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悖论”的现代性根源探讨摘要 幸福是人们对一定时期“自身状况的满意” 。然而在现代性思潮的影响下,幸福的追求演变成对物质财富的无止境占有和消费,致使幸福陷入了前提性的危机与困惑,即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却是压力的倍增,幸福感的疏离。究其根源,在于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物
现代性的救赎Tag内容描述:
1、1“幸福悖论”的现代性根源探讨摘要 幸福是人们对一定时期“自身状况的满意” 。然而在现代性思潮的影响下,幸福的追求演变成对物质财富的无止境占有和消费,致使幸福陷入了前提性的危机与困惑,即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却是压力的倍增,幸福感的疏离。究其根源,在于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物质化致使幸福“物化” ,在于工具理性的驱动下人之存在价值的迷失导致幸福的“工具化” ,以及技术理性的张扬加剧幸福的“虚无化” 。 关键词 “幸福悖论” ,现代性根源, “物化” , “工具化” , “虚无化” 中图。
2、论经济法的现代性摘要:经济法的现代性具体体现在合作精神,政府权力合法化等方面,不是后现代法,与我国的民法的哲学问题、研究对象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文章介绍了现代性的内涵,具体解释了经济法并不是后现代法,分析了经济法现代性与民法现代性的区别,同时指出经济法现代性的具体体现,最后文章提出经济法应该借鉴后现代性,弥补经济法的不足。 关键词:经济法 现代性 民法 体现 不同的学者对经济法现代性的认识不一致,我国学者指出经济的现代性重点体现在经济特性,与民法同样具有理性精神。赫曼德指出经济法具有现代性,而日本。
3、科学与现代性再论自然哲学和科学的观念金观涛两千年来一向无害的一个准则,一个道德的老生常谈,突然之间竟转变成为粉碎了一个古老君主政体且震撼了欧洲大陆的一堆炸药。Lord Bryce科学文化评论第六卷第三期刊出拙文自然哲学和科学的观念:从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谈起 ,对方正兄忽略科学兴起和现代性在西方起源的联系提出批评。陈方正在同期发表对金观涛就继承与叛逆所作评论的回应 (下称回应 ) ,他认为:现代性那么宽泛、不确定的概念恐怕就很难具体地用到科学发展过程上去。 恐怕这正是我与方正兄分歧的要点,我觉得。
4、1浅析多元的法律现代性摘要:普通法系中的英国、美国与大陆法系中的德国与法国是法律现代化过程中典型的“自发型”但基于传统与思维习惯又各有不同。土耳其、日本以及韩国则是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催动下快速的实现了本国的法律现代化。 关键词:法律现代化 多元 自发型 正如诺瓦里斯所言的那样:“一切的认识、知识可溯源于比较” 。作者在该论文中尝试按照当今世界上的主要法系,谈及各个法系中代表性国家的在实现其自身国家法律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并简要谈谈关于中国法律现代化的想法。 一、普通法系 (1)英国 英国是法律现代化过程。
5、1中国油画的现代性进程现代艺术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面,在西方,它的生成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现代艺术在中国落地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形成整体性的现代社会环境。 20 世纪前期,中国美术界将学习西方现代画派的绘画称作“新派画”,以区别于古典写实绘画。从上世纪 20 年代开始,中国艺术家陆续介绍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及其作品。到 30 年代初期, “新派画”在西画界已堪与古典写实风格分庭抗礼。在当时美术院校学习绘画的青年人心目中,“新派画”的影响更有超出古典写实绘画之势。 中国前卫画家的艺术活动十分短暂,。
6、1中国新文学史教案(1949-1999 )前言:希望与困惑同在一、 文学流脉,从现代到当代二、文坛风云,从显赫到沉寂三、文化思潮,从多元到一元第四编:中国新文学的变幻期(1949 年1977 年)第一章:时代背景和文化思潮第一节 社会背景:从万众欢腾到民怨沸腾一、从开国大典到三面红旗二、从自然灾害到文化革命第二节 思想资源:从扫荡肃清到建设更新一、知识分子改造和毛泽东选集出版二、 “整风” “反右”运动和兴无灭资革命第三节 文学转形:从人民文学到政治文学一、社会主义新文学的兴起二、毛泽东文学思想的演变-第二章 文学运演和审美。
7、 摘要:性应理解为追求现代理念诸如知识公民权利的实际过程,而不是任何单一的意识形态或。本文试图从近百年的实践历史中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包括继承赡养物权赔偿离婚等主要民法领域,并探究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法庭调解制度以及中国古代以来的实用道德。
8、艺术的终结:一种现代性危机,阅读答案 现代性危机 伴随技术化世界物质主义的兴起,艺术的地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轻视或忽视。艺术在金钱博物馆和市场的统治下,日益沦落为一种博物馆式的艺术只是作为谈论和保存的对象面对我们。艺术场成为彻底的名利场这是何。
9、古典诗的现代性五四新诗的现代性问题,阅读答案 通过源于现代西方的时间观,五四新诗显示出与追随现代性的世界性热忱之间更深刻的关联。正如帕斯在变之潮流一书中所指出的,在这种直线时间观中融合了几乎全部被视为现代性特征的要素:将来的卓越性不断进步和。
10、1启蒙的后现代性反思【摘 要】自 18 世纪始,导致现代性噩梦的启蒙受到各方学者的批判,而最主要的批判来自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主要从基础主义和人本主义等方面来批评启蒙所引起的现代性危机。而事实上,后现代主义是对启蒙的批判,但同时也是启蒙的现代继承人,因为它继承了启蒙最重要的批判精神。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批判;启蒙 一、启蒙的灾难 对许多西方人来说,启蒙运动是一场能够代表西方正面形象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后来世界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调。而随着 20 世纪 50 年代“现代化 ”这一术语被广泛采用和现。
11、现代性中的价值确证摘 要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断裂意味着价值系统的转换,人们要寻找并确证新的价值之源,依据它来解释世界。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即是通过思想的反思性活动获得现代性的价值系统,发现现代社会的架构,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区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社会学想象力帮助我们思考现代性的价值之源,并依据它来对现代社会新的价值系统的合理性做出论证。 关键词 现代性 价值 个人困扰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性:当代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 作者简介:严婷,哲学硕士,贵州大。
12、1现代性自我的建构摘要:自我问题既是哲学探究的永恒之谜,又是现代性语境之中最为根本的显题之一。马克思将自我置于“社会个人”的二维关系框架中予以探讨,在他看来,个体自我始终无法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自我与生俱来地栖居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之中。真实的生活世界为自我建构并确证其自身提供了可能性场域,而对象性活动即实践则成为自我实现其本真性理想的现实途径。马克思对个体自我的解读与构建,为其破除近代以来“实体化自我”提供了理论基点。 关键词:社会;自我;实践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
13、 内容提要:本文系作者1999年5月26日在北京大学为文科学生所作的演讲,主要介绍美国学者杰姆逊关于后现代文化研究的方法观点及其对西方社会的认识价值,并借助其理论来观照分析当代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港地区的一些文化现象,文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
14、1现代性的道德悖论摘 要: 对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的分析,必须深入到现代性理念与实践中。现代性充满道德悖论,它既带来了道德进步,也使现代人陷入无法摆脱的道德困境。现代性反思、现代性批判不是否定现代性,而是既要让现代性的理念更为普遍地被接受,又要让现代性的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弥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良善运行。 关键词: 现代性;道德悖论;道德进步;道德困境 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1-0033-08 基金项目: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课题“后现代文化难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
15、 关键词中国;电视;现代性;后现代性 一何种现代性 现代性从其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使现代成为现代的那些因素。马克斯韦伯及其他思想家指出,现代性是一个历史断代术语,指涉紧随中世纪或封建主义时代而来的那个时代。在一些人看来,现代性与传统社。
16、1解析批判的法律现代性与法律现代性批判摘 要 法律现代性是在解构神权的基础上产生的,先行的文艺复兴提到了个体的力量,随后启蒙运动则对神学自然法起到了根本的动摇。在以“理性” 、 “自由”为自我确证的依据下,法律现代性的展现当中产生了内在的矛盾,并越来越背离法律现代性产生的使命。为重新树立法律现代性批判,增强自身批判力,是我们的使命。 关键词 批判的法律现代性 法律现代性批判 解析 作者简介:胡弘松,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法院行政庭。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009-02 一、法律现代。
17、对西方现代性与西方审美现代性的阐释摘 要:由于研究角度和关注点的不同,西方学者对西方现代性的特性有不同的阐释,但他们主要关注其断裂、理性化和反思性特征。实际上,反传统、理性化和反思性是西方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它们影响了西方现代审美思想和现代关学流派的发展,并使其呈现出反叛西方审美传统、反对工具理性和反思西方审美局限的特征。 随着国内外现代性研究的升温,现代性的概念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综合体,哲学、社会学、文学、美学等学科都参与了对这个概念的探讨。
18、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中国司法摘要:诉讼社会是社会转型和法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快速融入全球化,中国已经进入诉讼社会。诉讼社会具有彰显公民理性和社会文明,彰显现代司法价值和公信,彰显法律与司法的公正性与确定性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表征。在当下中国,诉讼社会在表征法律与社会现代性的同时,也存在司法机制扭曲、司法尊严和权威严重削弱、司法地方化倾向加剧、司法行政化日益严重、司法公信力缺失等现代性问题。随着中国司法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这些问题必将在司法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得到消解。 关键词。
19、1现代性生存与审美救赎摘 要:克拉考尔从生存语境、生存状态和生存救赎三个方面展开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研究。理性至上导致现代人的感性萎缩,理智取代情感成为行为准则,进而切断了维系情感的纽带,使人们成为孤独的个体,最终导致人生意义的虚空。克拉考尔围绕着“碎片” 、 “世俗”与“复原” ,展开了关于现代人生存救赎的思考。在他看来,只有从碎片出发,才能串起历史脉络,把握现实生活。而从“碎片”与“世俗”出发,最终是为了丰盈人们的感性世界,实现“复原物质世界”这一审美救赎旨归。 关键词:现代人;现代性;碎片;审。
20、1现代性的救赎摘要:面对复杂的现代性问题,哈贝马斯并未因现代性使科学、道德、艺术与生活世界相分离并按照各自逻辑发展的特点而全盘否定现代性。他认为,工具理性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生活世界的再生产功能产生了破坏,科学的发展虽然在控制自然方面能力有所提高,但影响并破坏了以语言交往为主要功能的社会整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确立交往理性的权威地位,将工具理性容纳在交往理性当中,克服启蒙理性所产生的生活世界问题,启蒙谋划仍是项未完成的工作。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现代性救赎,实际上是对启蒙思想所强调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