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附 录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园林绿化作为美化生活环境建设美丽大武汉的重要抓手,在城市生态保护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园林与林业发展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时期,为进一步统筹协调园林绿化和森林建设中涉及的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等问题,我局于 2016 年 4 月委托武汉智汇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汇元公司” )对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编制了环境影响篇章,确保环境效益与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化。(一)评价目的在规划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规划、
2、功能分区是否可行,规划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并给出该规划优化方案或修改建议。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考虑该规划协调性与相容性、环境与资源承载能力、规划的外部环境制约条件,对本项规划的总体布局、规模、实施进度进行优化,制定客观、实用、可操作的环境保护措施,妥善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规划综合论证1、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符合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框架)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是“十三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总体规划,经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通过,是园林和林业发展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城市生态格局
3、,保护各类生态要素功能复合生态网络。重点保护好长江、汉江、东湖等主要水体,建设四环、二环景观生态带,提升一环、三环、外环和快速路网生态景观水平,强化“六楔”生态功能,形成“两轴五环,六楔多廊、蓝绿织城”的多层次城市生态格局。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规划纲要均提出,到 2020 年,武汉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14.0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 580 万立方以上,较现状增加 70 万立方米,两者的规划目标是相互一致和协调的。2、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的协调性本轮园林和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范围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以下简称总规 )相一致
4、,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覆盖六个新城区;在此基础上辐射市域城镇系统,影响都市发展区。规划期内逐步实现与总规管理相协调的“绿线管制”制度,依法保护城市绿地。本轮规划提出的 2020 年目标:“武汉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 41%,绿地率 35.8%,人均公园绿地 12 平方米”低于总规提出“至 2020 年,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16.8 平方米,绿地率达 38%,绿化覆盖率达45%,实现 500 米见绿,1000 米见园,2000 米见水”的目标。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逐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举措,本轮规划是以总规为依据编制,规划目标是总规中园林绿化- 3 -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虽然距离
5、总规总目标有一定差距,是基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市建设基础条件提出。3、与武汉市 1:2000 基本生态控制线落线规划的协调性(1) 武汉市 1:2000 基本生态控制线落线规划内容2012 年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 (市人民政府第 224 号令)正式颁布,武汉市首次实现生态框架的制度化管理。为推进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精细文化管理,依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和都市发展区“1+6”空间战略实施规划 ,完成都市发展区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规划严格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两轴两环,六锲多廊”生态框架体系,其中“两轴”为长江、汉江及东西山系构成;“两环”包括三环线防护林
6、带及其沿线中小湖泊,都市发展区外生态农业形成大的生态外环;六楔,包括武湖、府河、大东湖、后官湖、青菱、汤逊湖绿楔。多廊主要是新城组团和六楔间生态联通廊道。按照政府令规定将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和形成的生态保护范围进一步划分为“生态底线区”和“生态发展区”两个层次,实施不同的分区分区管控。规划划定都市发展区基本生态控制线所围合的生态保护范围面积为 1814 平方公里,其中,生态底线区面积为 1566 平方公里,生态发展区面积为 248 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内生态用地总量达到都市发展区总面积的 60%,能够保证城市碳氧平衡。(2) 园林与林业建设十三五规划与武汉市 1:2000 基本生态控制线落线规划
7、协调性分析以山脉、水系为骨干,形成“一网两轴五环,六楔多点多廊”的绿色骨架,构建“绿峰作屏、绿楔引风、蓝绿成网、大园小园嵌江城”的绿色空间结构,先内后外,先廊后湖,先轴后环,先环后楔,引导和控制城市空间理性增长。武汉市 1:2000 基本生态控制线落线规划协调性分析一览表武汉市 1:2000 基本生态控制线落线规划布局园林与林业建设十三五规划布局 符合性评价一网以市域内河流港渠为脉络,形成我市湖泊、长江互联互通,绿地、水系交织的生态水网绿地系统符合,是两轴的扩展与细化两轴长江、汉江及东西山系构成两轴依托山水十字轴,实施两江四岸景观建设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南岸嘴、龟山景区等重要景观节点,打通长春
8、观符合,是东西山轴的细化与提升- 5 -洪山珞珈山绿化通廊两环包括三环线防护林带及其沿线中小湖泊,都市发展区外生态农业形成大的生态外环五环以内环、二环线景观大道及重要绿化节点依托,增花添色,提升景观品质,打造主城区生态景观带;三环线城市生态带及其沿线的中小型湖泊、公园为主体打造主城与新城组群之间的生态隔离带;以四环线景观林带为主体,建设串联六大绿楔的生态廊道;以外环线林带为依托,按“一线串珠”总体布局,对林带进行景观和生态功能提升改造,增加景观树种,打造城市森林保护圈。符合,将四环线景观带纳入环线,并提出建设外环林带,拓展两环六锲包括武湖、府河、大东湖、后官湖、青菱、汤逊湖绿楔六楔实施“六楔入
9、城”生态空间规划,优先建设城市主导风向上的大东湖、武湖和府河绿楔以及六大绿楔“楔尖”部分符合(一致)多廊新城组团和六楔间生态联通廊道多廊设沿汉孝、汉蔡等出城高速,京九、京广等境内铁路,解放大道、发展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的绿色廊道,以及环汉口、环东湖、环墨水湖等多条绿道符合,生态联通廊道的细化和拓展本规划内容基本是按照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 、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的空间布局要求开展园林与林业建设。同时,园林与林业建设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是进一步扩大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且重点项目在各专项规划中已有详细的论证和实施计划,因此本园林与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的布局
10、合理性与规划一致性较强,并在局部程度上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工程。4、规划建设合理性分析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部署,根据环境保护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规定,为进一步提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质量,充分发挥规划环评优化空间开发布局、推进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现就规划环评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提出指导意见。针对最新规划管控要求,对本规划建设合理性进行分析。(1)国土空间布局合理,生态基本控制线落实较好一是,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本轮园林和林业十三五规划是在武汉基本生态控制线落线规划 、 武
11、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生态建设篇章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与落实,既考虑生态育林成片,也考虑到生态廊道及城市工业休憩空间建设,从生态总体框架建设,具体落实按点、线、面全面布局穿插。二是,拓展绿色空间。尤其提出了四环、外环绿化林带建设,更加增大了城市禁限建的空间,美化我市生态环境,拓展我市生态空间,提升我市生态承载力。并且提出优化南岸嘴、龟山景区等重要景观节点,打通长春观洪山珞珈山绿化通廊等连片建设,由点成线,渐成片的趋势。三是,加强落实城市生态功能性工程。如加快六楔建设,落实城市风道规划等城市生态功能性绿地。但是,本轮规划内容中,重点规划建设内容为主城区园林与绿化建设项目,对大区域功
12、能性绿地建设与保护(如林业发展布局与管控要求等) ,湿地生态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内容不显著。(2)环境容量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增强从总量控制角度看,园林绿化及林业建设有利于防尘、降尘,特殊植- 7 -物还具备净化空气功能,对空气净化及小气候改善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水土保持,减轻入湖入河污染物符合,净化水体水质,提升水环境质量;有利于减轻城市噪声污染,降低市民噪音投诉,在局部公园绿地给市民生活提供休闲场所;有利于生物栖息地面积增加,保护甚至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从总体上改善武汉市生态质量;有利于总体提升全市环境容量,进一步降低生态赤字,提高武汉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
13、园林绿化及林业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武汉市大气、水等环境容量,提升环境资源承载能力。(3)园林绿化及林业建设为环保鼓励类建设,项目建设一般无环保禁限准入门槛园林绿化及林业建设内容中,主要开展的是增加绿地覆盖面积,提升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环保鼓励的建设类别。在园林绿化和林业建设过程中,落实建设期项目建设环境管理措施,对环境影响较小,建成后对环境建设产生正效应。(三)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1、规划实施期环境影响因素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填筑、机械使用、汽车运输、施工人员集中、材料堆放与加工、占地与拆迁等施工活动,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产生影响。2
14、、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绿色植物对污染物具有阻挡、吸收、滞留和过滤的作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质量的目的,如吸硫能力以落叶树最强,常绿阔叶树次之,针叶树最弱;梧桐、女贞对 HF 的有较好吸收能力。此外,园林植物还可以吸收氯气、CO、氨及铅、汞等重金属气体,并具有吸收和抵抗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能力,对减少大气降尘和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效果显著。通过积极开展园林绿化,加强湿地保护,提升森林覆盖率,引风入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武汉市大气污染扩散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区域植物净化空气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的情况下,可促进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2)
15、水环境影响分析增加森林覆盖率,积极开展园林绿化可以一定程度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可以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降低水温。根据这些特点,在滨、江、湖周边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可以减缓污染,净化水体。对我市水质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园林绿化每年维护过程,需对植株进行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如喷洒药品、施用化肥等,形成一定的面源污染。由于植物自身有净化作用,并通过使用控释肥、缓释肥等科技肥料,以及低毒病虫害药品,可以进一步减少园林绿化、林业建设带来的面源污染。(3)声环境的影响分析建成区内道路系统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绿化,由于绿化隔离带具有消音的作用,可大幅度降低道路两侧噪音污染,在路况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既
16、有道路交通噪声在现状基础上,至 2020 年昼夜噪声预计均稳定在现有水平或较现状有所降低。- 9 -随着见缝插针,实施绿满江城,使得绿化带区域周边区域噪音影响范围减小,噪声等级降低,区域环境噪声变化级约为-2dB(A) ,社会生活噪声呈现减小趋势。(4)生态环境环境影响分析规划实施后,土地利用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园林和林业建设与发展,将大大提升本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规划实施后总体上提升了全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生态格局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全市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提升,相当部分的其他用地将转为生态用地。 “十三五”期间依然以城市建设为主,建成区及其扩展区的陆生生态类型将转变为以城市生态体系
17、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相关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到加强,沿河、沿路和沿湖人工生态廊道的形成,使得人工次生林和灌草丛面积将增加。(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政策措施强化宣传手段,增强市民的绿化意识和环境意识,让市民及其它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园林绿化中来。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而渐长,可以考虑将园林绿化养护推向市场,更好的发挥社会各阶层的作用。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对规划控制的园林绿化用地,由政府采取购买或其他方式取得所有权,对其实施补偿,有偿保护。无法用于园林绿化的建设用地,或者直接挪用园林绿化用地,需作出相应补偿措施。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
18、,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生态破坏者承担应有的责任,让生态建设者获得充分补偿。2、管理措施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弥补地面绿化的不足,丰富绿化层次,增加城市吸引力。在大型绿化工程中,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尽量做到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土方就地平衡,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减少客土利用。充分提高园林绿化用地的使用效率,在合理范围内保持树种间距。建设节水型园林,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注重雨水的回收、中水的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重视园林工程的节水设计,适当提高表层土壤的入渗率,调整植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抗旱型绿地。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大力使用自然资源、能量、材料等能够循环利用的绿化技术,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让各种废材料在城市绿化中发挥作用。在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水、电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3、技术措施减少农用化肥施用量是武汉市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在园林绿化中,可以采取“以虫治虫”措施,防治植物虫害,利用害虫天敌、微生物等技术手段控制植物害虫;利用“物种多样化”的自然法则,消除植物病虫害;招引益鸟,觅食害虫;使用低毒和无毒生物农药;植物检疫等措施。4、施工建设期污染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