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21 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 有感本书从八个大的方面详尽的论述了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对一些老的教育观念进行了内涵的拓展和提升。新世纪的老师更应该与时俱进,博览群书,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人文方面的素养,自主学习方面的素养,老师还要向成为研究型学者前进。这些都是老师努力的方向,但是仅仅具备这些素养,只能称之为教学者,不能称之为教育者,因为教育者必须具备的是高尚的师德:爱国家,爱职业,爱学生。当下,人们呼唤家国情怀、呼唤君子人格,可以说是对当今社会缺失信念梦想和道义担当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反映。人们重新呼唤谦谦君子,呼唤“在外能挡千军万马,在内能孝亲持家”的真性情男儿,呼唤“诚实守信、仁
2、心宅厚、忠孝节义、克己复礼、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情怀和人格的回归。这些正说明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把爱国教育作为自己的首要核心素养,提升自己,为孩子做好榜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是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和君子人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追求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追求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追求的价值准则。三个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意志与个人诉求的交互连接、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的有机统一,个人幸福和民族复兴的紧密结合。国家意志和个人目标不是对立、冲突的,而是相互连
3、接、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一、如何提升自己国家情怀能:1.首先要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尊严。热爱国旗、国徽、国歌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平时参加每周升旗礼时要严肃、认真,面向国旗肃立敬礼。在外国人面前更应保持民族自尊心,不卑不亢,不做有损国家的事情。2.其次,要努力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时代的进步,需要的是全面的高素质人才。爱祖国是一种思想体现,为祖国奉献是一种行动体现,作为教师,我们所担负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我们不应为应付考试而教学,应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所以,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
4、学习生活中,注意培养坚强毅力,遇到困难不退缩,不逃避。培养与困难顽强斗争的毅力和能力,成为一代适应社会的跨世纪人才。二、如何提升学生的国家情怀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一国的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愈深,愈是能激发他的爱国心。”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和现代经济政治生活文明的人民热爱尊敬之情。所以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为了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
5、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教育学生。 1、 在国家危难时要勇于献身。 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甲午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 ;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两弹”之勋邓稼先怀看满
6、腔爱国热情,冲破帝国主义重重阻挠于 1950 年四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议,在身患晚期癌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祖国核弹的研制工作,为祖国国防事业立下了卓越不朽的功勋的业迹。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教师从讲述古今英雄报效祖国,甚至捐躯的壮烈历史故事入手,使学生产生同感共鸣。这既可使学生从身心上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能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即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万年来固定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再从理论上分析其含义,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到爱国感情表现为对祖国壮丽山河、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和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热爱,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心。 “知之深、
7、爱之切”,从而能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还可组织学生召开“寻伟人足迹,学爱国精神”的主题班会和“爱国、立志、成才”演讲比赛会等,讲英雄故事,找自身差距,以“知”导“行” ,达到明白做人道理的教育目的。 2、利用歌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每年的抗日纪念日活动上,先播放一些歌曲,如松花江上 ,这首歌是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悲惨的命运和渴望回到家乡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烈愿望。那如诉如泣壮怀激烈的情韵和时而低回时而昂扬的旋律,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随着歌声充盈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思维逐渐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了。使学生看到了东北人民
8、的悲惨遭遇,以及他们那种不愿做亡国奴的强烈愿望。3、爱国主义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涌现出岳飞、文天样、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 “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 、蔡元培等倡导的“教育救国” 、 “科学救国” ,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
9、国” ,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 ,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无数中华儿女和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略,前仆后继,历尽艰辛。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凯歌。正是爱国主义产生的高度凝聚力和民族尊严感,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4、爱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当今的爱国主义就是对社会主义祖国有深厚的感情,热爱和忠诚社会主义祖国,这是今天爱国主义的核心。教育学生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装备自己,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一带一路” , “对亚投行”的认可与加入,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已
10、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必须先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我们面临的局势:我们虽有辉煌的文明,但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虽已取得了成就,并得到世界的认可,但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维护祖国的稳定统一。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之,在中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不能单纯地罗列具体事例,也不能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全面的爱国主义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实际效果与目的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