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2016 年,我校申报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科研课题。三年多来,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能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积极参与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的提出1、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爱好活动,生活经验不丰富,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不强,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2、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利用问题情境创设让抽象数学更形象,这样也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
2、点、认知特点。3、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问题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 起来。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的。4、数学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数学
3、教学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二、课题的研究内容:把创设和有效利用课堂教学问题情境作为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围绕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认真研究解决以下问题:问题一: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情境的特征是什么;问题二: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有哪些不适合的问题情境,如何改进;问题三: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情境;问题四:如何充分利用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情境,发挥问题情境的最佳作用。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2、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
4、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四、课题进程(一)步骤研究的周期:一年(1)准备阶段:(2016 年 4 月6 月)撰写开题报告,申请立项,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2)实施阶段:(2016 年 7 月2017 年 2 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课题实验教学,收集研究资料。实验教师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计划。对全体学生进行初次测试,并分班,确定实验班的基础水平;课题组成员随堂听课,跟踪了解实验效果,对教案、课件进行修改,完善;定期对实验班进行检测,随时掌握实验情况,及时进行调控,并做好各种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定期举行公
5、开课,请各级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征求意见,集思广益。(3)总结阶段:(2017 年 3 月2017 年 4 月)分析整理资料、数据,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根据整理的数据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分析。召开实验成果座谈会,听取各级领导及专家对实验工作的意见,全面总结实验工作,撰写实验报告。(二)课题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2、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6、1、启法性原则教学的问题情境应是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水平,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所以在课堂上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都应考虑到对学生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2、一致性原则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出发,从课本内容出发,恰当地组织素材,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3、灵活性原则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的生成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所不能预料的,因此可能在我们教师预设的问题情境之外还有无法预料的动态生成的问题情境,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对动态生成的教学问
7、题情境来把握这种问题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4、科学性原则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要规范,不能发生与科学知识相悖的知识问题情境,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六、课题研究的成效经过我校实验教师的研究与实践,总结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有哪些,下面总结如下:1、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就是把数学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贯穿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要素
8、不完全相同,但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却有着整体上的一致性。低年级学生往往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鲜 ”的事物,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刺激性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选材内容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从日常生活中具体事例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轻重 ”这一节课时,我创设了小兔搬家的有趣情境:小白兔要搬家了,兔妈妈收拾了 3 个包袱,小熊、小猴、小松鼠都来帮忙,它们各自背哪个包袱最合适?(三只小动物分别由 3 个小朋友扮演)教师出示 3
9、个大小不同的包袱。小熊身体壮应背最重的包袱,小松鼠的身体小,应背最轻的包袱。但是哪个包袱最重,哪个包袱最轻呢?小熊和小松鼠,正为此事犯愁,小猴也正考虑背哪个包袱合适?三只小动物抓耳挠腮,走来走去,一幅着急的样子,同学们个个捧腹大笑,在熟悉而又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了问题:小熊、小猴、小松鼠到底该背哪个包袱呢?该怎样比较这三个包袱的轻重呢?通过有趣的小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学习“比较轻重”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这样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2、创设操作性的
10、问题情境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欲望。根据小学生好动手实践操作的特点,在导课时让每个学生参与实物操作,将会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整理书包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请同学们拿起书包,按老师的要求从书包里拿出指定的物品,都拿好的同学就站起来。活动开始,我先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数学练习册、数学本子。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后拿出数学课本、数学练习册、数学本子,并立即站起来。有部分同学速度很快,而另外一大部分同学速度却很慢,在书包里找来找去还是找不到。于是,我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拿得快,而有的同学却拿得慢呢
11、?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整个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经过讨论交流同学们都一致认为:要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从书包里拿出指定物品的速度才快。就在这愉快的操作氛围中产生问题:该怎样整理书包?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了多种整理书包的方法。同时,每个同学也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可见,通过人人参与操作,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能从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3、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适时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而是多种解法,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开放
12、性的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表现个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精神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在教学今天我当家这一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家里谁当家,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想不想当家?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这个愿望,让你们来当家,好不好?那现在我们就去超市自己购物(出示例题图)。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都很兴奋,都用好奇的目光望着老师,似乎感到很新鲜。老师先让同学说说超市里都卖些什么东西,每种东西的价钱是多少。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在活跃的气氛中,老师适时提出问题:“现在,老师要给你们 30 元钱,看看你们都可以买
13、些什么?找回多少钱?”于是,每个同学都积极选购自己认为合适的物品。在你说我答,甚至你争我辩的活跃气氛中,多种答案就出来了。正是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题目中的开放因素,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4、创设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创设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就是把数学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置于学生亲身经历的与生活直接相关的真实情境中。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
14、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问题必须是真实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位置与顺序中“前后” 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今天,我们班的郑娜娜同学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周星期一早上我们班同学参加升旗仪式的情境:利用多媒体(课前录好课件),先播放音乐运动员进行曲,屏幕上出现全校学生参加升旗仪式排路队的情境,接着学生看到本班同学在排路队,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自己在屏幕里的样子,都高兴的欢呼起来。突然,屏幕上出现本班的郑娜娜同学急急忙忙地跑来,原来娜娜同学迟到了,正寻找自己路队的位
15、置,只听见娜娜同学说:“我老是忘记了自己路队的位置,聪明的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正是这个真实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5、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说明数学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联系,给出一些新鲜、生动、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创造性地、适时地变换教学题材,让例题
16、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对所创设的画面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背景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回收废品这一节课时,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出示课本主题图,先用录音机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边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学生看到三个小朋友手里各拿着一个袋子,还看到公园的各个角落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塑料瓶和塑料袋,原来这三个小朋友是利用课余时间来收集塑料瓶和塑料袋。(音乐停止)接着播放他们对话的声音,师贴出他们对话内容。这时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在熟悉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我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我还不失时机地提
17、出问题:“谁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全班同学跃跃欲试,探究新知识的热情不言而喻。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的问题情境,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了问题,不但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新鲜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七、存在问题我们在总结课题实验成绩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主观和客观存在的问题。1、课题研究经费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硬件配备及相配套的辅助资料的不足,难以满足教师实验的要求。2、教师观念的转变问题。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仍然在穿新鞋走老路,部分教师对课题实验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模糊,既想改变教学方式
18、,又怕影响教学质量,怕学生的过多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导致课堂改革举步维艰,新理念、新教材、旧教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八、今后研究设想1、学生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疑问固然好,但是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无序,混乱,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的现象,从而会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教师在学生质疑时,要做好指导,作些规定,如需小组讨论后得出的,可由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提问,并要求其他小组认真听讲,若有不同的问题再接着提,当学生的提问偏离教学目标时,老师要作适时引导。2、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应多给予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成功的体验,当学生提出自己内心的疑虑时,教师首先要加以肯定其好学善思的精神,并对其问题稍加分析,对偏离教学内容的题目,教师也要寻找问题的闪光点。3、要注重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教师也要寻找问题的现实感。4、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