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预习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971356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预习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预习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预习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预习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预习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 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 之胜境,静者 之林亭。而置州 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右溪记 )翻译:道州城向西走几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

2、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 (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注释】欹嵌盘屈:欹(q) ,石头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洄悬激注:落下来的瀑水像箭头一样注入潭水之中。逸民退士:退隐的人。都邑:都市,城市。静者:

3、喜欢安静的人。置州:设置州县。1.解释下列加点词。(1)夏水襄陵( 上 ) (2)飞漱其间(冲荡,冲刷 )(3)不可名状( 说出 ) (4)悉皆怪石(全部,都 )2.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上迅疾的风,也比不上它的快啊。(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在小溪岸上走来走去,为这里景色无人欣赏感到失望和不快。3.【甲】 【乙】两文都写水,其中【乙】文哪些句子是写水的?【甲】 【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什么特点?答:【乙】文写水的句子是: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甲】 【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4.两文在写法上的共

4、同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答:借景抒情。 【甲】文借长江三峡夏季和春冬季的美景,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乙】文借溪水景色奇特、无人赏爱,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动静结合。 【甲】文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乙】文中“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二、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方山子 ,光、黄 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 为人,闾里之侠皆宗 之。稍壮,折节 读书,欲

5、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节选自方山子传)翻译: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

6、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遂至承天寺于是,就(2)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3)余告之故 缘故,原因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脱下衣服想要睡觉, (见月)照进门内,我高兴地起来出门。(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4.比较阅读【甲】 【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

7、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 。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3、阅读文言文做题【甲】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

8、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李渔芙蕖)翻译: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于是

9、,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 ,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侵晓窥檐语( 临近拂晓)(2)可爱者甚蕃(多)(3)芙蕖则不然( 这样)(4)自夏徂秋(往,到 )2.翻译下面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

10、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2)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分内之事,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3.【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思念故乡的情感。 【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_洁身自好、不慕名利_的生活态度。 【丙】段按照 时间 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情感。4.【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 用具体的词,更为直观可感;写景叙事化,更富动感,更像电影;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莲荷一片临风而举的最基本特征;字字用得妙,尤其是“一一”二字

11、;还表现了诗人不断扩展,默默欣赏的情感。四、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题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

12、不散,亦可异也。翻译: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注释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沿溯阻绝。绝:断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 不以疾

13、也。疾:快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 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答: 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答: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 分)答: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 分,各 2 分)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答: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 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 2 分)五、阅读文言文,做题:【甲

14、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翻译: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

15、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1. 解词(1)晓雾将歇:消散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 (3) 仆去月谢病 辞官 (4) 岂徒语哉:只2 翻译句子:(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3 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答 :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

16、之情。(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 分)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晓雾将歇(消散)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3)怀民亦未寝(睡觉)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沉鳞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相与步于中庭。 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4填空。(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 ”和 “沉鳞竞跃”。乙文写景的名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

18、,甲文描绘了“ 山川 之美”,乙文描写了“ 月色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的语句中。七、阅读下面的文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

19、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8 分)(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2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莲,花之君子者也。 3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一句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 分) 4 【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 分)答:1 (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等待;等 2莲,是花中的君子。3叹惜知音少。追求洁身自好的情操。 (答作者对莲的喜爱给 1

20、分)4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每空 1 分)八、阅读下面的文言。 (16 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 ;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

21、时,惟适之安。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膏 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节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 )太行山的南面有个盘谷。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有人说:“因为这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所以称作盘 。 ”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阻塞,是隐者盘桓逗留的地方。 ”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这里。李愿说: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注释】 茹:吃。 膏:用油脂涂抹。1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1) 谈笑有鸿儒( ) (2)无案牍之劳形( ) (3)居民鲜少( ) (4)与之酒而为之歌(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 2 处) (2 分)是 谷 也 宅 幽 而 势 阻 隐 者 之 所 盘 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4.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篇文章在主旨上的相似之处。 (3 分)答:1. ( 4 分) (1)博学的人 (2 )使 劳累 (3 )少 (4)给2.( 2 分)是 谷 也 / 宅 幽 而 势 阻 / 隐 者 之 所 盘 旋3.( 4

23、 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关键词“斯” “惟” “吾” “馨” )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关键词“濯” “自洁” ,注意语序调整)4.( 3 分)两文都表达了 寄情山水,远 离世俗,向往自由生活的愿望。材料一刘禹锡,通过陋室环境的幽静,来往友人的学识渊博,交往之纯粹,表达了自己高尚的节操。材料二韩愈通过描写盘古的清幽,生活的舒适,以及对李愿隐居盘古的肯定来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相似之处,1 分;结合内容,2 分)九、文言文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24、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翻译: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

25、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艾蒿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1、下列对文言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B亭亭净植 植:种植C自古人知贵兰 贵:尊贵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相同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B 【甲】 【乙】两文都表

26、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C 【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D 【甲】 【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3、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4、 【甲】 【乙】两文,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3 分)答 1、A(3 分) 2、A(3 分) |3、 (1)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2)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3) (兰花)生长在深山和

27、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 (意对即可)4、 【甲 】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守节操,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信念,即便环境恶劣更要坚持自己,做好自己【乙】启示我们未成名之前耐得住寂寞,虽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善于把握时机,施展才华等。十、阅读【甲】 【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8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8、 ( 选 自 周 敦 颐 爱 莲 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译 文 : 竹 子 的 特 性 与 贤 者 相 似 , 为 什 么 呢 ? 竹 子 的 根 很 牢 固 , 凭 着 牢 固 的 根 可 以树 立 品 德 。 有 道 德 修 养 的 人 看 见 它 的 根 , 就 会 想 到 意 志 坚 定 不 移 的 人 。 竹 本 性 挺 直 ,凭 着 挺 直 的 本 性

29、可 立 身 ; 有 道 德 修 养 的 人 看 见 它 挺 直 的 本 性 , 就 会 想 到 处 事 正 直 、 不偏 不 倚 的 人 。 竹 子 的 内 心 是 空 的 , 凭 着 心 空 可 以 体 验 道 ( 的 存 在 ) ; 有 道 德 修 养 的 人看 见 它 的 空 心 , 就 会 想 到 虚 心 求 道 者 。 竹 子 的 节 很 坚 贞 , 凭 着 坚 贞 的 节 可 以 立 志 ,有 道 德 修 养 的 人 看 见 它 的 节 , 就 会 想 到 砥 砺 名 节 、 无 论 平 安 还 是 危 险 都 始 终 如 一 的 人 。正 是 因 为 如 此 , 所 以 有 道

30、德 修 养 的 人 大 多 都 会 种 上 竹 子 作 为 他 们 庭 院 的 充 实 物 。1解 释 下 列 句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含 义 。 ( 2 分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竹本固,固以树德: 夷险一致者: 2用现 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 故 君 子 人 多 树 之 为 庭 实 焉 。|3.【 甲 】 文 从 莲 的 、 、 、 品 性 四 个 方面 赞 美 莲 的 君 子 之 风 。 【 乙 】 文 从 竹 的 本 固 、 性 直 、 、 节 贞 四 个 方 面 联想 竹 的 君

31、 子 之 德 。 ( 2 分 ) w WM4从 写 作 方 法 和 表 达 方 式 两 方 面 看 , 【 甲 】 【 乙 】 两 文 相 同 之 处 各 是 什 么 ? ( 2 分 )写 作 方 法 : 表 达 方 式 : 答 1 ( 2 分 ) 亲 近 而 不 庄 重 。 少 。 牢 固 , 坚 固 。 平 安 。 ( 每 小 题0.5 分 )2 ( 2 分 ) 我 唯 独 喜 爱 莲 花 从 污 泥 里 生 长 出 来 , 却 不 沾 染 ( 污 秽 ) ; 在 清 水 里洗 涤 过 , 却 不 显 得 妖 媚 ( 的 品 格 ) 。 所 以 有 道 德 修 养 的 人 大 多 都 会

32、种 上 竹 子 , 作为 庭 院 的 充 实 物 。 ( 每 小 题 1 分 , 翻 译 错 一 个 小 点 扣 0.5 分 )3 ( 2 分 ) 【 甲】生长环境、外形、香气。 【乙】心空。 ( 每空 0.5 分)4 ( 2 分 ) 写 作 方 法 : 托 物 言 志 ( 象 征 ) 。 表 达 方 式 : 议 论 。 ( 每 项 1 分 )十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33、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 翻译: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而名之不可 2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