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论语十二章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文言文词语、句子的理解与积累。1.板
2、块式教学思路。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3 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章;研读前四章内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
3、、预习交流,整体感知1 孔子及论语作品简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 ,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
4、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2 诵读感知:(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3)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明确: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方法与态度、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九章着重谈学习,后三章着重谈修养做人。 (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3 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再出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n)学而不思则罔(wng) 思而不学则殆(di) 不亦说(yu)乎 三省(xng)吾身 一箪(dn)食四十而不惑(hu) 不逾(y)矩曲肱(gng
5、)而枕之 博学而笃(d)志三、合作探究,重点学习课文前四章1 学生自由讲解前四章。2 齐读。教师小结讲解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如字音、语速、语调、停顿等。3 小组合作解决字词意义和语句翻译,待交流讨论。4 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之间质疑,教师加以点拨。例如:第一章【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 “ 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曰:说。时:按时。习:温习,复习。亦:也是。乎:吗。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愠:怨恨,恼怒。 ”本章理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 “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 “习”只是一个巩固的
6、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5 学生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并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明确:(1)孔子说:“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旁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岁明辨是非,七十岁随心所欲,又不超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时,可以得到
7、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做老师的。 ”四、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1 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2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明确:谦虚:学而时习之。独立思考、复习: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五、课堂小结这几章强调了学习态度要谦虚,学习方法上要独立思考和复习。六、布置作业1 背诵前四章。2 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此题较为灵活,学生能联系实际略谈体会就行。第二课时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五至九章
8、;继续研读有关学习方面的内容。一、检查作业 1 检查背诵课文前四章。 2 考查句子的翻译及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合作探究,重点学习课文五至九章1 学生自由朗读五至九章。2 齐读。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如字音、语速、语调、停顿等。3 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准备交流讨论。4 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质疑,教师要加以点拨。例如:【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罔:迷惑。 殆:有害。本章理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5 学生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并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
9、意。明确: (5)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知道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在其中了!用不正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9)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作为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而跟从,针对他的缺点(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三、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
10、读)1 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明确:进一步强调了学习态度要谦虚,学习方法上要独立思考和复习。2 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明确: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课堂小结这几章再次强调了学习态度要谦虚,学习方法上要独立思考和复习。五、课堂练习,巩固提升1 背诵五至九章。2 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此题较为灵活,学生能
11、联系学习实际略谈体会就行。如学习要谦虚,学习要“学”与“思”相机结合等。六、拓展延伸1 我说论语 ,拓展知识视野:孔子及其论语曾经长期被人神化,其实论语是一部内容很平实、很富于人情味儿的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书,一部可以用审美鉴赏的眼光去读的书。只要善于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 因而,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中以论语为第一部。 2 有关论语:论语的体式有三种:语录体(格言体) 、对话体、 叙事体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 中庸 孟子合称“四书” 。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 尚书礼记 周易 春秋左传 。 “
12、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第三课时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一、课文导入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二、合作探究学习十至十二章1 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2 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3 交流:班上交流。4 请学生翻译十至十二章,其他学生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示例:【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 笃:忠实,坚守。本章理解:这句话讲的是做人要胸怀远大、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十至十二章翻译:(10)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流
13、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小结与归纳1 本课时小结:这几章强调了做人要志向远大、珍惜时光、不断拼搏。2 全文总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四、拓展延伸1 这几章把“时光” “志向” “学习”与“仁”结合在一起
14、。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表达观点及理由。示例: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2 创意表达。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