,创汇能力差,而工业制成品 附加值高,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创汇能力强。两者的出口比重可以作为衡量一国或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基本标准,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越高,说明该国或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以及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程度越高。 1.1.2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 目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

11、区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评价时并没有可以选择的统一的标准,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程度: ( 1)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比例。一般地,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制成品所占比重越大,反映它的生产水平越高,从而它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地位就越 明显。目前,世界上各主要对外贸易大国在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都很高(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其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达 80%以上),出口初级产品比重较低。因此,在评价出口商品结构是否有所优化时,通常会考虑到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的变化,即如果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有所提高,则说明出口商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优化。 2 ( 2)工业制成品中“双高

12、”(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当前国际市场上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快,发展前景看好;资源密集型产品处于停滞甚至下降状态;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缓慢,且竞 争越来越激烈。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本身来讲,不仅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稳定的利润,而且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很强的带动作用。因此,在评价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时,除了考虑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外,还应考虑到“双高”产品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如果双高产品出口比例较高或较以前有所提高,也说明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 ( 3)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评价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应作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商品结

13、构优化的依据。可以从以下三个指标进行评价: 第一,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该指标反映的是 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它反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小。以某种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额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A 国 i 类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A 国 i 类产品的出口额 /世界 i 类产品的出口总额 i 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它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则弱。 第二,出口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这是衡量外贸产品比较优势的另一个指标,它也能揭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小,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贸易竞争力指数 Xi-Mi/Xi+Mi 其中, Xi 为产品 i 的出口额,

14、 Mi 为产品 i 的进口额,这个指标在 1 和 1 之间取值。当贸易竞争力指数 0,表示该国或地区在这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竞争力指数 0,表示该国或地区在这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竞争力指数 0,说明该国或地区在这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当,进出口属于在品种、品牌的调剂。 第三,出口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商品出口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其计算公式为: RCA( Eij/Ej)( E i/W) 其中,

15、 Eij 为 j 国 i 类商品的出口额, Ej 为 j 国出口总额, Ei 为世界 i 类商品出口额, W 为世界出口总额。如果计算结果 RCA 1,则表示 j 国 i 类商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如果 RCA 1,则 j 国 i 类商品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通过比较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可以看出一国或地区出口产品中有竞争优势的商品的多寡,如果出口商品中大多为有竞争优势的产品,那么表明该国或地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说明在出口商品结构上有所优化。如果该国或地区出口产品大多是有竞争优势的“双高”产品,则说明该国或 该3 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程度更高。 1.2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相关

16、理论 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理论,其核心是各国应该出口本国相对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那些本国相对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从中取得贸易利益。即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是由一国的要素察赋所决定的,以本国相对丰裕要素密集型商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出口商品结构。对这一理论提出质疑的学者从相对落后国家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出口商品结构理论通过保护幼稚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来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支持这一理论的学者对要素的 内涵和要素密集度、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作出了新的解释,从而发展了这一理论。 提出要素密集度的动态变化的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论述的是在各国的要素禀赋既

17、定的条件下,由于产品要素密集度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发生有序变化导致的比较优势变化。这一理论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指导意义在于,一个国家要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状况,生产和出口处于本国相对丰裕要素密集阶段的产品。巴拉萨( Balassa, 1981),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提出了外贸优势转移假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阶梯比较优势论 1。赤松要与小岛清的“雁阵形态论”也与此相 类似。支持这一观点的国内学者对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及这种变化与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李辉文( 2004)又提出一个国家或地区要素禀赋的变化有两种方式,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要素禀赋的变化,二

18、是要素国际流动导致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在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方面,林毅夫等人(林毅夫、孙希芳, 2003)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论点。他们认为,一国最具竞争能力的产业、技术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一个经济系统中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总体 水平的升级依赖于该经济中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 对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德国的李斯特在其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保护幼稚产业为核心的贸易保护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核心是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联动。即通过选择并保护幼稚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再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基础实现出口商品结

19、构的升级 2。 1Balassa,B.,Trade Liberalisation and “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seJManchester Schoolof Eeonomie and Soeial Studies,1965,32,99-123 2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4 翟文婧( 2006)根据出口产业占总出口比例变化来衡量出口结构变化,认为中国外贸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并用新贸易理论等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汪洋、孙林岩、徐晟( 2008)应用灰色动态模 型和方法,对 1989 至 2007 年十大类出口商品结构对中国贸易

20、竞争力指数的影响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各大类出口商品对我国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贡献度大小。研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因素,一般有计量分析法和经验分析法。章艳红( 2009)使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按出口种类和出口目的地对中国出口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国外收入、实际有效汇率、政策调整等对中国出口商结构有显著影响。杨迤( 2009)、田毕飞( 2008)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沈超海( 2008)则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商品 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崔丙强( 2006)、乐为( 2009)等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姚洋、张哗( 2008)

21、首次提出产品国内技术含量的概念,并基于投入 -产出表的新测算方法,检验中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结果发现 1997-2002 年间全国以及江苏省的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迅速下降,而且全部技术含量也没有显著提高;广东省的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在这期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随后姚洋、章林峰( 2008)利用中国分类企业海关统计数据,以 Lall 技术分类和产品技术复杂指数为基础, 分析了中国本土企业的贸易竞争优势和技术变迁,发现此前研究中国贸易竞争优势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本土企业在各产品和各技术层面上的真实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理

22、论寻求的是对外贸易静态效益的最大化。以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为代表的保护贸易理论中的有关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理论,是建立在产业结构升级基础上的,寻求的是对外贸易动态效益或长远效益的最大化。新贸易理论的有关出口商品结构的内容,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中,以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基础上的国际竞争力 为依据的国家利益最大化。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基于要素禀赋基础上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但对不同的国家其意义不同。以保护幼稚产业为核心的保护贸易理论中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理论,则比较适用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谋求的是在产业结构升级基础上的出口商

23、品结构升级。综合各种理论,我们认为优化或调整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应坚持的两大基本原则,一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点,根据一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制定出口商品结构政策二是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联动,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出口 商品结构升级。 5 2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成就和不足 2.1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成就 2.1.1 第一阶段: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自 1980 年浙江口岸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以后,全省对外贸易获得迅猛发展。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工业制品所占出口份额比重较小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1989 年,工业制品出口比重首次突破 50%以上,升为 51.1%,而初级产品也首次降到 50 以下

24、,达到 45.9%,实现在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品比重的第一次超出。见表 1 表 1 浙江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结构演进 资料来源:浙江 省统计年鉴整理 2.1.2 第二阶段:工业制成品比重超过初级产品 在这一阶段,浙江出口商品结构整体基本得到相对稳定的持续优化,初级产品快速下降,而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则相应迅速增长,二者呈现发散态势。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从 1997 年的 14.8%下降到了 2005 年的 5.0%,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则从 1997 年的 85.2%上升到了 2005 年的 95%(见表 2)。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远高于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据此判断,浙江省已处于新兴工业化经济的成熟阶段,同时折射出浙江省工业化战略的初步成果和浙江省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