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A 卷 全国卷化学反应速率1.(2014课标全国,9,6 分)已知分解 1 mol H2O2 放出热量 98 kJ,在含少量 I 的溶液中,H 2O2 分解的机理为:H2O2I H 2OIO 慢H2O2IO H 2O O2I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 I 的浓度有关B.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 98 kJmol1D.v(H 2O2)v(H 2O)v(O 2)解析 由于反应速率由慢反应决定,故 I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 正确;IO 为 中间产物,不是催化 剂, B 错误;活化能不是反应热,反应热是正、逆反应活化能的
2、差值,C 错误;依据 总反应 2H2O2=2H2OO 2和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判断,D 错误。答案 A2.(2012课标全国卷,27 节选)COCl 2 的分解反应为 COCl2(g)Cl2(g)CO(g) H108 kJmol1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 10 mim 到 14 min的 COCl2 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1)计算反应在第 8 min 时的平衡常数 K ;(2)比较第 2 min 反应温度 T(2)与第 8 min 反应温度 T(8)的高低:T(2) T (8)(填 “”或“”);(3)若 12 min 时反应于温度 T(8)下重
3、新达到平衡,则此时 c(COCl 2) molL 1 ;(4)比较产物 CO 在 23 min、56 min 和 1213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为分别以 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5)比较反应物 COCl2 在 56 min 和 1516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 v(1516)(填“”或“”),原因是_。解析 (1)c (Cl2)0.11 molL1 、c(CO)0.085 molL1 、c(COCl2)0.04 molL1 ,代入 K 0.234 molL1 ;(2)第 4 min 时,Cl 2 与 COc(CO)c(Cl2)c(C
4、OCl2)的浓度均逐渐增大,再结合此反应正向为吸热反应,所以第 4 min 时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升高温度,故 T(2)v(1516);应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入手分析,由图像可知 418 分钟温度相同,只能从浓度角度分析。答案 (1)0.234 molL 1 (2)v(23)v(1213)(5) 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化学平衡3.(2012全国,8 ,6 分)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 2O(g) CO2(g)H 2(g) H0;由图示知 60 s 时该反应达到平衡,消耗 N2O4为 0.100 molL1 0.04
5、0 molL1 0.060 molL1 ,根据 v 可知:v(N 2O4)ct0.001 0 molL 1 s1 ;0.060 molL 160 s由图中 NO2 和 N2O4 的平衡浓度,可求:K1 0.36。c2(NO2)c(N2O4) 0.12020.040(2)100 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 T,c(N2O4)降低,说明平衡N2O4(g) 2NO2(g)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温度升高,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 T100 ;由 c(N2O4)以0.002 0 molL1 s1 的平均速率降低,经 10 s 又达到平衡,可知此 时消耗的c(N2O4)为
6、 0.002 0 molL 1s1 10 s0.020 molL 1 ,由三段式;N2O4(g) 2NO2(g) 起始量/(molL 1 ) 0.040 0.120转化量/(molL 1 ) 0.020 0.040平衡量/(molL 1 ) 0.020 0.160K2 1.3。c2(NO2)c(N2O4) 0.16020.020(3)温度 T 时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平衡会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 (1)大于 0.001 0 0.36 molL 1(2)大于 正反应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
7、高平衡时,c (NO 2) 0.120 molL1 0.002 0 molL1 10 s20.160 molL1c(N 2O4) 0.040 molL1 0.002 0 molL 1 s1 10 s0.020 molL 1K2 1.30.16020.020(3)逆反应 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即增大压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5.(2013课标全国卷, 28,14 分)在 1.0 L 密闭容器中放入 0.10 mol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A(g) B(g)C(g) H85.1 kJmol 1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
8、(p)的数据见下表:时间t/h0 1 2 4 8 16 20 25 30总压强p/100 kPa4.91 5.58 6.32 7.31 8.54 9.50 9.52 9.53 9.53回答下列问题:(1)欲提高 A 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2)由总压强 p和起始压强 p0 计算反应物 A 的转化率 (A)的表达式为 ,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 K 。(3)由总压强 p 和起始压强 p0 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 n 总 和反应物A 的物质的量 n(A),n 总 mol,n(A ) mol 。下表为反应物 A 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 a 。反应时间 t/h
9、 0 4 8 16c(A)/(molL 1)0.10 a 0.026 0.006 5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 c(A)变化与时间间隔(t )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 ,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 12 h 时反应物的浓度 c(A)为 molL1 。解析 (1)从可逆反应 A(g) B(g)C(g)可知该反应是化学计量数增大的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欲提高 A 的转化率,可采用升温或降压的方法使平衡正方向移动。(2)根据恒容密闭容器中, 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结合差量法可求算 (A)。平衡时 (A) 100%94.1%。9.53 4.914.91(3)由阿伏加德罗定律: pp0 n总0.10 moln
10、总 0.10 mol,pp0n(A)0.101 (A)0.10(2 )。pp0根据 , ,a0.051。n1n2 p1p2 0.10a (0.10 a) (0.10 a) 4.917.31由图表分析知,达平衡前每间隔 4 h,c(A)减少接近一半,故 12 h 时 c(A)为0.013 molL1 。答案 (1)升高温度、降低压强(2)( 1)100% 94.1%pp0A(g) B(g) C(g)0.10 0 00.10(194.1%) 0.1094.1% 0.1094.1%K 1.5 molL 1(0.094 molL 1)20.005 9 molL 1(3)0.10 0.10(2 ) 0.
11、051pp0 pp0达到平衡前每间隔 4 h,c(A)减少约一半 0.013综合应用6.(2016课标全国卷, 27,14 分)丙烯腈(CH 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 2=CHCHO)和乙腈( 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 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 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 3H6(g)NH 3(g) O2(g)= =C3H3N(g)3H 2O(g) 32H515 kJmol 1C 3H6(g)O 2(g)= =C3H4O(g)H 2O(g)H353 kJ
12、mol1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_;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2)图(a )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 ,低于 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 (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高于 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双选,填标号)。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 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 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 n(氨)/n(丙烯)约为 ,理由是_,进料气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为 。解
13、析 (1) 因为生成的产物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所以它们均可自发进行且热力学趋势大;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由生成丙烯腈的反应条件可知,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2)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反应刚开始进行,主要向正反 应方向进行,尚未达到平衡状态, 460 以前是建立平衡的过程,故低于 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高于 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A 项 ,催化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较高,若温度过高,活性降低,正确;B 项,平衡常数的大小不影响 产率
14、,错误;C 项,根据题意,副产物有丙烯醛,副反应增多导致产率下降,正确;D 项,反 应活化能的大小不影响平衡,错误。(3)根据图像知,当 n(氨)/n(丙烯)约为 1.0 时, 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根据化学反应 C3H6(g)NH 3(g) O2(g)32=C3H3N(g)3H 2O(g),氨气、氧气、丙烯按 11.51 的体积比加入反应达到最佳状态,而空气中氧气约占 20%,所以 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 17.51。答案 (1) 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 降低温度、降低压强 催化剂(2)不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AC(3)1.
15、0 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 17.517.(2015课标全国卷, 28,15 分)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 MnO2 和H2SO4,即可得到 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2)上述浓缩液中主要含有 I 、Cl 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 AgNO3 溶液,当 AgCl 开始沉淀时,溶液中 为 ,已c(I )c(Cl )知 Ksp(AgCl)1.810 10 ,K sp(AgI )8.510 17 。(3)已知反应 2HI(g)= =H2(g)I 2(g)的 H11
16、 kJmol1 ,1 mol H2(g)、1 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 436 kJ、151 kJ 的能量,则 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 kJ。(4)Bodensteins 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 H2(g)I 2(g)在716 K 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 x(HI )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下表:t/min 0 20 40 60 80 120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17、的计算式为_。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 v 正 k 正 x2(HI),逆反应速率为 v 逆 k 逆x(H 2)x(I 2),其中 k 正 、k 逆 为速率常数,则 k 逆 为 (以 K 和 k 正表示)。若 k 正 0.002 7 min1 ,在 t40 min 时,v 正 min 1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v 正 x(HI)和 v 逆 x(H 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 (填字母)。解析 (1)海藻中的碘元素以 I 形式存在,MnO 2 在酸性条件下将 I 氧化为I2,自身被还原为 Mn2 (MnSO4)。(2)AgI 的溶度积小于 Ag
18、Cl,当滴加AgNO3 溶液时,AgI 沉淀先生成, AgCl 开始沉淀时, AgI 已经沉淀完全,则 4.710 7 。(3)形成 1 mol H2(g)和 1 mol c(I )c(Cl )Ksp(AgI)c(Ag )Ksp(AgCl)c(Ag ) Ksp(AgI)Ksp(AgCl)I2(g)共放出 436 kJ151 kJ587 kJ 能量,设断裂 2 mol HI(g)中化学键吸收2a kJ 能量,则有 2a58711,得 a299 kJ。另解: H2E(H I)E (HH)E (II),2E(HI)HE(HH)E(II)11 kJmol1 436 kJmol1 151 kJmol1 598 kJmol1 ,则 E(HI)299 kJmol1 。(4)2HI( g) H2 (g)I 2 (g)是反应前后气体物 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反 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