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1454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3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海南大學人文传播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史元明清文学马荣江2第一编 元代文学概 说 主讲:马荣江 授课班级:02 级 1、2 班时间: 2005 年 2 月至 4 月 本编总课时:20 概说 101 课时【教学目标】1、元代文学形成的社会因素;2.元代文学的总体状况【教学方法】用多媒体授课。一、元代文学的社会历史基础元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政权。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华夏文明的形成是由无数次的对抗与融合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西北古族,比如匈奴、乌孙、鲜卑,经过南北朝以来的民族大融合,他们渐渐地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从历史的前排位置淡出。

2、而准备还不充分的第二梯次民族,如北方的蒙古、回Error!、西夏等,随即突显在旋转舞台的前台。各民族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阴山的敕勒歌唱遍北方草原,已经开始销歇时,蒙古人便开始游牧在苍莽天穹之下,没人的牧草之中了。他们的居住形式在十几个世纪之间没有实质的改变, “蒙古包”已经成了他们的象征,象征着“笼盖四野”的苍穹对蒙古人的庇护与恩宠。在历史上,蒙古族最为伟大的人物是成吉思汗,而成吉思汗最为成功的实践是建成了元朝。公元 1162 年,是南宋第一个君主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此前一年,来势汹汹的金主完颜亮本来意欲一鼓作气占领江南,却在兵变之中为部将所杀。至此,宋与金

3、的南北对峙格局终于稳定了下来。当了 36 年皇帝几乎没有过过一天安稳日子的宋高宗,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绍兴三十二年六月他宣布退位,由他的儿子赵昚即位,这便是宋孝宗。也就在这 1162 年,漠北草原的进斡难河畔,一个“手握凝血如赤石”婴儿来到了世上,这个婴儿的父亲是乞颜部部落酋长也速该。也速该当时正与宿敌塔塔儿部做生死搏杀,便以刚刚俘获的塔塔儿部领主铁木真的名字为自己的儿子命名,而这个乞颜部的铁木真,日后正是金宋两国国无宁日的根源。1206 年,又是在斡难河畔,用前半生统一了蒙古诸部的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诸部共同的宗主,号称“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用后半生横扫了亚欧大陆,于 1227 年死于攻掠西

4、夏的过程之中,正是他的死,使一个在中国北方统治了 300 多年的国家灭亡了,一个在中国北方存在了几近 1000 年的民族消失了,窝阔台继承他的勇猛与残暴,他灭了西夏,于 1234 年灭掉世仇金。元朝的奠基者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的哥哥蒙哥汗在出征南宋时死于合州钓鱼城下的行营之中,忽必烈即位,他稳固后院之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谋划攻占江南。事实上,当时蒙古的敌手也只剩下了热衷歌舞升平的南宋。其实从忽必烈即位开始就采用了中原王朝以往的惯例,以“中统”作为年号。中统五年(1264)年又改元至元。至元八年(1271 年) ,又采纳了汉人谋士刘秉忠建议,以“大元”为国号。“大元”之前是以“蒙古国”为国

5、号的。至元 16 年(1279 年)忽必烈最终把江南纳入了自己的3版图。元马了统一中国的王朝之一元朝立国时间并不长久,共传了九位君主,统一中国也不足九十年,便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 年)为明所取代,当明朝大军兵临大都城下之时,由于退却即时,元顺帝保住了性命,在漠北故地保留了帝位,仍然称着“大元” ,与明朝为敌国,进行新的南北对抗,不过这时的“大元”已经今非昔比,历史学家往往称着“北元” ,由于其国势衰微,避处漠北,又历时短暂,今天人们对这个名词已经不大熟悉了,不久这个北元,便分裂成几个部落:嘉峪关外的哈密王国、吐鲁番王国;大漠以北的瓦剌部。虽然他们一直是明朝的最大祸患,但最终与未能成了

6、气候,并且其文明也朝着倒退的方向发展。我们所说的“元代文学”便是指的元统一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学。二、元代的历史与文学的定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史家往往对元有所忽视。 元史被认为是中国正史草率成篇的例证。但实际一些篇幅更大的史书如宋史 、 清史比元史问题更为复杂。20 世纪以来,现代中国国逐渐融人世界潮流,由于元蒙对世界史的巨大影响,学者们也给以元史更多的关注。近代大史学家和文史专家们,比如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等等,都曾特别致力于元史的研究,今天,元史已经成了世界性的显学。在汉唐元明清等王朝之间,元代历经时间最短,仅有八九十年,如果把它的属国算上,它实际领有的国土,则是世界历史之最:横跨欧亚大陆。

7、当然,元代不是最短的,相较于秦隋而言它又长了许多。也正是因为这样,元代用汉语写作的文坛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坛。元代文明、文化,进而说到文学,在元代疆空前扩张的同时,也得到了的传播、交流。元代文学家的籍贯中出现了白野、北庭、高昌、龟兹等地域。在元代有个叫五十四的诗人,他自属是“高昌五十四”清代编辑者一时想不起高昌是什么地方,就竞自改成了南昌五十四国。同时以康里、大食为姓的作家也比比皆是(康里是乌拉尔河到咸海东北这一段地区,而大食则是阿拉伯半岛伊朗、伊拉克等地。人们注意到,中国历史有两个特殊的情况。一个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曾经予以讨论的。1958提出版的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费正指出:“在一个肤浅的

8、观察家看来,中国历史里最有趣的一致性是汉唐这两个伟大皇朝开始前,都有一个强大而短促的皇朝,即秦与隋。 ”同时费正清进一步指出:“学者们为汉唐两朝的这种类似现象所吸引,曾试图提出种种不同的循环理论。 ”不知道这究竟是巧合还是规律,似乎没有人进行追踪研究。费也没有作进一步的涉及,除了秦与汉、隋与唐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第三个循环,那就是元与明清。秦隋元都是使用了超级武力,强行统一了长期分治的中国,但都未得到久长的统治。如果再对这一命题作进一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朝代的“循环”有延长的趋势就它们统一中国的时间而言,秦,16年(前 221-206 年);隋,30 年( 公元 589-618 年);元

9、89 年( 公元 1279-1368)。这一延长似乎有递次增长的趋势(1,2,3),它们的近似值是152=30 ,303=90。虽然这是一个课题,但是这一一致性至少可以说明,元朝正好处于唐宋与明清两个历史时期之间。这就是元史与元代文学史的相对位置。另一个特殊的情况是,日本学者白鸟库吉提出的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南北对抗,东西交通”的现象。在我理解,所谓“南北对抗,东西交通”是指由南方、北方的不同文明的对抗冲击带来了华夏文明史的转机,比如匈奴与汉、突厥与唐、蒙古与夏、金、宋;这种历史性的冲撞,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沟通:匈奴与汉的战争,具体的“战果”是张骞通西域;唐与突厥的折冲战和,

10、是将东方的文明远到中亚和欧洲;蒙古以几代人与宋、金、夏的搏杀,出现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元帝国。事实上,十六七世纪的清与准噶尔领主争夺西行通道控制权的“百年战争” ,是新一轮的南北对抗,东西交通。由此,似乎可以说,北方民族一波又一波的南下,实际推动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内敛与外延?前人曾用“铁马秋风塞北”来与“杏花春雨江南”对应。历史上多少来自大漠塞北的“铁马秋风” ,最终销蚀在锦绣江南的的“杏花春雨”之中了,在元代大抵也是如此。在刚刚统一天下时,元代社会的一道风景线是人员、文化交流与互动。不仅仅是文人,但文人却是这个时期历史潮流簇拥起的一朵朵浪花。当时,4有江南文人北上大都,西去北岭的,也有北方诗人远

11、游苏杭,直抵南海的。山东聊城人周景远曾写诗相赠送李伯英:“江南才子去游燕,为忆明时正礼贤。休向蓟门寻古迹,黄金台上草连天。 ”诗虽不长,却含有深意。他以他所了解的元代统治者的情况,告戒李伯英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另一首诗这样写道:“吴越江山天下稀,尊前休叹昔人非。一杯正好酬春色,何事征帆去似飞”其诗中意思我们且不去管他,我们分明能够看到那个时代,人员的互动与交流,虽然,人员的互动与交流的目的、动机与经历各不相同,但元代的大一统,不再以长江拘限南北,确实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元帝国,与我国其他王朝相比有许多特殊之处,首先同他的疆域相似有一种宏大的气魄,不仅是明,

12、即便是同为北方民族建立的金、清两朝,也不能与之比拟。首先是社会风气。在元代,不同文明的相互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相对来说元代的妇女有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至正直记 “妇女出游”一节有一段记载:“人家往往习染不美者,皆由出游于外,与妇客燕集,习以成风。 ”她们可以自由的在外出游聚会。在青楼集有许多蒙古人、色目人娶艺妓为妻的记载。第二是元是自汉代以来惟一一个未明确以儒家思想为精神基础的统一王朝,也是惟一一个没有文字狱的统一王朝。虽然“文字狱”与儒学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没有文字狱确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元明之际的叶子奇说:“宋朝有诗狱,诸儒之过。 ”而这话正是叶子奇本人在明初受到株连时说的。 元史

13、中一段文字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元世祖后期用回鹘人桑哥柄政,桑哥败亡是元史中的重大事件。 世祖本纪载:“妄人冯子振尝为诗誉桑哥,且涉大言。及桑哥败,即告词臣撰碑引喻失当。国史陈孚发其奸状。 ”元世祖说:“词臣何罪?使以誉桑哥为罪,则在廷诸臣,谁不誉之?朕亦尝誉之矣!”根本没有怪罪词臣,元世祖根本不在乎“词臣”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而对立的双方冯子振与陈孚却是真的在乎。另一则掌故,就更是意味深长了。元世祖平定江南之后,派人到原南宋区域了解情况,派出的人向元世祖举荐了一批江南籍的文人,其中有南宋宗室赵孟頫,赵孟頫北上之后出任“侍讲学土,知制诰,同修国史”的职务。赵孟頫在职谨慎小心,左右为难,还有人直接上

14、书给元仁宗,说:“国史所载,多兵谋战策”属于国家核心机密,不宜让赵孟頫这样的人参与。可元仁宗不但不采纳,反而为此大怒,并扬言要加罪说这个话的人,否则“无以戒来者” ,于是谤者始息。元代文人的诗文中,写到“胡虏”之处随处可见,元代的蒙古人、色目人为岳飞庙题诗也是风气,也正是因为这样,赵孟頫才可以大大方方地写出了他的杰作岳鄂王墓 。这在明清之世是没有人敢这样做的。比如贯云石是色目世臣,他的一首诗Error!Error!乐有“胡尘不受紫檀风”的句子,本身就让人称奇,但他的这个句子,到了清人那儿,却被改成了“不受紫檀风” 。更有甚者,贯云石手书的筚篥乐诗,历来是元人书法中的珍品,但到了清代,收藏家甚至

15、将书卷中的“胡尘”挖掉,宁可破坏了名迹的完整,也不敢让它见人。再比如金朝诗人宇文虚中与高士谈竟因“莫须有”的罪名死于非命,当时有人告其谋反,而金朝的司法部门竟然不去费心罗织罪名,而是以其家中保存着汉文书籍作为反具定他死罪。当时宇文虚中不服,说:“凡是从宋朝归人金朝的人,家家都有,高士谈家的书要比我家多,那他也是在谋反吗?”这句话不但没有为自己解脱,反而连累了高士谈,一同被杀。而元代就不是这样,嘉兴人俞俊年轻气盛,写了一阕清平乐其中有“君恩如草,秋至还枯槁”这样犯忌讳的词句,手稿保留在一个朋友处,后来与朋友交恶,朋友竟拿着手稿到了官府想置其于死地,官司一直打到中央,而当时中央的处理意见是:“古人

16、寄情遣兴,作为闺怨诗词,多有指夫为君者。然此亦当禁止”就这就了结了这个案子,这种情况在哪个朝代能够仅仅用一句话就算完事。对元朝,历来有不少误解。过于夸大了元朝落后的一面,黑暗的一面,仿佛元朝是阶级斗争、民族矛盾特别尖锐复杂的历史时期。不过因异族入侵,江山易代而产生的激愤情绪,较之其前的任何时代都要强烈得多。当然“九儒十丐”的说法是不足信的。仅儒学地位的衰微,便5让许多读书人感到不满。更不要说元代的一些民族歧视政策了。至元三年,是中国历史离奇、不可思议的一页。这一年之中,整个社会乱作一团,因为在这年的十二个月之中,凶险天象,几乎天天有、旬旬有,月月有,而且越到年终越频繁。象太白经天之类的恶兆,仅

17、十一月就出现了十五次之多,水旱地震之灾也成了“家常便饭” 。在这一年里元朝社会的四个主要阶层关系日趋紧张。禁汉人南人持有兵器,禁汉人南人学习语文,这已经是国家危机在即,分崩离析在即的朕兆。针对江南烽烟四起顺帝居然破天荒要求由汉人拿出对症之药。这一年里特别凸现一个人物,他就是权臣伯颜。伯颜提出的良策是:不拘男女老少,杀净汉人之中张王李赵刘五姓,以应对饥饿、灾荒和反叛,根据元代的民族构成,这五姓应该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约有千万之数,在一次常规的君臣对答之中,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种族灭绝”计划就这样随随便便的提出来了,并被无限期地搁置起来了。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位想杀掉一半以上的汉人南人的权臣伯颜

18、,不知道怎么竟想起死去五六百年的唐代落拓诗人杜甫加谥号为“文贞” 。不过在即将到来的元末长期战乱之中,人们最愿意征引的前人就是杜甫。这时候人们对元人的恐惧也确实显现出来了。当时有所谓的“朝廷拘刷童男童女”的传闻,但即使是传闻,也使民间乱作一团,出现了“民间讹言朝廷采取童男女,一时嫁娶殆尽” ,也正是因为这事,使得祖柏因“一封丹诏未为真,三杯淡酒便成亲。夜来明月楼头望,只有垣娥不嫁人。 ”这首诗,成为了“永远的诗人” 。说到伯颜,似乎要多说一点,元代在不满 90 年的统治之中有两个伯颜,一个是开国功臣,八邻部伯颜。在元明人的野史笔记中屡屡见于记载的“白雁谣”中这样说:“江南若破,白雁来过。 ”看

19、来在当时江南江北的民间曾以“伯颜”为元军的代称。在历史文献中这个伯颜又以廉洁著称。另一个伯颜是开国功臣称海的孙子。前一个伯颜是开国功臣,而这个伯颜则启动了元代的亡国程序。在元史上除了记载过他提出的那些空前绝后的举措之外,他还提出了“北人”殴打南人,南人不许还手,除了拘刷汉地的马匹,还要拘刷子女。也就是说汉地的子女也是予取予夺无偿调用的资源。看来那个使“只有垣娥不嫁人”的讹传,也并非纯是空穴来风。同时,在两点上他是中国历史之最:一是七朝元老;二是兼职无数。元朝立国只有九代,伯颜就柄持了七朝的大政;历来达官显宦身兼数职并不罕见,但伯颜官职的全称不加标点居然长达 246 个汉字。在中国历代封建皇朝之

20、中作为并没有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地步的臣子,伯颜的荣耀无以复加。当时他的一些“同僚”说:伯颜提调军马时,使用虎符不合其尊贵的身份,应该专门为他特制龙风符。后来,元顺帝也许是实在忍受不了这个“太师秦王”了,就趁机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将其流放岭南,途中死于江西荐福寺。伯颜死后,有人以诗相吊:“人臣位极更封王,欲逞聪明乱旧章。一死有谁为孝子,九泉无面见先王。辅秦应已如商鞅,辞汉终难及子房。虎视南人如草芥,天教遗臭在南荒。 ”不久元朝国运,轰然瓦解。这样看来,元朝的历史是“成也伯颜,败也伯颜”三、元代文学的特点元朝在历史上的位置正处于一个单元结束,另一个新的单元即将开始的谷地,是唐宋与明清之间的引桥

21、。而元代文学也正是这个历史特点的反映。统一中国不足百年的元代,传统的诗文经历了唐宋空前繁荣,已经处在了制高点;新起的代言体的戏剧小说,不但充实了元代文坛,也成了元代文学的特征。中国文学发展到了元代,四种主要的文体:诗歌、散文、戏剧、小说,首次齐备。元曲,是元代文学的冠冕而且,杂剧、南戏、诸宫调的写作表演也确实是元代社会生活一个重要层面。据王季思全元戏曲记载,元代有作品传世的戏曲作家共 63 人,流传到今天的作品有 120 部;无名氏作品 94 部。散曲是元代出现的一种饶有新鲜意味的文学类型。它和杂剧中的唱词使用同样的格律形式,具有相近的语言风格,但却是一种抒情诗体,继承了许多传统诗词的因素,同

22、时又大大拓展了诗词的表现范围。小说的发端并非始于元代,但通俗小说成为气候却是从元代开始的,到了元代,文学作品的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趋向统一,小说开始走出了“学龄前”时期,最终占据了社会生活6的一席之地。【参考书目】.杨镰元诗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年 月。.莫砺锋 黄天骥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 年 月。第一章 元代杂剧主讲:马荣江 授课班级:02 级 1、2 班时间: 2005 年 2 月至 4 月 课时:15【教学设想】1、绪论的教学重点有三:元 杂剧形成的社会因素;中国 戏曲的大致发展历程;理解元杂剧的体制。2、用多媒体授课。第一节 元杂剧的沿革与体制一、元代戏剧繁盛的原因

23、1、元代政治的影响元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相应地把部分马上争天下的方式带到了政坛上,所以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政府中军政大权,由蒙古人独揽。元朝的法律还规定:“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 , “知有违犯之人,严行断罪。 ”元史刑法志四所以在元朝,民族对立的情绪始终未见缓和,加上元朝后期,元代社会吏治腐败,社会一直激烈动荡。元杂剧许多素材就是来至于社会现实,所以有不少作品写了贪官污吏,权豪势要对人民的压迫,不少作品透露出愤激昂扬的情绪,正是这个火与血交并的时代的反映。2、经济发展的推动戏剧演出的社会化与商业化城市经济的繁荣是元代说话艺术和戏曲艺

24、术繁盛的必要条件。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一些专供市民娱乐的勾栏、瓦肆,给说书、杂耍等演员提供了演出场所。元代商业经济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城市人口集中,而一般侧重于表现作者个人意趣胸襟的诗词,已不适合市民的需要。为了满足市民群众,特别是戏曲艺术,在勾栏瓦肆中迅速发展起来,演述故事的说话、说唱便得到进一步的繁荣。特别是戏曲艺术,它以急管繁弦和曲折跌宕的情节再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更能吸引市民观赏。随着元代经济的发展,一些商业性活动场所也迅速发达起来青楼集志载:“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又庄家不识勾栏中写道:“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

25、叠团圞坐。 ”也正是这些商业化的活动促使了戏剧演出的兴盛,也就相应地促使戏剧创作的繁荣。3、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因素元代的最高统治者懂得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又懂得要保持蒙古祖制,保证民族特权的重要性。忽必烈制定的纲领是:“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 ”(元史世祖本纪 )7他要求继承蒙古族的祖宗成法,采取中原王朝的仪文制度,力图把两者融合起来。这其间有南北的融合,东西的融合。4、元代思想相对自由因素著名戏曲评论家王国维先生曾说过“科举中断,杂剧大兴” 。科举“中断”不仅是元杂剧繁盛的原因,也是说话艺术繁盛的原因。科举是左右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科举的关系,诗文一直奉为文学正统,蒙族入

26、主中原时科举曾一度被废除,直至延祐,才重新恢复,这期间,叙事文学如巨石重压下的树苗,迅猛地成长起来,成为繁盛的态势,而成为参天大树。5、元代统治者的喜爱和重视元代统治者喜爱叙事文学杂剧和说话这两种文学,甚至在战争中也带着戏班子。前面是炮火连天的战场,后面设置戏剧舞台,战斗一结束,演出就开始,且不要说“说话”了。元统治者对叙事文学的喜爱,促进了它们的发展。6、受北方音乐的刺激在文艺创作方面,杂剧作家们更是大量吸取少数民族的乐曲,像唐歹合、拙音速、风流体 、阿忽合等曲牌,已为汉族群众喜闻乐见。徐渭说:“北曲盖辽金北鄙杂度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 ”(南词叙录 )北曲

27、包括蒙族女真族人的乐曲。它们流入中原,为民间接受,也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和胸襟。二、元代戏剧起源1. 远古歌舞:诗经中的有关舞乐;楚辞中的祭乐萌芽状态的戏剧。2. 两汉时期以竞技为主的角觗戏,开始演出了“东海黄公”这样的戏剧故事,同时吸收了汉乐府的“燕赵之讴,秦楚之风”为后世戏剧中的音乐、歌舞提供了基础。3. 南 北 朝 : 歌 舞 戏 , 如 踏 摇 娘 。4. 大唐时期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和段安节的乐府杂录 ,二书所载皆歌舞百戏,实为后来戏曲的滥觞,可惜二书重在记事。北宋陈Error!的乐书中有关于唐代俗乐的记载,其间大体谈到:“唐代俗乐,盛传民间,然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又间以优杂荒艳之文、闾巷

28、谐隐之事,莫如莫愁 子夜尚得论其次也。故自唐而后,止乎五代,从但志其名,无后记辞,以其意褒言慢,无取苟耳。 ”其后在南宋王灼的碧鸡漫毒和一些诗话、笔记中,或论及曲,或述及当时的戏曲情况,颇有可采之言。5.宋金时期辍耕录:“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 ”元杂剧与宋代官本杂剧、金代院本、诸宫调,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三、元杂剧的分期杂剧在元代的发展,以元成宗大德年间为界,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金亡到元大德年间是杂剧的鼎盛时期,标志是人才辈出,佳作如林,以大都(北京)为中心。著名杂剧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垂世杰作有窦娥冤 、 西厢记 、 墙头马8

29、上 、 梧桐雨 、 汉宫秋等。后期杂剧中心南移杭州,著名作家有郑光祖等,杰作有倩女离魂等,杂剧呈衰落趋势。四、元杂剧的体制( 一 ) 剧 本 结 构 : 折 、 楔 子 和 本一 般 分 为 一 剧 四 折 一 楔 子 , 剧 末 附 “题 目 正 名 ”。 四 折 戏 按 故 事 的 开 端 、 发 展 、 高潮 、 结 束 来 安 排 。 楔 子 放 在 剧 首 为 序 幕 , 放 在 中 间 为 过 场 戏 。 “题 目 正 名 ”为 二 句 诗 或四 句 诗 , 扼 要 概 括 剧 情 , 用 于 剧 团 演 出 前 贴 “招 子 ”( 海 报 ) 之 用 。 例 外 的 剧 作 :

30、西厢 记 ( 五 本 二 十 一 折 ) 、 西 游 记 ( 六 本 二 十 四 出 ) 等 。( 二 ) 演 唱 体 制 : 宫 调用 北 方 歌 曲 演 唱 , 流 行 的 宫 调 有 五 宫 四 调 。 南 腔 与 北 调 。 一 般 每 折 只 采 用 一 种 宫 调 ,四 折 的 宫 调 不 重 复 。 每 剧 一 般 只 用 一 人 主 唱 , 其 他 脚 色 只 有 说 白 。 由 正 末 主 唱 的 剧 本 称“末 本 ”, 由 正 旦 主 唱 的 剧 本 称 “旦 本 ”。 打 破 一 人 主 唱 惯 例 的 剧 作 有 西 厢 记 、 望江 亭 等 。( 三 ) 脚 色 :

31、 分 为 旦 、 末 、 净 、 杂 四 大 行 当 。 旦 行 扮 演 女 性 人 物 ; 末 行 扮 演 男 性 人物 ; 净 行 扮 演 勇 猛 或 滑 稽 、 反 面 人 物 , 男 女 均 可 ; 杂 行 扮 演 陪 衬 性 人 物 , 男 女 均 可 。 细分 有 :旦 行 : 正 旦 、 外 旦 、 小 旦 、 老 旦 、 副 旦 、 贴 旦 、 大 旦 、 色 旦 、 搽 旦 、 魂 旦 。末 行 : 正 末 、 外 末 、 小 末 、 冲 末 、 副 末 、 外 。净 行 : 净 、 外 净 、 副 净 。杂 行 : 孛 老 、 邦 老 、 卜 儿 、 倈 儿 、 驾 、 孤

32、 、 细 酸 、 曳 剌 。( 四 ) 宾 白 : 剧 中 称 为 “云 ”, 指 剧 中 人 的 说 白 。 有 韵 白 和 散 白 两 类 , 韵 白 为 诗 句 ,散 白 为 散 文 。 细 分 有 旁 白 、 带 白 、 内 白 等 , 剧 本 中 称 为 “背 云 ”、 “带 云 ”、 “内 云 ”等 。( 五 ) 科 范 : 剧 中 称 为 “科 ”, 指 演 员 的 做 工 、 武 打 、 歌 舞 等 表 演 , 有 时 为 音 响 效果 。 如 “做 悲 科 ”、 “混 战 科 ”、 “做 弹 科 ”、 “内 做 风 科 ”。元 杂 剧 剧 本 已 经 具 备 了 戏 曲 演

33、出 的 全 部 要 素 : 唱 、 念 、 做 、 打 。 中 国 戏 剧 的 基 本 样式 。五 、 元 杂 剧 的 题 材元杂剧题材广泛,从选材角度讲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这类较少,与元代严厉的专制政策有关;二是取材于历史事实或传说;三是取材于传奇、志怪、话本小说等。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一书中,把元杂剧分为神仙道化、隐居乐道、披袍秉笏、忠臣烈士、孝义廉节、叱奸骂谗、逐臣孤子、钹刀赶棒、风花雪月、悲欢离合、烟花粉黛、神头鬼面等十二科。元杂剧的思想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9一是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社会问题剧;二是歌颂忠智豪杰,反映人民反抗斗争的英雄传奇剧和历史剧;三是

34、描写恋爱婚姻、反映妇女命运和家庭问题的风月受情剧和家庭剧;四是表现人生态度的伦理剧和隐逸剧等。艺术创作上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创作手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流,又不乏积极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二是戏剧冲突集中、情节紧凑,特别适合于舞台演出;三是人物塑造上,全方位塑造了形形色色、栩栩如手的人物形象,勾画出一幅元代社会的总体图卷;四是语言通俗而又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此外,同以往文学形式相比,元杂剧还表现出它的鲜明的群众性,具体表现为戏剧故事,戏剧人物的群众性,戏剧创作过程的群众性,戏剧演出过程的群众性,和戏剧作家队伍的群众性。总之,元杂剧是不愧为敢与唐诗宋词比肩的时代文学,是产生于特定时代

35、、特定地域、且富有特色的新兴文学样式。第 二 节 元 前 期 杂 剧 作 家教学目的和任务:掌握杂剧的体制特征及重要作家作品的评析。教学重点、难点(包括学术前沿):1、 窦娥冤2、 西厢记教学时数:6 课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教学内容:第 一 部 分 关 汉 卿一、生平与作品(一)关汉卿的生平关汉卿(1225?1300 ?)字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其户籍属太医院,但尚未发现他本人业医的记载。金亡时,尚为少年;入元之际(1271)大概已年近半百。至元,大德年间,他活跃于杂剧创作圈中,和许多作者演员交往,有时还“面傅粉墨“,参加演出,成为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他曾南游杭州,撰有杭

36、州景套曲,其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会夷”句,可见在元灭南宋、南北统一之后,他还健在。他还创作了大德歌 十首,其中有“吹一个、弹一个,唱新行大德歌”等语,大德歌10是当时刚流行的小令,可知他的创作活动,一直延续到大德初年。(二)关汉卿杂剧作品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多达 67 种,今存 18 种。即窦娥冤 、 鲁斋郎 、 救风尘 、望江亭 、 蝴蝶梦 、 金线池 、 谢天香 、 玉镜台 、 单鞭夺槊 、 单刀会 、 绯衣梦 、 五侯宴 、 哭存孝 、 裴度还带 、 陈母教子 、 西蜀梦 、 拜月亭 、 诈妮子 ,其中若干种,是否为关汉卿原作,学术界尚有争议。18 种杂剧从题材内容讲大致可分为三类

37、:、揭露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从题材上讲,这类作品多属公案剧。代表作有窦娥冤 、 蝴蝶梦 、 鲁斋郎等,其中窦娥冤是关氏整个杂剧创作的著名代表作。、反映妇女命运和为改变命运所进行的反抗与斗争,歌颂她们的智慧与美德的作品。这类作品从题材上讲属儿女风情剧,大都充满喜剧气氛。作品有救风尘 、 望江亭 、 拜月亭 、 谢天香 、 诈妮子 、 金线池等。其中救风尘和望江亭是关剧中著名的喜剧代表作。、歌颂古代英雄,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这类作品从题材上讲属历史剧,作品有单刀会 、 西蜀梦 、 哭存孝等,其中单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中最出色的代表作。二、关汉卿的窦娥冤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悲

38、剧的代表作之一。(一) 、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基本剧情是:窦娥三岁丧母,父亲窦天章因无力偿还寡妇蔡婆的高利贷,只好把七岁的女儿窦娥卖与蔡婆作童养媳,十七岁成亲,不到两年又成了寡妇,她以为这一连串的不幸是“八字儿”安排定,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渺茫的来世,与婆婆相依为命。婆婆一次向赛卢医讨债,几乎被骗至郊外勒死,恰与流氓无赖张驴儿父子路过无意冲散,蔡婆得救,张氏父子从此赖在蔡家,强迫婆媳招他们父子为婿。蔡婆无奈应允,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为霸占窦娥想毒死蔡婆,不料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于是反咬一口,要挟窦娥,说是要想不见官,就得乖乖嫁他,窦娥宁可见官,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昏庸的楚州太守桃杌将她严刑逼供,窦娥为使婆婆免遭毒刑屈打成招,被判死刑。临刑对天发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降雪、三年亢旱,结果一一应验。三年后她父亲做了官来到楚州,窦娥鬼魂向父诉冤,得以昭雪冤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