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美好童心 引领真情写作.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3173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飞美好童心 引领真情写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放飞美好童心 引领真情写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放飞美好童心 引领真情写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放飞美好童心 引领真情写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放飞美好童心 引领真情写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放飞美好童心 引领真情写作浅谈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突破工作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北小学 林丽【摘要】面对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学生有 审题、行文和修改的心理障碍。如何突破 这些心理障碍?这个问题促使我们思考。 针对 学生习作的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寻找突破点。【关键词】写作心理障碍,情感,童心,生活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作文教学应该成为一个和谐的生命活力场关爱生命、联系生活、启发创造,促使儿童走出“怕作文、厌作文、抄作文”的怪圈,进入一个德、智、能发展融洽一致的世界。关于怎样教作文,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果作文教

2、学没有使学生感到“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 ,其直接后果就是作文成了孩子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苦,家长们难饮的苦酒和老师们头疼的课程。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有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究。一、关于写作的心理障碍(一)审题时的心理障碍审题是一篇作文的起步,是立意的基础,是构思行文的依据,它关系学生写作的成败。有些学生一见到老师的作文命题,就表现出焦虑不安的种种心理状态-1、 “没内容可写” ,产生困惑心理。2、 “不知从何下笔” ,产生迷惘心理。3、 “还是老题目” ,产生侥幸或厌烦的心理。审题试的困惑心理、迷惘心理、厌烦心理或侥幸心理,这几种心理都试不利于作文的,它们不仅不能提高写作水平,白白耗费习作

3、者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它们将扼杀学生写作的兴趣。如果我们了解和把握这些心理规律后,自觉地有意识的控制、防止这些心理因素作祟,就会打破审题时难于下笔的僵局,就会引发出写作的灵感。(二)作文时的心理障碍学生在作文练习中跨越了审题关,迎面而来的是挥笔行文,行文中也会遇到以下心理障碍。1、消极心理导致结构模式化。如学生作文时模仿过一些结构模式,如回忆性文章,差不多都是:开头写自己忘不了童年生活,由此引起回忆,第二段回忆这件事,第三段是首尾呼应方式结尾。结构模式在心理上形成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干扰这以后的思维活动,跳不出原来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单一化。2、懒于思索的懒惰心理导致材料通用化。如写发生在

4、春天的一件事以去爬山为题材,后来写我收获了还是以爬山为题材。不能想到新的命题,选择入题的角度,面对新的命题,情不自禁地想到过去的作文材料,不能从多角度去考虑材料,结果充当一名材料搬运工,使材料无新鲜感。3、 机械运用的心理导致语言成品化。小学生他们认为堆砌好词佳句的作文便是好文章,写作时不把表情达意作为第一需要,而单纯追求好词佳句,这样机械运用,往往束缚了思维,写出的作文只是“成品化语言”的组合。结构模式化、材料通用化、语言成品化,而学生思维方式的呆板是导致以上三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三)修改时的心理障碍2修改时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两点:1、 “不愿改”的怠惰心理。学生认为写完了就大功告成,缺乏对自

5、己劳动成果的诊视,存在一种懒于思索的怠惰心理。2、 “不知何处须改”的盲目心理。文章写成后,虽有修改的愿望,但不知何处须改,觉得字字句句无修改之处,存在一种盲目、自足的心理。以上两种心理障碍,使得许多学生从根本上取消了写作训练中“修改”的这一重要环节。二、如何突破写作心理障碍(一) 、审题时心理障碍的突破。1、从作文题目入手,突破学生心理障碍。首先,面对作文题目时,应先理解作文题目提出了哪些要求,一一做上记号罗列出来,即按步骤审清题意。这样学生在明白了作文题目要求,就能做到从容淡定,不慌不忙。例如:作文题目我爱家中的_要求:选择家中一喜爱之物,写出它的特点及可爱之处,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要有真

6、情实感。 、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所写的必须是物,或动物,或东西,而不能是人,因为在题目要求中点到“它的特点及可爱之处”,这里的“它”是动物的它,所以是除人以外的东西。、这样东西必须是家中所有,而且是“我”所喜爱的。、要注意写出它的特点和可爱之处。、最后还要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写出真情实感。短短的一句话中就包含了本次作文的四点要求,其中最重要第一点要求也是最隐性的,这个要求没有了解透彻就有可能离题。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在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时,不要感觉无从下手,对于作文要求要逐句理解,不要落下,这样才能避免离题的危险。其次,要求学生紧扣作文题意,在脑海中搜寻符合要求的素材。并教会学生抓住一定线索,搜寻

7、适合的生活素材。例如:可以根据时间线索进行搜寻,先回想昨天、前天发生的事,再回想到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甚至更久以前的事;也可以根据地点线索进行搜寻,从教室、操场,回想到家里、平时常去的地方;还可以根据人物线索进行搜寻,从亲人、同学、朋友进行回想这样学生就能循着线索找到合适的素材。2、改革作文命题,帮助解除学生审题心理障碍。时代呼唤学生的作文要“个性化” 。如果作文命题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并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阅历见闻及心理特点;如果作文命题十分新鲜,富有吸引力,能启发学生思维,引起联想和想像,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反映的当然就是他们独特的内心情感。教师首先要注意改进命题方式

8、: 、多半命题,少全命题。命题作文往往容易束缚学生的手脚,在习作中就表现为千篇一律。因此,命题时尽量避免全命题,即使是全命题,也因考虑学生的选材是否多样化。半命题首先要求学生将题目补充完整。至于补充什么内容?是时间、地点、人物,还是事件,学生想像的空间较大,这有利于学生打开“话匣子” 。、多选做题,少必做题。文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心有所思,情有所感”后的产物。但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其中必然有部分学生没有表情达意的欲望。增加几个作文题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并尝试成功喜悦的机会。、多学生命题,少教师命题。如要求学生介绍一种家乡特产,这个命题较广泛,在众多的特产中,3

9、总有一种最熟悉和喜爱的,他们就容易写出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再次,不断拓宽命题范围,命题范围可以涉及非正面材料。生活就是题材,生活不仅有真、善、美,而且也有假、恶、丑。学生对客观事物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喜厌和爱憎,而不应让学生发出同一个声音,唱出同一调子。比如,一个学生这样写自己的妈妈:我讨厌电脑游戏,因为自从有了电脑,有了网络,妈妈就经常上网玩游戏,很少管我的学习了。我觉得电脑游戏夺走了妈妈对我的爱。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了。我没有修改她的这一段文字,而是给她建议把这篇文章拿给妈妈看,当她再次把文章教上来的时候,她的文章结尾是和妈妈之间互相谅解的对话。关于作文的命题,著名的教

10、育家赞科夫有过这样的见解,他认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写,谁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几句,就写几句。不要给学生设置框框,要让学生自由创作,要让他们有充分的空间和余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赞科夫说,这些作文虽然幼稚,但真正是学生自己的创作。批改这样的作文,老师常常会感兴趣。他会碰到自己想像不到的情况:有的学生观察得细致入微,写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有的学生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有的学生用了自己“发明”的比喻。真是引人入胜,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固然,这些作文是幼稚的,有的甚至是杂乱无章的、词不达意的,但这一切都反映了学生的

11、真实思想和实际写作水平,这对教师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使他们知道在教学中今后应当在那些方面下功夫。在赞科夫的观点里忽视“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当今的教学观认为,放任自流不可能培养写作能力,小学生很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不仅应该提出合适的、符合学生兴趣的题目,而且应该教会他们完成这个写作任务。回顾作文教改走过的路,很值得我们深思。(二) 、行文时心理障碍的突破。以培养兴趣为起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作文和孩子的生活融为一体,放飞童心来写作。要想解除学生写作时的焦虑、困惑等情绪,必须从心理入手,要针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1、深入孩子的个人生

12、活,帮助孩子学习观察和感悟生活,打开创作的源泉。大语文观道:“创造美的光彩在闪烁,而且它来自于自由的心灵。 ”与儿童生活近距离接触,贴近他们自由的心灵耐心聆听,才能让自由的心灵放飞,才能让自由的心灵闪烁创造美的光彩。教师必须以童心去了解学生的个人生活,激发孩子与自己交流的欲望,让作文成为师生之间生活的桥梁、通道,而非语文作业。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作文呈现个性、解放个性的原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观察和感悟生活,并在课堂上,创设师生和悦的教学气氛,有了这种对熟悉的生活的积累,有了和悦的教学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注意、思维,才能形成写作的兴奋点,才能萌发出写作的欲望。教师要告诉学

13、生,我们要有一双会拍照的眼睛,把生活中的精彩一刻拍摄下来,存进我们的大脑里。因为我首先得教会他们如何观察生活,来收获感悟。当秋天的4落叶落满了整个操场,几个负责打扫的同学坚持把操场打扫干净时,再问他们今天你们收获了什么?学生们说,落叶并不像书中描写的那样美,落叶真讨厌,因为它让我们累弯了腰;有的同学说,在打扫时,他想偷懒,被同学责备了一顿,于是他马上改正了,得到了大家的表扬,他很高兴;有的同学说,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地打扫完落叶时,他觉得我们的小组真团结,他很自豪;还有的同学说起他在扫落叶时,发现怎样扫才更有效率;生活是相类似的实体,感情是千差万别的个性。面对缤纷色彩的生活,学生渲染了主体色彩,作

14、文中才存在一个活生生的“我” ,才有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格。重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塑造这种感悟,引导这种感悟,表现这种感悟,学生的作文才会千姿百态,才会津津乐道。放手让学生去认识生活,去发现真理,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真理”的作文才是我们需要的美文佳作。有了积累下来的生活感悟,在写作指导时,教师要懂得学生一起重温那些感悟,挑动了学生的意识和情感,点燃了情感的火花。要求他们忠于自己的内心,写最熟悉、最动情的文章。当一起回忆那些经历过的生活,教师本人,师生之间,心灵相通, “我手写我心” ,学生写的是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扫除了他们“不知从何下笔” 、“没内容可写的”的

15、困惑、迷惘的心理。2、要帮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也可模拟生活促进表达。教师应要帮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拓展作文思路,通过参观、游览、采访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用儿童鲜活的富有个性的语言来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毛泽东当年曾经对文学艺术家们指出一条真理,那就是:“生活是惟一的创作源泉。”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还要求文学家艺术家们至今仍要到相应的人群中去体验生活,从而塑造出现鲜活的典型形象来。教师只有在“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的教学上下功夫,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并且学会摄取鲜活的生活素材,学会感受、体验等创造性情绪的发挥。上学期,在第八单元奉献这一单元里,我请学生们当回记者,去采访身边对社会有做出贡献

16、的人,接到这个任务,学生们兴致勃勃。有的采访小区的保安,有的采访在“早餐工程”卖早点的阿姨,有的采访自己的爸爸,活动中,他们甚至还做了个“话筒” ,准备了照相机,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记者,他们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社会的一扇门,在他们的笔下,记录了采访的内容,而各自的采访经历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一位采访小区保安的同学写道:“当我拿着自己做的话筒 ,突然伸到保安叔叔的面前时,他吓了一跳,我这才想起,我紧张得还没有向叔叔说明我的用意呢,呵呵,看来我这个记者还不合格啊” 这样的句子朴实但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经历,自如地表达他的体验。作为教师,不能消极地等待、观望好的题材从天而降,而要主动积极地

17、为孩子策划一些模拟生活的活动,让他们想说话,有话说。比如,在班上举办了一次“交易会” ,让每个孩子带一样东西来卖,自己做广告,自己卖,鼓励赚到钱。交易会热闹非凡,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艰辛,知道了卖东西要研究市场的需要,有的意识到了诚信的重要,知道了好的商品要有好的宣传,这些都一一体现在他们5的文中,通过这样的交易会,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欲望,打破了难以下笔的心理障碍。3、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呆板,要引进感性的活动过程,要多形式来练习作文,点燃写作热情。(1)说写结合作文课堂,应设立手口并举、协调运用的语言交流实践天地。如故事会、辩论会、聊天会等等。这样口头、笔头、思维、文采同时得到训练,学生语

18、言素质必定突飞猛进。在北师大第七册民族这一单元作文练习时,组织学生开展了民俗之花共享会 ,同学们带来了自己家里收藏的各种各样有民族特色的物品,有新疆的小背心、回族的帽子、纳西族的葫芦丝、汉族的旗袍在这一堂课里,我们仿佛走进了各民族,活跃的气氛,新鲜的玩意儿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灵感。作文课堂要引进一些行动的、 实践的、身心一体的活动,如各项竞赛、角色扮演、音像欣赏等,让活动贯穿作文训练的全过程,使课堂成为活动实践的生活过程。(2)图文并茂在长时间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教师们都发现,七八岁的小学生对图文并茂的画报之类的内容特别感兴趣。这正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儿童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那么

19、,何不把学生的这种兴趣迁移到他们的写话与习作中去呢?于是,在低年级时指导学生写日记时,让他们写“小画册”日记,一年级时,请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片来写几句话,二年级时,发展到用自己搜集来的小图片经过组合,再加工粘贴成一幅图画。然后根据自己创作的画,进行习作练笔,进行第二次创作。这样的习作形式,一开始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创作兴趣。(3)创作表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作文里写的事,用演小品的方式演出来,当学生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通过角色表演,活灵活现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岂不乐哉?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根据作文的内容来排演,自然会发现自己的作文中语言或情节的不恰当之处,这不也是修改作文

20、一种方式吗?同时,也增添了写作的乐趣。趣味的形式,和悦的课堂,启发了学生多角度地去选择材料来写作,打开创作的源泉,从而引出他们心中的“美妙之曲” 。(三) 、修改时的心理障碍突破。1、树立修改观念,养成良好修改习惯。批改学生的习作时,最郁闷的就是总能在十篇文章里找到八、九篇习作是有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因此,只有养成学生良好的修改习惯,才能治愈这一通病。学生好奇心强,而且对于有争议的问题特别爱刨根问底。针对这一特点,采用以下方法:出示病文,引发争议。学生完成作文后,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抛出疑问, “这段话生病了,谁的火眼金睛能为它问诊号脉?”问6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

21、欲望,个个争当小老师。有的学生说:“这段话最大的问题就是语句不通顺,描写也不够生动。 ”我乘势诱导:“那该怎么改?”学生答道:“抓住原意,换一种说法,让表达更清楚。而在描写细节上要懂得抓住动作、心理的描写。 ”讨论到了尾音,学生们越来越感受到修改的乐趣,有个学生说:“我觉得小草钻出来了不好,应该改为小草顶出来了。 因为我看到的这棵小草是从大石头地下长出来的,而不是从石缝里钻出来的, 顶体现它长得很艰难,上面的石头对它来说非常的重。 ”他这“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妙语,使得班级里的学生们都争论开了,最后还分成了“挺钻派”和“挺顶派” 。争论,没有结果,但向学生们传递着一个信息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经过仔

22、细推敲修改才得来的。2、创设宽松的习作环境,促修改积极性。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 ”儿童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努力创设轻松的习作环境,要学生先看到别人习作的闪光之处,对同学写得精彩的部分给予肯定,不吝啬自己的赞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对于习作中不妥之处,则用红笔修改,并用上委婉的语言进行评价。同时还鼓励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习作的闪光点,欣赏属于自己的成果,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绘声绘色地朗诵给大家听。可喜的是,修改习作的同学很认真,因为他觉得自己在行使“老师

23、”的职责。而被点评的同学也很乐于接受别人中肯的意见。每一个孩子都扮演着老师与学生的双重角色,在修改、欣赏同学的习作时,既评价了对方的成功之处,学习了别人的优点,也激励自己在习作上的奋进。同样,他也感受到同学对他习作的肯定,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就是在这样良好的习作互改氛围中,学生们的习作水平在悄然提高。3、教给方法,指导互改。学生虽然修改热情高涨,但功力肤浅。在拿到一篇习作后,他们知道写得不好,却不知该从何处着手,或指出的问题也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因此,在每次与同学互改前,必须把全班学生的习作浏览一遍,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梳理、归纳。并在习作互改前,提出本次习作互改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24、,供学生习作互改时参考。例如:在指导学生互改一个感人的故事时,我浏览了全班作文,对学生习作情况心中有了底。针对班级习作的问题,提出:“、选择的故事是否令人感动?题材新颖吗?、内容是否具体,有否描写出感人的细节?、习作语句表达是否通顺?”有了这三点的提示,学生改起习作来也就能有的放矢,这如同给了他们一把衡量优劣的标尺。因此,当把学生们互改后的习作收上来后,看到了他们写的评语有诸多特色:“你所写的故事肯定是你经历过的,太感人了!但如果你能在你摔倒后,大哥哥帮助你时的心情描写一下,那就更好了!” “你的故事挺感人,但细节描写不够生动,如果能再添油加醋 ,将细节描述一番,那就更美味了!”“能对生活经历

25、进行积累,在习作时变成一个个故事,你可真了不起,你真是咱们班的小作家!”7在具体的习作修改指导中,针对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修改的方法也要相应变化。因此,一篇习作只抓住两三个点,引导学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如此有效的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修改能力就能在点点滴滴中提高,而他们也从修改同学的习作中,体验到了乐趣,慢慢地养成乐改、会改的能力。4、小组合作,提高修改成效。教育儿童观认为:“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 儿童在智力、情感、社会观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成人,他们是正在发展中的人。 ” “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的一篇习作,每个老师、学生看了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修改意见。因此,我要求学生四

26、人组合,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一篇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由一位同学负责执笔。学生经过讨论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修改者和被改者都得到启发。一次习作是看图作文,以一幅身处战争中的孩子的照片展开想象,进行描写。在进行小组互改中,其中有一个小组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同学习作中的一个段落,有个学生说:“为了体现这个在战火中的孩子很害怕,可以写他哭着找妈妈。 ”另一个学生顺着他的思路说:“我觉得如果再写一写他如何哭喊找妈妈时的心理活动和感受,更能看出这个孩子的害怕了!”其他两个小组成员听了纷纷附和,并提起红笔在同学的习作中修改起来习作修改成效在合作互改中呈现。5、搭配组合,以优带差,面向全体。魏书生老师“作文互改

27、法”中,倡导的是面向全体观。他特别尊重全体学生,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实施合作互改中,按原来的座位划分的四人小组良莠不齐,分配不合理。造成了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总是非常活跃,而能力差的就沉默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联想到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决定进行“内阁重组” ,班里的作文小能手分散到各个小组中,以点带面,促进全班整体习作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优生与学优生互改习作,学优生与学困生互改习作,学困生与学困生互改习作。这样,学优生可以对学困生的习作全面修改润色,能力又一次得到了锻炼;而学困生也能零距离接触学优生,通过修改学优生的习作,学习他人长处。这样实行水平交错修改,切实提高了学生

28、的习作鉴赏力。6、改后签名留念,促使认真修改,增进学生间的友谊。惰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刚开始,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认真修改同学的习作。有的学生懒于思考习作中的不足,因此草草修改,寥寥数语评价应付了事。针对这一现象,要求学生修改他人习作后,在习作上签上名字,附上评语。有这么一项监督制度,每一位学生都能调动思维,认真去修改同学的习作,这就确保了修改习作的实效性。对于认真修改同学习作的学生,受益的学生还特别感谢他们,这也带动了更多的学生更认真、主动地帮助他人修改习作,在班级形成了良性循环。小学生情感丰富,个性色彩浓郁,他们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正如冰心所言:“心里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 在童心世界里,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作文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让写作始于童心的自然,归于童心的自然,让孩子在不断描述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作文教学中,只有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改革教学方法,他们8才有可能用放飞童心,用真情写作,描述了一片可爱的童趣世界。注释:上海师范大学吴立 刚教授, 打好语文基础 鼓励自由表达, 小学语文教师2005.9:510 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 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12:89参考文献:1、特级教师王有声 导学小学作文 教育科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