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黑龙江省院士工作办公室二零一四年目 录高端装备制造高温热管换热器 .1镁合金曲柄表面耐磨耐蚀处理技术 .2适用于北方农宅的太阳能综合利用 .3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4直线电机载运系统技术 .5电动汽车用高性能永磁电机/感应电机和驱动系统关键技术 .6采用回路热管技术的输变电设备用新型高效换热器 .7高速电机 .8金属材料深冷处理装备 .9微创性肿瘤全身热疗设备的开发 .10红外成像实现肿瘤无损诊断及大规模筛查的软硬件装备技术 .11超级热声热泵技术 .12大功率高效率半导体激光焊接设备 .13高性能激光强化装备 .14集成化激光高端装备制造及柔性加工系统 .15地能热泵设备
2、制造 .16线位移传感器系列产品 .17反恐防暴机器人 .18自主型旋翼无人机 .19空调管道清洁机器人 .20超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 .21水面救助带缆机器人 .22废墟洞穴搜救机器人 .23蛇形机器人 .24线棒材连轧线自动控制系统 .25紫外光固化快速成型机 .26全自动激光拼焊生产线 .27用于高速高精度先进装备的轴式直线电机产业化项目 .28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1.5KW) .29软件信息低成本农村卫生医疗网底工程 .30长春市云数据中心暨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云长春中心 .31商用车综合监控服务系统产品及解决方案 .32数字综合仪表基础平台及汽车综合仪表 .33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管
3、理系统 .34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 .35智能用电管理系统 .36基于气象规范的电线积冰自动监测系统 .37用于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电磁刺激仪研制 .38农业物联网平台及解决方案 .39WIA 电能无线远程抄表系统 .40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在线检测系统 .41变电站温度监测预警系统 .42铁路道口安全智能监控系统 .43动车影像诊断系统 .44广播电台数字导播系统 .45便携式远程血氧压监护仪 .46基于物联网的畜牧养殖示范基地 .47精准农业系统与传感器系列产品 .48基于物联网的母婴(胎儿)健康监护系统 .49应用光纤传感器的安全在线监测系统 .50生物技术聚合物微针经皮给药贴剂 .51稀有
4、人参皂苷 compound K 高效合成酶开发 .52百吨级越橘色素染发剂产业化 .53特色农林废弃物资源制备板材的高值化利用技术 .54笃斯越桔人工快繁、高产栽培、原产地保护及其高纯色素分离技术 .55抗老年性痴呆 1.1 类新药芬克罗酮的研究 .56抗抑郁症 1 类新药“奥生乐赛特” .57抗烟草花叶病毒剂 化学激活剂 AHO 的应用研究 .58黄芪多糖保健品 .59抗癌新药 核桃素 A .60富硒功能饮料开发 .61褐藻酸寡糖饲料添加剂 .62壳寡糖饲料添加剂 .63糖尿病足用外用缓释凝胶制剂 .64胃内漂浮-粘附协同型克拉霉素缓释微球 .65用于癌症晚期顽固性疼痛的微囊化细胞技术 .6
5、6疫苗纯化技术 .67牛奶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 .68多功能药物载体及水溶性纳米胶束剂型 .69新型生物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 .70抗感染医用材料 .71高光学纯度 D-乳酸的生物制造技术 .72L-天冬氨酸的绿色生产新工艺 .73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技术 .74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 胡萝卜素技术 .75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 .76代木能源技术解决方案 .77微囊化蛋白药物控释载体技术 .78高分子包裹药和高分子键合药 .79可再生红豆杉中 7-木糖 10-去乙酰紫杉醇半合成紫杉醇技术 .80具有降血压功能的鹿血活性肽的开发 .81低含量甘草霜生产技术 .82万寿菊叶黄素单体制备技术及其产
6、品产业化开发 .83木质纤维素工业生物质废物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 .84微藻分离收集的电絮凝技术及其成套设备 .85新型高效超滤汲取浓缩技术及装置 .86食用菌多糖生物酶法提取工艺 .87生物质气化合成二甲醚 .88生物柴油技术 .89化工新材料过流部件耐磨耐腐蚀材料 .90煤气发生炉的烟气脱硫技术 .91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 .92PF 型高温防粘润滑涂料 .93FSB 型防水、防冻冰涂料 .94“鲜宝”蒜薹等保鲜用烟剂 .95湖泊降氮减磷水处理吸附剂 .96新型相变储能材料 .97金属空气储备电源研究 .98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第二代(DMTO-II)技术 .99混合 C4 催化裂解制丙烯 .10
7、0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气相烃化和液相反烃化组合成套技术 .101含氧煤层气催化脱氧成套技术 .102秸秆汽爆变性新技术与生态板生态肥产业化示范工程 .103包裹型木质素缓释肥料生产技术 .104纳米碳管/纳米炭纤维的工业化制备 .105纳米复合聚氨酯涂料 .106纳米碳化钨-钴复合粉末制备技术 .107耐硫酸、磷酸腐蚀新材料 .108抗菌不锈钢 .109电动车用铝基复合材料 .110金属陶瓷复合刀具 .111IMC-系列缓蚀剂防腐技术 .112热喷涂金属覆盖层防腐技术 .113生物活性硬组织植入材料 .114长余辉发光材料 .115二氧化碳共聚物 .116石油钻采用耐高温水泥外加剂产业化 .11
8、7石油三采废水、造纸污水等污水处理技术 .118高吸水性树脂(SAP) .119超临界萃取制备玉米胚芽油新工艺 .120聚乳酸树脂(PLA)万吨级工业化生产 .121超疏水纤维素类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122环保型复合增塑剂 .123高强高硬钨铝合金材料 .124新型稀土异戊橡胶的合成及产业化 .125稀土顺丁橡胶的合成及产业化 .126年产 500 吨 PC(聚碳酸酯) .127年产 1000 吨尼龙-11 项目 .128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生产 .129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130汽车线束用高温、耐油热缩材料 .131无定型聚芳醚酮耐高温绝缘涂料 .132可用于食品包装的安全无毒密封胶垫
9、.133宽温 MH-Ni 电池及其新型负极材料 .134OLED 照明及其产业化 .135海鲜型风味食品香精开发 .136丙酮酸的生物制造 .137新型绿色无醛粘合剂 .138自清洁减反增透太阳能电池薄膜产业化 .139新型高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140大功率 LED 液态金属散热技术 .141磷酸铁锂生产技术 .142车用新型矿物基摩擦材料制动器衬片 .1431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项目名称 高温热管换热器项目来源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属领域 1.软件信息 2 .高端装备制造 3.生物技术 4.化工新材料现处阶段1. 中试阶段 2. 商品化阶段 3. 产业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1.
10、发明专利 2.实用新型专利 3.软件著作权 4.新药证书 5.其它项目简介(产品、成果等)高温热管是一种具有较高传热性能(轴向热流密度可以达到 1000W/cm2 以上)的元件,具有传热能力强、等温性好、热流密度可变、温度可控及定向传热等优良特性,以高温热管为主体的换热器在余热高温利用、空间技术及太阳能利用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技术情况现已在高温钠热管的快速充装工艺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规模化生产的高温热管充装新工艺,目前已能成功生产直径 25,长度从 300,600,900,1200 的高温热管,其温度不均匀性40,最高工作温度 800以上。 以一台烟气流量 10
11、 万 Nm3/h 的窑炉为例,利用煤气、空气双预热的三流体高温热管换热器将烟气从 850降至 200,回收的热量年经济效益超过 2000 万元,设备寿命可达 5 年,初投资预计在 20003500 万元之间,投资回收期为 1221 个月,设备运行期间共计可创造经济效益 65008000 万元。可与换热器企业合作,在换热器生产基地建设高温热管生产企业,为换热器企业提供高温热管换热器技术支持及配套产品。应用领域可应用在军工(航天器换热) 、冶金、石油、化工、动力、船舶、空调制冷、粮食深加工、轻工、建筑、焦化厂、钢铁企业余热回收等领域。合作方式 1技术入股 2股权投入 3合作研发 4代理销售 5其它
12、联系人 省院士办 联系电话 045187010279 邮箱 2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项目名称 镁合金曲柄表面耐磨耐蚀处理技术项目来源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属领域 1.软件信息 2 .高端装备制造 3.生物技术 4.化工新材料现处阶段1.中试阶段 2.商品化阶段 3. 产业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1.发明专利 2.实用新型专利 3.软件著作权 4.新药证书 5.其它项目简介(产品、成果等)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是在普通阳极氧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表面处理新技术。该技术可以在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一层多孔陶瓷薄膜。通过对工艺过程进行控制,可以使生成的陶瓷膜具有优异的耐磨和耐蚀性能,较高的硬度和绝缘电阻
13、以及不同颜色的装饰防护膜。与其它同类技术相比,膜层的综合性能有较大提高,且工艺简单,易操作,处理效率高,现已成为轻质合金表面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技术情况开发了成熟的工艺路线,电解液配方以及氧化膜层结构、成分和性能测试等技术。采用纳米溶胶新技术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实现了一步原位封孔,获得了致密、低空隙率、高耐蚀性以及色彩多样化(白色、蓝色,灰色等)的氧化膜层。该工艺克服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后处理封孔工艺复杂、成本高以及污染环境等缺点。同时工艺稳定,大大简化了传统阳极氧化工序,适于工业化生产。可应用于其他轻质合金如铝和钛等表面处理。目前可以在镁合金曲柄等零部件表面实现有效微弧氧化,获得厚度为
14、540 微米、致密均匀、完整、高耐蚀性的氧化膜。应用领域用微弧氧化技术对铝镁钛等轻质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合作方式 1技术入股 2股权投入 3合作研发 4代理销售 5具体商谈联系人 省院士办 联系电话 045187010279 邮箱 3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选编项目名称 适用于北方农宅的太阳能综合利用项目来源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所属领域 1.软件信息 2 .高端装备制造 3.生物技术 4.化工新材料现处阶段1.中试阶段 2.商品化阶段 3. 产业化阶段项目知识产权类别1.发明专利 2.实用新型专利 3.软件著作权 4.新药证书 5.其它项目简介(产品、成果等)为能够有效降低北方农宅采暖用煤量,以及明显改
15、善室内外人居环境,基于北方农宅建筑形式、农村居民生活模式、资源条件等因素,提出北方“零煤耗”农宅这一理念,并基于此理念,开展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北方农宅的太阳能综合热利用方案,即在农宅本体保温以及被动式太阳能热利用的基础上,开发低成本、高效的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如此规避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农宅应用过程中的一系列弊病,同时改善太阳能利用过程中的经济性,为太阳能在农村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技术基础。技术情况该空气集热系统的初投资约为热水系统的 1/4 左右,系统初投资低、运行费用少、维护方便、不存在冬季冻结等问题,是符合我国北方农村居民生活模式和经济条件的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其核心部件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可以实现模块化的生产,为今后规模化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已经完成了该产品样机的生产,具备了市场化推广的前景。应用领域北方农宅冬季采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居住住宅,以及部分多层公共建筑。合作方式 1技术入股 2技术转让 3合作研发 4代理销售 5面议联系人 省院士办 联系电话 045187010279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