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局解复习重点1. 指认前臂中部至臂中部这一段的浅静脉及皮神经静脉: 头静脉:在臂部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内上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在肘部行于肱二头肌腱的外侧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前方,在前臂上半部的背面转至前面。 贵要静脉 :在臂部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下半段,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直接续于腋静脉;在肘部与前臂内侧皮神经伴行,行于肱二头肌腱的内侧,在前臂尺侧由背面转至前面。 肘正中静脉 :自头静脉分出,斜向内上方注入贵要静脉,在肘窝中部与深面之间有恒定的交通支相连。 前臂正中静脉 :有 14 支,粗细不等,行于前臂前面的正中,在肘前常呈“Y”形汇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分别称头
2、正中静脉和贵要正中静脉。皮神经:肋间臂神经:发自第 2 肋间神经,分布于臂内侧上部皮肤;臂内侧皮神经:在臂内侧上 1/3 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臂内侧皮肤;前臂内侧皮神经:在臂内侧中份穿深筋膜浅出,与贵要静脉伴行,至肘前内侧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行于贵要静脉的外侧,分布于前臂内侧的皮肤,后支行于该静脉的内侧,分布于前臂后内侧皮肤,在肘关节前路手术作切口时,应注意防止损伤此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在肘上约 2.5cm 处从肱二头肌外侧缘穿出,穿深筋膜浅出,行于头静脉的后方,沿前臂外侧下行,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2. 指认腋窝的 4 个壁 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组成,锁胸筋膜是连于锁骨下
3、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后壁:由大圆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 内侧壁:由前锯肌、上 4 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组成。3. 指认穿过锁胸筋膜的 3 个结构头静脉;胸肩峰血管; 胸外侧神经;4. 指认臂丛到上肢的 5 个主要分支外侧束:肌皮神经,胸外侧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内侧束:胸内侧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后束: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桡神经;5. 指认三边孔的境界和其中通过的结构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侧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
4、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6. 指认四边孔的境界和其中通过的结构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侧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旋肱后动、静脉、腋神经穿过;7. 指认肱骨肌管的境界及其中通过的结构由肱三头肌的 3 个头与肱骨的桡神经沟围成的管道,管内有桡神经及伴行的肱深血管通过。8. 指认肌皮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自外侧束发出后向外下方走形穿喙肱肌,穿喙肱肌在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行向外下方,行程中发出肌支支配臂肌前群,其终末支自肱二头肌外侧沟下部浅出,称为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9. 指认肘窝的境界和主要内容上界为肱骨内、外
5、上髁的连线,下外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底由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构成。10. 指认尺神经及其支配的前臂肌肉在腋动、静脉之间前臂内侧皮神经深面下行,与尺侧上副动脉伴行,至臂中点附近向后穿过肌间隔,进入臂后区;从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前区。在前臂的上半部被尺侧腕屈肌遮盖,与尺动、静脉相距较远。在前臂的下半部位于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并尺动、静脉伴行。支配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11 指认前臂参与旋前旋后运动的肌肉并分别找出各自的支配神经旋前:肱挠肌(挠神经)、旋前圆肌(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正中神经)旋后:旋后肌(挠神经)12 指认腕管的构成
6、和通过的主要结构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指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剑鞘和正中神经通过13 指认解剖学“鼻烟壶”的境界及其主要内容是腕背面外侧的浅凹,在拇指充分外展后和后伸时明显。其挠侧界外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近侧界外挠骨茎突。窝低有手舟骨和大多角骨。14 指认股三角的境界和主要内容境界:上界外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外向内分别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内容: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 静脉,股管及股深淋巴结和脂肪等。15 指认收肌管的境界和通过其中的主要结构又称 hunter 管
7、,位于股中 1/3 段前内侧,缝匠肌的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是一断面呈三角形,长 1517cm 的管状间隙境界: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之间的收肌腱板,前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内侧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上角。结构:前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中为股动脉,后为股静脉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16 指认腘窝的境界和通过其中的主要结构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陷凹境界: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浅面)为腘筋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膜;底部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
8、囊后部、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内容: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血管周围还有腘深淋巴结。17 指认大隐静脉的行程和末端的主要属支走行: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 2cm 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界外下方 34cm 处,穿隐静脉裂孔,汇入 股静脉。属支:旋髂浅静脉、(来自髂前上棘附近的浅层结构)、腹壁浅静脉(来自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来自生殖器附近)、股内侧浅静脉(来自股内侧区)、股外侧浅静脉(来自股内侧区)生理意义:收集足部,小腿内侧,大腿前内侧部浅层结构的静脉
9、血,还收集大腿外侧,腹壁脐以下浅层以及外阴部的静脉血。18 指认踝管的构成和通过其中的主要结构境界:由屈肌支持带与跟骨内侧面、内踝之间围成踝管内容(由前至后):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19 指认大腿内收肌群的各块肌肉,并找出支配该肌群的神经浅层:外上向下有耻骨肌(股神经和闭孔神经)、长收肌(闭孔神经)、股薄肌(闭孔神经)中层:短收肌(闭孔神经,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方)深层:大收肌(闭孔神经,其坐骨部有坐骨神经内侧支支配)20 指认小腿前群肌的各块肌肉,并找出支配该肌群的神经由前至后为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全部都由腓深神经支配)2
10、1. 指认听诊三角的境界位于斜方肌的外下方与肩胛肌内侧缘下份之间的肌间隙,其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缘胃肩胛骨内侧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深面为第 6 肋间隙。22. 指认参与肩胛血管网的动脉及其来源肩胛上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分支,经肩胛上韧带上方进入肩胛区,分布于冈上、下肌。旋肩胛动脉-肩胛下动脉的分支,经三边孔穿出后,与肩胛上动脉吻合。肩胛背动脉-胃劲横动脉的深支,发自甲状颈干。23. 指认进出梨状肌上孔的主要结构自外向内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24. 指认进出梨状肌下孔的主要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25. 指认进出
11、坐骨小孔的主要结构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围成。结构由外向内侧依次为: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26. 指认(颈前区)肌三角的境界及其中的主要结构有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又称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三角浅面的层次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主要有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及其相关的血管神经。27. 指认分布至甲状腺的动脉及其起源,以及甲状腺手术时分别在何处结扎它们较为适宜。成对的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起始处的前壁,行向前下,途中发出喉上动脉,随喉上神经内支穿甲状舌骨膜进入喉内,本干至甲状腺侧叶上级分支进入腺体。一般分为
12、3 支,1 支至腺的前面,1 支经腺的后面,另一支沿峡部上缘与对侧者吻合。成对的甲状腺下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甲状腺干,沿前斜角肌的内侧缘上行,至第 6 颈椎的高度,呈弓形转向内侧,经颈动脉鞘后方潜入腺体下极的后面,通常分为上下两支,并与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有吻合。甲状腺最下动脉:常较小,不成对,出现率为 13.8%,一般起自主动脉弓或头臂干,沿气管颈段前上方上行,有峡部下缘进入腺体,并与其他甲状腺动脉分支吻合。除上述外,还有来自气管、食管颈段动脉的小分支分不到甲状腺,统称为副甲状腺动脉。28. 指认斜角肌间隙的境界和通过其中的主要结构(P120)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1)锁骨下动脉第 2 段
13、及肋颈干,后者可起自锁骨下动脉第 1 段或第 2 段的后壁,向后上跨过胸膜顶,分为颈深动脉和最上肋间动脉。(2)臂丛的 5 根,由颈 58 和胸 1 神经前支的大部分构成。(3)胸膜顶29. 指认椎动脉三角的境界及其中的主要结构境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内侧界为颈长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 1 段,尖为第 6 颈椎横突前结节。结构: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神经节。30. 指认颈动脉鞘内的主要结构及其位置关系由颈筋膜中层包裹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而形成。上起颅底,下续纵膈。内容:在鞘内上部,颈内动脉位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后外侧,两者之间的后方为迷走神经;在鞘内下
14、部,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前外侧,迷走神经行于二者之间的后外方。毗邻:于鞘的浅面,有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下腹,颈袢及甲状腺上、中静脉;在鞘的后方,有甲状腺下动脉横过,隔椎前筋膜有颈交感干,椎前肌和颈椎横突等。在鞘的内侧,有咽和食管、喉与气管、甲状腺侧叶、喉返神经。31指认颈丛的 4 个皮支及其分布区 P104枕小神经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偏上勾绕副神经,向后上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枕部和耳廓背面的皮肤耳大神经 浅出后,伴随颈外静脉在胸锁乳突肌表面垂直上行,分布于耳廓及腮腺区皮肤颈横神经 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向前内侧横行跨越胸锁乳突肌表面,分为上支
15、和下支分布于颈前区皮肤锁骨上神经 多分为内侧、中间、外侧 3 支行向下,跨锁骨至肩和上胸部,分布颈前外侧部、胸上部和肩部神经。32 指认前斜角肌周围的主要神经 P120膈神经位于前斜角肌的浅面;颈交感干和星状神经节位于前斜角肌内侧;臂丛的五根(颈 5-8 和胸 1 前支的大部分)位于前斜角肌后方;臂丛的三干(上干由颈 5-6 神经前支汇合形成,颈 7 脊神经前支自成中干,颈 8 和胸 1 前支大部分形成下干)33 指认两侧的喉返神经并简要描述二者在行程上的差别 P114为迷走神经的分支,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返行,位置深,行程长,多数行于气管食管旁沟内,经甲状腺下动脉的后方交叉上行;右喉返神经
16、勾绕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返行,因其位置偏外偏浅,行程短,在气管食管旁沟内的走行多偏浅,经甲状腺下动脉前方与其交叉或穿经动脉分支之间上行。34 指认进出左肺门的结构,并描述其自前向后、自上向下的排列顺序 P144自前向后: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自上向下:肺动脉、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35 指认进出右肺门的结构,并描述其自前向后、自上向下的排列顺序自前向后: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自上向下: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静脉和肺下静脉36 指认上纵隔的层次和各层的主要结构 P146上纵隔的结构从前至后大致分为三层:前层有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向上发出的三大分支,弓
17、的左前方有左膈神经和左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等。37 指认中纵隔的主要结构 P148中纵隔主要为心和心包所占据,此外,还包含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及心包膈血管、淋巴结群。38 指认任意 4 个后纵隔的结构 P149后纵膈位于心包后壁与脊柱之间,上界平第四胸锥下缘,下界为膈。内有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迷走神经、胸交感干及其淋巴结等。食管胸部上段行于气管和脊柱之间,中线稍偏左侧。至第 4、5 胸椎之间越经气管叉及左主支气管起始部后位于中线,并沿胸主动脉之右侧下降。在通过膈肌以前,又行于中线左侧并跨过胸主动脉的前方。胸导管起于乳糜池,向上经膈主动脉裂孔
18、进入胸腔,在食管后面,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约至第 4、5 胸椎之间的平面往左经主动脉弓后方至食管左侧,继续上行至颈根部入左颈静脉角。左迷走神经由颈部下降,入胸腔至主动脉弓左前方,经肺根后方,至食管前面分散成食管前神经丛,向下集合成迷走神经前干,穿膈肌食管裂孔进入腹腔。右迷走神经由颈部下降入胸腔,沿气管右侧至肺根后方,到达食管后面分散成食管后神经丛,而后亦集合成迷走神经后干穿膈肌入腹腔。胸主动脉在胸骨角平面续自主动脉弓,先沿脊柱左侧下行,逐渐转向前内,行于脊柱前方,在第 12 胸椎体前方穿膈的主动脉裂孔续为腹主动脉。奇静脉行于右肋下动脉和下部肋间后动脉前面,食管后方,胸导管右侧,上行至第四
19、胸椎高度,呈弓形绕右肺根后上方注入上腔静脉39 指认位于右肺根之后的主要结构 P144右肺根的后方有奇静脉和右迷走神经40 指认动脉导管三角的境界和其中的主要结构 P147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肺动脉干分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从。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重要标志。动脉韧带为一短的纤维结缔组织索,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肺动脉干交叉处稍左侧,是胚胎时期的动脉导管于出生后闭锁的遗迹。41. 指认阑尾切口处腹壁的层次结构答:阑尾切除术可选择通过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 1/3 交点并与此线垂直的斜切口。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
20、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和壁腹膜。42. 指认经腹直肌切口处腹壁的层次结构答:腹经腹直肌切口层次如下: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或腹模筋膜43. 指认腹股沟管的两口四壁和其中通过的主要结构 90答: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肉、筋膜裂隙。四壁: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外侧三分之一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加强。后壁:腹横筋膜,在内侧三分之一处有联合腱。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两口:内口:腹股沟管深环 外口:腹股沟管浅环男性的腹股沟管内有精索、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通过在女性,子宫圆韧带常与腹股沟管
21、的管壁融合而逐渐消失,或可能在出腹股沟管浅环后,分散成纤维止于耻骨结节和大阴唇附近的皮下组织。44. 指认腹股沟三角的境界,并说明以哪个解剖结构可区分斜疝与直疝答:腹股沟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围城的三角型区域,又称海氏三角。腹股沟直疝由此三角区突出,腹股沟斜疝是从腹壁下动脉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因此腹壁下动脉是区分斜疝与直疝的标志。45. 指认主动脉裂孔及通过其中的主要结构答:主动脉裂孔由膈左、右脚和第 12 胸椎体围城,有胸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46. 指认营养胃的动脉及其来源答:1)胃左动脉:起于腹腔干2)胃右动脉:起于肝固有动脉3)胃网膜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4)胃网膜
22、左动脉:起于脾动脉5)胃短动脉:起于脾动脉末端或其分支6)胃后动脉:起于脾动脉中部47. 指认肝十二指肠韧带内通过的主要结构及其位置关系答: 肝十二指肠韧带位于肝脏脏面的横沟与十二指肠球部之间,左接肝胃韧带,右侧游离,后为网膜孔的腹膜形成结构。内含肝动脉、门静脉主干、胆总管、淋巴结、淋巴管及肝神经丛等。48. 指认胆囊三角的边界及其中通过的结构答:胆囊三角是由胆囊管、肝总管、肝的脏面共同围城的一个三角区。有发自肝右动脉的胆囊动脉经过,并常见胆囊颈部的淋巴结49. 指认胆总管的 4 段及各段的主要毗邻结构答:根据胆总管的行程,可将胆总管分为 4 段:1)十二指肠上段(第一段):位于网膜孔前方,在
23、小网膜右缘内下行至十二指肠上部上缘。其左侧是肝固有动脉,左后方是肝门静脉。2)十二指肠后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向左下方斜行。其左侧是胃十二指肠动脉,左后方是肝门静脉。3)胰腺段:行于胰头和十二指降部之间,其后方是下腔静脉,上端左侧是胃十二指肠动脉。4)十二指肠壁内段:在横结肠系膜的上方斜行穿入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在此处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或称 Vater 壶腹)50. 指认网膜孔的 4 个壁答:网膜孔是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后腹膜壁层之间的孔,是网膜囊与囊外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前壁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壁为后腹膜壁层及后方的下腔静脉,上壁和下壁分别是肝的尾叶和十二指肠
24、球部。51指认腹腔干的起源及其主要分支分布答: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约平第 12 胸椎高度,自腹主动脉分出,立即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斜向左上方至胃的贲门,在小网膜两层之间沿胃小弯转向右行,与胃右动脉吻合。沿途分支至食管腹段、贲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肝总动脉: 肝固有动脉: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肝门静脉前方、胆总管左侧上行至肝门,分为左、右两支进入肝的左、右叶。右支入肝前发出胆囊动脉,经胆囊三角上行,分支分布于胆囊。肝固有动脉尚发出胃右动脉,在小网膜内行至幽门上缘,在沿胃小弯向左,与胃左动脉吻合,沿途分支分布于十二指肠上部和胃小弯附近胃壁。胃十二指肠动脉:在十二指肠上部后方
25、下降,在幽门下缘分为胃网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者在大网膜两层之间沿胃大弯左行,发出胃支和网膜支分布于胃大弯和大网膜,并与胃网膜左动脉吻合;后者有前、后两支,在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下降,分布到胰头和十二指肠。脾动脉:沿胰的上缘左行,经脾肾韧带达脾门,分数支入脾。脾动脉沿途发出多条细小的胰支至胰体和胰尾,在未进脾门前发出35 支胃短动脉,经胃脾韧带至胃底;发出胃网膜左动脉,在大网膜两层之间沿胃大弯右行,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发出胃支和网膜支至胃大弯和大网膜。52.指认肠系膜上动脉的起源及其主要分支分布 答:在腹腔干稍下方,约平第 1 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自脉前壁,向下于胰颈后方从胰颈下缘穿出
26、,越过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前方,进入肠系膜内并行向右下方。此动脉沿途发出许多分支,向右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及回结肠动脉,向左有 12 18 支空、回肠动脉,于肠系膜内放射状行于肠壁,各分支间相互吻合成动脉弓。动脉弓发出直动脉分布于肠壁。 1.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细小,经肠系膜上静脉的后方行向右上,分为前、后两支,分别与胰十二指肠上前和上后动脉吻合。此动脉有时起自第一空肠动脉。 2.空、回肠动脉 :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约 12 18 支,行于肠系膜内。上位的分布于空肠叫做空肠动脉;下位的分布于回肠叫做回肠动脉.每条脉都分为升、降二支与相邻的肠动脉的升、降支吻合,形成第一级动
27、弓。动脉弓的分支再吻合成二级弓,依次可形成三、四、五级弓。由最末一级动脉弓发出许多细小的直动脉,自小肠系膜缘进入小肠壁,但这些动脉间的吻合甚少,尤其小肠系膜缘血运较差。一般在空肠近侧段仅有一级动脉弓,以后动脉弓级数渐增多,至空肠末段和回肠近侧段可多达 45 级,但到回肠末段又减少至 12 级。直动脉空肠者长而粗大,回肠者短而细小。 3.中结肠动脉: 在胰下缘处发出,前行入横结肠系膜,分为左、右支分别与左、右结肠动脉吻合,在行程中发出小支分布于横结肠。 4.右结肠动脉 :在回结肠动脉动脉上方发出向右行,靠近升结肠左缘处分为升、降支与中结肠脉右支和降回结肠动脉的上干吻合。该动脉发出小支分布于升结肠
28、上 23 部和结肠右曲。 5.回结肠动脉 :为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壁发出的最下一条分支,分布于回肠末端、盲肠和升结肠。另发出阑尾动脉沿阑尾系膜游离缘至阑尾尖端,并分支营养阑尾。53.指认肠系膜下动脉的起源及其主要分支分布答:约平第 3 腰椎高度起于腹主动脉前壁,行向左下方,至左髂窝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继续下降入小骨盘。分支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左结肠动脉:沿腹后壁左行,分升、降支营养降结肠,并与中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相吻合。乙状结肠动脉:常为 23 支,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相互吻合成动脉弓,分布于乙状结肠。乙状结肠动脉与左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均有吻合。直肠上动脉:是肠系膜下动脉的直接
29、延续,行至第 3 骶椎处分为两支,沿直肠上部两侧下降,分布于直肠上部,并与直肠下动脉分支吻合。54.指认任意 5 个腹膜内位器官答:各面均被腹膜所覆盖的脏器,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55.指认任意 4 个腹膜间位器官答:3 个面或者大部分被腹膜覆盖的脏器,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空虚的膀胱和未妊娠的子宫等。56.指认任意 3 个腹膜外位器官答:仅前面被腹膜覆盖的脏器,如肾、肾上腺、输尿管、胰、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直肠中部和下部等。57.指认膈下间隙中的任意 4 个间隙答:结肠上区为横结肠及其系膜与膈之间的区域,又叫膈下间隙,
30、内含肝、胆囊、脾、胃、十二指肠上部等器官。此间隙被肝分为肝上,下间隙。1、肝上间隙借镰状韧带分为左肝上间隙和右肝上间隙。左肝上间隙以冠状韧带分为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又以冠状韧带分为右肝上前间隙和右肝上后间隙和冠状韧带前、后层的肝裸区(膈下腹膜外间隙)。2.肝下间隙位于肝下面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借肝圆韧带分为左肝下间隙和右肝下间隙,后者又称肝肾隐窝。左肝下间隙又被小网膜和胃分为前方的左肝下前间隙和后方的左肝下后间隙,后者即网膜囊。58.指认右肾蒂的主要结构,并描述其自前向后、自上向下的排列顺序答:出入肾门的所有结构总成肾蒂,由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组成。其主要
31、结构,自前至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自上向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59.指认左肾蒂的主要结构,并描述其自前向后、自上向下的排列顺序答:同上。60.指认腰大肌周围的主要神经答:1.腰交感干位于腹膜后间隙,前方附有椎前筋膜,纵行于脊柱与腰大肌之间。其上端连胸交感干,下端接骶交感干。腰交感干沿腰大肌前面向下内侧走行,在腰大肌内侧缘时,右腰交感干均为下腔静脉外侧缘所覆盖,而左腰交感干位于腹主动脉外侧。腰交感神经节每侧都为 34 个,借结间支连成腰交感干,干的周围可附有腰淋巴结。第 1、2、5 腰交感神经节位于相同序数的椎体平面,第 3、4 腰交感神经节分别位于第 23、第 34 腰椎之间的椎间盘平面。(腰交感干的外侧有生殖股神经与之平行)2.腰丛腰大肌深面或肌质内、腰椎横突的前方。此丛由第 12 胸神经前支、第14 腰神经前支构成。分支有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等,分布于袷腰肌、腰方肌、腹前壁下部、大腿前内侧部的肌肉和皮肤、小腿与足内侧及大腿外侧的皮肤,以及外生殖器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