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机械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外文翻译】.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9098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机械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外文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的机械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外文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的机械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外文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的机械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外文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的机械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外文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外文题目MACHINERYANDCHINASNEXUSOFFOREIGNTRADEANDECONOMICGROWTH出处JOURNALOFINTERNATIONALDEVELOPMENT作者DICLOANDTHMASMHCHAN译文中国的机械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摘要本文计划以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为对象,围绕技术开发中心展开研究。主要涉及机械部门,提出扩大出口是不能归结为以市场为中心的贸易制度,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的标准将不适用进口贸易也会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随着对生产方面的重视,我们提出进一步的证据来证明论点,即对贸易增长的支持主要由市场机制和各种非市场体制结构的混合作用。

2、1、引言1980年至1996年之间,中国实际GDP年增长率为百分之十,而工业占GDP的比重基本上维持在略高于百分之四十的水平。与此同时,全国商品出口和制造业出口增长速度(以名义美元)分别为百分之十四和十八。产量和对外贸易的一致的增长趋势让我们开始关注它们因果关系。如果有的话,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可能的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典型的分析方法,LARDY1992,P691采用了如下方法通过国家主导的出口战略来扩大对外贸易,其中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仅仅作为一种必要的手段,而融资被看做重要的进口。这意味着,在改革前的时代,出口并没有考虑到中国的比较优势,而只是作为一个可能或多或少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果。这种方

3、法是严格按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标准新自由主义理论。也就是贸易制度的中立性理论,其中明确资源配置效率是和比较优势原理(资源禀赋)(例如,世界银行,1987)引导的自由贸易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作为唯一的途径,外贸可能有助于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很大程度上与中立的贸易制度有关,在这点上LARDY给出了一个为肯定的答案。我们发现这种做法有问题,即其会在政策影响方面造成误导。我们不否认的是,迄今为止,中国的出口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比较优势一致,我们也不否认扩大出口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的判断。我们要争论是(一)可能阻碍经济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扩大,有其

4、内在的问题;(二)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一直是资金和技术的进口,因此,就像改革之前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关资源配置效率的;(三)近几年的出口势头以及今后对增长的贡献,受到出口不与中国的比较优势一致言论的抨击。综合起来看,我们的论点暗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相悖,而不是相辅相成;代表中立性贸易制度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明确排除了任何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战略整合形式。我们对机械行业的研究旨在证实上述论点。该部门涵盖了中国改革时代快速发展的大部分行业,电子行业是一个有代表性的行业。1980年至1995年,整个机械行业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七,其在中国工业产出的份额从百分之174增加

5、至百分之238,而单单电子行业以百分之二十三的速度增长,产出的份额从百分之15增加至百分之37。也许更值得关注的是,电子工业和一般机械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在非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上体现的问题。本文的组织方式如下。第2节提出的证据表明,中国的出口扩张不能归结为它的“自然的”比较优势的结果,而是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产业竞争力的基础。第3节提出成长方面,呈现出的增长模式,围绕技术引进和开发中心的示意图帐户。在此基础上,第4节提供了一个具有促进了产业竞争力的动态形成的可能因素进行讨论。第5节总结的文件。2、中国的出口是基于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中国的出口在改革时代扩张主要反映了其“后天”还是“自然”

6、比较优势的实现LARDY认为是基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产品的集约化生产,其占总出口的份额越来越大。同样,PANAGARIYA(1993)证实时指出,在整体出口轻工产品激增,而重工业产品下降,轻工行业被认为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重工业。更加深层的考虑到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更加细分的水平,图片变得复杂。表1中的数据突出的事实是,随着制成品所占的份额在总商品出口越来越大,而机械和运输设备占制造业出口份额更加突出,从1988年的百分之八到1996年的百分之二十七。众所周知,机械和运输设备是一个包括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广泛的范畴,关键问题是这些产品是否比其他生产产品具有更高的劳动密集度。在这方面,事实是,机

7、械和运输设备的主要出口国无一例外世界发达国家,在1994年的统计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1995年,第102页),五大制造国(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几乎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六十。表1中国制造业进出口(国际贸易标准分类),198096来源ZTN1996,581至582页;ZTZ(1997,第128页)(A)1980B1988C1996B/AC/BEXPORTSUS100MTOTALMERCHANDISESITC091814751511262318TOTALMANUFACTURESSITC58903311291368390MACHINERYANDTRANSPORTEQUIPMENT8283

8、533501261SITC7IMPORTSUS100MTOTALMERCHANDISE2005531388277251TOTALMANUFACTURES1314521134345251MACHINERYANDTRANSPORTEQUIPMENT51167548327328EXPORTSIMPORTSRATIOTOTALMERCHANDISE091085109TOTALMANUFACTURES069073114MACHINERYANDTRANSPORTEQUIPMENT016017064再深层探讨,在中国的对外债务统计制度(表2)给出了更详细分类的数据。制成品出口的比例从1988年的百分之十九增

9、加至1996年的百分之三十七,而机械和电子产品的份额,在此期间以另一种方式前者增加了3倍,而后者的提高了7倍。同时,电子产品出口商品数量增加了九个,而计算机的出口,这个电子产品项下细分类别增长到整整59倍。再次,这里指出,电子产品(包括电脑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是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可以想象国际比较优势与中国具有较大不同。因此,表1和表2表明,至少在一个直观的水平,更多的资本密集型(或更多“高科技”)工业产品的出口模式扩大得更快。表2中国制造业进出口分类,198896来源LO1977,第一章;ZTN1996,581至582页;ZTZ(1997,127页);ZDB1997年三月四日,第一页;

10、GJSB(1997年一月十一日,第一页)A1988B1996B/AEXPORTSUS100MTOTALMANUFACTURES33110129141390MECHANICALANDELECTRONICPRODUCTS615048210784ELECTRONICPRODUCTS191518410961COMPUTERPRODUCTS10864705990IMPORTSUS100MTOTALMANUFACTURES45207113398251MECHANICALANDELECTRONICPRODUCTS2070061360296ELECTRONICPRODUCTS527915830300COMPU

11、TERPRODUCTS6903430497EXPORTSIMPORTSRATIOTOTALMANUFACTURES073114MECHANICALANDELECTRONICPRODUCTS030079ELECTRONICPRODUCTS036116COMPUTERPRODUCTS016189进一步观察,可从表1和表2看出出口与进口的比率制成。1988年至1996年,指定的行业类别的总趋势是扩大出口较快增长。虽然所有出口与进口的比率制成品增加41个百分点,机械和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和电脑产品分别增加了49个,80个和173个百分点。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发展是涉及到外商投资在中国加工或组装业务的增长

12、。然而,不能排除从它推断,中国经济正走向一个产业内部格局,而不是行业间,国际分工,有效性。这是对于比较优势异常标准理论的再认识。当然怀疑论者可以继续争辩说,产业内部的专业化的方式主要可能仍然是在中国各行业的劳动密集的经营活动的,即该行业是由高平均资本和技术特点强度。由于资料的可用性的限制,我们很难调查的劳动产业内部分工的贸易和生产的特点。然而,在中国的电子工业,产出的构成图1呈现出越来越集中的垂直一体化趋势背道而驰的这种论点。1988年至1995年,工业设备和组件的输出特点都是较高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分别为了十四和和个百分点。与1995年形成鲜明对比的输出构成是8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电子行业大

13、都进行下游消费产品的生产。图一中国电子产业的输出组成,198395(以1980价格为基础计算的总产值中的行业份额)。来源ZJDGND和ZDGN不同年份;ZDB1996年三月五日,第四页。其中一个明确检查行业类别的可能方式是检查生产方面各自的资本劳动比率。LARDY(1992)和JIANG(1993年)在文献中是极少数处理这个问题的经济学者,其主要研究80年代后半期的资本劳动比。他们研究实现贸易和生产之间的对应方式不同类别获得不同的结果,主要是由于其不同的估算方法。另一项可能会严重限制这些研究涉及到不同行业的缺点是资本存量可比性的效用。它是中国制造业的显著特点,某些行业(如电子)比别人更新。因此

14、,资本的价值数字可能会掩盖一个事实,由于各行业的价格和折旧是从改革前的时代遗留下来的,资本生产率差别很大。在任何情况下,可以看出从表3的机械和电子行业的资本劳动和单独的电子行业都超过了整个制造业部门,而在后一种情况下,这一差距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表3资本劳动比(元每人),198085来源ZGJTN1993年,90至102页,116至128页;ZTN1994年,378至379页,第397页;ZTN1995年,388页和401页;ZTN1996年,414页和427页。AMANUFACTURINGBMECHANICALANDCELECTRONICSB/AC/AELECTRONICSINDUSTRY

15、INDUSTRY19807769842791061081171985966610067136381041411987119371241717117104143198813696137981946710114219891667016519237980991431990192131875026998098141199121893210583318909615219923393733456572520991691993435514384271035101163199454753563589573310317519956935972005120474104174表4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替代措施在生产中显示

16、相对有效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每个工人的机械和电子工业,电子工业净产值作为一个整体制造业部门。对于机械和电子行业,其劳动生产率已接近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在电子行业的单独情况下,自80年代中期它的劳动生产率持续超过了大幅度制造业。这些加强反驳了这个论点相对于剩下的制造部分来说,被探讨的是更为劳动密集型的部门的。事实上,我们习惯在贸易分析中把那些在每个雇员身上具有常超增值的产业看做资本密集型行业,而把计算出来的低于平局水平10个百分点的行业看做劳动密集型行业(世界银行,1994年;附录11和72)。考虑到这点,中国的电子工业肯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同时其更广泛的机械行业也不能被归类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表4劳

17、动生产率(元每人),198095来源ZGJTN1993年,90至102页,142至154页;ZGJTN1994年,81页,129至144页,213至243页;ZTN1995年,388页和401页;ZTN1996年,414页和427页。AMANUFACTURINGBMECHANICALANDCELECTRONICSB/AC/AELECTRONICSINDUSTRYINDUSTRY19803102227123930730771985408939005474095134198747344273593909012519885791527883620911441989662860779256092140

18、19906677586190440881351991747967381050509014019929201848611634092126199315399145121962809412719941744816399264120941511995174331723732831099188在这一点上,人们就可能会不解贸易和生产类别之间的可比性。也很有可能,有人认为出口企业的生产函数与面向国内市场的生产企业的截然不同也就是说,有可能存在一个正在探索中的产业二元结构。如果是这种情况,实际上,电子行业(以及更广泛的机械行业)相对于其他制造活动是资本密集型的,而不仅仅只是它的出口类似于资本密集型。不幸的是

19、,据我们所知,不存在任何证实这个疑问的直接实证数据。我们确实有相关行业的出口与产出比的间接数据。我们可以从表5看出,自80年代中期,电子行业和更广泛的机械行业的出口与产出比均超过了其余各行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大幅度增加。其含义是,如果确实存在着一种使机械和电子出口产品体现的是比在国内市场销售更低的资本密集度的二元结构,增加的出口与产出比(相对所有行业的比率)往往会拉下有关产业的相对资本劳动比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因此,两者合计,表3至表5的数据表明,除非机械和电子产品出口劳动强度超过在国内产品市场销售的一个非常大幅度的,否则这种二元结构是不可能存在的。表5出口产出率,198095来源所有产

20、业的数据来自不同年份的ZTN,机械行业的数据来自不同年份的ZJGN,电子行业的数据来自不同行业的ZDGN。ALLINDUSTRIESMACHINERYANDELECTRONICSELECTRONICSABB/AABB/AABB/A19805154135262894212357819815400196363839303588311611982581122739191736393843373198364612493851072383541095458198476173154141315493731649532198597164004121882502662468320198611194688615

21、205687423265238551987138139777072619144550396451140198818224123167536612296266207111481989220171395634473931065479699124019902392422229294989533106886918220961991266252967111461837521216113423820951992345993740108189291076120517103782211199348402432589413822130894621494652165199470176872412431803127

22、5615282665106539951995918941065311592189836711676337313674053从我们的分析看,纠正世界银行(1994年)绘制的中国的出口构成图是极有必要的。这份提供与中国出口产品一致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综合分析研究,覆盖直到1990年和那个时期的推断,中国出口的机会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第255页)。这个结论跟我们的发现相比似乎比较牵强。该研究主要强调服装、鞋类、玩具和体育用品及其组合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激增,以及其在总出口中的份额从1980年的百分之十点四增加至1985年的百分之十六点七,及至1990年的百分之三十一点六。当然,研究也承认,

23、在中国出口中增长最快的其实是在1985至90年的电气机械从1980年的百分之一点二增加至1985年百分之一点九及至1990年的百分之十点五根据每个雇员的相对价值增长标准(世界银行,1994年,附件72中的表1)。绘制该结论的主要原因似乎有两个第一,到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占了总出口空前的份额,第二,这与早期或80年代中期相比,这些产品的出口份额有上升的趋势。然而,诸如电器机械类非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加速增长也许意味着这种线性的推测是并不适当。换句话说,出口增长与给定的比较优势不一致意味着并没有预定的、“先天”的出口增长路径。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直至1996年,快速增长的机械和电子产品的出口份额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外文翻译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