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56 页 机电实务 机电工程测量 1. 机电工程测量包括控制网测量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控制网测量是工程施工的先导,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是施工进行过程的眼睛,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2.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标尺根据水平视线原理测定 2点高差,方法 : 高差法 、 仪高法 3. 高差法:测定待测点和已知点之间的高差,通过计算得到待定点的高程 4. 仪高法:以水准仪高度为已知点直接得到待测点高程。最常用的方法 5. 基准线测量是利用经纬仪和检定钢尺根据 2点成一直线原理测定基准线,方法: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 6. 返测丈量:往返丈量一次为一测回,应测量 2测 回以上,量
2、距精度以 2测回的差数与距离之比表示 7. 平面安装基准线不少于纵横两条 8. 标高基准点的设置相邻安装基准点高差应在 0.5以内 9. 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三角测量法、三边测量法、导线测量法 10.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 2.5 /km 11. 三 边 测量 各等级三边网的起始边到最远边之间的三角形个数 10个 12. 三角测量其三角形的内角 30,受地形限制时 25 13. 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检定并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光学经纬仪主要用于测量纵、横轴线(中心线)以及垂直度 ; 全站仪 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平面控制网水平距离的测量及测设、安装 控制网的测设、建安过程中水平距离的
3、测量 14. 高程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法(最常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 15. 高程测量 的布设: 各等级的水准点应埋设水准标石,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墙水准点应选设于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一个测区及其周围至少应有 3 个水准点。两次观测高差较大超限时应重测,一般取 3次结果的平均数。设备安装过程中最好使用一个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点 16. 高程测量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水准仪。可应用于连续生产线设备测量控制网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及安装过程中对设备安装标高的控制测量 17. 标高测量分为绝对标高测量和相对标高测量。绝对标高是指所测标高基准点、建(构)
4、筑物及设备的标高相对于国家规定的 0.00 标高基准点的高程;相对标高是指建(构)筑物之间及设备之间的相对高程或相对于该区域设定的 0.00标高基准点的高程 18. 中心标板应在浇筑基础时配合土建埋设,也可待基础养护期满后再埋设。放线就是根据施工图按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来测定机械设备纵横中心线并标注在中心标板上,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线。设备安装平面基准线不少于纵横 2条。 19. 标高基准点一般埋设在基础边缘且便于观测的位置。有简单的标高基准点、预埋标高基 准点 2 钟,简单的标高基准点一般作为独立设备安装的基准点,预埋标高基准点主要用于连续生产线上的设备安装 20. 管线工程测量包括:给排水管道、
5、各种介质管道、长输管道 21. 管线工程测量步骤:根据地形的实测数据绘制施工平面草图和断面草图,按草图对管线进行测量放线并对过程进第 2 页 共 56 页 行控制测量,管线施工完毕后以最终测量结果绘制平、断面竣工图 22. 管线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主点,其位置在设计时确定,管线中心定位就是将主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用木桩标定 23. 为了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设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 24. 长距离输电线路可 根据起止点和转折点及沿途障碍物的实际情况测设钢塔架基础中心桩,中心桩测定后一般用十字线法或平行基线法进行控制。当采用钢尺量具时,丈量长度应在 20 80 米之间
6、,超过时应用 电磁波测距法 或解析法测量 。一段架空电线路其测量视距长度不超过 400米 25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每隔适当距离选定一个基准点与起算基准点组成水准环线。 对于埋设在基础上的基准点,在埋设后就开始第一次观测,随后的观测在 设备安装期间 连续进行。 26建筑安装或工业安装的测量,其基本程序都是: 1 建立测量控制网 2设置纵横中 心线 3 设置标高基准点 4设置沉降观测点 5安装过程测量控制 6实测 记录等。 27 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设管线敷设 (临时水准点 )。 28 长距离输电线路中心桩测定后,一般采用 (十字线法 )(
7、平行基准线法 )进行控制。大跨距, 电磁波法和解析法。 29 长 150m造纸机设备放线是按 (建筑物定位轴线 )来测定造纸机纵、横向基准线。 30 地下管线工程测量必须在回填前,测出管线的起止点、窖井的坐标和管顶的高度。 31 三角测量网:加密的控制网,可采用 插网、插点、线形网。 采用坚强图形布设,一、二级小三角的布 设,线性锁。宜近于直伸。 32 管线中心测量定位的依据:根据地面上 已有建筑物、根据控制点。 33 导线测量时: 1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 。 2导线宜布设成 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3当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 环形网,网内不同环节点上的点不
8、宜相距过近。 35 三边测量时: 1 各等级三边网的起始边至最远边之间的三角形个数不宜多于 10 个。 2 各等级三边网的边长宜近似相等,其组成的各内角应符合规定。 36 三角测量时: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宜布置近似等边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 30;受地形限制时不小 于 25。 37 设备基础施工的测量方法 1 设置大型设备内控制网 2 进行基础定位,绘制大型设备中心线测设图。 3 进行基础开挖与基础底层放线。 4 进行设备基础上层放线。 机电工程材料 1. 碳素结构钢(普碳钢): Q195、 Q215、 Q235、 Q275,用于一般工程构件 2. 低合金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 Q295、
9、Q345、 Q390、 Q420、 Q460, 主要用于锅炉汽包、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桥梁、重轨和轻轨制造 。 最低 Q295。 3. 特殊性能低合金高强度钢(特殊钢):包括耐候钢、耐海水腐蚀钢、表面处理钢材、汽车冲压钢板、石油 及天然气线钢、工程机械钢、低温 钢 等 第 3 页 共 56 页 4. 碳钢含量越高强度越高 5. 砌筑材料一般用于给类型炉窑砌筑工程 6. 绝热材料用于保温、保冷的各类容器、管道、通风空调管道等绝热工程 7. 防腐材料及制品:包括陶瓷制品、油漆及涂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玻璃钢及其制品 8. 机械工程常用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电工线材,金属材料分为有色金属和
10、黑色金属 ; 非金属材料分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 电工线材分为电线和电缆 ,使用电压在 1KV 及以下 。 家用 220V,工业 380V 9. BLX、 BLV铝芯电线用于架空线尤其是长途输电线路 10. BX、 BV 铜芯电线用于 机电安装工程 11. RV 铜芯软线主要用于柔性连接的可动部位 12. BVV 电线用于电气设备内部配线 13. VLV、 VV电力电缆用于室内、隧道及管道内敷设,不能承受机械外力 14. VLV22、 VV22电缆敷设在地下,能承受机械外力但不能承受大的拉力 15. VLV32、 VV32电缆用于竖井、高层建筑的竖井内或潮湿场所,能承受机械外力和拉力
11、 16. YFLV、 YJV电力电缆用于高压电力电缆 17. KVV 控制电缆用于室内各种敷设方式的控制电路中 18 建筑轻钢结构,常采用 H型钢。 19 锅炉架的立柱通常用(型钢)。 20 可焊接高强度钢应该属于(特殊性能低合金 高强度钢)。 酚醛复合风管:低、中压空调和潮湿环境。不适用高压和洁净,酸碱性和防排烟系统。 聚氨酯复合风管:低、中、高压洁净空调和潮湿环境。不适用酸碱性和防排烟系统。 玻璃纤维复合风管:中压以下空调。但对洁净空调、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及相对湿度 90%以上的系统不适用。 硬聚乙烯风管适用于洁净室含酸碱的排风系统。 锅炉水位计下端, 角阀。 电线、电缆分类, 主要电
12、压和使用场所。 阀门分类: 压力、温度、介质状况、阀体、阀芯、密封垫材质不同 及 构造形式 。 锅炉水冷壁和省煤器, 优质碳素钢管 和 低合金钢管。 改扩建工程: 活 动式地锚。 碳素钢:适中的强度、良好塑性、良好韧性、易于成形和焊接性能好。 起重技术 1. 起重机的基本参数:额定起重量、最大幅度、最大起升高度和工作速度等,这些参数是制定吊装技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2. 载荷处理 动载荷、不均衡载荷、计算载荷、风载荷。在起重工程的设计中,为了计入动载荷、不均衡载荷的影响,常以计算载荷作为计算依据,且分别用 K1 和 K2表示动载荷和不均衡载荷。 第 4 页 共 56 页 3. 动载荷:起重机在吊
13、装重物运动的过程中,要产生惯性载荷。习惯上把这个惯性载荷称为动载荷。在起重工程中,以动载荷系数计入其影响。一般取动载荷系数 K1为 1.1。 4. 不均衡载荷: 在多分支共同抬吊一个重物时,工作不同步的现象称为不均衡。在起重工程中,以不均衡载荷系数计入其影响。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 K2为 1.1 1.2。 5. 计算载荷:在起重工程的设计中,为了计入动载荷、不均衡载荷的影响,常以计算载荷作为计算依据。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 Qj= K1 K2Q,式中: Qj 计算载荷; Q 设备及索吊具重量。 6. 风载荷: 风力对起重机、重物等的影响 7. 自行式起重机的选用选择步骤: 1必须按照自行式起重
14、机的特性曲线进行 。 2 确定起重机的站车位置 ,根据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就位 位置、现 场具体情况确定起重机的站车位置,站车位置一旦确定,其幅度也确定了。 3根据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就位高度 、设备尺寸吊索高度等和站车位置 (幅度 ),由起重机的特性曲线, 确定其臂长 ; 4根据上述已确定的幅度、臂长,由起重机的特性曲线, 确定起重机能够吊装的载荷 ;如果起重机能够吊装的载荷大于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重量,则起重机选择合格,否则重选。 8. 自行式起重机,在吊装前必须对 吊车站立位置的地基进行平整和压实,按规定进行沉降预压试验。在复杂地基上吊装重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基础进行专门设计,验收时同样要进
15、行沉降预压试验。 9. 桅杆式起 重机是非标准起重机,一般用于受到现场环境的限制,其他起重机无法进行吊装的场合。 10. 桅杆式起重机结构组成:桅杆本体、起升系统、稳定系统、动力系统组成。 11. 缆风绳是桅杆式起重机的稳定系统,它直接关系到起重机的安全工作,也影响着桅杆的轴力。缆风绳的拉力分为工作拉力和初拉力。 12. 缆风绳的初拉力:是指桅杆在没有工作时缆风绳预先拉紧的力。一般,初拉力取工作拉力的 15%一 20%。 13. 缆风绳的工作拉力:是指桅杆式起重机在工作时,缆风绳所承担的载荷。在正确的缆风绳工艺布置中,总有一根缆风绳处于吊装垂线和桅杆轴线所决定的垂直平面内,这 根缆风绳称为“主
16、缆风绳”。 14. 缆风绳选择的基本原则:所有缆风绳一律按主缆风绳选取。进行缆风绳选择时,其力的大小以主缆风绳的工作拉力与初拉力之和为依据。 T=Tg+Tc,式中: Tg 主缆风绳的工作拉力; Tc 主缆风绳的初拉力。 15. 钢丝绳一般由高碳钢丝捻绕而成。起重工程中常用钢丝绳的钢丝强度极限有 1400MPa(1400N/mm2)、 1550MPa、l700MPa、 1850MPa、 2000MPa等数种。 16. 常用的 钢丝绳规格为 6 19+1、 6 37+1、 6 61+1 三种。在同等直径下: 6 19+1钢丝绳中的钢丝直径较 大,强度较高,但柔性差,常用作缆风绳; 6 61+1钢丝
17、绳中的钢丝最细,柔性好,但强度低; 6 37+1 钢丝绳的性能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17. 用作缆风绳的安全系数不小于 3.5;用作滑轮组跑绳的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 5;用作吊索的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8;如果用于载人,则安全系数不小于 10 12。 18. 使用较长时间后的钢丝绳会出现磨损、锈蚀和断丝(只要有一根断丝),使其破断拉力明显降低,应停止使用,立即更换。 19. 选择电动卷扬机的额定拉力时,应注意滑轮组跑绳的最大拉力不能大于电动卷扬机额定拉力的 85%。 第 5 页 共 56 页 20. 卷扬机使用时注意事项:钢丝绳应 从卷筒下方绕入卷扬机,以保证卷扬机的稳定;卷筒上的钢丝绳不能全部放出
18、,至少保留 3 4 圈,以保证钢丝绳固定端的牢固;应尽可能保证钢丝绳绕入卷筒的方向在卷筒中部与卷筒轴线垂直,以保证卷扬机受力的对称性;卷扬机与最后一个导向轮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25 倍卷筒长度,以保证当钢丝绳绕到卷筒一端时与中心线的夹角符合规定。 21. 常用的吊装方法:对称吊装法、滑移吊装法、旋转吊装法、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吊装法、计算机控制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吊装方法、 万能杆件吊装法、 气 (液 )压顶升法。 22. 滑移吊装法 :主要针对自身高度较高的高耸设备或结构, 如化工厂中的塔类设备、火炬塔架,电视发射塔,桅杆,烟囱,广告塔架等。 23. 旋转吊装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设备或构件底部用
19、旋转铰链与其基础连接,利用起重机使设备或构件绕铰链旋转,达到直立。人字桅杆扳立旋转法主要针对的是特别高和特别重的高耸塔架类结构;液压装置顶升旋转法主要针对的是卧式运输、立式安装的设备,适合应用在某些吊装空间特别狭窄或根本没有吊装空间的场合,如地下室;无锚点推吊旋转法实际上是“ 人字桅杆扳立旋转法 ”的一种扩展应用,适用于场地特别狭窄,无法布置缆风绳,同时设备自身具有一定刚度的场合,如 石化厂吊装大型塔、 火炬和构件等。 24. 计算机控制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吊装方法适用于大型设备与构件的吊装 ,上升式和爬升式。大型龙门起重机、体育场网架、机场候机楼网架。 25. 万能杆件吊装法用于桥梁施工 26
20、. 气 (液 )压顶升法的工作原理是: 用于 油罐的倒装法、电厂发电机组等。 27. 大型设备和构件整体吊装技术为建筑业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之一。 28. 吊装方案的选择步骤:技术可行性论证、安全性分析、进度分析、成本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做综合选择、不同起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29 吊装方案,进行工艺计算, 包括受力分析与计算 、 机具选择 以及 被吊设备 (构件 )校核 。 30 受到场地限 制用 桅杆式起重机 。 其他起重机无法进行吊装时。 31 试吊: 吊起设备的高度 、 停留时间 、 检查部位 、 是否合格的判断标准 、 调整的方法和要求 。 32 吊装成功的关键 :(吊装方法的的合理选择)
21、。吊装工程的安全问题,常常出现在(各种吊具选择不合理)。吊装方案是指导吊装工程实施的技术文件,它在吊装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33 吊装方案的编制依据:有关规程规范的技术要求、施工总组织计划的进度要求、被吊装设备(构件)的设计图纸及有关参数和技术要求、施工现场条件(场地、道路、障碍)、机具情况、工人状况和施工习惯。 34 吊装方案 编制 的 主要内容: 1 工程概况 2 按方案选择的原则、步骤,进行比较、选择,并得出结论,确定方案。 3 对已经确定方案进行工艺分析和计算,在进行工艺布置。(特别注意安全性的分析和安全措施的可靠性分析)。 4 详绘吊装施工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布置图,图中特别注意 警戒区
22、的设置。 5 施工步骤与工艺岗位分工。 6 工艺计算。 7 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具体、明确。 8 编制进度计划。 9资源计划。 10 成本核算。 35 吊装方案的选用原则:安全、有序、快捷、经济。 36 吊装方案的选用要求: 1 技术可行性论证 2 安全性分析(质量安全和人身安全) 3 进度分析 4 成本分析 5 具第 6 页 共 56 页 体比较,综合选择。 37 建筑、安装工程常用的起重机有 自行式、塔式、门式、桅杆式。 38 吊装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要经过(批准),并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焊接技术 1. 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 验证施焊单位拟定的焊接工艺的正确性 和 评定施焊单位的能力 。
23、2. 焊接工艺评定应以可靠的钢材焊接性能为依据,并在工程施焊之前完成。 3. 对于焊接性已经被充分了解、有明确的指导性焊接工艺参数,并已经实践中长期使用的国内、外生产的成熟钢种,一般不需要由施工企业进行焊接性试验。对于国内新开发生产的钢种,或者 由国外进口未经使用过的钢种,应由钢厂提供焊接性试验评定资料。否则施工企业应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焊接性试验,以作为确定焊接工艺评定参数的依据。 4. 焊接工艺评定的一般程序 : 拟定焊接工艺指导书施焊试件和制取试样检验试件和试样测定焊接接头是否具有所要求的使用性能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对拟定的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评定。 5.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设备、仪表应处
24、于正常工作状态,钢材、焊接材料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由本单位技能熟练的焊接人员使用本单位焊接设备焊接试件。 6. 主持评定工作和对焊接及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的人员应是焊接工程师 。 7. 完成评定后资料应汇总,由焊接工程师确认评定结果。 8. 经审查批准后的评定资料可在同一质量管理体系内通用。焊接的设备、仪表、施焊人员及结果评定有特定要求 9. 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要求:从焊缝处的部位来讲,受压壳体上的纵、环焊缝,法兰、接管、管板上的焊缝和受压元件上的点固焊、吊装焊、组装焊点及耐蚀堆焊层等均要求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评定时分别按对接焊缝、角焊缝和堆焊焊缝三种方式制备试板。其中对接焊缝试板要进行外观检
25、查;耐蚀堆焊层试板要进行渗透探伤、弯曲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 10. 评定规则:改变焊接方法必须重新评定;任一钢号 母材评定合格的,可以用于同组别号的其他钢号母材;同类别号中,高组别号母材评定合格的,也适用于该组别号与低组别号的母材组成的焊接接头;改变焊后热处理类别,须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首次使用的国外钢材,必须进行工艺评定;常用焊接方法中焊接材料、保护气体等条件改变时,需重新进行工艺评定的规定。 11. 焊接工艺 (作业 )指导书的编制,必须由应用部门焊接专业工程师主持进行。 12. 焊接工艺 (作业 )指导书应在工程施焊或焊工培训考核之前发给焊工,并进行详细技术交底。 13. 焊前检验:
26、原材料检查 、 技术文件检查 、 焊接设备检查、工件装配质量 检查、焊工资格检查、焊接环境检查。焊工合格证 (合格项目 )有效期为 3年。 14.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如没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时,应立即停止焊接工作:采用电弧焊焊接时,风速等于或大于 8M/s;气体保护焊接时,风速等于或大于 2m/s;相对湿度大于 90%;下雨或下雪;管子焊接时应垫牢,不得将管子悬空或处于外力作用下焊接 15. 焊后检验: 外观检验、致密性检验、强度检验 第 7 页 共 56 页 16. 大型立式圆柱形储罐焊接外观检验要求,对接焊缝的咬边深度,不得大于 0.5mm;咬边的连续长度,不得大于100mm;焊缝两侧咬边
27、的总长度,不得超过该焊缝长度的 10%;咬 边深度的检查,必须将焊缝检验尺与焊道一侧母材靠紧。 17. 强度试验:液压强度试验常用水进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 1.25 1.5 倍。气压强度试验用气体为介质进行强度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 1.l5 l.20倍。 18. 常用焊缝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探伤方法 (RT) 、超声波探伤 (UT)、渗透探伤 (PT) 、磁性探伤 (MT)、其他 检测方法 19. 射线探伤方法 (RT):主要用于发现焊缝内部气孔、夹渣、裂纹及未焊透等缺陷。 20. 超声波探伤 (UT)比射线探伤灵敏度高,灵活方便,周期短、成本低、效率高、对人体无害,但显示缺陷不直观,
28、对缺陷判 断不精确,受探伤人员经验和技术熟练程度影响较大。 21. 渗透探伤 (PT):主要用于:检查坡口表面、碳弧气刨清根后或焊缝缺陷清除后的刨槽表面、工卡具铲除的表面以及不便磁粉探伤部位的表面开口缺陷。 22. 磁性探伤 (MT)主要用于:检查表面及近表面缺陷。 该方法与渗透探伤方法比较,不但探伤灵敏度高、速度快,而且能探查表面一定深度下缺陷。 23. 其他检测方法包括大型工件金相分析;铁素体含量检验;光谱分析;手提硬度试验;声发射试验等。 24. 对压力容器焊接接头质量检测方法的选择要求有:压力容器壁厚小于等于 38mm 时,其对接接头应采用射线检测,由于结构等原因,不能采用射线检测时,
29、允许采用可记录的超声检测。容器壁厚大于 38mm(或小于 38mm,但大于 20mm,且材料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0MPa)时,其对接接头如采用射线检测,则每条焊缝还应附加局部超声检测,局部检测比例为原检测比例的 20%,附加检测应包括所有焊缝交叉部位。对有无损检测要求的角接接头、 T 形接头,不能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时,应做 100%表面检测。铁磁性材料压力容器的表面检测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尽量采用射线检测。 25. 储罐罐底焊缝,宜采用(真空箱)致密性实验。 26. 本单位、焊接工程师、同一质量管理体系。手工焊,重新做焊接工艺评定:(由低氢焊条改为非低氢焊
30、条)。在(电流种类和极性变换时) ,补做冲击实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时:(实芯焊丝和药芯焊丝互换)需重新做焊接工艺评定。 27. 由(应用部门)根据已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28. 焊中 检验 1 焊接工艺 2 焊接缺陷 (多层焊层间是否存在裂纹、气孔、夹渣滓等缺陷) 3 焊接设备 29. 外观检查 1 低倍放大镜或者肉眼,观察焊缝是否有咬边、夹渣、气孔和裂纹。 2 焊接检验尺测量焊缝余高、焊瘤、凹陷、错口。 3 检验焊件是否变形 。 30. 致密性实验: 1 液体盛装实验(不承压设备) 2 气密性实验 3 氨气实验 4 煤油实验 5 氦气实验 6真空箱实验。 31. 强度实
31、验: 1 液压强度实验 为:设计压力的 1.25-1.5 倍。 2气压强度实验,为:设计压力的 1.15-1.20倍。 32. 焊接工艺指导书:根据已经批准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结合施焊工程或焊工培训需要;按工程或培训项目分项。 33. 钢材焊接性实验结果所提供的(后热温度、预热温度和热输入)参数,是焊接工艺评定依据的重要参数。 第 8 页 共 56 页 34. 手工焊检查:母材和焊条。 35. 超声波探伤与射线 相 比较:灵活方便、收探伤人员经验和技术熟练度影响大。 36. 磁性探伤与渗透探伤相比较:速度块、灵敏度高、能探测表面一定深度下的缺陷。 建筑管道工程施工技术 1. 建筑管道工程施工依
32、据的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工程内容包括:室内和室外工程管道施工。室内工程:市内给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卫生器具安装、室内采暖系统;室外工程:室外给水、排水、供热管网,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系统等。 2. 建筑设备管道系统中的给水、排水、供热及采暖管道工程的一般施工程序是:施工准备配合土建预留、预埋管道支架制作附件检验管道安 装管道系统试验防腐绝热系统清洗竣工验收。 3. 施工准备包括( 5 项内容):技术准备、材料准备、机具准备、场地准备、施工组织及人员准备。 4. 根据管道工程安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依次施工、流水作业、交叉作业等
33、施工组织形式。 5. 施工准备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一般应考虑先难后易、先大件后小件的 施工方法。 遵循小管让大管、电管让水管、水管让风管、有压管让无压管的配管原则。 6. 管道支架、支座的制作应按照图样要求进行施工;代用材料应取得设计院同意;管道支吊架、支座及零件的焊接应遵守结构件焊接工艺。制作合格的支吊架,应进行防 腐处理和妥善保管。 7. 阀门安装前,应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 (同牌号、同型号、同规格 )数量中抽查 10%,且不少于一个。对于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8. 给水、排水、供热及采暖管道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
34、5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1 倍;试验压力在试验持续时间内应保持不变,且壳体填料及阀辨密封面无渗漏。 9. 干管安装的连接方式有: 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粘结;承插连接;热熔连接 。 10. 立管安装分为:明装立管和暗装立管。明装立管安装完后应配合土建堵好楼板洞。暗 装立管的 卡件 宜在 管井口设置型钢, 上下统一吊线安装。 11. 支管安装分为:明装支管和暗装支管。明装支管应注意核定不同卫生器具的冷热水预留口高度;支管装有水表的位置先装连接管,在 试压后交工前 拆下换装水表; 12. 管道系统试验 : 压力试验 、 灌水试验 、 通球试验 13. 民用建筑中的给水管道系统、消
35、防系统和室外给水管网系统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 1.5倍,但不得小于 0.6MPa。 14. 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 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 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 漏; 15. 塑料给水系统应分段进行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然后在工作压力的 1.15 倍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试验必须是连续的,中间停顿后必须重新试验 16. 隐蔽或埋地的室内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房屋地面高度。 灌水到满水 l5min
36、,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 5min,液面不降,室内排水管道的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第 9 页 共 56 页 17. 按室外排水检查并分段试验。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加 lm,时间不少于 30min,管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18. 室内排水立管及水平干管 ,安装结束后均应作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径的 2/3,通球率达 100%为合格。 19. 管道的防腐方法主要有: 涂漆、衬里、静电保护和阴极保护等 。 20. 管道绝热按其用途可分为: 保温、保冷、加热 保护三种类型。 21. 管道系统 液压试验合格后 ,应进行管道系统清洗。进行热水管道系统冲洗时,应先冲洗热水管道底部干管,后冲洗各环路支
37、管;由临时供水入口向系统供水,关闭其他支管的控制阀门,只开启干管末端支管最底层的阀门底层放水并引至排水系统内;观察出水口处水质变化是否清洁;底层干管冲洗后再依次冲洗各分支环路,直至全系统管路冲洗完毕为止。 22. 管道支架焊接:结构件焊接工艺。暗装管道(管井口)设置型钢,上下吊线统一安装。 高层建筑给水管道安装 1. 高层建筑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给水系统管材应采用合格的给水铸铁管、镀锌钢管、给水塑料管、复合管、铜管。 2. 管径小于或等于 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套丝扣时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外露螺纹部分应做防腐处理;管径
38、大于 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二次镀锌。 3. 给水塑料管和复合管可以采用: 橡胶圈接口、粘结接 口、热熔连接、专用管件连接及法兰连接等形式。 塑料管和复合管与金属管件、阀门等的连接应使用专用管件连接,不得在塑料管上套丝。给水铸铁管管道应采用水泥捻口或橡胶圈接口方式进行连接。铜管连接可采用专用接头或焊接,当管径小于 22mm时宜采用承插或套管焊接,承口应迎介质流向安装;当管径大于或等于 2mm 时宜采用对口焊接。 给水水平管道应有 2一 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4. 安装螺翼式水表,表前与阀门应有不小于 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表外壳距墙
39、表面净距为 10 30mm;水表进水口中心标高按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10mm。 5. 生活污水管道应使用 塑料管、铸铁管、混凝土管道。 6. 悬吊式雨水管道应使用 钢管、铸铁管或塑料管。 易受振动的雨水 管道应使用钢管。 7. 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与施工用管的直径大小相关:管径 50mm 的最小坡度为 12;管径 75mm 的最小坡度为 8;管径 110mm 的最小坡度为 6;管径 125mm 的最小坡度为 5;管径 160mm 的最小坡度为 4。管径从50mm 160mm;最小坡度从 12 4。 8. 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 4m。
40、 9. 高层建筑中明设排水管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阻 火圈或防火套管。 10. 金属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大于 2m;立管不大于 3m;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 4m,立管可安装 1个固定件;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 11. 明敷管道穿越防火区域时应当采取防止火灾贯穿的措施。立管管径 110mm时,在楼板贯穿部位应设置阻火圈或长度 500mm 的防火套管,管道安装后,在穿越楼板处用 C20细石混凝土分两次浇捣密实;浇筑结束后,结合找第 10 页 共 56 页 平层或面层施工,在管道周围应筑成厚度 20mm,宽度 30mm 的阻水圈。管径 110mm
41、 的横支管与暗设立管相连 时,墙体贯穿部位应设置阻火圈或长度 300mm 的防火套管,且防火套管的明露部分长度不宜 200mm。横干管穿越防火分区隔墙时,管道穿越墙体的两侧应设置防火圈或长度 500mm的防火套管。 12. 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通气管应高出屋面 300mm,但必须大于最大积雪厚度;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 2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屋顶有隔热层应从隔热层板面算起。 13. 用于室内排水的水平管道与水平管道、水平管道与立管的连接,应采用 45三通或 45四通和 90斜三通或90斜四通;立管与排出管端 部的连接,应采用两个 45弯头或曲率半径
42、不小于 4倍管径的 90弯头。 14. 热水供应系统管道应采用塑料管、复合管、镀锌钢管,选用的管材和管件的规格种类应符合设计要求。 15. 高层建筑热水管道安装工艺流程为:预制加工 预埋预留 干管安装 分支管安装 管道试压 管道防腐 和 保温 管道冲洗。 16. 热水立管穿过楼板的孔洞直径应大于要穿越的立管外径 20 30mm;预制时尽量将每层立管所带的管件、配件在操作台上组装。 17. PP-R 管道安装时,不得有轴向扭曲。穿墙或穿楼板时,不宜强制校正。 18. 给水聚丙烯管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 应有一定的保护 距离 , 净距离不宜小于 100mm, 且聚丙烯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1
43、9. 采用碱液 (氢氧化钠、磷酸三钠、水玻璃、适量水 )去污 方法对金属管道表面进行去污清洗后要作 充分冲洗 ,并做 钝化 处理,用含有 0.1%左右重铬酸、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溶液清洗表面。 20. 热水供应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热水供应系统水压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 0.lMPa,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 0.3MPa。 21. 管材和管件的内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裂口、裂纹、脱皮和明显的痕纹、凹陷,且色泽 基本一致,无色泽不均匀及分解变色线;管材上必须有热水管的延续、醒目的标志;管材端面应垂直于管材的轴线;管件应
44、完整,无缺损、无变形,合模缝浇口应平整、无开裂。 22. 高层建筑采暖管道安装工艺流程 : 安装准备 预制加工 卡架安装 干管安装 立管安装 支管安装 采暖器具安装 试压 冲洗 防腐 保温 调试。 23. 滑动支架 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 3 5mm的间隙,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要求;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 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 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套管安装: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 24. 安 装在楼板内的套管, 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 20mm; 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 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 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 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 端面光滑。 25. 汽、水同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坡度应为 3,不得小于;汽、水逆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应小于;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 1%,坡度朝向应利于排气和泄水。 (同向 3,逆向 5,支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