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1-1 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1-2 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1-3 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影响因素1-4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本章的基本要求:初步了解和掌握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的一般规律;初步了解和掌握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的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和掌握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建筑物影响的一般规律。,1-1 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本节重点:充分采动区、岩石压缩区、最大弯曲区和底板隆起区;垮落带、断裂带和弯曲带;三带的空间轮廓和垮落带与断裂带的高度;,充分采动区;最大弯曲区; 顶板压缩区;底板压缩区;不均匀隆起区;均匀隆起区,一、岩层移动和变形分区,采场覆岩移动的“横三区”与“竖三带”,A-煤
2、壁支撑影响区;B-离层区;C-重新压实区-垮落带; -断裂带;-弯曲带,(1)垮落带,垮落带:破碎、杂乱、失去连续性。 不规则垮落带,呈杂乱堆积。 规则垮落带,岩块堆积排列较整齐。碎胀性:1.3 1.5导水性:水、水砂和泥浆容易通过,(2)断裂带,曾称:裂隙带。断裂带特点:左右断裂,上下离层一般导水,又称导水断裂带。,厚煤层第一分层以后的分层开采时,断裂带高度上升,但上升的幅度较初次采动大为减小。,(3)弯曲带,断裂带之上至地表又称:弯曲下沉带或整体移动带,特点: 保持整体性和层状结构,不存在或极少存在离层裂隙。隔水,岩性较软时,隔水性能更好。采深较大,弯曲带的高度可能大大超过垮落带和断裂带高
3、度之和,不出现三带的可能性,浅部,充填开采,无弯曲下沉带,无垮落带,三带的空间轮廓形状,(1)0 35垮落带 开采期间,垮落带的高度基本上是相同 开采完毕,中间较低,两端较高的枕形轮廓断裂带 两端边界超出,呈马鞍形,最高点位于采空区斜上方。,()36 54,垮落带上部岩块下滑或滚动上部继续离层、断裂、破碎和垮落,下部垮落带高度较小。,断裂带上大下小,上部的轮廓大致呈抛物线,与采空区边界齐或略偏外。,(3)=5590,岩块滚动下滑,迅速充填下部上部:边界煤柱片帮、碎裂、抽冒,垮落带和断裂带上边缘急剧向上发展,大大超出上边界垮落带、断裂带呈耳形或上大下小的不对称拱形,垮落带与断裂带的高度(1)主要
4、影响因素顶板岩性 煤层倾角 采高及厚煤层分层次数采空区范围采空区处理方法,二、垮落带与断裂带的高度,顶板岩性对两带的影响,顶板坚硬,两带高度较大,之和可达18 28倍采高顶板中硬,两带高度达12 18倍采高顶板松软破碎时,两带高度较低,采厚的9 12倍。,煤层倾角对两带的影响,倾角小于35时,岩块就地堆积。垮落带和断裂带上边界离煤层的高度基本上是相等倾角35 54时,垮落岩块下滑倾角大于54时,岩块下滚,下部垮落的发展很小,上部发展很高,采高及厚煤层分层次数对两带的影响,一次采全高或分层初次开采时,两带高度与采高呈近似直线关系分层或近距离煤层群重复开采,两带高度随分层次数增加而递减,采空区范围
5、对两带的影响,采空区范围大时,两带充分发展,反之受到限制,采空区处理方法对两带的影响,全部垮落法:上覆岩层破坏发展最充分,弯曲、离层、断裂、垮落,达到一定高度充填法:无垮落带,断裂带高度也明显降低煤柱支撑法:两带高度介于之间,垮落带高度的计算公式(倾角为035及3654)单一煤层的垮落带最大高度,覆岩为极坚硬岩层公式,w 垮落过程中顶板下沉值,覆岩为坚硬、中硬、软弱岩层或其互层公式,垮落带高度公式(倾角为035及3654,厚煤层分层开采),导水断裂带高度计算公式(倾角为035及3654)(单一薄及中厚煤层或厚煤层分层开采),急斜煤层,h,垮落带及导水断裂带高度(倾角为5590),注: h区段或分段垂高,m;M煤层法线厚度,m。,近距离煤层垮落带和断裂带高度,层间距大于下煤层开采形成的垮落带高度 上下煤层的垮落带高度不重合,而断裂带高度可能重合,上下煤层的断裂带最大高度可按近距离上下煤层的厚度分别计算,取其中标高值大者作为两层煤的断裂带高度;上下煤层的垮落带高度则取上煤层的垮落带高度。,近距离煤层垮落带和断裂带高度,层间距小于下煤层开采形成的垮落带高度 上下煤层的垮落带高度重合,上煤层的断裂带高度按该层的厚度计算,下煤层断裂带最大高度按综合开采厚度计算,取其中标高最大值作为两层煤的断裂带最大高度。,Mz = M1 + M2,y2=H2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