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题型1.辨析题 4*5,20 分 2.简答题 5*10 50 分 3、材料分析题 1*104、论述题 1*20二、参考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2. 如何看待中国社会基层民主的发展?基层民主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方
2、面存在的问题尤需特别重视。由于目前相关法律制度和操作机制不健全,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基层民主发展的瓶颈。例如,村“两委会”的关系、居民自治组织的法定地位、乡镇领导的直接选举、对贿选等的打击等,都需要有更加完善的法制保障。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法治素质与基层民主的发展要求明显不相适应,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提高。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条件相差很大,基层民主的发展情况也很不平衡,因此,推进基层民主既要有统一要求,又不能搞一刀切,应当充分发挥各地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基层民主的实质,是公民自治和社会自治,党和政府应当把扩大社会自治与公民自治当作长远的政治发展战略,不断拓宽公民自治和社会自治的渠道,丰富
3、公民自治和社会自治的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首先在基层政治生活中实现宪法赋予的“当家作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3. 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四个考验”执政考验(核心就是能否长期执政下去的问题)。改革开放考验(核心就是能否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问题)。市场经济考验(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如何与我们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问题)。外部环境考验(核心是如何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问题。)。“四个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
4、。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增强四种意识 一是忧患意识。 二是创新意识。 三是宗旨意识。 四是使命意识。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任,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必
5、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4.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二是继续坚持“引进来”。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四是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2、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互赢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竞争的新优势。3、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4、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5. 怎样认识当前我
6、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是什么?(1)中国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紧缺;草原生态形势严峻;海洋生态不容乐观;耕地面积减少,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大气环境恶化。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2)应对重大问题挑战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大气环境面临传统煤烟型污染、以臭氧、细颗粒物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等问题,所以要大气多污染物的协同治理,制定综合防治战略和控制对策。2、 治理水污染,提
7、高水资源利用效益。要大力建设节水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基本完善,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节水的风尚和合理的用水方式。3、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要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完善法规政策;引导公众参与;制定实施土壤环境保护的监管管理方法、宣传计划等。4、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坚持保护优先,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加强综合治理,给林草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做好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3)中国主张(一)深化对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的认识:发达国家应该对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有更多的投入和经济技术支持。(
8、二)中国是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的建设性力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解决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重要的建设性力量,中国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问题上作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的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第三,注重目标的合理性;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最后,中国根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6. 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抽象提炼出来的价
9、值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聚焦点,并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般地说,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要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要求。 这三个层面的要求,是有区别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分别规定着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取向。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其区分只具有相对意义,不能将它们机械地对立和割裂开来。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倡导”及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7. 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10、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反应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
11、动力;4)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8. 我们应该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利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加强权益保障机制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完善具体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的生活环境。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处理
12、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分配秩序。5.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价体系。9. 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1、制度缺失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不健全,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有待完善, 三是社会公众参与不足。2、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是根本性保障。1)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由理念向实践转化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先进发展观指引下开展的一系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实践。实现由先进理念向先进实践成功转化,必须依靠完
13、善的制度作保障2)、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要彻底改变这一切,就必须依靠制度建设。3)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动力。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讲,仍然是发展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为保环境、促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存环境诉求的积极回应。只有通过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的环境诉求提供制度化解决途径,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切实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5)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还可以带来低投入、高收益的持续“制度红利”。 企业为了完成
14、转型,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加大资源环境管理力度等措施。这些措施在长期生产经营后使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因此,生态文明必须依托制度建设才能健康发展。10. 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而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理解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是如何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作答)1、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立足国内、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但同时又需要把开拓国内市场、利用国内资源同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结合起来,把对内搞活同
15、对外开放结合起来。2、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2)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3)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中国同世界的关系1、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所作的贡献就越大。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日益在国际舞台上发
16、出自己的声音。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1.为什么要推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1、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必然趋势1、健
17、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4、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改变二元结构,使城乡全面协调发展。1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健全农村社会保险的各项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五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13
18、.概述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1、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所作的贡献就越大。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日益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4.如何认识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具有重大意义:1、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19、的重要举措。3、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4、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如何打造文化产业:1)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2)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3) 建设文化人才队伍。15.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实施创新驱动发
20、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16.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发展的历史进程:1、
21、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东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2、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到 1954 年 9 月全国人大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是国家权力机关。3、1954 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1)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
22、、相互否定,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3)协商民主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即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17.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治理环境问题?国家层面: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土地、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3、 加强我国生态文明道德文化制度
23、、政治制度建设,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完善监管机制;4、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化个人层面:个人要提高自我保护环境意识、建立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如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绿色出行;日常生活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18.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1、对国内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社会领域的一些矛盾问题复杂,但这些问题并没有破坏我们发展的机遇。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和趋势。2、对国际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24、;国内形势总体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使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面临困难;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展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金融危机印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挑战。 如何:1)进一步提高利用机遇和挑战的水平。要正确认识机遇和挑战的辩证关系,把握机遇和挑战的新特点,将机遇和挑战统一起来。2)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水平。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要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3)进一步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5、的水平。要认真研究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全面审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防范和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风险和冲击。19.简述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1、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2、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必然趋势,要促进城乡共同繁荣。4、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5、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6、城乡二元机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7、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