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考点阐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0961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鉴赏考点阐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古诗鉴赏考点阐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古诗鉴赏考点阐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古诗鉴赏考点阐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古诗鉴赏考点阐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古诗鉴赏考点阐释童其贵一、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鉴赏形象。诗歌的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叙事形象三类,诗人往往借助形象来构造“意境”和“意象” ,表现诗的主旨;明确诗歌形象,把握形象与主旨的关系。1、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虽不如其它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生动丰满,但通过简笔勾勒或细节突现,也可成为意趣生动的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可分为两种:一是诗人描写的客观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二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即主观人物形象,如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全诗直接刻画诗人形象,陆游从南郑调回成都,途中经过剑门山,

2、剑门山风景虽然秀丽,但作者志在卫国杀敌、恢复失地,并不甘心做一个吟诗驴背的诗人。这两种形象常常又是合为一个整体的,塑造客观人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如苏轼写周瑜,虽描写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古代英雄人物形象,但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以及理想和抱负,诗人的自我形象也十分鲜明。2、景物形象。、景象。景象可分为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象两种。诗人常借景象抒情,表达思想。自然景象,如王安石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江图:傍晚,天空阴云半开半合,低重的暮云带着雨意,沉重、缓慢地移动

3、着,绵延起伏的青山尽头,隐约可见点点云帆。图中,阴天的暮云暗示了路途的曲折与遥远,点点云帆又昭示着前进道路上的希望与曙光,景象中显现诗的意旨。人文景象,如亭台楼阁、庙宇禅院、古迹遗踪等均可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诗人们往往借助这些人文景象发古之幽情,悟人生哲理。、物象。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诗常通过对物象的描绘来涵泳思想。如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描写了蝉生性高洁、啜饮清露、居高声远等特点,将蝉人格化,表达对人内在品格的赞美。3、叙事形象。事象是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情,常能启人深思。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

4、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诗中叙述了勾践雪耻凯旋的内容,诗人借昔日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故事来反衬今日的凄凉,寄托盛衰无常的感慨。二、鉴赏语言。诗歌的语言凝炼而生动,品味语言应重点分析语词的形象性、生动性与准确性,语词的字面义与联想义,以及为此而形成的语言技巧;明确诗歌语言的张力,品味用词的巧妙。1、理解诗句的含义。诗歌语言形象凝炼,富于表现力。读诗时,不仅要理解诗句的字面义,更要领会其联想与想象的意义。如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字面义是指梅花疏朗的影子,横斜地倒映在清浅的水里; 清幽的香气在朦胧的月色里飘散出来。联想义则是诗人以梅自喻,表现自己清高孤傲品

5、格。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包蕴着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落巢之外包蕴着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等等。2、鉴赏关键词语。、抓住“诗眼”词语。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说:“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歌旨趣之窗口。现在一般提“诗眼”往往是用来指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但过去更多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彩传神的一个字。如张先天仙子词中有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 , “破”与“弄”是诗眼。天上,月移云飞; 地上花影摇曳。“破”与“弄”两个动词极为生动细致地将云、月、花三

6、种景物人格化,使之富有生命感。特别是“弄”字,被古今文人赏识,它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儿,花儿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柔美的倩影。有了“弄”这个诗眼,花的美好形象,鲜活跳脱,呼之欲出。又如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诗的尾联中“烟火渐相亲”就是诗眼,写渐近山村时,诗人看到山村人家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一扫先前的萧索冷寂感受,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产生一种欢欣喜悦之情,由此可见诗的主旨。、注重活用词语。古典诗词中词语活用

7、现象较为普遍,它能起到突现形象,转换虚实,深化意境的作用。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 “悦”和“空”均为使动用法,山光使鸟自由飞翔,谭影使人心中杂念顿消,这两字表现了作者对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的欣赏,寄托了自己遁世的情怀。又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 “客”是名词用作动词, “做客”或“客居”的意思。由“客”可知,诗人感叹世态人情淡薄,在京城只是做客,不会久居,即将返家,从而窥见出诗人对官场的冷淡心情。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染绿” ,使本来很抽象的色彩顿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似乎让人感到“绿”在勃发,在跳跃

8、,在欢笑,化虚为实,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体会情态词语。绘景写物,常以情相生; 体会景物情语,大多能悟诗情。如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诗中一个“含”字,一个“卧”字,生动地刻画出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羞之态; 那一株株芍药花,灿然盛开,由于水珠的重压,似在含泪欲泣,显得凄艳欲绝;蔷薇攀附着其他树枝,如佳人娇卧无力,百媚自生。景物如此愁绪,诗人的“春愁”也就不待言表。、阐发造境词语。诗的意境的构成,靠的是意象的组合。对于那些显示意象的词语,要能通过想象加以阐发,使意境更为明朗。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9、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运用“一句一绝” 的格调,四句分写月、灯、鹭、鱼四个意象,鉴赏时,首先应对“月” 、 “灯” 、 “鹭” 、 “鱼”四个造境词加以阐发:去人只数尺的江月,可想见江水清明,境界宁静安谧;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桅灯,在月下灯光必定显得冲淡而柔和;沙头蜷缩而眠的鹭鸟,睡得可是那样的安恬;船尾波光粼粼的水面,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会发出拨剌的响声。然后思考四个意象的组合,它们是由远而近,由舟内而舟外排列形成的一幅完整意境画。最后得出诗歌中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向往的意趣。三、鉴赏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灵活丰富,鉴赏时重在把握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联想与想象

10、、虚实交错、烘托渲染等技法的运用。明确诗歌表达技巧,感受诗歌艺术魅力。1、 弄清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这五种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运用必须弄清楚。因为记叙、描写、说明常常是为抒情、议论服务的,而抒情议论的句子又是把握诗歌主旨的关键句。(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就是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已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绘就了一幅雨后秋山的夜景图: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11、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景啊!(3)说明 用言简意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性、构造、功能或情形等说清楚。如杜甫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直接说明了远离街市买东西不方便,菜肴很简单,家里贫穷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招待友人的情形,表现了诗人诚朴待人的品质。(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如温廷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诗中首联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

12、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5)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元稹菊花中“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2、 认准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 如锄禾:“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直接抒发了对粮食的爱惜之情。(2)借景抒情 如叶绍翁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前二句写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与江上阵阵秋风的清冷,表现了作者客居心情的凄凉;

13、后二句写看到夜晚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情景,又勾起了心中之情,使诗人陷入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中。(3)托物言志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写石灰的特点,歌咏 “清白” ,意在借物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4)叙事抒情 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夸张地叙写了江流急速,一日千里的船行情景,借此抒发了诗人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3、 领会修辞手法 。 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重要的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

14、反问、互文等。(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等。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

15、和花的凋零。(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用夸张的手法写愁生白发,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 以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产生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5

16、)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如林逋山园小梅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马致远天净沙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句子,纯用名词组合,构成排比,形成典型环境。(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

17、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互文 指诗歌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奇山”与“异水” 、 “主

18、人下马”与“客在船” 、 “秦时明月”与“汉时关” 、 “忧其民”与“忧其君” 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4、明确多种技法。 (1)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如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

19、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2)正衬和反衬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如王籍入若耶溪诗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以“闹”反衬“静” ,更显出山林的幽静。(3)烘托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20、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写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烘托诗人的悲秋情绪。(4)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如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一、二句正面写早春,突出“清新”的特点,另外环境也是清幽的。三、四句用繁花似锦与“才黄半未匀”形成对比,用“俱是看花人”的喧闹与“清景”清幽构成对比。整体上,三、四句正好与一、二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表现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5)先后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

21、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中运用了欲抑先扬手法。前二句交代汉文帝为寻访贤臣而向贾谊征询,隐含了对汉文帝赏识人才的赞颂,后二句说他寻问的并不是国计民生之道,而是鬼神之事,从而贬讽了汉文帝求贤而不用贤的本质。(6)动静相生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 ”“转苍翠” ,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用一“转”字,将静止的山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日潺爰” ,就是水每时每刻都在喧响;用一“日”字,让人感到流动

22、的水始终如一的永恒。(7)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莫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8)细节描写 是对细小动作,细微生活情节的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作用。如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首射雕处/千里

23、暮云平。 ”诗中“角弓鸣” 、 “鹰眼疾” 、 “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出了一幅猎获的场面,为写狩猎主人公喜悦之情作铺垫。又如赵师秀约客中“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闲敲棋子”这个细节,将诗人焦躁而期待的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9)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李德裕登崖州城作中“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二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峰,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10)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

24、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等等。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就分别属于这两种情况。又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巧妙运用了向秀闻笛写思旧赋的典故来表明哀悼之情,王质砍柴烂斧的典故来表明自己被贬时间之长。 5、 分辨结构形式。古典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先景后情、先叙后议、先总后分、前后照应、卒章显志、因果递进等。(1)先景后情 一般是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25、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二联写景,后二联抒情,情为景生,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2)先叙后议 一般是前半部分记叙,后半部分抒情议论。如萧立之偶成:“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晴放纸鸢。 ”前二句记叙游人厌雨,不得下湖划船的事;后二句议论,谴责了城里富贵人只知盼天晴玩乐,不识农时。先叙后议,叙是议的前提,议是叙的结果。(3)先总后分 一般是首联或首句总起,后面的分说。如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26、/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首联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三四句承“胜事” ,六至八句写“忘归” 。(4)前后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或说明。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如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首句与尾句照应, “蚕桑” 照应 “绿遍山原” ,诗人写的是漫山遍野的桑林;“插田”照应“白满川” ,几畦秧田看上去是所有的川渎。(5)卒章显志 指诗的尾联或结句显示主旨。如王维山居秋暝前三联写景,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抒情,表达诗人愿过宁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又如王昌龄

27、从军行结句“不破楼兰终不还” 显示主旨更为直接。(6)因果递进 指诗句之间互为因果,层层推进。如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诗前二句与后二句互为因果:正因为平日无客到门,所以行商之来,便易惊动鸡犬;也正因为此时只有行商往来乡下,出入农家,就更反衬出那种四野无闲人的农忙情况。第二句只写结果,却从侧面衬托出原因;第三四句分别是结果和原因。6、 掌握风格流派。由于诗人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各有特色,并形成作品的不同风格。有些古代诗人的作品由于题材相近、风格相似,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或后世总结出)流派。

28、鉴赏前,应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鉴赏时,要反复涵泳 ,仔细玩味,体会出风格上的差异。如李白诗的清俊飘逸,杜甫诗的沉郁雄浑;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柳永词的婉约;王维、孟浩然诗属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王昌龄诗属边塞诗;白居易有“新乐府”诗,杨万里有“诚斋体”诗等。二、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典诗歌借助形象和语言来表达感情和思想,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我们大致可分为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热爱、赞美、仰慕、激愤等。这些思想感情包含着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点和态

29、度,鉴赏者对此作出客观的真实的评价时,应按下面三步来进行。一、领会诗歌主旨。诗歌是凝练的,其主旨或藏于形象塑造,或隐于景物描写,或涵于精妙语言,时而显现,时而隐没。领会这扑朔迷离的思想感情,其过程蕴含着无穷的艺术美感。一般说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好三种关系:象与意,景与情,实与虚的关系。 (前一考点有例说,不再赘述。)抓住关键语词:时令词(诗人作诗,季节感受特别明显,春与生机,夏与活泼,秋与愁思,冬与凄凉,似乎常相关联。 ) 、意象词(因意与象结合,可借象窥意。 ) 、情态词(表示情感和状态的词,如喜、惊、悲、愁、羞、娇、媚等) 、活用词等;抒情句、总起句、过渡句、倒装句等。明确结构,

30、寻找突破口:先景后情、先叙后议、先总后分、卒章显志、因果递进等结构形式均可找到主旨的突破口。 (前一考点有例说,不再赘述。 )综合多种因素,慎重思考:要对时代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写诗的具体情景以及风格进行整合。二、分析作者的态度。诗歌中作者的态度是指作者对诗中所写的人物、事件、历史、人生等的态度,有的是赞美,有的是婉讽,有的是同情,有的是鞭挞等。这些态度往往藏在一些形象中,躲在一些语词里,需要仔细挖掘。然后才能对作者的态度进行分析评价。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诗前两联写

31、祠堂之景,后两联写人,先写刘备知人善任,接着写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写英雄的景仰。关于“英雄”当指仁人志士,也包括作者自己。由此可见,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观点态度就非常清楚了。有人说,老杜此诗意在人不在祠,写祠亦写人,颔联中“自” “空”二字写祠堂的寂寞荒凉,透露出了作者的伤情,也可见出作者的态度。三、评价诗歌的意义。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进行历史地客观地评价,有的有其积极意义,有的也有其局限。如李白的诗,有不事权贵的傲气,也有及时行乐的狂放;苏轼的词,有景仰风流人物的豪情,也有人生如梦的感伤;杜甫的诗多忧国忧民的高境界,孟郊的诗多感伤自己寒苦的小眼圈;陶渊明遁世于自然,王维寄情于山水,自古评说不一;辛弃疾怀报国之志,陆游抒爱国之情,世人击掌而歌。论者可置诗于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用客观的态度、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不可偏废,结论是开放性的,不强求一致。(430014 童其贵 武汉市实验学校, 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