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出口产品结构与产品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9409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民出口产品结构与产品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民出口产品结构与产品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民出口产品结构与产品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民出口产品结构与产品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民出口产品结构与产品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浙江省民出口产品结构与产品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一个地区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因经济增长而产生的要素禀赋结构变化,不同产业之间国际竞争力的消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它们应当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近年来进出口额的不断扩大,我国在世界贸易排名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世界分工的重要形式。但是,与巨额货物贸易形成较大反差的却是我国整体水平较低的外贸竞争力,在我国巨额贸易输出的背后是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整体外贸竞争力水平和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贸易结构。因而,如何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实现中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

2、升级,提高外贸竞争力就异常重要。一、出口商品结构的有关理论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状况,通常用各类商品的出口额在该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出口商品结构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其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一)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ADAMSMITH)认为,一个国家应当生产和出口本国与别国相比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与别国相比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以促进国际分工和贸易,并从中获利1。大卫李嘉图(DAVIDRICHARDO)发展了斯密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不一定要专门生产本国与别国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即劳动成本绝对

3、低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本国与别国相比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且同样能从中获利2。(二)要素禀赋理论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4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M,商务印书馆,1981,第1卷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和俄林BERTHGOTTHARDOHLIN凝聚了斯密和李嘉图的研究成果,共同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由于不同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不同的资本和劳动数量,而不同的国家所拥有的这两种资源的相对数量也不一样,因此,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充裕的国家必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

4、优势,即生产成本相对低。同样地,劳动充裕的国家必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似的行具有比较优势,即生产成本相对低。每个国家应当出口密集地使用本国较为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3。(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费农(RAYMONDVERNON)从产品的技术创新的角度对工业先进国和落后国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比较优势变化进而贸易结构变化作了论述。他认为,制成品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先后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即产品新生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产品销售下降期和产品让与期4。(四)其他理论研究成果由资源禀赋理论发展而来的现代贸易理论揭示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

5、比较优势来自其要素禀赋的特点,但要素禀赋的特点会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要素禀赋变化所导致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化通常按照如下顺序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出口商品以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第二个阶段,出口商品以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第三个阶段,出口商品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第四个阶段,出口商品以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DANIRODRIK2006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的出口结构进行了定量评价,重点是从不同产品技术含量的角度考察中国贸易结构的分布以及变化,认为中国的贸易模式没有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而是致力于较高生产率产品的生产5。桑加亚拉尔SANJAYALALLMA

6、NUELALBALADEJO,2004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资源性产品、低技术产品、中等技术产品、和高等技术产品的出口3ELIHECKSCHERTHEEFFECTSOFFOREIGNTRADEONTHEDISTRIBUTIONOFINCOMEJECONOMISKTIDSKIFT,1919214RAYMONDVERNON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LIFECYCLEJQUATERLYJOURNALOFECONOMICS80,MAY,1996,PP1902075DANIRODRIKWHATSSOSPECI

7、ALABOUTCHINASEXPORTSCNBER,WORKINGPAPER,2006额,得出中国巨大的出口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资源性产品上面6。尹翔硕2001的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策略,从国内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的特点及成因,指出国内的地方保护不仅是导致我国产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趋同化的一个重要原因7。杨小凯等杨小凯、张永生,2001认为通过分工和贸易,促进专业化水平提高和效率改进,才是贸易发生和决定贸易结构的基础和动力8。林毅夫(2003)等人认为,要素禀赋与技术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方式与贸易结构的主要因素,根据中国现实

8、国情与比较优势原理,应鼓励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9。江小涓2004提出,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和技术这类“易流动”的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和重组,能够较快改变各国原有的要素结构和贸易结构10。二、外贸竞争力的有关理论外贸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构成。从词源上看,外贸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具有异常紧密的联系。广义上,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比较中,所能创造的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国际竞争力反映的是一个综合水平,既包括已有的财富基础,也包括未来的竞争潜力。既反映经济的发展,也反映宏观环境的改善。从狭义上看,国际竞争力首要的是表现在各

9、国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位势和竞争状态,因而,外贸竞争力构成了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内容11(一)国外有关外贸竞争力的研究马丁杜兰德和克里斯托弗曼德萨和弗拉维特瑞布MARTINEDURAND,CHRISTOPHEMADASCHIANDFLAVIATERRIBLE认为国际竞争力的测算是围绕国内市场6SANJAYALALLANDMANUELALBALADEJOCHINASCOMPETITIVEPERFORMANCEATHREATTOEASTASIANMANUFACTUREDEXPORTSJWORLDDEVELOPMENT,SEP,2004,VOL32ISSUE97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

10、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1年10月,第1卷第1期9鞠建东、林毅夫、王勇要素禀赋、专业化分工、贸易的理论与实证与杨小凯、张永生商榷J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讨论稿NO1C200303310江小涓全球化中的科技资源重组与中国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李玉萍外贸竞争力文献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月第23卷第一期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来展开的,这完全可以由进口和出口竞争力来表示12经合组织OECD在1986年出版的科学、技术和竞争力中提出国家经济的竞争能力是

11、建立在国内从事外贸的企业竞争能力之上的,但又远非国内企业竞争能力的简单累加或平均的结果13。乔麦克格瑞汉JOYMMCGREEHAN,1968在分别对价格、成本因素以及非价格因素如地理的和商品贸易方式、贸易壁垒、需求压力利润率等对外贸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后,认为价格和出口之间具有很清晰的联系,但是非价格因素也会影响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能力,尽管不可能从数量上来估计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但非价格因素对于不同的商品组合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作用非常强大14卡米舍尔CARMICHAEL,1970认为外贸竞争力体现为一个国家的企业或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的能力15。乔麦克格瑞汉JOYMMCGREEHAN,1

12、968认为竞争力问题最初是由外贸进出口所引发的16。当然,也有反对直接以出口竞争力来衡量的。皮特伯克利PETERJBUCKLEY,1998认为将贸易业绩定义为竞争力是比较无说服力的,因为出口可能只意味着进入国际市场,而这种净出口有可能忽视了技术和投资的流量,忽视了将来的竞争力17。马库森MARKUSEN,1992指出在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中,一个国家通过贸易使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其贸易伙伴,则说明其有竞争力18。丹尼尔博顿DANIELFBURTON,1994认为国家竞争力由四个层次的概念构12MARTINEDURAND影响贸易环境指标的因素有价格贸易条件和贸易分散度等影响贸易结构指标的因素则有

13、出口额占本国进出口和世界出口的比重的指标以及产业升级等29。1、出口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25叶耀明戚列静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与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J上海经济研究,2002326李玉萍外贸竞争力文献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月第23卷第1期27朱传丽中国外贸竞争力分析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年第5期28MICHAELEPORTER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是指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可指一国某种产品产业出口额占全球该种产品产业出口额的比重。一般而言,一国或地

14、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该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反之,竞争力就越弱。2出口商品结构分析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状况,通常用各类商品的出口额在该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出口商品结构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其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水平。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法巴拉萨BALASSA,1965提出用以测度国际竞争力的工具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该指数被定义为一经济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占世界该种商品或出口的比率与该经济体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率之比RCA指数又称“相对出口绩效指数”REP,反映了

15、一个国家某类产品或服务的比较优势以及竞争优势所形成的实际结果,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29。4、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法贸易竞争指数(TC),又称净出口指数(NETEXPORTS,NX),它是判断一个国家的一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备竞争优势的度量指数,NX的值大于0,则表示是该种产品的净出口国,表明该国这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如果NX的值小于0,则表明是该种产品的净进口国,国的第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处于竞争劣势,绝对值越大,劣势越大。(二)国内有关出口产品结构及竞争力的研究李文溥(2001)认为资源禀赋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贸

16、易竞争力的基本条件,外部环境则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贸易竞争力的制约变量30;叶耀明、戚列静2002认为外商投资尽管在提高比较优势、增强技术扩散以及总量增长上促进了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但是FDI对我国长期外贸竞争力仍29BALASSA,BELA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EVISITEDANANALYSISOFRELATIVEEXPORTSHARESOFTHEINDUSTRIALCOUNTRIES,195321971JTHEMANCHESTERSCHOOLOFECONOMIC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份额在下降,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份额在上升。这说明

17、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浙江省的加工贸易企业也加快了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正在逐步提高35。胡颖和李文溥(2006)认为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反映了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变化,它决定了竞争力优势在产业间的转移以及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趋势36。何帆、齐俊妍2006通过按技术构成对产品进行分类,同样用到出口竞争力指标,并借鉴关志雄和LALL等人计算产品附加值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中国和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出口商品的结构变化37。周松兰2006在出口商品结构传统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导入出口商品替代弹性,并用来计算、分析、比较世界贸易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竞争力,从而得

18、出中国出口商品多样性世界第一,但出口商品结构整体竞争力为世31叶耀明,戚列静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与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J上海经济研究,2002332刘容欣东亚经济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南开经济研,2002533蒋瑛,谭新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J世界经济,2004734朱廷珺出口竞争力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基于出口技术含量与市场份额增加程度的数据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5(2)35王元颖,盛卓禾浙江省加工贸易出进口结构研究J浙江学刊,2009(6)36胡颖,李文溥产业竞争优势变迁与产业结构演变趋势J东南学术,2006(1)37何帆,齐俊妍中韩出口产品的竞争程度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

19、67界第十三位38。杨学义,夏骋翔2008根据产业结构中生产要素技术含量和生产要素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一个产业竞争力定位及其升级路径的经验性模型,以确定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和产业结构追赶目标,得出竞争力的形成与微观层次的生产率及中观、宏观层次的市场运行效率有关39。汪洋,孙林岩,徐晟2008应用灰色动态模型和方法,对1989至2007年十大类出口商品结构对中国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影响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各大类出口商品对我国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贡献度大小40。四、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的策略(一)基于产品结构俞梅珍2001提出调整与优化产业的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

20、,通过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促进制造业的结构升级与竞争力的提高41。胡汾和胡昭玲2008认为目前我国总的产业比较优势结构在改善,中、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趋于上升,而一些中低技术含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持原水平或出现下降,从而使得整体比较优势结构呈渐变的高级化,但离达到以高、中技术含量产业为主的比较优势结构还有很大差距。今后应坚持并强化“科技兴贸”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在高技术含量产业领域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以加速我国比较优势结构技术含量的整体提升42。齐俊妍(2009)提出在未来的贸易结构优化中,中国应加速具有传统比较优势如纺织服装等产业的转型升级,摆脱单纯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状况,向价值链的高附

21、加值环节如品牌、设计和营销等方面攀升在充分参与高技术产品HT1类产品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多层面开拓FDI的技术外溢途径,并与自身的38周松兰出口商品结构竞争力国际比较基于传统差别化与替代弹性视角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239杨学义,夏骋翔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产业竞争力定位模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10月,第23卷第10期40汪洋,孙林岩,徐晟出口结构对中国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灰色动态模型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8年4月,第17卷第2期41俞梅珍提高中国出口产业竞争力与生产性服务的发展J广东行政学院报,2001年12月,第13卷第6期42胡汾,胡昭玲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的深

22、度考察基于技术含量角度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6技术提升相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掌握产品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政府需采取一定的金融和产业政策,扶持具有较高规模、技术密集型和较高研发投入的行业发展,提升中国中等技术产品和传统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43。赵志强胡培战(2009)将技术标准战略作为提高浙江出口竞争力的内部动力44。朱彤和孙永强(2010)提出,要调整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在巩固原有欧美高端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大力发展与中亚、非洲、拉美及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而降低市场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创新品牌,提高附加值应重点支持、大力培育一批在品牌设计、技

23、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设计人才;优化产品结构,以质取胜45。二基于外商直接投资朱廷珺(2005)认为一国只有不断增强适应技术变革和贸易模式变化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本国的动态竞争力,扩大它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国际经验表明,要达此目的,吸引技术含量较高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与跨国公司产生“关联”是一条非常成功的路径46。张琴2010借助关联效应,促进产业链拓宽与关联企业升级国际产业转移项目特别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产业转移经由后向与前向关联会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对浙江省来说,中小民营企业众多,而这些企业要突破现有产业实现升级换代,瓶颈比

24、较明显,借助大型跨国公司项目的产业关联效应则成为一个重要突破口。为此,浙江省应根据区域内中小企业的行业与发展情况,并结合浙江省产业发展重点,有针对性地吸引特定行业的大型跨国公司落户当地发挥“火车头”作用47刘春梅2010提出吸引外商投资,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浙江省在发挥原有的人才和地理位置优势的同时,从政策上给予外商投资企业更多的优惠,以吸引43齐俊妍出口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视角中国贸易比较优势与竞争力重新考察J,现代财经,2009(7)44赵志强,胡培战技术标准战略、技术贸易壁垒与出口竞争力的关系基于浙江出口美日欧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10)45朱彤,孙永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出口

25、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2)46朱廷珺出口竞争力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基于出口技术含量与市场份额增加程度的数据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5(2)47张琴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2)外商在浙江省落户48。(三)基于政府政策齐俊妍(2008)政府要采取一定的金融和产业政策,扶持具有较高规模、技术密集型和较高研发投入的行业发展,提升中国中等技术产品和传统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49。魏锋和沈坤荣(2009)提出,加强政策研究,障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我国外经贸结构调整的要求,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加强政策对贸

26、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优先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出口品牌建设50。朱彤和孙永强(2010)提出,提高出口退税率,调整融资税收政策。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在贷款担保、信用证、展期等方面放松限制,取消银行对纺织企业上浮贷款利率、增收手续费等歧视性政策。另外还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利用财政贴息等手段支持纺织企业技术改造51。五、总结与评述综上所述,在国际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出口产品结构及其竞争力的研究受到政界、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方法(TC)、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27、RCA)等找出产品结构与竞争力的内在联系,以期找到解决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深刻了解外贸竞争力的理论体系、影响外贸竞争力的因素,并借鉴国外提升外贸竞争力的经验,采取具的体政策措施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坚定不移的推行,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扩大,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研究必将会更加深入和丰富。48刘春梅从浙江与广东省的比较分析看浙江省的外贸出口竞争力J开发研究,2010(1)49齐俊妍中国是否出口了更多高技术产品基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08(9)50魏锋,沈坤荣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19782007年的经验研究

28、J国际贸易问题,2009(10)51朱彤,孙永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2)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4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M,商务印书馆,1981,第1卷3ELIHECKSCHERTHEEFFECTSOFFOREIGNTRADEONTHEDISTRIBUTIONOFINCOMEJECONOMISKTIDSKIFT,1919214RAYMONDVERNON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LIFECYCLE

29、JQUATERLYJOURNALOFECONOMICS80,MAY,1996,PP1902075DANIRODRIKWHATSSOSPECIALABOUTCHINASEXPORTSCNBER,WORKINGPAPER,20066SANJAYALALLANDMANUELALBALADEJOCHINASCOMPETITIVEPERFORMANCEATHREATTOEASTASIANMANUFACTUREDEXPORTSJWORLDDEVELOPMENT,SEP,2004,VOL32ISSUE97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

30、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1年10月,第1卷第1期9鞠建东、林毅夫、王勇要素禀赋、专业化分工、贸易的理论与实证与杨小凯、张永生商榷J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讨论稿NO1C200303310江小涓全球化中的科技资源重组与中国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李玉萍外贸竞争力文献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月第23卷第一期12MARTINEDURANDCHRISTOPHEMADASCHIFLAVIATERRIBLETRENDSINOECDCOUNTRIES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THEINFLUENC

31、EOFEMERGINGMARKETECONOMIESCECONOMICSDEPARTMENTWORKINGPAPERS,NO195,1013OECD科学、技术和竞争力M,198614JOYMMCGREENHANCOMPETITIVENESSASURVEYOFRECENTLITERATUREJTHEECONOMICJOURNAL,1968,78310PP24326215CARMICHAEL,EACANADASMANUFACTURINGSECTORPERFOR2MANCEINTHE1970SJCANADIANSTUDY,19785116JOYMMCGREENHANCOMPETITIVENESSAS

32、URVEYOFRECENTLITERATUREJTHEECONOMICJOURNAL,1968,78310PP24326217PETERJBUCKLEYBUCKLEYPASSANDPRESCOTT,MEASUREOF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ACRITICALSURVEYJJOURNALOFMARKETINGMANAGEMENT,19984PP17520018MARKUSENJPRODUCTIVITYCOMPETITIVENESS,TRADEPERFORMANCEANDREALINCOMETHENEXUSAMONGFOURCONCEPTSMOTTWASUPPLYA

33、NDSERVICESCANADA,199219DANIELFBURTONJRCOMPETITIVENESSHERETOSTAYJTHEWASHINGTONQUARTERLY,1994172120DONALDGMCFETRIDGECOMPETITIVENESSCONCEPTSANDMEASURESCDEPARTMENTOFECONOMICS,GARLETONUNIVERSITY,OCCASIONALPAPER,1995,NO521SANJAYALALLTHETECHNOLOGICALSTRUCTUREANDPERFORMANCEOFDEVELOPINGCOUNTRYMANUFACTUREDEXP

34、ORTS,19851998JOXFORDDEVELOPMENTSTUDIES,VOL28,NO3,200022陈春宝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产品外贸竞争力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23贾继锋重构优势入世后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24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25叶耀明戚列静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与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J上海经济研究,2002326李玉萍外贸竞争力文献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月第23卷第1期27朱传丽中国外贸竞争力分析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年第5期28MICHAELEPORTERTH

35、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29徐淑君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现状分J析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830BALASSA,BELA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EVISITEDANANALYSISOFRELATIVEEXPORTSHARESOFTHEINDUSTRIALCOUNTRIES,195321971JTHEMANCHESTERSCHOOLOFECONOMICSOCIALSTUDIES,1977,452327234431李文溥,张明志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力与福建产业结构调整J福

36、建论坛,2001(6)32叶耀明,戚列静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与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J上海经济研究,2002333刘容欣东亚经济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南开经济研,2002534蒋瑛,谭新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J世界经济,2004735朱廷珺出口竞争力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基于出口技术含量与市场份额增加程度的数据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5(2)36王元颖,盛卓禾浙江省加工贸易出进口结构研究J浙江学刊,2009(6)37胡颖,李文溥产业竞争优势变迁与产业结构演变趋势J东南学术,2006(1)38何帆,齐俊妍中韩出口产品的竞争程度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739周松兰出口商品结构竞争力国际

37、比较基于传统差别化与替代弹性视角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240杨学义,夏骋翔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产业竞争力定位模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10月,第23卷第10期41汪洋,孙林岩,徐晟出口结构对中国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灰色动态模型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8年4月,第17卷第2期42俞梅珍提高中国出口产业竞争力与生产性服务的发展J广东行政学院报,2001年12月,第13卷第6期43胡汾,胡昭玲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的深度考察基于技术含量角度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644齐俊妍出口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视角中国贸易比较优势与竞争力重新考察J,现代财经,2009(7)45赵志强

38、,胡培战技术标准战略、技术贸易壁垒与出口竞争力的关系基于浙江出口美日欧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10)46朱彤,孙永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2)47朱廷珺出口竞争力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基于出口技术含量与市场份额增加程度的数据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5(2)48张琴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2)49刘春梅从浙江与广东省的比较分析看浙江省的外贸出口竞争力J开发研究,2010(1)50齐俊妍中国是否出口了更多高技术产品基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08(9)51魏锋,沈坤荣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19782007年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10)52朱彤,孙永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