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855263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资料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习资料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习资料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习资料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习资料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 页(共 11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自 20072014 年全国各地所有高考历史试题,按人教版必修 1 各课顺序分解而成,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范,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转载到其它网站、博客和 QQ 群交流,一经发现封锁其 IP,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高考真题分解栏目 必修 1 分课汇总(人教版)分解、整理:张秋鸿 龚哲山 陶得洋 第 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2、成一、选择题2014 年题组1 (2014四川文综4)读表 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 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行政区划演变【解析】从表中可知,历代最低一 级行政区划均为县,其他层级均有变动,故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 A 项正确,不符合

3、 题意;据图表可知州的行政区划层级有一级到二级甚至降到三级,因此州的地位呈现 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由州到路再演进为省,省残留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痕迹,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而不是促进地方的自主性,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秦汉以来各朝代均为二级或三级行政区划,故 D 项正确,不符合 题意。【答案】C2013 年题组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2 页(共 11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1 (2013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

4、,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石碑 九域守令 图中的“守令”和“并四海、为县、灭陈、天下合一”等信息。反映了秦 灭六国,统一全国,置郡县的史实。可知要求填的缺失的文字是秦。ACD 三朝与题干反映的信息不符。答案 选 B。【答案】B2 (2013浙江文综15)公元前 221 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BCD【考点】秦朝统一六国【解析】秦采用“远交近攻” 策略最终灭了六国。所灭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

5、的序号是。最迟灭的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齐鲁大地”),找到这一突破口,就可较快地找出正确选项。此外,可将“ 韩赵魏楚燕齐”谐音为“ 喊赵薇去演戏”,就可牢 记这一顺序。【答案】A3 (2013全国新课标卷 I 文综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3 页(共 11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6、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方国联盟【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 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 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 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 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 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 C 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 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 B 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 项表述错误。【答案】C4 (2013上海单科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7、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考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商王国 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 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 ;西周建立后,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称为“封邦建国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 围内实行郡县制度,加 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选D。【答案】D2012 年题组1 (2012重庆文综卷13)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 秦久矣。 ” 其表现有( )战乱频仍 民族矛盾尖锐 刑罚严酷 土地兼并严重A B C D【解析】本题实际是重现

8、秦朝的暴政与封建社会弊端的理解。秦朝 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排除 ;秦中央集 权制的形成,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出现刑罚严酷,而土地兼并现象是封建社会无法根除的,导致阶级矛盾的尖 锐, D 项正确。【答案】D2 (2012海南单科卷3)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 及传说中的“三皇” 、 “五帝”之名而称“皇帝” ,其首要目的是(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4 页(共 11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皇帝之称是秦始王 认为自己“ 功过五帝、德高三皇”,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

9、 ,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其并不仅仅满足于作人间最高统者,还要将自己的 权威罩上神的光环。 A 项说法错误;BD 项可体现,但与 题意不符。【答案】C2011 年题组1 (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解析】从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乱可以排除 A。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排除 B。

10、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 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 D。封建时代的最高 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 维护皇帝的特权。【答案】C 2010 年题组1 (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 “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 “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 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 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

11、此选 C;A,B 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 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 D。【答案】C2 (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 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5 页(共 11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8.(2010。,12)。( ) A.。 B.。 C.。 D.。 【解析】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 分封

12、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 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 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答案】D 3 (2010山东文综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 “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事,而三司使掌管财权 。通 过这项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A 项宰

13、相的权力是缩小了,一分为三; B 项是指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D 项材料不涉及地方。【答案】C 4 (2010北京文综12)图 6 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 为 13 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州作 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 汉朝,所以此 题应该选择 C【答案】C2009 年题组1 (2009重庆文综12)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解析】 秦始皇以

14、武力统 一天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思想文化,而采取了禁私学、焚书坑儒等极端措施,故 D 项错误。【答案】D2008 年题组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6 页(共 11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1 (2008江苏单科1) “齐人” 、 “鲁人” 、 “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解析】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 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 彻底打破。 应选 C 项。【答案】C2 (2008上海单科共同部分20) 中

15、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把握,最早推行郡 县制的、建立中央集 权制的是秦朝,所以 B 项正确。【答案】B2007 年题组1 (2007广东单科3)20 世纪 90 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16、A 项与统一不符;B 项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D 项在新石器 时代就已经发明了。【答案】C2 (2007宁夏文综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 ,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解析】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汉承秦制,使这一制度得以沿袭。【答案】A二、主观题1 (2014安徽文综37) (28 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 处在于,我们是

17、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7 页(共 11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 创新,从本 质上来说 ,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 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 巅峰。 图示如下:中央集权郡县制度 尊儒制度 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图 1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 15 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2 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16 分) (要求:联系中国封

18、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国有专营制度)(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解析】 (1)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对四大制度分别加以叙述,如郡县制度关键点是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 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是西 汉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 础;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到了选拔人才的范 围, 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 础;国有专营制度是在“ 重农抑商”的基

19、础上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 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2)观点的提取根据题干“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进行加工,可以概括为“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可以举例唐朝的强大与制度创新如三省六部、科举制等有很大关系;“制度的僵化必然导致王朝的衰落”,可以举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等都不能够创新结果导致了中国明清后被西方赶超。【答案】 (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

20、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8 页(共 11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等 次 论 述第一等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明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 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 2 (2014上海单科37)传国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 别刻着“ 皇

21、帝之玺”、 “天子之玺”、 “皇帝行玺”、“天子行玺”、 “皇帝信玺” 、“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 “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 ”;信玺用于对 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 神授的故事。唐 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问题:(14 分)(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4 分)【考点】 (

22、1)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解析】 (1)根据材料中六枚御玺的名称,可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特点以及中央 对地方的管理是如何运作的,即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 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答案】 (1)水平 1: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4 分)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水平 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2 分)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行中央集权体制其他答案: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史实不符(0 分)3 (2011福建文综38) (37 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

23、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9 页(共 11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 1949 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 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24、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材料三 图 15、图 16、图 17 分别在 1858 年 4 月、1860 年 12 月、1900 年 7 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 Punch。图 15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图 16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 图 17 “中国就要崩溃了”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 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 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材料五 1949 年上半年,

25、毛泽东 先后提出“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 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8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 (11 分)(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 分)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0 页(共 11 页)中学

26、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 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12 分)【解析】第一问从关键句“为天下计, 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可以看出王夫之的观点是: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 处多。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事事而制之。 ”可以看出顾炎武的观点是: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不难知道: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 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第二问,从图片显示的信息不难

27、看出英国 对中国的丑化,认为中国愚昧无知,任人欺负。成因和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就和外国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有关。第三 问,材料四表明,中国资产阶级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表现出对列强 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 现出妥协性。原因从经济上讲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造成政治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比 较弱小,缺乏政治斗争的 经验造成的。第四问, “一边倒” 方针的具体体 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现为“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的

28、环境注意分国外和国内环境作答。国内从经济政治方面作答,国际从冷战 局面和美苏对中国的态度政策作答,中国采用一边倒的政策是明智的。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使新中国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一 边倒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 际地位。三条原 则形成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答案】 (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