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粗体字为我们考试时考过的题目,不完全记忆1、名词解释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学科(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核心主体是政府,也称政府经济学) 。见书 P22。采用经济学方式方法,是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一种融合方式。 实证分析与事实相关的分析。即对某种可以验证的经验事实(如现状)做出的描述,回答这一经济现象“是什么 ”(what is?) ,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 是什么” 或“是怎样的?” 的研究方法。合作收益当个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认识到了采取集体行动的潜在或预期收益时,分散的个人行动才有可能汇聚成为集体行动。这时利益主体之间是一种正和博弈。这种合作基础
2、上的集体行动而带来的额外好处称为合作收益2、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资金渠道与用途不同。私人部门的活动依赖于个人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属于个人。公共部门则依赖纳税人的钱为社会目标的实现而行为。行为效果不同。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的干涉行为主要是向选民负责,而私人部门的行为则主要是向投资者负责。3、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什么? 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 (书 P2) 包括三个层次:政府的财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管理和必要性; 传统与现代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
3、的不同传统:如何为政府和政府部门服务,为其管理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现代:如何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方面。第二章1、名词解释市场失灵涵义: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而低效率地配置资源。即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政府失灵就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性,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即: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收入分配时,政府失灵便产生了。混合经济是指经济运行中个人与企业的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混合经济最主
4、要特征是:存在一个强大的公共部门。也就是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的经济体系 2、 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三大原则是什么?(1)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也称为帕累托最优)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即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另外人变得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就是最有效率的。(2 )公平原则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洛伦兹曲线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3 )稳定原则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3、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哪些方
5、面?1.不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势力)2.信息不完全不对称3.存在公共物品4.可能有外部性5.产权可能不明晰6.未充分就业7.市场未完全出清4、混合经济体制主要特征有哪些?(1 )社会经济活动不仅满足个人经济目标,而且要满足某些公共目标(2 )社会经济活动不光由个人决策,也包括政府的公共决策(3 )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介于自由放任与政府管制之间的方式(4 )市场各经济主体(国家、厂商、居民)建立起合作型、契约型的经济关系(5)政府加入经济过程造成个人经济自由相对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选举政府的自由得到补偿 第三章、第四章1、如何正确理解公共物品的重要性?(1 )为理解政府的结构与体制提供了有用
6、的视角。政府存在的理由;中央的集权与分权。(2 )对公共产品的经济分析,可理解现代政治民主的本质。公共物品抉择民主原则;私人物品抉择独裁原则。(3 )公共物品与生活水准和质量息息相关。(4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关系着公民日常生活,并影响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2、什么是林达尔均衡?若每一社会成员都按其所获 MB(marginal benefit)的大小而捐献自己应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也就是社会成员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负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3、什么是“阿罗不可能定理 ”?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
7、,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阿罗不可能定理” 。表明在社会层面上将个人偏好信息整合为“社会偏好”信息,在技术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也使得作为政府进行公共选择最好指南的个人偏好不能被真实地揭示出来。需要其他机制的补充4、简要叙述蒂伯特假说的涵义?1 中心涵义: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地方公共物品能够经由辖区间的移民而得到有效配置,从而克服地方公共物品上出现的市场失灵。2 人们之所以选择在某一区域工作和居住,接受当地政府的管辖,是因为当地政府服务与税收符合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原则。3 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特殊的经济社会结构下,人们选择“ 迁移” 、 “转移”等办
8、法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以获取更多的利益“以足投票” 。归根结底是由于各地区财税特别是财政政策不均衡所造成的。第五章1、什么叫公共支出?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亦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政府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耗费。其本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为实现政府的各种职能服务。(1 )经济效益原则指通过公共支出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社会得到最大的“效益” 。一是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最优配置;二是在使用由政府财政配置的资源时也应以获得最大社会效益为原则。(2 )公平原则通过公共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
9、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公平状态(横向与纵向公平) 。具体体现是受益能力原则。(3 )统筹兼顾原则政府公共支出的结构安排,必须从全局出发,通盘规划,区分轻重缓急与主次先后,适当照顾各个方面的需要,妥善的分配财力,以保证政府各项职能的实现以及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公共支出规模的基本势态是什么?不同的宏观模型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支出规模都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这种趋势已经成为公共支出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现象。1。瓦格纳理论解释(为什么政府活动要扩张?)(1 )工业化的发展在带来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因经济结构和经济交往的日益复杂化
10、而导致各种磨擦或社会冲突,这必然要求政府通过更多的资源配置实现法律法规和治安防范设施的完善,以保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所必需的社会“环境条件” 。如:西方国家实施的农产品最低价保护政策 。(2 )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之后大量具有外部性特征的行业的发展需要以及私人融资的局限,政府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生产性活动。如:交通拥挤问题、农民烧秸秆问题。 (3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需求收入弹性作用下,人们对教育、娱乐、文化、保健和公共福利的需求也将有所扩大。因此,政府有必要介入这些项目,将这些物质或劳务的提供纳入其职能范围。2。皮考克和魏斯曼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 按照皮考
11、克和怀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造成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可归结为两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内在因素:在税率不变的税收制度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入必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它使政府公共支出上升并与其成线性关系。 (2)外在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动荡与危机,它使公共支出与公共收入在更高水平上保持一种相互增长。这一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公共支出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3。马斯格雷夫与罗斯托的“ 经济发展阶段论”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的投资总量中所占份额较大。注重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实施。2、在经济成长的中期阶段,政府仍需增加支出,但
12、这一时期的政府投资是对私人投资增长的补充,用于弥补市场失灵、提供社会发展所需的公共物品和劳务。3、在经济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结构将从基础设施的支出转向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支出。3、简述公共支出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基本方法。第一,根据政府要达到的公共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备选方案。在选择支出方案时,要根据目标的要求,提出多种备选方案。备选方案越多,选择余地越大,选出优秀方案的几率也就越大。第二,计算各公共项目或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计算公共项目的成本和收益,就是计算各项目在其生命周期内可能带来的收益和成本的现金流量。把握三点:一是计算与项目直接关联的一切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本和收益,即计算可用市场价格估量的有形
13、成本和效益;二是计算与项目间接相关的的一切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本和收益;三是适当地计算不能由市场价格表示的一切无形效益和成本。第三,计算各公共项目或方案的成本和收益的比率在核算出每个公共项目或方案的成本和收益的总金额后,随之再计算出其比率,亦即成本收益比率。通常使用的比率与评价标准是:第一,BC,即收益成本比率,简称益本比,如表中的栏(5)所示。如果比值小于1,则该方案不可行,应予放弃;若比值等于 1,则表明其成本收益相抵,此方案可舍可取,要看其他条件而定;若比值大于 1,则表明此方案可行,其收益大于成本,会产生净收益。第二, (BC)/C,即净收益成本比 ,如表中的栏(6)所示。其值的最低限是
14、0,凡是该比值为负的项目在经济上都是不可行的。第四步,确定各个公共项目或方案的优劣顺序。 计算出各个公共项目或方案的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后,可以根据比率的大小,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一般来说,优劣次序的确定可按数值的大小进行,其中比率最大的就是最优的方案选择。第五步,进行各个项目或方案的选择和决策。 第六章1、名词解释:公共收入也称为“财政收入” 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为了履行其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所取得的所有货币收入或者其他形式的社会资源的总和。 税收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其日常开支和社会公共福利的需要,遵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固定、无偿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
15、财政分配形式。 公债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以债务人的身份,凭借政府的信用,通过向企业或者个人有偿借债而形成的一部分收入。 税收效应国家课税对生产和消费决策的影响,即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行为选择时作出的反应。2、与税收相比,公债具有哪些的功能?1、可弥补财政赤字同时对经济影响较小;2、自愿互利原则,不会对个人福利水平造成较大负面影响;3、在发行、交易和偿还上更具灵活性;4、可以调节经济和筹集建设资金。3、简述拉菲曲线的主要含义在税率上升到 A 点之前,税收收入会随着税率的上升而增加,并在 C 点达到最大,税收的收入效应比较明显。当税率超过 A 点以后继续上升,过高的税率就会挫伤人们的
16、工作积极性。所以,随着税率的增加会减少投资并以闲暇来替代工作,税收的替代效应发挥作用。当税率上升为 100(B 点)时,没有人愿意工作和投资,税收收入为 0。合宜的税率区间是在 OA 之间,在 A 点,税收规模是最适度的。在 AB 之间的区域称为“拉弗禁区” 。4、据图简述税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别对个人的闲暇消费和劳动供给的影响。当个人所得税上升时,首先,为维持总效用不变,倾向于减少劳动供给时间,增加闲暇消费时间,表现为均衡点 1 到 2,闲暇时间从 t1 增为 t2,这就是替代效应;同时,个人所得税上升会带来收入的减少,人们倾向于增加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表现为均衡点 2 到 3,闲暇
17、时间从 t2 减少到 t3,这就是收入效应。总之,个人所得税的上升会导致劳动者增加还是减少劳动时间,取决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大小。第七章1、名词解释收入(1 )一般定义:收入是指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所获得货币的总和。(2 )公共经济学的收入定义:1。被行使的消费权利的市场价值之和2。财产权在所涉时期的期初与期末之间储存价值变化的两者的代数和 社会保险以立法手段建立专门基金,在纳税人永久或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形式与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社会保障:政府为了确保所有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平,运用政治权力强制性地把一部分人的收入以现金、实物或服务等方式转移到另一部分人身上,以形成社会安全网。其中以养老、医疗和失业为核心。“三条保障线” 书 P1632、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和手段有哪些?1、目标达到社会认为的“公平”状态。2、手段:(1)财政政策:主要是税收转移制度(所得税) 。(2)非财政措施:价格管制、最低工资立法、就业支援、反贫困计划、振兴教育等等3、功能分配的内容是什么?从收入来源角度研究收入的分配,试图说明每个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等)所得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份额。即:以要素报酬所体现的国民经济初次分配。第八章公共预算的原则有哪些?一、公开性原则二、可靠性原则三、完整性原则四、统一性原则五、法律性原则六、年度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