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实创新 提质增效 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福建省 农业科学院 2015 年工作报告院长 刘波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现在,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对全院 2014 年主要工作简要回顾,并就2015 年工作重点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职代会代表提出意见。一、2014 年工作回顾2014 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新 时期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重点,围绕 政府关心、社会关心、百姓关心的种业创新、设施农业、污染治理、食品安全、农业 增效、 农民增收等方面 问题,加强科技创新和“三农”服务工作。一年来,全院上下扎实工作干事业,凝心聚力谋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年初工作会议确定的 9 个方面重点工作
2、达到预期目标。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一)科技创新水平提升(1)科研成效。新增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294 项(比增 51%),合同经费15496 万元(比增 15%)。进入福建省科技奖成果 15+标准奖 2 项,为历年最多。审(认 )定新品种 33 个,30 项农业技术入选“ 五新”推广名录;获得知识产权 151 项, 转让知 识产权 8 项,转让金额 82 万。发表论文 608 篇(比增 16%),其中 SCI(EI)34 篇(比增 70%);出版 专著 10 部;科技报告 2415份(比增 30%)。(2)平台建 设。启动生产性工程化 实验室 22 个,建立农业部科学实验站(室)7 个。
3、 (3)成果推广。完成了一批创新性成果、现代设施农业装备示范,优质水稻(如“两优 616”)推广、地道动物品种(如“白羽半番鸭”)保护、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系统、澳洲龙纹斑原种种群建立、动植物疫苗研发、转基因水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人才培养。入选省“ 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2 人、省 “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2 人、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 人、 专利代理人 资格 1 人、院科技新秀 20 人。(二)种业工程启动实施牵头组织实施新一轮(2014-2016)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 现已启动5 个厅 局(高校、科研) 10 类动植物种业 25 个 项目,繁育和推广新品种 21个,带动合作企业
4、 100 多家,投资 20.56 亿元,新增产值 12.66 亿元;新建或改扩建种质资源圃等 75 个,示范推广面积 达 199976 亩;新建或改扩建智能化设施等 35 个,面积 104950 平方米。(三)设施农业效应突出(1)与福州市政府合作,建立 “海峡现代农业示范园”(福州)、 “中以示范农场”和“现 代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福清),被列入农业部全国百个“ 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成 9 类设施装备(智能温室、植物工厂、梯度温室、总控中心、智能蛋鸡、微生物 发酵床、畜禽疫苗、生物基质、捕食螨天敌等);规划在建 17 类设施装备(发酵食品、茶叶加工、益生菌生产、 鱼类种苗、蔬
5、菜种苗、蛋鸭笼养、山羊圈养、花卉种苗、果树种苗、食用菌菌种、水稻智能化育种、人工小生境、居家园艺、食用昆虫、中药材添加饲料、可溶性肥料等)。在省委、省政府 组织的拉练检查中,福清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获得农业项目第一名。 (2)与科技厅合作,建立“福建省设施农业 装备产业联盟”,为我省八类现代设施农业(猪、鱼、羊、 鸡、鸭、菜、花、果)提供技术保障。 (3)与发改委合作,成立“6.18” 虚拟 研究院现代农业分院, 举办“ 全省设施农业项目成果专场对接会”,实施全省设施农业技术服务 行动计划,在福州、厦门、漳州、南平、三明、宁德、泉州、平潭、莆田等地建立 20 个技
6、术服务站(点)。规划建设企业运营的智能温室蔬菜生产示范点,吸引企业总投资 1750 万元。一年来,示范园接待各个部门、企 业、合作 组织、农户 3500 多人次,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四)污染治理技术突破(1)在省政府支持下,自行 设计和建造了全国第一套接触式微生物发酵床母猪- 育肥猪大栏养殖系统,进行规模化生 产性示范。管理操作自动化、环境监 控自动化、垫料管理机械化;大栏发酵床做到“ 五省”(省水、省工、省料、省药、省 电)、 “四提”(提高品质、提高抗性、提前出栏、提升料比)、“三无 ”(无臭味、无 蝇蛆、无污染)、 “两增”(增加经济效益,增加生态效益)、“一少”(减少猪肉药物残留)、
7、 “零排放”(猪粪 尿在猪舍内降解,零排放)。大运动空间提高猪肉品质指数 30%,省劳力 60%、省投资 30%、省土地 70%,效益高 30%。农业部领导 和 20 个省农科院领导参观后,认为“首次看过,设计大胆,好好运作,是个方向”。 (2)与农业厅 合作, 组织全省养猪污染微生物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示范。组建了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队伍,集设计、制造、培训、管理为一体,为全省开展技术服务,在福州、宁德、龙岩、南平 4 个地市 10 家企业(农户)示范,建设微生物发酵床猪舍 4.04万平方米,年出栏生猪 7.7 万头。 (3)技术推广,帮助同安、翔安、莆田、永泰、泉州、安溪等 10 个县市
8、15 家企业(农户)规划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模式。同时 将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移植到鸡、鸭、羊等动物养殖上,设计建造发酵床装备,在圣农鸡业示范推广。(五)工程实验进展显著在财政厅支持下,规划、设计、建 设、运营 22 个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包括了发酵食品、中以农场、智慧农业、居家园艺、人工生境、茶叶加工、芽胞杆菌、设施装备、智能温室、特色兰花、 观赏果树、药材饲料、可溶肥料、食用昆虫、智能育种、蔬菜种苗、畜禽疫苗、智能养鸭、智能养鸡、智能养鱼、天 敌工厂、大栏养猪、生物基 质等。出台了生 产性工程化实验室生产管理条例,知识产权服务收入按照院、所、 项目组分别为20%、40%、40%的比例进行分
9、配。工程实验研究,做有用的科研,引 领改革方向。(六) “双百”行动持续推进(1)服 务县域 农业。针对全省 50 多个县(市、区)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 118 个设施农业项 目。与省派三明的 42 名驻村干部对接,积极探索以“ 科技+书记”模式,为全省发展滞后乡 村的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服务。帮助三明市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7500 万元)。 (2)服务农业 企业。全年科技人 员下乡 4500 多人次,服务企业 209 家,为 企业解决的技 术难题 224 个,新增企 业经济效益 2.02 亿元,帮助企业编制规程标准 73 件,新组建科企联 合技术创新中心 4
10、个,联合企业申报科技项目 28 个,立项经费 705 万元。我院现已与 41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了联合技术创新中心,与福州市 15 家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获福州本级财政资助经费 225 万元。 (3)服务种养基地。服务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260 家,建立示范片 137 个,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316 项,开展技术培训 235 场,受 训人员达 1.06 万人次,示范推广农作物 12.37 万亩,食用菌 61 万平米、220 万袋,畜禽 362.17 万头(羽),水产 养殖 15.5 万平米,带动农民增收 3.79 亿元。水稻育成品种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达到 600 多万
11、亩。 (4)推进科技扶贫。省科技厅组织科技扶贫团,院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组织专家 544 人次,深入屏南、蕉城、政和等 16 个贫困 县,召开调研、座谈会 56 场 580 人次,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研究脱贫措施,形成产业发展报告 18 份,实 施科技帮扶项目 19 个,投入资金 70 余万元。(七)助农增收展现实效(1)壮大 “小户经营”。16 个研究所帮扶小户经营和家庭农场 333 户,指导农户水稻、蔬菜、瓜、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生产及农产品加工,帮助建立网络销售、农超对接 63 个, 销售额近 4.1 亿元,增收 4607万元。 (2)帮助农民增收。科技帮扶屏南、蕉城、政和等贫困村
12、农民致富增收,引进新品种、新技 术等共 75 个(项),编 制标准规程 12 项,帮助申报小梨洋村蔬菜种苗驯化大棚等 9 个(经费 485 万元),辐射带动农民增收1553 多万元。 (3)开展技 术培训。 继续开展“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全年培训人数近 106 万人次; 组建“福建省农场主学院” ,培训青年农民创业人才,今年举办了 2 期农场主培训班,采用大陆上课、台湾现场考察调研相结合方式。(八)对外科技合作加强(1)加 强国内合作。加快建 设实验站集群。启动建设水稻专业实验室、植保、微生物、生态、热 作、土肥、作物等 7 个农业部专业实验室和科学实验站,加 强与热带农业协作网的合
13、作。 (2)加强两岸合作。推进海峡农研院核心产业的落地与运营,为建立智慧型厦门都市农业提供生物育种、食品创制、精准农业、碳汇农业、 创意农业、两岸国 药等技术支撑;两岸合作举办了 2 期农场主培 训,引 进了台湾优良的药食两用植物 12 个,开创台湾药食两用植物引种先例。 (3)加强国际合作。全年派出 16 批 40 人次的科技人员赴美国、英国等国家(地区)进行合作项目洽谈、交流等;接待德国、日本、以色列、荷兰 、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的 10 批 47 人次外宾来访。以色列与福建省政府共同投资(1000 万美元+2000 万人民币)的中以示范农场建成,以色列经济部长贝内特出席开园仪式和中以农
14、业高峰论坛。(九)凝心聚力成效突出继续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结合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八项规定” 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每个部门创造性工作成效突出。 (1)办公室,进一步强化机关处室作风建设,文件压缩 11.8%,全院性会议压缩 66.8%;“三公”经费压缩 31.68%。(2)科研 处,推行 “三上四化一工程” 管理,实行个人业绩上网、科技报 告上架、 “三创” 选题;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管理机制形成。 (3)产业处,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管理、 转让,制定了 福建省农科院科技奖励办法(试行),提出 4:4:2 分配原则。院被选定作为全省两个“专利直通车” 试点单位之一,成为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联盟成员
15、。 (4)人事处,制定福建省农科院专业技术人员第二轮聘期目标任务(试行)、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聘实施办法、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英才-百人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等,筛选本年度科技英才 20 名。 (5)财务处,全院财务咨询系统上线,制定财务“四审批”管理方法(出差经费使用审批、学术会议经费使用审批、接待经费使用审批、大额科研经费使用审批)。争取国家政策待遇,职工工资从 2008 年平均 3.78 万元/年,提高到 2014 年 7.43万元/年。 (6)监察室, 进 一步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加 强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督,制定了福建省农科院物资采购与工程招标管理办法、 福建省农科
16、院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7)行管处,规范海峡示范园管理,院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授予第一批国家级“节能型公共机构示范 单位” 的荣誉称号。 (8)宣传部, 发表各种形式报道新闻 1000 多条。 (9)党群口,结合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创新工青妇工作机制,提升老干处管理水平。二、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一)存在问题同志们,2014 年我们在辛勤耕耘中收获发展硕果,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倍感成绩来之不易。这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省直各有关部门、高等院校和各设区市农科所的支持,离不开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成绩属于全院科技人员,光荣属于广大干部职工。在
17、此,我代表院领导班子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虽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我院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服务“三农” 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与社会各界的殷切期待和要求相比差距依然较大。表现在:(1)高水平原创研究成果太少;( 2)高学历领军 人才存量太缺;(3)高智慧三农服务思路太窄;( 4)高技术生物育种 创新太难;(5)高效率院所管理进 展太慢;(6 )高收益成果 转化收入太低。(二)努力方向(1)深入 贯彻 中央农村工作会 议精神,做好 2015 农业科技工作。一要突出重大需求和问题导向;二要继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三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要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2)主 动适
18、应经济发 展新常 态,做好 创新驱动发展的统筹布局。一是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体谋划和落实;二是编制院“十三五” 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三是凝炼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和工程化实验室;四是加强创新政策体系和监督评估体系总体设计。(3)系 统推进 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创新生态环境。一是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二是推进科研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三评” 改革;三是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四是建立完善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管理机制;五是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推进现代院所制度建设。(4)进 一步发挥 科技创 新支撑引领作用,培育发现新的增长点。一是部署若干重大需求应用研究。二是根据农业全链条部署重点研发计划
19、;三是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实施机制;四是深入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五是加强学科创新分类指导。(5)加 强党建和自身能力建设,保持良好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一是落实忠诚信仰、严于律己和勇于担当思想理念;二是严格履行“一岗双责” ;三是加强“三上四化一工程” 管理策略的统筹 协调和决策部署;四是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立规;五是强化科研项目实施和经费管理使用等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六是加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七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科研文化建设。三、2015 年工作重点2015 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院将根据中央 1 号文件和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现
20、代化建设,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为福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突出抓好抓实以下重点工作事项:(一)引领特色现代农业要有新成效注重学科传承与创新,调整部分科研方向以及转变服务方式,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进一步促进科技支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重点抓好:(1 )资 源保存与种 业创新;(2 )设施农业 与陆地栽培全程机械化;(3)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4)生态农业与养殖 污染治理;(5 )生物工程与生物制剂;(6 )基地建 设与示范推广;( 7)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 。(二)推动种业创新工程要有新举措(1)抓好种 业创 新。按照项目要求,抓好新品种创新、种苗繁育、示范推广与产业化,开展地方特色品种
21、保护与开发,推进现代种业产业快速发展。 (2)保障粮食安全。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水稻良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再生稻机收和甘薯、脱毒马铃薯等增产增效关键性技术。开展粮食生产性服务,加 强与企业、农场主、种粮大 户的联 系与合作,建立安全生产追溯体系、标 准化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防灾减灾技术措施,为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3)加强生物育种。重点开展水稻、蔬菜、茶叶、果树、花卉、牧草、微生物、食用菌、鸭、羊、兔、鱼等资源收集,进 行智能化表型采集存证,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研究种养新技术、新装 备、新方式、新机械,建 设福建省 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中心。(三)研发设施农业装备要有
22、新突破(1)利用平台。围绕被列为农业部全国百个“ 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的“海峡现代农业示范园(福州)”、 “现代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福清)” 和“ 中以示范农场”,以及“6.18”虚拟研究院现代农业分院、 “福建省设施农业装备产业联盟”,继续研发与完善现代设 施农业(猪、鱼、羊、鸡、鸭、菜、花、果)技术与装备。 (2)开展服务。继续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服务行动计划,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 农场等结合,推广 设施农业,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步实施“一市一设施”规划。 (3)提升效率。示范陆地栽培全程机械化生产系统,选择一批重要品种,如水稻、蔬菜、旱作、茶叶等,实施全程机械化,包括翻耕、起垄,
23、 铺管、覆膜、栽苗、水肥药一体化、机收、加工、冷藏、物流、市场。(四)实施养殖污染治理要有新思路(1)一 县一大 栏。与 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结合,示范推广养殖污染生物治理、疫病控制、优质猪肉生产、有机肥生产技术体系,逐步“一县一大栏”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系统。 (2)一村一合作。探索以入股方式集中养殖,以村为单位,依托专业合作社, 试点村建 设 1 个存栏 1500 头以上的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场,国家贴一点,拆旧融一点,设施补一点,农民出一点,促进推广应用。 (3)拓展发酵床。继续探索发酵床在鸡、鸭、羊、牛等养殖中的应用。加强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技术研发,与养殖村庄的环境美改造结合。(五)保
24、障食品安全技术要有新能力(1)重点 实验 室。基于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推进检测技术进步。 (2)虚 拟实验室。加快建立专业性食品安全虚拟实验室,指导食品安全防控。 (3)目 标数据库。建立食品安全目标数据库、检测方法库,培训技 术人员。 (4)信息化追溯。协助基层单位建立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程序和追朔系统,为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六)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要有新做法(1)助 农增收。品种 结构调整,基地生产指导,农超对接构建,小户经营拓展。 (2)远程培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继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突出农 事农时、 实 用性、 时效性。使之成 为广大农民朋
25、友的“实惠课堂”、福建农业 的“百家讲坛”。 (3)大户培训。培训种植大户、农技人员、设施农业技术员、职业农民、农业经营人才。 (4)学历培训。与电大、农大、中农院合作,开展农场主学院的农场主培训(大专)。 (5)县域紧缺技术员和区域、专业农业现场培训。(七)推进科研管理改革要有新途径(1)“十三五” 规划。加紧规划编制,基于问题导 向,提出发展目标。 (2)项目的形成。加强各类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完善“三创” 选题、生产调研等项目产生机制的形成。 (3)科研的产出。推进论文著作、科技报告、知识产权、品种装 备等产出。 (4)工程化实验。熟化农业产业 22 项重大装备生产线,提升生 产性工程化
26、实验室管理水平。 (5)业绩的评估。建立科研业绩网络系统和业绩计量评估体系。(八)服务农业龙头企业要有新进展持续推进科技下乡“双百”行动,以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科企对接、农民帮扶、院县合作为工作重点,科技人员下乡入企,解决技术难题,编制规程标准, 组建科企联合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企业申报科技项目。针对 23 个省级贫 困县,制订“一县一特色”方案, 结合下派驻村支书,对接我院 16 个研究所,辅导农民合作组织,项目策划,技术培训,品种选择,牵线搭桥,农 超对接, 畅 通销售,拓展 产业链, 带动农民增收。(九)提升凝心聚力工程要有新水平继续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推进改进作风“八 项规定” 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办公室:强化行政综合协调职能,编制全院全年工作计划纲要,印发半月公告,示范视频会议。人事处:与科研处和产业处合作,完善业绩计量评价体系,启动首席专家、领域 专家、科技新秀遴选。科研处:重点推进“三上四化一工程”,完善科技报告、科技项目、业绩信息、评价体系、工程化实验室、 创新团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