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慧 远 法 师 文 钞目 录卷 首远 公大 师 像 赞 .1晋 莲 宗初祖 庐 山慧 远 法 师 文 钞 排印流通序 .2重 编 庐 山慧 远 法 师 文 钞 序 .5慧远法师文钞正编论沙 门 不敬王者 论 (五篇并序) .7沙 门 袒服 论 .17三 报论 .19明 报应论 二篇 (答桓南郡。来 问 二附) .21法性 论 (高僧 传 二句) .25序庐 山出 修行方便禅 统经 序 .26大智 论钞 序 .29阿毗 昙 心 序 .33三法度 论 序 .34念佛三昧 诗 集 序 .35记庐 山 记 .37附: 游山 记 (二 则 ).39铭颂赞万佛影 铭 (并序) .41澡罐 铭 序 .43襄
2、阳丈六金像 颂 (并序) .44昙 无竭菩 萨赞 .45诗 偈五言游 庐 山 诗 .46庐 山 诸 道人游石 门诗 .46五言奉和刘 隐 士 遗 民 .47五言奉和王 临驾乔 之 .47五言和 张 常侍野 .48报罗 什法 师 偈 .48书与 隐 士刘 遗 民 书 .49答戴 处 士安公 书 二篇 (原 书 三篇附) .49遣 书 通好流支法 师 .51遣 书 通好 罗 什法 师 二篇 (答 书 附) .52答王 谧书 (原 书 附) .53答 卢 循 书 .54答秦主姚 兴书 (原 书 附) .54答桓玄 劝罢 道 书 (原 书 附) .54与桓玄 论 料 简 沙 门书 (原文附) .56答
3、桓玄 书 (论 沙 门 不 应 敬王者。原 书 附前,再 书 附后) .58答何 镇 南 书 (难 袒服 论 。原 书 附) .62答晋安帝 书 (安帝复 书 附) .65遗诫 .65慧远法师文钞附编(附 录传记 等文)传晋 庐 山 东 林寺慧 远 法 师传 一 (高僧 传 卷六) .66慧 远 法 师传 二 (莲 社高僧 传 ).79慧 远 法 师传 三 (净 土圣 贤录 ).88碑 记庐 山慧 远 法 师 碑 (谢 灵运) .91远 公影堂碑 (李演) .93远 法 师铭 (张 野) .95远 公影堂 记 一 (元皓) .95远 公影堂 记 二 (明教大 师 ).96远 祖 师 事 实 (
4、莲 宗宝 鉴 ).97远 祖 师历 朝 谥 号 (莲 宗宝 鉴 ).100庐 山十八大 贤 名氏 (莲 宗宝 鉴 ).100东 林寺碑 (李邕) .101杂 文与慧 远 法 师书 (释 法 远 ).105慧 远 法 师诔 (谢 灵运) .105庐 山 远 公 赞 (陈谦 ).107辨 远 祖成道事 (莲 宗宝 鉴 ).107奉晋王述匡山寺 书 (智者大 师 ).109附:晋王答匡山 书 .110附:晋王与匡山寺 书 .111附:晋王广与禅 阁 寺 书 .111诗远 公 龛诗 (刘 长 卿) .112远 公墓 诗 (释 灵澈) .112题庐 山 东 林寺 远 公影堂 诗 (李中) .112十八
5、贤 影堂 诗 (齐 己) .113夏日 题远 公北 阁诗 (罗邺 ).113远 公 讲经 台 诗 (祖咏) .113远 公 讲经 台 诗 (王守仁) .114讲经 台 诗 (阎 而梅) .114杂 事世 说 新 语 二 则 .115杜 诗 注 .115嵩仲灵 钞书记 .115竺法汰 传 .116周景式 庐 山 记 二 则 .116庐 阜 杂记 .117陈 舜 俞 庐 山 记 .117元人黎崱 纪 游集 .117桑 乔 庐 山 纪 事 二 则 .117庐 山志 四 则 .118远 公年 谱 七 则 .118附: 远 公 遗 文 轶 事 补录 .119卷 首远公大师像赞缅维远公,乘愿再来。创立莲宗
6、,畅佛本怀。俾诸凡夫,忆念佛名。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已断惑者,即证无生。证无生者,速圆佛乘。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感应道交,利益甚深。未见涅槃,即宣常住。未见行愿,普导西去。其所立法,暗与经合。护法菩萨,表自大觉。罗什举经,深加赞叹。西僧景仰,心香辄献。千余年来,不闻圆音。幸有遗教,尚可遵循。伏愿我公,又复示生。普引群伦,同登五清。印公遗文,模公道貌。庶几来哲,是则是效。常惭愧僧释印光和南敬撰晋莲宗初祖庐山慧远法师文钞排印流通序如来大法,弥纶法界,包括空有,示本具之真心,显随缘之妙用。其心体则生佛一如,圣凡不二,真常不变,寂照圆融。佛以究竟证故,故得五蕴皆空,诸苦悉度,一尘不立,万德圆彰。众生以
7、彻底迷故,故致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轮回生死,了无出期。于是如来,随众生机,说种种法,令彼各各就路还家,亲见本生之父母,探衣出珠,即获无尽之家珍。上根固得解脱,中下仍在轮回。特开净土法门,令其横超三界,普使中下,追踪上根。其为利益,莫能名焉!此义虽出方等 ,其道实肇华严 ,但以凡小不能预会,莫由禀承。当华严未来之前,率目为方便小道,迨行愿既译之后,方知为成佛真诠。庐山远公,宿承佛嘱,乘愿再来。未睹涅槃 ,即著法性常住之论。未见华严 ,便阐导归极乐之宗。立法暗与经合,其道普被三根。契理契机,彻上彻下,畅如来出世之本怀,了含识生死之大事。若非大权示现,其孰能预于此!故罗什法师曰:“经言:末后东方,当
8、有护法菩萨。 勖哉仁者,善弘其事!”西域僧众,咸称汉地有大乘开士,辄东向稽首,献心庐岳。其神理之迹,未可测也。按远公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甲申,始至庐山,住同门慧永法师之西林寺。后以来学者多,西林隘不能容,故复开东林寺。经始之时,山神效灵,材木自至。刺史桓伊,乃为建造,名其殿为“神运” ,表灵异焉。由是缁素高贤,来者益众。至太元十五年庚寅,七月二十八日,与缁素一百二十三人,结社念佛,求生西方。此诸人等,于临终时,皆有瑞应,皆得往生。良由诸人均具出类拔萃之智,又蒙远公开导,及诸友切磋琢磨之力,故获此益。此系最初结社之人。若终公之世,三十余年之内,其蒙法化而修净业,得三昧而登莲邦者,何可胜数。溯远公
9、于太元九年甲申至庐山,于义熙十二年丙辰,八月初六日西逝,凡三十二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其弘扬法化,护持佛教之著述,备载庐山集 。以屡经沧桑,佚失殆尽。幸弘明集 、 广弘明集 ,各有所录,犹令古德芳徽,永传于世。如皋沙健庵太史,晚年笃信佛法,专修净业,博览群书,凡远公著述,及后人所作传、赞、记、颂等,悉备录之,题曰慧远法师文钞 ,分正、附二编。其门人项智源,又为补录,委光校订而排印焉。窃以远公为莲宗初祖,其书广布,阅者必能兴起。但以资斧不给,先印万册以为之倡,则后之源源相继而印者,又何可计其数耶!后之学者,由此书故,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必至当仁不让,追踪先觉,同出五浊,同登九莲也。故于付排之
10、前,略叙来历。至于远公之道德、功业、文章、感通,备载文钞正、附二编,兹不繁述。世传远公与十八高贤、一百二十三人结社。十八人中,远公居首,余十五人,多系最初结社之人。若佛驮跋陀罗,系安帝义熙二年始入社,乃结社后第十七年。佛陀耶舍,系义熙十年入社,乃结社后第二十五年。飞锡法师宝王论 ,谓远公从佛驮跋陀罗受念佛三昧,与缁素高贤结社念佛。盖尊西僧,而未详考其入社之年时耳。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孟夏月佛诞日,古莘释印光谨撰。重编庐山慧远法师文钞序庐山初祖慧远法师遗集,见于隋书经籍志 ,有十二卷。焦竑国史经籍志 ,所载相同。 崇文总目 ,记庐山集为十卷。遂初堂书目 ,标集,无卷数。 菉竹堂书目 ,载庐山
11、集 ,则仅云二册而已。兵燹荐遭,遗文散佚。民国九年,海门周居士紫垣,多方搜罗,得二十六篇,汇为一卷,于北平付印流通。逾岁,至如皋,以一册赠先师沙健庵先生。先生宏览,兼修净业,得之喜,犹以周居士所搜辑为未备。乃就家藏全晋文 、 庐山志诸书,详加搜讨,于居士所辑一卷二十六篇之外,增为三十四篇。依旧传重定目次,将钞录付印,未及为而病作,丙寅冬逝世。临终,遗命付智源续成之。翌年,大兵过境,沙氏举宅迁徙,而此重订未完之本,因之散失。智源旋赴北平三年,归而求之,终不可得。去秋八月六日,恭逢远公忌辰,忽闻此册于败簏中发现,欣往奉归,未暇整理。今秋,乃就先师所定目次,手自誊写。适重修庐山志出版,乃寓书沪上“影
12、印宋版藏经会”本邑范成法师,请甄录志中所载远公遗文,以备参考。法师北上,转请同门费慧茂居士钞录见贻。智源就编纂吴先生所刊定,得增多五言四篇,合之先师所定,得三十八篇,列为正编。又先师所定附录传、记、诗、文、杂事,区为附编。于是远公之文,及其生平轶事,大略可观矣。时当末季,修道綦难,当机法门,莫逾净土。而世智辩聪之徒,或疑为浅近,谓非高文绩学之士所乐为。今观远公之文,工妙若此,而提倡莲宗,精进无倦,同社往生净土者,至百二十三人之多。则今日此编之出,既于宏道有关,而净土法门之重要,将因远公之高文而益显。读者可不折除骄慢,益加精进也乎!佛历二千九百六十一年,岁次甲戌,十月日,优婆塞菩萨戒弟子项智源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