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84183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卷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答案】D【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政治制度礼乐制度【名师点睛】本题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礼乐制度和宗法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破坏、战国时期崩溃瓦解,礼乐制度是西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为了维护和调

2、和等级制度。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 A 项正确; B 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C 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 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

3、信息,故排除。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的重要想【名师点睛】本题契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对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在享受科学主义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遇到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核威胁、能源危机、精神危机,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被高度物质化。而儒家思想恰恰在人类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个人的修身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家国情怀”基本内涵

4、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3东汉实行察举制, “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察举制【名师点睛】本题以察举制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

5、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契合高考改革的时代热点,也是海南卷高考的高频考点和主干知识,考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概念、特点、选官标准、选拔方式以及各自意义都要重点掌握。4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 ,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 。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答案】A【解析】唐代的镇“只掌防戍守御”,主要是军事功能,而宋代的镇位于“火烟繁盛”之处, “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这说明经济职能增强,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A 正确;坊市制度

6、指的是城市布局,材料没有体现出坊市制度被打破,故 B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城镇职能的变化,体现不出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大小变化,故 C 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终宋一代,边患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故 D 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职能的演变【名师点睛】本题以唐宋城镇职能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商品经济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唐代以前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控制较严,

7、市坊分开,管理严格;唐以后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制,且晓市、夜市出现,乡村中的草市更加普遍。从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其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于江南。从城市的地位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本题契合唐宋变革的是历史学术热点,建议考生从多角度掌握唐宋变革,这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考点。5图 1 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答案】A戏剧、诗歌、音

8、乐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故 C 错误;杂剧主要取材于民间生活,故 D 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古代文学的发展元杂剧【名师点睛】本题以古代杂剧砖雕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图片资料来源于河南偃师县宋墓杂剧砖雕拓片, 都城纪胜中说:“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角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 ”据此记载,与雕像砖五个角色形象相印证,可以看出宋代杂剧艺术中的角色装扮及其演出的大致情况。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

9、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明清农业【名师点睛】明清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 (1848 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

10、“外国” “英吉利” “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中国传统的外交观念是“华夷之辨”,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称谓逐渐不再使用“夷”,说明中国逐渐接受平等的外交观念,即清政府开始接受国际惯例,故 C 正确;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是辛丑条约 ,不符合本题的时间信息,故 A 错误;中国摒弃天朝观念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 B错误;洋务运动自始至终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反对,故 D 错误。【考点定位】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列强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争清

11、政府外交近代化【名师点睛】本题以清政府外交称呼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认识,意在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晚清近代化是海南卷高考的高频考点,考生一定要掌握。晚清近代化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晚清经济、军事、教育、外交近代化的标志是洋务运动。81894 年,在中国的 25 个通商口岸有洋行 552 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答案】D【考点定位】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甲午战前商品输出【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认识,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近代

12、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分为商品输出为主和资本输出为主两个阶段,甲午战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主要形式有倾销商品、设立洋行等,主要以英国为主;甲午战后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形式有大量贷款、创办工厂、兴办铁路等,主要以日本、美国和德国为主。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几乎每年都会考到,考生一定要注意。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 (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 ) 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 ,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

13、由材料信息可知,清末科举考试把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此时“西用”已经被统治者认可,因此,材料是在强调“中体”,这是对“ 中体西用 ”思想的实践,故 B 正确;近代教育体制是在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故 A 错误;清廷就没有背离过国学,故 C 错误;近代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故 D 错误。【考点定位】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体西用思想中体西用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清末科举特科考试的论题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体西用”思想的理解,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本题契合了“西学东源”和“中体西用”的历史学术热点问题。材料给出的论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西学东源”,该理论来源于传统

14、的“ 中国 ”观念,华夏文化中心观念预设了华夏文明优越于任何异域文明,因而在处理来自西方的学术上严防“以夷变夏”,维护华夏文化的独尊地位。 “西学东源”给予西学以合法的地位,从而为“中体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101910 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 。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答案】C【考点定位】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清末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的实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晚清预备

15、立宪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晚清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01 年,清政府终于宣布实行“新政”。之后又推出“预备立宪”。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和“ 宪政”的允诺最终实现“皇位永固” 。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但是,清末修律客观上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基本完成了从古代法制向近代法制的转变。111927 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

16、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 ”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参加下层民众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畸形的发展”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分裂,故 C 正确;当时的工农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的,因此工农运动不可能会决定战争的走向,故 A 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B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故 D 错误。【考点定位】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

17、【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国民革命运动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结论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到了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把握材料的主旨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本题材料主旨可简化为“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专做下层工作,由此形成了一种畸形发展”,然后进行排除得出答案。12图 2 是创作于 1950 年的宣传画拖拉机 ,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答案】C【考点定位】新中国经济建设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名师点睛】本题通过 195

18、0 年的宣传画来考查考生对建国后农业改革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唯物主义、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时空意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50 年”,由此时间可排除 ABD 三项,准确定位答案为 C 项。131992 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 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

19、】材料信息“1992 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 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说明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故 A 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故 B 错误;我国是在 2008 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故 C 错误;中国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是在 2001 年加入世贸,故 D 错误。【考点定位】新中国经济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20、时空意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92 年”,由此时间可排除 BCD 三项,准确定位答案为 A 项。14公元前 427 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希腊和罗马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公民大会【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

21、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力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凡 20 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但是雅典的直接民主具有明显的弊端,本题就是体现出雅典直接民主下决策的随意性。1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

22、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答案】C【考点定位】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历史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有时是人物或事件,比如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是“达芬奇”,由此判定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逐项排除即可。这就要求考生对历史的时间信息要高度关注。161689 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

23、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 (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体现了一会对王权的限制,这一政治理念是君主立宪,故 C 正确;天赋人权指的是自然权利,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故 A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民主共和指的是国家元首有选举产生,故 B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权力制衡指的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 D 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

24、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本题考查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天赋人权和权力制衡等名词的概念,考查的是教材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重要概念一定要掌握清楚,学会区分。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 1906 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社会

25、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答案】D【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色彩【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新课标高考的高频考点,其特点有,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26、军队在国家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军国主义色彩浓厚。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 1940 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故 B 正确;二月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苏维埃政权建立后” 的时间信息,故 A 错误;农业集体化时期不符合可耕地面积缩减的信息,故 C 错误;德国入侵俄国是在 1941 年,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 D 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