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在地球自转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师通过设计“地球自转知多少”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使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为学生创设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为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做好准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设计三个探究活动,且三个探究活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实现“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探究活动一:根据调查,将学生分成,“好、一般、稍差”三个层次,并针对学生的三个层次设计三个学习方案。第一层次的学生是掌握较好的,基本知道地球自转方向、周期
2、、围绕中心等,教师利用这部分学生本身具有的教学资源,选出其中的代表完成以下探究活动:1.演示课件,并讲解自转方向和围绕中心。2.利用地球仪演示完成探究问题 3 和 4,(3.眼睛正对北极地球自转方向;4.眼睛正对南极地球自转方向)并选出代表到台前演示并讲解,其他两组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加以点评。接下来教师设计肢体语言,形象表示地球自转的情况,让全体学生观察、思考、论证地球自转的过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在一系列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中完成,师生共同梳理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探究活动二:通过分组、互助
3、、合作完成以下探究问题:1.用手电筒作光源(太阳),分别照射地球仪和玻璃球体,观察现象。2.假如地球不自转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并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3.生活中你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多长?这一组探究问题是在研究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探究问题,即从过程到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先观察,提出假设:会出现什么现象?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的情况下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不自转又会怎样?把学生思维一下子逆转,学生在这种探究情境中发挥无限想象,会说出很多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现象。教师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你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多长?”这样的问题,
4、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学生有话可说,将“昼夜更替”这一很生硬的地理现象生活化,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自然现象。探究活动三:在完成前两个探究的基础上,非常适时地把学生引导到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板块:“畅畅和姨妈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活动在这里给学生一个常识:时差和北京时间。这一活动板块是教材有意把学生引到生活领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属于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我们到酒店可以观察到那里的钟表表示世界各地的时间都不一样而知道是怎么回事。设计一个“议一议”栏目,引出“时差”的概念,其他相关知识就迎刃而解了。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现象又能够印证到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充满探究欲望和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