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方法及其治理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0327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方法及其治理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方法及其治理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方法及其治理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方法及其治理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方法及其治理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方法及其治理策略研究姓名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导师职称年月日I摘要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推进会计准则的完善以及企业治理机构、业绩评价体系的优化。本文首先阐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特点、动因和方法,然后揭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策略ABSTRACTEARNINGSMANAGEMENTBEHAVIOROFINDEPTHSTUDYWILLHELPPROMOTETHEIMPROVEMENTOFACCOUNTINGSTANDARDSAN

2、DCORPORATEGOVERNANCEBODIES,THEIIPERFORMANCEEVLUATIONSYSTEMOPTIMIZATIONTHISPAPERFIRSTLYLISTEDCOMPANYEARNINGSMANAGEMENTRELATEDCONCEPTS,CHARACTERISTICS,MOTIVATIONANDMETHOD,THENREVEALTHELISTEDCOMPANYEARNINGSMANAGEMENTPROBLEMS,FINALLYHAMMEREDLISTEDCOMPANYEARNINGSMANAGEMENTAREPROPOSEDSPECIFICCOUNTERMEASUR

3、ESKEYWORDSLISTEDCOMPANY;EARNINGSMANAGEMENT;MANAGEMENTSTRATEGY目录一、引言1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概述1(一)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特点1(二)盈余管理的作用2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3(一)契约动因3(二)资本市场动因4(三)政治成本动因5(四)避税动因5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5(一)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及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5(二)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6(三)利用非正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6(四)利用地方政府的行政支持进行盈余管理6五、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策略7(一)加强公司治理7(二)弱化盈余管理的IPO和配股、保牌动机8(三

4、)规范会计信息披露9(四)加强监管力度9(五)完善现有会计准则10六、结论10参考文献12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1一、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经营者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交易行为的构建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追求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对盈余管理进行适度的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契约成本,而且还可以使企业管理当局对预期或突发事件立刻作出反应,因此可以较好地克服合同的不完备性和固定性,保护企业和经营者自身的利益,也可以减少投资者对激烈波动的资本市场决策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盈余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研究如何使企业更好的进行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盈余管理问题是当前讨论的一个

5、热门话题,本文拟首先从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特点和作用入手,同时将会分析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方法,最后提出完善企业盈余管理的有关对策。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概述(一)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特点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控制和调整财务报表上的会计盈余信息的行为,使得企业预期盈利能够趋于预定的管理目标,以达到企业或管理当局的效用最大化。人们往往将盈余管理和会计违规行为两者的概念弄混淆,其实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会计违规行为,是指没有遵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信息披露规则或其他相关会计规范的行为,并不是按着会计规范进行的。而盈余管理行为则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上

6、述会计规范的要求下,利用会计规范本身的缺陷或会计规范所允许的可操控空间作出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和判断、会计变更,或者构造关联交易等事项,从而影响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利益相关方决策的行为,并不违背会计规范。盈余管理的动因是指行动的原因,既包括所行动的人的自身考虑,也包括外部原因的促使,可见盈余管理的动因是指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盈余管理的动机是指企业管理层采取盈余管理的目的,且盈余管理的动因包括盈余管理的动机。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系列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看出上市公司的总经理、部门经理等在盈余管理中均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

7、是2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还是会计估计的变动,或是会计方法时点的运用,以及交易事项发生的时点,都是由他们控制的,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1。2、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的会计原则、方法。时间,特别是时点的选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人们所说的盈余管理,最终也就是在会计数据上作文章2。3、盈余管理的手段是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所谓明确是指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所谓复杂是指利益相关者效用函数是不完全一致的3。在委托代理理论

8、下,一般认为,委托人希望的是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而代理人希望的则是更高的个人收益。5、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会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利润,但会改变企业实际利润在不同年份的反映和分布。6、盈余的管理同时也会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收益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虽然我们并不清楚企业的经济收益究竟是多大,但盈余管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经济收益这一基准4。当然他们所重点关注的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二)盈余管理的作用盈余管理这一行为的确可以在某一种程度上能帮助企业解决暂时性的经济困难问题,形成投资者、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获得利益的

9、局面,从而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较多的研究表明,经营者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债务违约机会,而且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5;经营者可以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来达到纳税人减少缴纳税款的经济行为,最大程度的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能使企业平稳发展,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能有效弥补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降低订约成本,提升企业价值;能使企业管理当局对预期或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从而较好地克服合同的不完备性和固定性,保护企业及经营者自身的利益;有助于减少因资本市场激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3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我国是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的,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也是在

10、逐步摸索中进行的,独特的转型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形成了企业独特的盈余管理动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契约动因1、管理层报酬契约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想使各自的获益最大化。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委托方(股东)通常采用管理报酬契约来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工作。理论上,以企业增值作为经理报酬的标准最为合适,但由于企业市场价值的不可观察性等多种因素,实务中采用会计报告收益作为经理报酬的标准,并产生了分红计划假设6。例如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或者高于其上限,管理者会进行利润平滑。当净利润在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时,管理者就会有增加报告利润的动机。若其他条件保持不

11、变,实施奖金计划的企业,其管理人员更有可能把报告盈利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这实际上是一种只顾自身的眼前利益,而不考虑企业长远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7。但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这一目的,在现在看来并不是非常的明显。这很可能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大致是以下两方面,一是我国一般的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发展而来的,由于国企长期存在平均分享利润的观念,所以管理者不敢收取过分高的经济报酬。二是大部分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还具有一个干部的身份,他们还很有可能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这使得许多高层管理者考虑的最多的可能不是自身收益,而是公司的形象等问题,为升职做好准备。所以,对

12、于很多上市公司管理者来说,他们实施盈余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获益而是为了升职8。2、债务契约动机所有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存在向他人借款或向银行贷款的可能,债权人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和风险,为了到期可以收回本金和利息,在贷款时,债权人往往要求债务人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报告,并在债务合同中签有许多保护性条款,用来保护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主要4指标就是负债权益比例。要是企业的财务状况违约的可能性越大,管理者调增当期利润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签订的是长期的债务合约,企业管理者常常把各期收益均衡化,以平衡偿债能力9。要是债务人不能遵守合同中的条款,那么就会被视为违约。因此,企业管

13、理当局为了保证一定的盈利水平选择增加资产或收入,以及减少负债或费用的会计政策,以避免产生违约行为。盈余管理实际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10。(二)资本市场动因1、IPO制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动机)证券法以及与其相关的法规对拟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的业绩做出了要求,即公司近三年连续盈利,预期利润率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润率,这是公司得以上市融资的基本条件。为达到目的,企业往往通过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以取得上市资格并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某些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然后其经营业绩发生了变动,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已有表明,例如很多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第一次公开募股之前很可能存在着盈余管理的动机,在上市之后业

14、绩就有明显下降的趋势11。2、筹资动机(为获得配股资格)对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说,如何为生产经营的扩大再融资,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上市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可以低成本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我国证券市场再融资方式为配股和增发新股两种,配股仍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在我国,对上市公司配股有基本条件的规定,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条件限制,如2001年3月公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经注册会计师核验,一个企业能否达到配股资格,就看其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能否满足要求,要是一个公司连续三个会计年度能达到6,该企业就能再进行融资。所以说,很多的上市公司非常重视配股

15、公告前三个会计年度内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为了取得配股资格。3、避免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将会作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上市公司如果在最近三年经营业绩接连亏损,且在规定期限里不能消除损失,不拥有上市资格条件的,国务院证券5管理部门将会做出不允许其股票上市的决定;还规定,公司自己决定解散,或者被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责令关闭,或者被迫宣布破产的公司,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最终决定其股票终止上市。企业的上市资格是非常宝贵的,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者,或者是地方政府都会尽可能的避免上市公司由于连续三年的亏损而被“摘牌”

16、12。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操纵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三)政治成本动因政府是企业的一个利益相关集团,他们会通过制定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管制性规章来将社会财富控制权转移到政府手中。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如果企业的政治成本越大,其经理人员就很可能会把报告的收益从当期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年度。企业的规模和政治成本相关联,政治成本越大,管理者越有可能调减当期报告盈余。规模较小的企业则为了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一般都会有将当期报告盈余调增的行为。(四)避税动因财富转移最直接的方式是税收制度,短期盈余管理最明显的动机就是避税,因为相对于短期来说通过调高或调低企业当期盈余能够达到延缓支付税款的目的

17、或者影响到当期的应纳税额,这样可能就会减少公司当期的支出,或者会增加公司的营运资金,这样对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管理当局会通过适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将应缴所得税额调减至照顾性税率区域,从而有资格按照顾税率纳税13。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一)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及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利用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是最常用的手段,经常使用的方法一般有变更递延收益摊销的时间,变更折旧方法及其折旧年限等。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个方法企业都会去选择。一般企业都倾向于选择最有利于其自身经营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但这些会计方法一旦选择使用,就不能随心所欲的去更改,这是会计准则的一致性要

18、求。企业只要一直按着这个要求进行,那么它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使用价值就不可能不受到实质性的影响。而我国的实6际状况是,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常常利用会计政策、方法等的选择取得额外的会计收益,导致这样的原因是其选择、变更的成本过低,变更的程序太容易14。这样,不仅会助长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方法上的随意性,客观上还会“鼓励”其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二)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常使用的方法有商品的购销与劳务的提供、托管经营、转嫁费用负担、实行资产和债务重组、债务担保等。因关联交易具有隐蔽性和交易方式的多样性,所以很多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调节利润。由于我国上市公司

19、治理结构的缺陷,控股母公司“一股独大”,可任意左右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或者将不等价的资产进行交换,所谓“垃圾换黄金或黄金换垃圾”15;或者通过不必要的商品交易、交易价格进行明显高于市场价格或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购销活动来进行盈余管理;或者利用高息、低息或无息资金来调节财务费用;或者在关联企业之间或通过第三者最终与关联企业签订虚假购销合同,人为地抬高上市公司销售额和利润;亦通过收取或支付管理费用,分摊共同费用和商标使用费用等调节利润。其操控利润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触目惊心。(三)利用非正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非正常损益并非企业的经营目的,不具有可持续性。但非经常性损益也是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之一,

20、利用非正常损益的盈余管理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出售、转让与置换资产;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政府补贴;会计政策变化增加(或者减少)的利润总额;减值准备及其转回;其他营业外收支;债务重组损失以及其他非正常损益等。上市公司在主营亏损的情况下,经常调整非主营性收入,对企业的报告净利润进行盈余管理,虚增利润,利润来源不具有连续性和成长性,而是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四)利用地方政府的行政支持进行盈余管理利用地方政府支持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有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为上市公司降低税负、给上市公司以利息减免和资产评估方面的优惠等。这种盈余管理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以财政手段扶持企业,改善上市公司的报告盈余。由于现在我国

21、争取发行上市得有一定的标准,上市指标的难度相当大,地方政7府作为本地上市公司的上级,不想失去这个来之不易的上市机会,所以一旦出现上市公司不能进行配股或者面临终止上市的情况时,地方政府一般都会给以一定的帮助,改善上市公司的盈余水平。五、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策略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由客观的内在及外在环境所决定,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我们无法彻底消除盈余管理,而且盈余管理也有有利的一面,要认清这个基本前提,在实际工作中趋利避害,采取相应措施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控制在一个适度范围内,尽可能减少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改善上市公司盈

22、余管理行为(一)加强公司治理现阶段应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增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继续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步步构建市场化的股权运作机制,真正从实质上改变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操纵利润的思想和违规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进行治理一是要改革现有企业业绩评价制度,切实建立产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加监督和控制的动机和能力,建立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分离机制,使董事长和总经理各司其职16。二是可以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之间的相互约束,从真正意义上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三是要改变激励措施,使经营管理者的长期绩效

23、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以防管理者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四是要通过改变持股结构,增加股权之间的平衡和制约,将大股东的股权进行分散,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另外,还可以从完备和改善评价经营业绩的体制,应多加考虑一些有关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经理人所获的经济收益和企业经营目标互相约束和联系;从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出发,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从而彻底解决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在市场上的流通问题,增加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东参与上市公司监督和控制的动机17方面出发,进行治理。8(二)弱化盈余管理的IPO和配股、保牌动机1、改进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控制指标现阶段对于上市公司增加开发新股资格的规定,其

24、中一条控制指标是,近期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大于或等于6,而要想达到该指标的要求,净资产是一个很不容易被调整的数据,这肯定会引起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用来提高净收益,从而用来提高该指标。因此如果想要对盈余管理问题进行治理,仅仅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唯一的一个指标来进行参数的控制,这种现状是及其不够的,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包括资产周转率、现金流量、主营业务利润率等多个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这样的话上市公司就不会单纯的为保持住某一个指标而进行盈余管理,加大了其进行盈余管理的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指标的单一性而促使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指标体系,更多的是反映上市公司创造盈余和可持续发展

25、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保持某一指标。2、完善上市公司配股条件针对上市公司主要围绕配股条件中的净资产收益率及格线进行的恶意盈余管理行为,有必要改变目前单一的配股条件,建立一个包括货币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考核上市公司业绩及经营质量,激励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兼顾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正确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以现金支撑的真实业绩,是否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是否具有配股资格,上市公司的恶意盈余管理行为也就难以遁形。3、改变暂停和终止上市交易的条件如果上市公司在最近三个年度内接连亏损,那么就会被暂停上市。如果上市公司在后一个会计年度内

26、还是没能够恢复盈利就要被迫停止上市。用连续三年亏损作为衡量标准这是不公正的,因为不同类型的公司所处的成长周期不同,对于一个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其盈利能力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法保证持续盈利的能力,而对于一个已经处于成熟期的公司来说,盈利能力可能就比较稳定,但其发展前景并不十分乐观18。还有不同公司它的亏损原因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决定暂停或终止某上市公司上市交易时,应进行综合的思考,比如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亏损的原因以及成长性等进行全面的考量。9(三)规范会计信息披露1、披露那些容易被拿来用作操纵盈余的报表项目。比如长期待摊费用、营业外收入等的计算方法和主要构成。2、披露非会计信息。在信

27、息不对称的市场上,股票价格不能完全反应公司的所有财务信息,对非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可以用来提高报表信息的相关性,这不仅要求达到披露的充分性,而且还要能够增加公众可获取的信息质量和数量,另一方面要求披露的及时性,这样的话就可以减少内部人从信息中获利的时间19。3、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重大事件的原因、过程及结果。比如加强披露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发生的原因、背景和资产重组前的情况。披露这些,可以帮助市场加大对有关公司盈余管理的了解,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可以估计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向及金额大小。4、在现阶段公司需要披露各项信息的基础上要求他们披露更多的职业判断的理由,以及这样的职业判断对报表中信息产生的影响。这种披

28、露就会使许多数据信息是如何计算得出的有了明确的理由,避免了财务报告中单纯反映一些数据20。(四)加强监管力度1、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第一,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是强化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注册会计师们都要看上市公司的脸色行事,他们可以很容易选择或更换会计师事务所21。因此,应该让上市公司特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对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情况,法律要明确规定让其披露更详细的内容,不仅要披露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还要揭示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之间在会计准则应用、审计范围、审计收费等重要问题上存在的不

29、同意见和分歧。并且,要加大对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难度和成本,设置一些必不可少的申报和批准的程序,而不只是作个备案与公告。第二,建立完善的审计执业规范体系。我们可以修改出台已很多年的注册会计师法,尽快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用来增强注册会计师法的10操作性,加快独立审计准则制定的步伐22。另外,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2、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和责任人员的处罚力度违规成本较低,使得相关人员明知违规却依然在财务报表上动手脚,究其原因表现为相关法规对违反规定的人的处罚力度较低,没有对受害一方给予一定补偿的规定。现在应该想办法完善相关法规的内容,加强对违规者处罚,比如可

30、以将有作虚假记载的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实行上市、暂停、终止等的一票否决制,以此大大提高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成本,以期能减少和抑制盈余管理的行为。(五)完善现有会计准则我国现在的会计准则依旧是存在漏洞的,比如现行准则中对于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并没有给出明显的标准,对于那些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他们肯定绝对不会主动承认其交易不公允,要是不进一步对这些公司作出明确界定,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想要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23。所以,对于现在已存在的会计准则,应当通过实施后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修改和制定;同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来制订新的准则,让会计信息使用者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

31、,加大准则制定过程中的透明度,使信息反馈渠道畅通无阻,广泛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准则可以有效实施。对于实施以后的准则应当建立评估机制,每隔一段时间对已颁布实施的准则进行全面的评估,对于那些评估质量较差的准则应该优先考虑修订。通过这样一些措施保证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水平。六、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对盈余的管理。但是,在具体实施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过度的盈余管理会给投资者、债权人、资源的配置等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从特点、动因、方法等方面分析了问题的所在,并且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从某种意义

32、上说,盈余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经营者管理水平的体现,是企业走向成熟、理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11了经营者充分利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争夺资源、使用资源和创造资源的能力。从而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通过撰写本论文,使我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合理、有效的盈余管理有利于公司稳定,年度收益波动平稳,使公司可以稳定的经营,减少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所以,我们对待盈余管理的看法,应该是提倡和保护合理的盈余管理行为,打击和消灭投机性的盈余管理,以防由于操纵利润而导致信息失真的会计欺诈行为,用来维护会计诚信问题和经济秩序。对于如何治理盈余管理,我们不可以只依靠制定一系列监管的措施来治理,而是应该不断加强企业

33、的会计诚信度,通过市场来制约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这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由于参考资料有限,同时我的分析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会在今后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12参考文献1李龙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及常用方法研究J商业时代2009,3491922于林我国资本市场盈余管理的特征分析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7,460623吕沙盈余管理审计策略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901921944杨秀艳,姜鲁平,郑少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博弈分析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7,101491505张楠楠,叶玉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因

34、J会计之友2001,171726王盈,吴正佳,冯爱华论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治理J企业经济2007,91511537李权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J特区经济2007,112732748陈艳,肖明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7,101379陈风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8727410黄良杰浅探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J财会月刊2010,6949511王遂昆企业的盈余管理J经营与管理2007,12727412暴金玲上市公司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探析J财会研究2007,7535413张菊香基于动机视角的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6606514刘冬梅上市公司盈

35、余管理客观因素分析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7,518118315谢润邦,朱灿,戴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5889116张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2007,9767717张昕,任明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11838618杨汇凯规范企业盈余管理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10,883841319于向辉,李亚婕,李素枝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策略研究J会计友2009,10888920焦禾苗,李姚矿国外盈余管理理论的研究发现与启示J特区经济2007,527427621杨顺华,赵喜仓,沃夫冈米勒对盈余管理的再认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

36、10,3757822刘卫东对盈余管理有关理论问题的探讨J西南金融2007,5515223新会计准则下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J财政金融2010,66224MOHAMMEDALMOGHAIWLITHEMANAGEMENTOFREPORTEDEARNINGSTOABOIDPOLITICALCOSTSASTUDYOFSAUDIARABIANFIRMS2010,27225426625GARENMARKARIAN,LORENZOPOZZA,ANNALISAPRENCIPECAPITALIZAIONOFRDCOSTSANDEARNINGSMANAGEMENTEVIDENCEFROMITALIANIISTEDCOMPANIES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ACCOUNTING2008,433292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