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人民版必修2)(www.gaokao.com 2013高考).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812960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人民版必修2)(www.gaokao.com 2013高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人民版必修2)(www.gaokao.com 2013高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人民版必修2)(www.gaokao.com 2013高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人民版必修2)(www.gaokao.com 2013高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人民版必修2)(www.gaokao.com 2013高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2011温州联考 )以下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召开于 1978 年底B使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C作出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2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 。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交售粮食1976 年 35 000 斤 230 斤 32 元 1979 年 132 3

2、00 斤 800 斤 200 多元 30 000 斤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3(2012南昌高三月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纵观历史,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4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

3、程”“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国两制的成就” “农村的新变化”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A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中国举办博鳌论坛D2010 年上海世博会5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 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A BC D6(2012河北高三质检 )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 95. 6%和92.4%这段材料表明 ( )A我国的计划经济成就

4、突出B我国的生产资料比较紧缺C我国日常生活必需品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更为突出7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以上言论是对 1992 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非公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8(2012合肥联考 )邓小平曾指出:“农业稳了,工业也就稳了;农业不稳,工业就提心吊胆。 ”以下历史事件最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大跃进”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扩大企业自主权9长期以

5、来深圳市都实行“一市两制” 。目前深圳市正酝酿着将其实行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到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届时,宝安、龙岗两区将享受( )A高度的自治权 B特殊的社会制度C部分政治主权 D特殊的经济政策10国际舆论曾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 35 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11(2011上海单科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 )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材料(1)1869 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 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

6、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 年浦东开发开放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12(2012河北高三质检 )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 16 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对图一和图二信息解读不确切的是( )图一 图二A农民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与市场意识B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趋向理性C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解放D农民的幸福观和价值取向与传统观念相比变化不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13阅读下列材

7、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 单位:户)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雇户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1948 年 83 197 116 18 0 27 21953 年 3 74 355 0 4 0 7李立志变迁与重建:19491956 年的中国社会材料二 1953 年 2 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 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

8、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材料三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 年)(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2 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 1953 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8 分)(3)材料三中提到的 “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 ”具体是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6 分)(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

9、,你获得了哪些启示?(4 分)14(2012山东实验中学月考)一个时代的标语和口号体现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6 年 1 月 2 日上午,上海 50 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 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材料二 1958 年, “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 劲生产” ,成 为 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材料三 “包产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 远不能富。 ”这是 70 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一伟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胜利”的意义是什

10、么?(6 分)(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得失。(8 分)(3)材料三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6 分)答案与解析1 【解析】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果断地停止使用 “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它是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据此 C 项不正确,十一届三中全

11、会并未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出相应决定。【答案】 C2 【解析】 本题考查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分析,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农村中开展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取得巨大经济 成果。【答案】 C3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其变化的总趋势是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逐步过渡。具体的形式是 A 项。【答案】 A4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将四个选项与题干栏目进行对比,B、C、D 三项可 归为“开放格局形成”栏目, A 项内容可以 单列。【答案】 A5 【解析】 通过两幅图中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对比,可判断正确。

12、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还在继续深化和扩大,排除含的选项。【答案】 B6 【解析】 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关键信息:由市场决定、95.6%、92.4%,说明我国市场经济特征明显,A、 D 项是 对立观点,一般言之,必有一错一对。 B、C 题干没有体现。【答案】 D7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92 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C。【答案】 C8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农业发展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即农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A、 B 两项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甚至破坏农业生产,体 现材料的后

13、半句;C 项从正面说明农业的地位。【答案】 D9 【解析】 本题考查对经济特区含义的理解。特区的“特”是指在经济领域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答案】 D10 【解析】 从题目中新中国 35 年以来可知该事件发生在 1984 年。A 发生在 1980年,B 发 生在 1990 年,C 发生在 1988 年, D 发生在 1984 年。因此 选 D。【答案】 D11 【解析】 上海工业化一瞥,在材料中的“中共二大”无法体现;改革开放在上海和上海红色的摇篮只是片面反映材料中的某些局部;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全面概括材料的主题包括工业化历程及红色的摇篮,故选 C。【答案】 C12【解析】 考查改革开放后的农

14、村经济。D 项说法错误。从图一可知对农村经济体制的评价主基调是赞同的,与史实相符, B 正确;而从图 二则可体现 A、C 项,如 图二反映农民价值取向主要是金钱、安全、快 乐、 亲情,说明农民的幸福观和价值取向与传统观念相比变化大,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市场意识。【答案】 D13 【解析】 第(1) 问从材料中的 时间变化可以看出,1953 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是根本原因。第(2)问 到 1953 年土改完成后,农村土地仍为农民私有,小农经济分散,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此矛盾,于是对农业实 行社会主义改造。第 (3)问“农村政社合一体制”是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人民公社。因管理过于集中

15、,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所以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第(4)问围绕“体制是否适 应经济发展”展开。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答案】 (1) 土地改革。(2)矛盾:小农经济经营分散,与国家工业化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需求急剧增加之间的矛盾。措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后建立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人民公社。原因: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启示:合适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体制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起阻碍或破坏作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

16、建立合适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体制。14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握我国经济探索和建设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住从计划经济确立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这一主线。【答案】 (1) 原因:1953 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改造。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计划经济确立。(2)得失:1953 年开始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了集体化道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农村建立起来。1958 年开始在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3)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