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爾夫球運動的發祥地蘇格蘭,早年的球場設在海邊沙丘 (Link)上,由於數量上的需求,球場逐漸往內陸發展,其設計規劃,依舊以合乎自然風貌的田園方式為主,因此沒有環境生態、水土保持系統破壞的問題。 在山多平原少而人口稠密的國度,如日本和台灣,則需利用原為山林的丘陵地,開闢成具有海濱沙丘風貌的球場,自須剷除大片原始林地,並大規模改造地形,而改變整個原有生態體系。 近二十年來,由於我國社會及經濟快速變化,國民生活水準提高,高爾夫球場需求量大幅增加,平均國民所得額與球場興建數量間,具有消長的密切有關係台灣地區幅員狹小,土地資源有限,高爾夫球場所需用地廣大,涉及土地利用、建築法規、農藥肥料的使用、社會公
2、平原則、水土保持、稅捐課徵、國防軍事安全、水源水質保護等諸多方面問題,牽涉層面複雜,並非教育部可單獨承攬,而須會同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分別為:1、教育部2、內政部3、國防部4、財政部5、經濟部6、行政院農業委員會7、行政院環境保護等單位共同辦理,以使高爾夫球場管理更臻理想,否則,無法勝任此深具專業化與複雜性的業務。在外國早已將高爾夫的運動定位為全民的健康休閒運動,且將 GOLF譯為:G = Green 碧草與樹林O = Oxygen 空氣清新的地方L = Light 陽光普照的地方F = Fresh 清新年輕有活力的地方台灣高爾夫球運動發展 高爾夫球運動,被認為是最健康也最
3、適合任何年齡社經階層的戶外運動,因而風行全世界。 人類文化有關高爾夫球活動的記錄資料,最古老的文字記載年代為西元 1457年蘇格蘭國會記錄中的文獻。 高爾夫球運動在日治時代由日本引進台灣,西元 1914年在日本當年高爾夫錦標賽冠軍得主井上信氏等人籌劃及日本軍方協助下,將原屬滿清練兵場的淡水炮台埔,開闢成一座三個球洞的高爾夫球場,為現今淡水高爾夫球場的雛型,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球場。 當年球場僅供日本總督府官員使用,並定時提供軍方作為軍事演習場地。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球場被劃為防禦要塞,戰壕碉堡取代了果嶺,西元 1945年戰爭結束,台灣高爾夫球場全數毀於戰火之下。高爾夫球場 Golf Country
4、 Club, Country Club意謂 “鄉村俱樂部 ”,而早期的名稱為 Golf Link, Link意為 “沙丘 ”,此乃因當時世界最古老的球場均闢建自海濱沙丘,而球場洞數、球道的長度,以及長短洞的距離等都無統一的規定。 隨著高爾夫球運動風氣的盛行,打球人口逐漸增多,海濱沙丘( Links)腹地面積已不敷需求,球場建造地點逐漸往內陸移動。 尤其是地狹人稠的國度,在環保意識尚未形成的早期,高爾夫球場都建造在山坡地上,而影響所及便是環保生態之問題,因此新修訂的山坡地使用管理條文孕育而生。雖然高爾夫球場不像其他種類的運動場地,皆有長度、寬度或高度空間之規定,然而高爾夫球歷經數世紀的演變傳承,自然而然的孕育出一套球場設計的基本規範。 現代化高爾夫球場之建造鼻祖,一般咸認為是西元1896至 1920年間,英國四位職業與四位業餘的高爾夫選手。雖然這八位選手皆未曾接受高爾夫球場建築之相關訓練,完全憑藉自身打球經驗 (experience play)設計建造出深具吸引力與令人賞心悅目的現代化高爾夫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