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习提纲1思想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一、文化是什么 识记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怎样产生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二、文化的力量 识记1、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力量内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作用:(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
2、和国家的历史中。三、文化与经济、政治 简单应用1、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四、感受文化影响 识记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五、文化塑造人生 理解1、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三方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上的地位及
3、作用?地位及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突出原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3、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习提纲2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
4、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异彩纷呈 交相辉映 识记1、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优势,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5、。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理解1、怎样认识文化多样性?(地位,作用)地位作用: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2 )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3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
6、色彩。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简单应用1、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 )必然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 )重要性: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四、
7、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识记1、什么是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即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2、文化传播有哪些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习提纲33、什么是传媒?大众传媒?传媒: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告、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4、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有何作用?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
8、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5、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6、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 对内-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对外-世界文化: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
9、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五、传统文化面面观 识记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哪些?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继承方式和途径: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六、传统文化在今天 识记1、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多样性,继承性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简单应用1、怎样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
10、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八、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理解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习提纲4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
11、传承者和享用者。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九、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简单应用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
12、必然要求。源泉与动力:社会实践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十、文化创新的途径 简单应用1、文化创新的主体?途径?为什么?主体:人民群众途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重要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原因: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13、,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2、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怎样建立?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知识爆炸”是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条件;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识记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标志:文字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
14、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习提纲5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理解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独特性-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 )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 )青年学生:坚持中国
15、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推陈出新、博采众长。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3、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
16、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台湾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怎样?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关系:台湾文化是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而形成的具有台湾区域特征的地方文化,它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台湾文化根源于中华文化,它与中华文化之间是个性与共性、叶与根的关系。台湾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启示: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以文化为纽带,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
17、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三、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理解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原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高中
18、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习提纲6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理解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怎样?原因: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怎样: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有了“主心骨” ,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
19、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第四
20、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识记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和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2、怎样看待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表现: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
21、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表现: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 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炒作“新闻” 。因此,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理解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带来的问题,从国家和公民角度看应该如何应对?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习提纲7国家: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加强法制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制裁取缔文化
22、市场的混乱现象和违法行为,以保证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公民:作为公民,应当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既要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又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2、当代在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主旋律)的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3、当代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什么特点及原因?这对文化建设提出什么要
23、求?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基本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4、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什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理解1、怎样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怎样才能创作出富有更大活力和竞争力的 “主旋律作品”?)(1 )弘扬
24、“一个原则” ,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2 )坚持“二为”方向和“ 双百”方针,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 )努力“三贴近”和“三创新 ”,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4 )大力倡导“四种思想和精神 ”,即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2、当代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导:马
25、克思主义 目标:培育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如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是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更加昂扬向上。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障。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识记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习提纲
26、8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如何建设?根本目标:培育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五、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理解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原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
27、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原因: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要求: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求:要积极发
28、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如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建设;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
29、的创建活动,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六、紧紧抓住中心环节 识记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2、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
30、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习提纲9价值观。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理解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理解1、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缺乏文
31、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2、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3、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1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2、不断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2 )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 )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4 )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
33、小事做起。4、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如果主流意识形态缺少正确的理论作支撑,不仅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厦会倾覆,而且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向何处去,人民不知向何处去(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
34、神、掌握科学方法,提高人们的素质,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习提纲10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