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012 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动量守恒定律1.(2011新课标全国卷T35(2) )如图,A、B、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 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 B 和 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 B、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 A 以初速 v 沿 B、C 的连线方向朝 B 运动,与 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 C 与 A,B 分离,已知 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 v,求弹簧释放的势能。【答案】 m v0213【详解】设碰后 A、B 和 C 的共同速度大小为 v,由
2、动量守恒有,3mv=mv0 设 C 离开弹簧时,A、B 的速度大小为 v1,由动量守恒有,3mv=2mv1+mv0 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Ep,从细线断开到 C 与弹簧分开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3m)v 2E p= (2m)v 12 mv02 12 12 12由式得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Ep= m v02132.(2011北京高考T21)如图 2,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符号) ,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 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 B. 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3、HC.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图 2 中 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 1m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P,测量平抛射程 OP,然后,把被碰小球2m静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 1m从斜轨上 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2相碰,并多次重复。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1m、 2B.测量小球 1开始释放高度 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D分别找到 12, 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M、NE测量平抛射程,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
4、。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中测量的量表示) 。经测定, 127.5mg4.0,,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 m1的动量分别为 p1与 ,则 p1: = :11;若碰撞结束时 m2的动量为 ,则 : =11: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为 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撞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撞小球 m2平抛运动射程 ON的最大值为 cm.【答案】C,ADE 或 DAE 或 DEA OPmNOMm121 21221 OPNM14 2.9 11.0176.8 【详解】在落地高度不变的
5、情况下,水平位移就能反映平抛初速度的大小,所以,仅测量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就能间接测量速度.因此选 C.找出平均落点的位置,测量平抛的水平位移,因此步骤中 D、E 是必须的,但 D、E 先后均可,至于用天平测质量先后均可。所以答案是 ADE 或 DAE 或 DEA.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设落地时间为 t,则 tOPv1, tM1tONv2,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211mv,动能守恒的表达式是 22121vmv,所以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OPNOM21成立,若碰撞是弹性碰撞,动能守恒则21m成立.碰撞前后 m1动量之比 140.3581Mp,9.26.570421ONp, 01.68.570.342
6、121 mP发生弹性碰撞时,被碰小球获得的速度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 211vvm, 22121vm,联立解得 1212vmv,因此,最大射程为 c80.76.4573.(2011山东高考T38) (1)碘 131 核 不稳定,会发生 衰变,其半衰变期为 8 天。碘 131 核的衰变方程: (衰变后的元素用 X 表示) 。经过_天 75%的碘 131 核发生了衰变。(2)如图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 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 2V0、V 0。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将一质量为 m 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出甲船,甲船上的人将货物接住,
7、求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 (不计水的阻力) 【答案】 (1) eXI013541 16 天 (2) 04v【详解】 (1) 3由放射性元素经历一个半衰期衰变总数的一半可知,共经历了两个半衰期即 16 天。(2)设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为 Vx,则有对乙船 xmvv120优质文档优质文档021xmvv对 甲 船 ,其中 v 为后来两船同向运动的速度。由以上两式可得4vx4.(2011天津理综T12)回旋加速器在核科学、核技术、核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 当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 PET/CT 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它在医疗诊断中,常利用能放射正电子的
8、同位素碳 11 作示踪原子。碳 11 是由小型回旋加速器输出的高速质子轰击氮 14 获得,同时还产生另一粒子,试写出核反应方程。若碳 11 的半衰期 为20min,经 2.0h 剩余碳 11 的质量占原来的百分之几?(结果取 2 位有效数字)(2) 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如图, 1D和 是两个中空的半径为 R 的半圆金属盒,它们接在电压一定、频率为 f的交流电源上,位于 1圆心处的质子源 A 能不断产生质子(初速度可以忽略,重力不计) ,它们在两盒之间被电场加速, 1D、 置于与盒面垂直的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若质子束从回旋加速器输出时的平均功率为 P,求输出时质子束的等效电流 I 与 P
9、、B、R、 f的关系式(忽略质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其最大速度远小于光速) 。 (3) 试推力说明:质子在回旋加速器中运动时,随轨道半径 r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 rA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答案】 HeCN4216147 06.1 fBRPI2 随轨道半径 r 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 r减小【详解】核反应方程为 HeCN4216147 -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设碳 11 原有质量为 0m,经过 ht0.21剩余的质量为 m,根据半衰期定义有02106.1t- 设质子的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质子离开加速器时速度大小为 v,有牛顿第二定律得RvqB2 - 质子运动的回旋周
10、期为 qBvT2 - 由回旋加速器原理可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与质子回旋频率相同,由周期 T 与频率 f的关系得 Tf1 - 设在 t 时间内离开加速器的质子数为 N,则质子束从回旋加速器输出时的平均功率为tmvNp2- 输出时质子束的等效电流为 tqI - 由上述各式联立解得: fBRP2 - 若以单个质子为研究对象解答过程正确的同样得分。方法一:设 k( N)为同一盒中质子运动轨道半径的序数,相邻的轨道半径分别为kr、 1( r) , kkr1,在相应轨道上质子对应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kv、v, D、 2之间的电压为 U,由动能定理知 2212kkmvqU -由洛伦兹力充当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11、,知 Brk,则212krmBqU整理得 kkrq124 - 因 U、q、m、B 均为定值,令 24BmUC,由上式得 1kkC 相邻轨道半径 1kr、 2之差 121kkrr ,同理得 21kkrr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因为 kr2,比较 k、 1r得 kkr1- 说明随轨道半径 r 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 r减小方法二:设 k( N)为同一盒中质子运动轨道半径的序数,相邻的轨道半径分别为 kr、1kr( kr) , kkr1,在相应轨道上质子对应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kv、 1,D、 2之间的电压为 U。由洛伦兹力充当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知 qBmvrk,故 1kvr -由动能定理
12、知,质子每加速一次,其动能增量 UEK- 以质子在 2D盒中运动为例,第 k 次进入 2D时,被电场加速 2k次,速度大小为mqUkvk1- 同理,质子第 次进入 2时,速度大小为 mqUkvk211综合上述各式得 11kvk, 21rk 212rk1kk 同理,对于相邻轨道半径 1kr、 2, 2rr ,整理后有2112kkr由于 k,比较 r、 1得 kkr- 说明随轨道半径 r 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 r减小。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得到质子在 1D盒中运动时具有相同的结论。5.(2011海南物理T19) (1)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
13、漏事故。在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 131I 和 137Cs 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 131I 和 137Cs 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_和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131I 和 137Cs 原子核中的中子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数分别是_和_.A.X1371560BanB.X2130541XeC.X3 1e D.X4 p(2) (8 分)一质量为 2m 的物体 P 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 ab 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 L;bc 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 ab 和 bc 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
14、一质量为 m 的木块以大小为 v0的水平初速度从 a 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返回后在到达 a 点前与物体 P 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 g。求:(i)木块在 ab 段受到的摩擦力 f;(ii)木块最后距 a 点的距离 s。【答案】 (1)BC 78 82 (2) Lhvmg3)(20, )3(20hvgL【详解】 (1)根据衰变过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 1X是856Ba, 2是135I,3X是75Cs, 4是1325Cs,所以能分别反映135I、7Cs 的衰变过程的是分别是 BC。 3I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 78,135Cs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 825。(2) (i)木
15、块向右滑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 v,动量守恒: vmv)2(0 (1 分)ghfLm201(2 分)联立两式解得:vf3)(0(1 分)(ii)整个过程,由功能关系得:fsvm220)((2 分)木块最后距 a 点的距离 sLx (1 分)联立解得: )3(220hvg(1 分)优质文档优质文档6.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木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 0v,则 。 (填选项前的字母)A 小木块和木箱最终都将静止B 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C 小木块在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
16、运动D 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答案:B7如图,若 x 轴表示时间, y 轴表示位置,则该图像反映了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若令 x 轴和 y 轴分别表示其它的物理量,则该图像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 x 轴表示时间, y 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体受恒定合外力作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与时间的关系B.若 x 轴表示频率, y 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光电效应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C.若 x 轴表示时间, y 轴表示动量,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在沿运动方向的
17、恒定合外力作用下,物体动量与时间的关系D.若 x 轴表示时间, y 轴表示感应电动势,则该图像可以反映静置于磁场中的某闭合回路,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时,增长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动量定理 FtP0, 0Pt说明动量和时间是线性关系,纵截距为初动量,C 正确。结合 KmE2得 FK,说明动能和时间的图像是抛物线,A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Whk,说明最大初动能和时间是线性关系,但纵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截距为负值,B 错误。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时,增长合回路内的磁通量均匀增大,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增长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量的变化率,是一个定值不 随时
18、间变化,D 错误。 8.如图所示,小球 A 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 O 点,O 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 h。物块 B 质量是小球的 5 倍,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且位于 O 点的正下方,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拉动小球使线水平伸直,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物块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 ,反弹后上升至最高点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 。小球与物块均h16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求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 t。解析:设小球的质量为 m,运动到最低点与物块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为 1v,取小球运动到最低点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1ghv得 1设碰撞后小球反
19、弹的速度大小为 1v,同理有216hmg得 8v设碰撞后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2v,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15m得 28ghv 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5Fmg设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为 t,根据动量定理,有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05Ftmv 得 4ght9.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 2 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 0v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 g.解析:
20、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后,向左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再反向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与重物有共同速度,再往后是匀速直线运动,直到第二次撞墙。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后,重物与木板相互作用直到有共同速度,动量守恒,有:vmvm)2(20,解得: 30v木板在第一个过程中,用动量定理,有: 102)(mgt用动能定理,有: gsv2120木板在第二个过程中,匀速直线运动,有: 2vt 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 t=t1+t2= g30+ v= 4010.小球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 mA 和 mB 且 mA m B 在某高度处将 A 和 B 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 A 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出距离为 H 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 B 发生正幢,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事件极短。求小球 A、B 碰撞后 B 上升的最大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