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趋向信息化,我们在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语文教育在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它融洽了师生的情感,营造了愉悦的氛围,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律的习惯、自觉的行为,用情感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和蔼的表情,幽默的话语,庄
2、重的举止,文明的行为,意境幽美的诗歌吟咏,扣人心弦的文学典故,讲述激动人心的文化名人传说都可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情可以感化别人,外国有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皮马利翁的人,经常深情地充满爱意地注视一尊雕像,终于将女雕像复活了,教师亦是如此,教师与学生应是似兄弟姐妹关系,这样才能与学生有所沟通,有所理解,促进教学。民主平等的关系还体现在教师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展示学生能力特长,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那样要因材施教。民主平等的关系还应体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再是一
3、桶水,学生不再是一碗水。教师是泉,学生用水。教师必须左右逢源,上下求索,兼容并收,正如苏试的那样: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二、教和学的关系古人云:教学相长。由此可见,教与学之间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 学”,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不要“满堂灌”,不跳“ 独脚舞”, “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淘汰,重在对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促进。把“教”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 上。组织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现在知识浩如烟海,理论层出不穷,教师的“教”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而应重视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 “教” 重在引导,引导的
4、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育学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成长起决定因素是非智力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恒久的毅力和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先扶持学生走,后引导学生走,授人以渔,传点金术。促进学生摸石过河,探走迷宫。 学生的“学”是学知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学” 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动手,形成个性,具备特色。培养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变学了为学好。把“学” 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的生成
5、,发展,提升,学生的“学” 重在好乐, “知之者莫若好知者,好知者莫若乐知者”。贵在持续,水滴石穿,妙在创新,新则出奇。师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三、阅读与说写的关系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就是看(或读)人家的文章。阅读能力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接触的只是文字,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等等,都蕴藏在文字里面,靠读者凭借文字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只有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词句的意思,欣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品味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趣味,读进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想开去,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阅读重在自学,光课本内容还不行,还应多读课外书籍(
6、包括报刊杂志) ,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充视野。阅读贵在积累。量变促质变,只有积累大量词汇和佳句,才会说写用词恰当,语句生动,幽默形象有趣。阅读巧在运用。要“以读促说”, “以读带写”。阅读不是鹦鹉学舌,照本宣科。阅读是春蚕吃桑叶,沙沙有声,明蚀食,消化了叶面,吸取了养份,吐丝能织锦,裁剪成衣裳,破茧可化蝶,飞腾向天地。 古人是很重视阅读的,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等,这些经验,我认为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仍是可取的。多阅读,便会善辞令,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立马可待。总之,只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才会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在教育和教学中把握好这三大主要关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新化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