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779185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 行 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 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

2、水源)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能量产生为 H 原子的核聚变,只有 1/2 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2.对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 动动和生物活动 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2.太阳活动类型: 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低,周期 11 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在耀斑之后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电离

3、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 11 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第三节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和速度)(a):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2示意图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 23 时 56 分 4秒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24 小时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速度角速度,除极点为 0 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 150/小时。线速度,自赤道

4、向极点逐渐减小,极点为 0。1 月初,位于近日点,速度快7 月初,位于远日点,速度慢读图要求(必修P 21图 1-14):识记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并注意冬至日、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差异;把握公转方向;正确理解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7、昼夜交替现象(b):由于地球自转,其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 小时) 。拓展提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即晨昏线。晨昏 线与太阳光线 相垂直,平分赤道,自东向西运动。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 倾角即太阳高度,晨昏 线上太阳高度 为 00。8、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a):偏转规律:顺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力,纬度越高偏转越大。9、地方时

5、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c):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即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早,表现为地方时的值越大。拓展: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 时为 12 时。晨 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 经线,地方时为 6 时;昏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 时为 18 时。区时: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人们将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又称标准时。每个时区的区时与该时区各地的地方时相差最多不超过半小时。中国使用的是北京时间(东 8 区的区时,即 1200E 的地方时) ,英国为 0 时区(国际标

6、准时间,3也称世界时) 。能力要求:学会由所给经度推算时区、由时区推算其中央经线和时区的经度范围,熟悉1800经线两侧的时区分布。掌握区时换算的基本方法:同侧减、异侧加,推算时区差,东加西减得区时。10、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b):日界线即 1800经线(东西 12 区的中央经线) ,这里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东侧为西 12 区,日期晚一天;西侧为东 12 区,日期早一天)。掌握过日界线的日期变更规则(东减西加) 。注意:日界线并不完全与 1800经线重合,而是有几处折线(弯曲) 。11、地球公转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c):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

7、的交角,目前为 23026。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形式的综合体现。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右图所示:强调: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范围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读图要求(必修P 21图 1-15):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公转中,地 轴的北极总指向北极星; 认识赤道面和黄道面;识别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大小。1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出现在地方时的 12 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900。纬度上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

8、在同一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夏至日, 北回归线 及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拓展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 0纬度差。13、昼夜长短的变化(c):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上,昼长夜短,且地理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反之。学会比较不同纬度地点的昼夜长短。以北半球为例: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昼夜平分昼长于夜昼渐长 昼最长昼长于夜昼渐短昼夜平分昼短于夜夜渐长 昼最短昼短于夜昼渐长昼夜平分14、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b):四季变化:四季更替表

9、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五带分布: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到高纬递减的规律。15、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特点(a):4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在三态物质中都可以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两个界面:莫霍面(平均 17 千米。海洋 6、陆地 33)古登堡面(2900 千米) 。三个圈层:地壳(由岩石组成) 、地幔(分上、下地幔) 、地核(分内、外核) 。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平均厚度 100110 千米。16、地球外部圈层及特点(a)

10、:地壳以外由大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2. 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气温,地面气温地面辐射:长波辐射,辐射穿过大气进入太空,大气气温,地面气温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辐射到达地面,大气气温,地面气温 大气问温室效应3.太阳辐射是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二热力环流1. 产生原因:地面受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3. 代表类

11、型海陆风城市风 山谷风:白天由于山坡增温强烈,气流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5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三大作用力)1. 水平气压梯度力: 确定风向,影响风速,风产生的直接原因,方向由高压低压,始终与等压线垂直。2. 地转偏向力: 影响风向,始终与风向垂直3. 摩擦力: 影响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七气压带+六风带重点把握课本图中三圈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形成的过程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移 50左右)夏至日北移,冬至日南移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7 月份:陆地

12、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海洋夏威夷高压1 月份:陆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海洋阿留申低压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夏季 东南风,湿热;冬季东北风,干冷 南亚季风成因:(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季风:夏季西南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湿热;冬季东北风、受副热带高副气压带控制,干暖三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和特点)6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 10 之间 赤道低压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 10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交替控制 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 10回归线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

13、制 夏高温多雨冬高温少雨热带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30 内陆、西岸 副高、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 2535 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高温多雨冬低温少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 3040 大陆西岸 副高、西风交替控制 冬温和多雨夏炎热干燥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 3555 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 4060 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影响 夏凉爽多雨冬温和多雨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 4060 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苔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寒带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极地气

14、团控制 全年严寒高山 高山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变化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1. 气团:冷气团/暖气团 气团的温度、湿度2. 锋(锋 = 冷、暖气团+锋面)冷锋 暖锋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上升状况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雨区位置锋后及附近(冷气团一侧) 锋前(冷气团一侧)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天气特征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 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雨7降温等天气现象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

15、转晴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准静止锋梅雨天气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降雨形式:锋面附近天气状况:晴朗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转晴注意:冷锋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形式二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以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与之相反.图 2.21读图要求:了解冷锋和暖锋的锋线符号;把握区分冷锋和暖锋的主要依据(气流运动方向);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雨区的分布特点 。20、气压系统(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 )与天气(b):位置 北半球 南半球名称 气旋 反气旋 气旋 反气旋示意图中心气压分布 低 高 低 高水平气流方向 逆时针辐合 顺时针辐散 顺时针辐合 逆时针辐散中心

16、气流方向 辐合上升 辐散下沉 辐合上升 辐散下沉过境天气 阴雨(如台风) 晴朗干燥(如伏旱) 阴雨 晴朗干燥读图要求:了解气旋、反气旋水平和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特点,会判断等 压线图上各点的风向;注意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气流状况的差异;掌握锋面气旋的基本构成形式(锋面的类型及各部位的天气特点);判断不同点的风力大小及可能形成的锋面性质及天气特点。 锋面气旋锋面与气旋系统的结合,出现于低压槽处,我国很常见(见上图)相关概念:冷锋符号、暖锋符号、云系范围(雨带) 台风和寒潮天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沙尘暴春、夏季南方降水概念 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到 12 级一是那个的热带气旋,是热带气旋

17、级别最高的一种 台风结构 台风眼(下沉气流,无风)旋窝风雨区外围大风区8寒潮(冬半年)概念:由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和冻害等现象危害 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受冻害 冻雨会压断电线,造成通信中断,且交通运输也受阻大风会吹翻船只,毁坏建筑物 预防措施:预报警报,船只返港、农作物和畜群提前防寒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全球变暖问题.原因: 温室气体 CO2的排放量的增加 工农业生产生活、汽车尾气等人为的毁林,森林对 CO2的吸收减少二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的可能影响冰川融化、海水膨胀,致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威胁全球气温和干湿状

18、况发生变化,使原有正常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不稳定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进行清洁生产,减少汽车使用,控制 CO2的排放;利用新技术,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水循环:1、水循环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2、能量来源: 太阳能和重力势能。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 陆地 、 海洋和 大气 间通过吸收 热量 或放出 热量,以 固、 液、 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 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 地表形态 。3、类型:包括 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

19、环 水循环的过程示意图:4、主要环节:包括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等。例子:台风登陆属 水汽输送 环节,多发季节 711 月最为频繁源地 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海域。北太平洋海域最频繁,称为台风, 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称为飓风灾害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影响区域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岸和美国东部, 孟加拉湾沿海预防措施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海 洋 9江河入海属 地表径流 环节,它们都属于 海陆间循环。5、意义: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更新陆地水资源。6

20、、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7、 (1)地球水体的种类 海洋水 、 陆地水 、 大气水 ,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 96.53 。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 2/3 。(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大气降水,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 冰雪融水 ,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积雪融水 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降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黄河下游 河流水 补给 地下水。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二:洋流1、洋流的概念:海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现象2、洋流的分布规律:北半球: 顺时针 旋转 大陆东

21、岸为暖流南半球: 逆时针 旋转 大陆西岸为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极地环流: 逆时针 旋转。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流, 顺时针 ;冬季自东向西流, 逆时针 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洲一周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高,降水较多。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寒流:降温减湿。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低,降水较少。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分布地

22、区雨水补给 夏秋两季为主 时间集中,不连续 水量变化大 东部季风区季节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有连续性,水量稳 定 东北地区冰川融水补给 夏季为主 水量较稳定 西北地区、青藏高 原湖泊水水补给 全年 水量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普遍(有湖泊地区)地下水补给 全年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调节)普遍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1)气候10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 和 千岛寒流 交汇处)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 和 拉布拉多寒流 交汇处)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和 东格陵兰寒流 交汇处)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 秘鲁寒流 )(3)海洋环境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

23、的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4)航海事业:顺风顺流可以提高航速,节省燃料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1.概念广义:水圈中的水量总体狭义: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分布 衡量因素:平均径流总量 就大洲而言:亚洲、南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俄罗斯,我国居第六 我国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效益的高低3.以上影响程度受当地生产力高低的制约科学技术落后开发利用河流水、湖泊水科学技术发达

24、大量开采浅层地下水,开始开采深层地下水,发展海水淡化、修建蓄水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三合理利用水资源1.原因: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人类的生产生活水资源的污染2.水资源利用的措施 开源: 节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蓄水修建水库 提高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开渠引水,多水贫水 海水淡化,人工降水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面趋于起伏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内能) ,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溶蚀) 、搬运、堆积 地面趋于平坦能量来自太阳(太阳辐射) ,风力、流水、冰川和生物作用等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浆岩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浸入地壳上层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岩石 两类:浸入岩地壳上层冷却,花岗岩喷出岩喷出地表冷却,玄武岩(2)海洋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