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perations Research Prof. W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page 1*第二讲第二讲 (1) 线性规划及其对偶对偶特性是线性规划的最重要特征,有人称对偶是线性规划的心脏,本书将把对偶问题贯彻于线性规划之始终。 1 对偶问题的现实来源2 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对应关系3 线性规划的规范型4 对偶规划规范型及其转换5 线性规划的标准型及其转换Operations Research Prof. W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page 2*第二讲1 对偶问题的现实来源( 1)q 设某工厂生产两种
2、产品甲和乙,生产中需 4种设备按 A, B,C, D顺序加工,每件产品加工所需的机时数、每件产品的利润值及每种设备的可利用机时数列于表。 表 1 产品数据表 设备产 品A B C D产 品利 润(元件) 甲 2 1 4 0 2乙 2 2 0 4 3设备 可利用机 时 数( 时) 12 8 16 12Operations Research Prof. W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page 3*第二讲1 对偶问题的现实来源( 2)1、问:充分利用设备机时,工厂应生产甲和乙型产品各多少件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试列出相应线性规划数学模型。设,甲及乙型产品各生产
3、 x1及 x2件,则数学模型为: 2x1 2x2 12x1+2x2 8 ( 机时限制 )4x1 164x2 12xj0 j=1,2 (变量限制,产品量必为正 ) 2x1 3x2 max ( 目标函数,使利润最大)Operations Research Prof. W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page 4*第二讲1 对偶问题的现实来源( 3)2、反过来问:若厂长决定不生产甲和乙型产品,决定出租机器用于接受外加工,只收加工费,那未种机器的机时如何定价才是最佳决策? 也许有人会马上回答,定价愈高,收益愈大,故必是最佳决策。然而这是错误的,因为定价太高,势
4、必失去顾客,从而也必减少收益,在市场竞争的时代,厂长的最佳决策显然应符合两条:( 1)不吃亏原则。即机时定价所赚利润不能低于加工甲、乙型产品所获利润。由此原则,便构成了新规划的不等式约束条件。Operations Research Prof. W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page 5*第二讲1 对偶问题的现实来源( 4)( 2) 竞 争性原 则 ,即在上述不吃 亏 原 则 下,尽量降低机 时总 收 费 ,以便争取更多用 户 。 设 A、 B、 C、 D设备 的机 时 价分 别为 y1、 y2、 y3、 y4, 则 新的 线 性 规 划数学模型 为
5、: (不吃亏原则)yj 0, j=1,2,3,4 ( 定价必为正)(目标函数,使收费最低) Operations Research Prof. W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page 6*第二讲1 对偶问题的现实来源( 5)把同种问题的两种提法所获得的数学模型用表 2表示,将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表 2 原问题与对偶问题对比表 A( y1) B( y2)C( y3) D( y4) 甲( x1) 2 1 4 0 2乙( x2) 2 2 0 4 312 8 16 12 minmax z 表 2,直接去看是原问题,将它转 900看便是对偶问题。当然,对偶是
6、相互的,若把表转 900看成是问题,则原表亦可看成是相应的对偶问题。Operations Research Prof. W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page 7*第二讲2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对应关系 ( 1)1、原问题表达式 (结合实例 ),不对称 例如,给定一线性规划为 (约束 )x10, x2 0, x3 0(目标函数 )写成矩阵形式为 Operations Research Prof. W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page 8*第二讲2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对应关系 ( 2)其中, Operations
7、 Research Prof. W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page 9*第二讲2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对应关系 ( 3)2、相应的对偶问题表达式为: (约束)y1, y2不限制(目标函数)写成矩阵形式 Operations Research Prof. W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page 10*第二讲2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对应关系 ( 4)其中, 由此例看出,线性规划 AX=b, X 0 , 的对偶问题,即为 , 。 3、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转换,对称若把上例原问题的约束条件由等式变为不等式,则对偶问题的自变量取值由无限制变为有限制,即原问题变为(约束)(目标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