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资料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张智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农村环境问题特别是面源污染不仅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污染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削减污染负荷,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的支撑。一、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一)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意识十分薄弱。由于农村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等特征,同时又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人们
2、对农村面源污染认识不足,特别是农业生产者没有防治意识,没有成为面源污染防治的主力军,致使面源污染持续发展。(二)基础性科技工作严重不足。缺乏对农村面源污染长期的基础性监测调查与研究,系统的基础数据不完善,导致有效的防控技术标准和措施无法制定,可选用的实用技术少,多数还是借用点源污染控制的工程技术,但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工程技术难以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三)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产业发展导向仍然存在,如对化肥的扶持政策抑制了有机肥市场的发展;因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强制性、引导性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农民掌握使用的技术规范更少;在政策层面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3、利用的优惠措施不明确。(四)农村环境治理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实现“谁污染、谁治理”,环保投入的主体是业主,因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投入很难落实;而政府有限的财政投入,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上,对农村环保投入甚少。历史欠账多,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二、农村面源污染趋势预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环境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面源污染产生量和排放量加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今后一段时间,是畜牧业、水产业生产方式转型的重要时期,农村分散养殖将进一步减少
4、,规模化养殖场将大幅增加,种养业脱节更加严重,畜牧养殖污染将进一步加剧。未来几年,蔬果花产业将得到较大发展,种植面积将大幅提高,过量施肥的现象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扭转,土壤氮、磷养分富集还将继续,蔬果花农田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将有增无减。(二)面源污染的历史累积短期内难以实现生态修复。过去农业生产片面强调产量,追求规模效益,导致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而沉积在土壤中,目前适用的政策措施和工程技术相对缺乏,污染的惯性作用将持续,短期内无法好转,已经污染的区域还将进一步加剧。(三)公众环境意识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面源污染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是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成功的重要
5、因素,没有广泛的农户参与是无法改善农村环境的,但提高广大农民环保意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三、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对策环境承载能力和容量是一定的,面源污染的加重,将迫使我们加大工业和城市污染的削减负荷,才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但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过严地控制工业污染而忽视农村面源污染,既不经济,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一)完善环境法规,加强执法监督。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整体和系统的农村污染防治和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农村污染的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及早制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
6、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化肥和有机肥的质量标准,鼓励能够减少面源污染的化肥和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制定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农村生活污染的管理,切实加大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力度,促进养殖场治污设施建设。(二)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农业污染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防治农村面源污染要突出抓好农业污染这个重点。农业污染控制,必须从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出发,把预防污染的综合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通过政策引导,建立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科学制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布局的有关政策。农业发展规划要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
7、济理念,统筹兼顾粮食安全、人民生活与当地环境容量因素,把环境成本纳入农业生产成本核算,合理划分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引导相关产业向优势地区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中,要把农业生产的环境因素作为重要条件,引导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农场。充分发挥税收等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政策的制定,出台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农化品生产、销售及使用的扶持政策,提高农化品使用成本,控制农化品过量使用。(三)创新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城乡分割、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必须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环境保护新机制。要创新
8、城乡一体化环保工作与投入机制,全面贯彻“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资金来源不分工业与农业、投向不分农村与城镇,纳入全盘统筹安排,切实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入。拓展环保融资渠道,形成政府、社会、个人等多元化投资机制。财政应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并逐步向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倾斜。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四)加强科研,研发推广综合控制技术。我国对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起步晚,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开展少,对其量化认识不够。为此,应重点加强面源污染的调查与监测,掌握面源污染现状、类型等基础数据,分析其形成机理、迁移转化特征及规律,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预测预警机制,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
9、评估体系。加强新型高效肥料、高效低毒农药、生物防控技术、畜禽粪污低成本治理技术、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开发。(五)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群众的广泛参与是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境意识。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与诉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使农民了解污染的危害,掌握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真正把环境保护措施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成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主力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环保意识教育,增强环保责任感,使
10、其能够在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时,也能够大力宣传农业环保工作,形成一支稳定的、遍布城乡的农业环保宣传队伍和面源污染防治的指导推动力量。四川眉山人大:视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7 月 20 日,四川省眉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贺文,副主任阳金和、何久伦、余纪桦、陈桂花、陈大权,秘书长郑夕君及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视察。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吴小可,东坡区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副区长,市、区环保局、畜牧局负责人陪同视察。视察组先后对眉山市东坡区万家好、茂华、温氏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情况和东坡湖污染整治工程进行了实地查看和了解。汇报会上,视察组听取了市政府、相关部门关于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11、情况的汇报。视察组认为,农村面源污染是由于多种因素和条件造成的,必须积极治理。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上,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在污染的防与治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视察组建议,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宣传,提高大家对环保的认识,自觉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政府、企业在抓发展的同时要搞好环境保护;抓好科学合理规划,借鉴外地经验,采取种养结合,将畜禽粪作为有机肥用于生态发展;加强监管,将教育与处罚并重;完善治理措施,把源头治理以及污染防治有机结合起来;要落实机构人员,区、县环保局要建立农村股,乡镇要落实专门的环保工作人员,政府要督促人员到位;加大经费的筹集,坚持政府主导,部门
12、、企业配合,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政府要加大对污染治理工作的投入,企业要做好污染的防治和治理。 (廖安林)农业面源污染是危害全球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对改善地表水质、防止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面源污染(农药污染、化肥污染、畜禽粪尿、农村生活污染),通过地表径流将各种污染物携入受纳水体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然而城乡工业的不断发展,“三废”(废水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治理成效十分显著。一是加大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治理力度。为切实解决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对环境造成的诸多污染问题,我市结合新农村建设、“惠民行动”和“民生工程”不断加大对已建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染治理
13、力度,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强督促、资金补助四项措施,对畜禽养殖企业污染进行定期整治。从 2006 年至今全市共有 17 个(06 年 9 家,07 、08 均 2 家,09 年 4 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已经全面完成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另有 3 个整治项目将于年底建成投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既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有效改善了企业周边环境,又减轻了当地面源污染,保护了当地水体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对全市农村规模化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狠抓全市不达标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工作。多年来,我市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做了大量工
14、作,也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全市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不断提高,饮用水水源地各项管理工作日趋完善,水源地基本信息库逐步建立,水源地评估工作深入展开。2009 年,我市根据国家、省相关要求,扎实开展灾后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对我市 2006 年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初次划定情况进行了再次摸底。调查发现,涪城区 6 个饮用水水源地、三台县 2 个饮用水水源已经停止使用。由此,我市 268 个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整为 260 个。我市将不合格的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项目列入市“民生工程 ”,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县市区在接到整治任务
15、后,在市“民生工程”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县“民生工程”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到2009 水源地水质合格率由 59.33%提高到 92.31%,本年度 10 个整治项目预计11 月能够全面完工。三是加大对农家乐规范管理,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一方面,加强对新建农家乐的监管。对新建农家乐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对排放的污水进行治理,做到达标排放。对农家乐产生的生活垃圾规范定点存放,及时清运,并交由专门部门进行规范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加大对现有农家乐的规范化整治。对污染排放量较大、环境影响较
16、大的农家乐,要严格实行限期治理,进行规范化整治,确保污水、垃圾、油烟等达标排放,就餐环境干净整洁、舒适卫生。2009 年,我市成功整治农家乐20 家。2010 年,我市又将 15 家农家乐列入了各县市区的政务目标。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打造生态人居环境本报讯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保护城乡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关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为完善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机制,解决农村突出的污染问题,我县专门制定了嘉善县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意见,针对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以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农村河道水葫芦污染等为重点,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村
17、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同时积极寻求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综合治理工作成效,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根据实施意见,我县将积极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加快调整农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着力打造现代精品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生态化、循环化、效益化发展。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继续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形成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积极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强度,有效改良农村土壤条件,不断提高优良农产品品质;进一步完善治理设施,全面落实农村河道保洁责任制,确保农村河道生态安全;积极进行探索,建立农村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实现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与建立农业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有机结合,全面实现污染切实得到治理、
18、资源切实得到利用、农民收入切实得到提高、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据悉,2008 年,县环保部门与各镇联合启动了“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农村养猪污染治理“一号行动” ,对全县 984 户年存栏生猪 100 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部完成治理,达到“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的整治要求。2009 年,我县进一步对存栏生猪 50 头以上的养殖场开展了治理工作,并将在今年完成整治任务。与此同时,县农经部门将全面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实现全县化肥施用量每年以 0.3%的比率递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不断完善耕地地力信息系统,加快土肥实验室建设,科学分析土壤样本,丰富测土
19、施肥的理论数据,发挥施肥配方导向作用;积极推广有机肥施用,实现全县有机肥推广面积每年增加 3%的目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环境,提高耕地地力。提升农业科技化程度,积极提倡种植绿肥,不断培肥地力,实现化肥的减量增效,确保农业生产土壤环境安全。针对农村河道、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和保洁,将继续深入开展河道专项整治,以内港区域水葫芦为整治重点,努力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的“三无”目标;因地制宜,结合集中式饮用水源的创建和保护等,集中力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全覆盖。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梯次网络,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
20、处理目标。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要重视农村环保技术研发,推行清洁生产。要加大投入,加强畜禽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生活垃圾处理,推进农村生活水平提高。要让环境保护文化进农村,提升农民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目标考核制度,狠抓落实。本报讯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保护城乡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关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为完善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机制,解决农村突出的污染问题,我县专门制定了嘉善县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意见,针对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以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农村河道水葫芦污染等为重
21、点,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同时积极寻求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综合治理工作成效,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根据实施意见,我县将积极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加快调整农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着力打造现代精品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生态化、循环化、效益化发展。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继续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形成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积极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强度,有效改良农村土壤条件,不断提高优良农产品品质;进一步完善治理设施,全面落实农村河道保洁责任制,确保农村河道生态安全;积极进行探索,建立农村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实现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与建立农业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有
22、机结合,全面实现污染切实得到治理、资源切实得到利用、农民收入切实得到提高、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据悉,2008 年,县环保部门与各镇联合启动了“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农村养猪污染治理“一号行动” ,对全县 984 户年存栏生猪 100 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部完成治理,达到“两分离、三配套、零排放”的整治要求。2009 年,我县进一步对存栏生猪 50 头以上的养殖场开展了治理工作,并将在今年完成整治任务。与此同时,县农经部门将全面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实现全县化肥施用量每年以 0.3%的比率递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不断完善耕地地力信息系统,加快土肥实验
23、室建设,科学分析土壤样本,丰富测土施肥的理论数据,发挥施肥配方导向作用;积极推广有机肥施用,实现全县有机肥推广面积每年增加 3%的目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环境,提高耕地地力。提升农业科技化程度,积极提倡种植绿肥,不断培肥地力,实现化肥的减量增效,确保农业生产土壤环境安全。针对农村河道、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和保洁,将继续深入开展河道专项整治,以内港区域水葫芦为整治重点,努力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的“三无”目标;因地制宜,结合集中式饮用水源的创建和保护等,集中力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全覆盖。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
24、梯次网络,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目标。“如何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成为我省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大计之一, 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是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的必由之路。”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省联通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唐新伟建议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促进生态农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省农业发展日益加快,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但伴随之而来的是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日益加重。不仅严重威胁着我省的水系安全,影响到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供水的质量,而且引起我省耕地和农产品质量的下降,影响到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化肥尤其是氮肥以及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药的泛滥, 养殖业迅速发展,带来了畜禽粪便的排放
25、、处理和污染问题,使得周边的河流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农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和废水量的日益增多是农村面源污染主要原因。为改善我省面源污染问题,唐新伟建议,以技术推广部门为龙头,大力推广按照土壤养分测定和植物营养诊断结果而实行的配方施肥技术。鼓励有一定土壤养分测定和植物营养诊断能力的化肥生产和销售企业与县乡合作建立综合测定体系。推行平衡施肥技术,改善化肥施用结构。研究合理的耕作制度,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通过资金补助、项目推广等方式,在农村大力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农村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秸轩资源进行有机肥和绿肥加工的小型企业,推行有机肥和绿肥加工的产业化新模式。结合有机肥和绿肥生产小型企业的建
26、设,建立沼气生产厂。既解决农村畜禽粪便和秸轩加工问题又为农民提供洁净的能源。唐新伟建议,将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相结合.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成为新的需求和农业经济的增长点。在我国加入世界关贸协定以后,在此方面农产品的出口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已刻不容缓。值得高兴的是这两方面工作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处理好的话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需要减少面源污染,而造成面源污染的许多因素如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秸轩等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绿肥。为此应该将农村面源污染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机的
27、结合起来。发展立体循环的生态农业。在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治理的同时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高。唐新伟建议,加强对农膜的市场管理和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防止低于一定厚度的农膜流入市场,增强对废旧地膜的回收与管理,防止在土壤中积累。建立废旧地膜收购和加工企业,通过适当提高收购价格,促进废旧地膜回收。对畜禽养殖业合理布局,将畜禽粪便处理和有机肥的生产、沼气池的建立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农村管理的城市化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应通过资金、项目的方式逐步探讨真正适于农村发展的新模式。制定农作物栽培技术规程,规范农用化学物质使用。宜宾大力治理农村面源污染 晚报讯 18 日,记者从宜
28、宾市环保部门了解到,按照国家和省上相关要求,市里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农村面源污染,确保环境治理从更大程度上惠及民生。农村面源污染,不光影响土地环境,而且对百姓生活带来影响。“农村环境治理不好,农产品流入市场,吃亏的是广大老百姓。”有关人员表示,过去重视工业污染治理,现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也将加大治理力度。据介绍,随着畜禽养殖来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中不科学施用化肥造成的氮、磷等养分的流失进入水体,部分小流域水体富营养氧化严重,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目前,仍有近 30%的乡镇和集中村生活污水大部分是直排或简易处理后排放。截至 2010 年底,全市 176 个乡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 129 个
29、。今年,全市安排修建的 22 个乡镇场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目前正在建设中。据了解,场镇建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是建沼气池,并同时建数亩人工湿地,对沼气和废水综合利用。今后,市里将强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控制和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设施,基本做到达标排放。重点开展畜禽养殖业治理。积极探索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减轻化肥和农药大量进入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 种植业污染面广,量不确定。 养殖业污染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安全卫生危机,制约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由于人口居住分散,生活垃圾无
30、处处理,造成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 开展种植业清洁生产围绕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步伐。开展农业节水、节肥、节药、节种清洁生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技术。 划定畜禽养殖区域禁养区:不得新建任何畜禽养殖场,已建立的畜禽养殖场要搬迁或关闭。宜养区:可以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但应当逐步减少小型畜禽养殖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和以沼气工程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结合“改厕、改圈、改厨” ,推广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实现协调发展。集中收运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制定农村生
31、活垃圾的集中收运处置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体系。 建立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展开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格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劣质化肥的行为。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环评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尽快出台成都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加大投入,构建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主要支持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形成财政投入为导向,集体、企业、农民多元化投入的机制,共同参与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关于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各镇人民政府,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087 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