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二新考试微生物专业复习题库.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42019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基二新考试微生物专业复习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三基二新考试微生物专业复习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三基二新考试微生物专业复习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三基二新考试微生物专业复习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三基二新考试微生物专业复习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三基二新考试微生物专业复习题库单项选择题1 有毒株细菌一般形成 S 型菌落,例外的是:A 痢疾志贺菌 B 伤寒沙门菌 C 鼠疫杆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肺炎链球菌 C2 鼠疫杆菌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能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生长现象是:A 混浊生长 B 絮状沉淀 C 颗粒状沉淀 D 形成菌膜,晃动后呈钟乳石状下沉 E 形成菌膜,菌液澄清 D3 关于霍乱毒素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为耐热内毒素 B 为耐热外毒素 C 有 A.B 两个亚基组成 D A 亚单位与细胞受体结合 B 亚单位进入细胞发挥毒性作用 C4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肝炎:A 甲型肝炎 B 乙型肝炎 C 丙型肝炎 D 丁型肝炎 E 自

2、身免疫性肝炎 A5 有关细菌性痢疾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菌痢常见致病菌为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次之 B “依链” 痢疾杆菌活菌可用作人工主动免疫 C 菌痢是属于侵袭性腹泻 D 所有的痢疾杆菌只有内毒素 E 菌痢主要病变部位是直肠、乙状结肠 D6 “ 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A 福氏痢疾杆菌 B 宋内痢疾杆菌 C 鲍氏痢疾杆菌 D 舒氏痢疾杆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 A7 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经常选用:A 吲哚实验 B 菊糖发酵实验 C 乳糖发酵实验 D 葡萄糖发酵实验 E 甘露醇发酵实验 C 8 肠道杆菌的 O 抗原存在于:A 包膜 B 荚膜 C 鞭毛 D 脂多糖 E 肽聚糖 D9

3、 下列无动力的细菌是:A 霍乱弧菌 B 伤寒沙门菌 C 奇异变形杆菌 D 大肠埃希菌 痢疾志贺菌 E 10 下列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A 霍乱弧菌 B 肠炎沙门菌 C 伤寒沙门菌 D 大肠埃希菌 E 志贺痢疾杆菌 C 11 具有 Vi 抗原的沙门菌是 :A 鼠伤寒沙门菌 B 肠炎沙门菌 C 伤寒沙门菌 D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E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C12 下列不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A 霍乱弧菌 B 伤寒沙门菌 C 鼠伤寒沙门菌 D 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 志贺痢疾杆菌 B 13 “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 “ A 甲型病毒性肝炎 B 艾滋病 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 霍乱 E 细菌性痢疾 B21

4、4 带有逆转录酶的病毒是: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 EB 病毒 C 单纯孢疹病毒 D 人乳头瘤病毒 E 乙型肝炎病毒 A15 对 HIV 的错误叙述是:A 核酸类型是单股负链 RNA B HIV 基因可长期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 C 感染其他病毒可使 HIV 基因活化而转为显性感染 D P24 抗原检测阳性提示病毒复制,预后不良 GP120 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A16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是; A 粪口途径传播 B 两次病毒血症 C 5 岁以下幼儿易感 D 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肢体痉挛性瘫痪 E 多为隐性感染 D17 通过消化道感染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5、 B 狂犬病毒 C 流感病毒 D 脊髓灰质炎病毒 E 孢疹病毒 D18 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较多的是:A 乙脑 B 麻疹 C 白喉 D 流脑 脊髓灰质炎 B19 通过呼吸道感染并通过血液扩散的病毒是:A 流感病毒 B 鼻病毒 C 麻疹病毒 D 轮状病毒 E 乙型肝炎病毒 C20 6 个月龄婴儿对麻疹、白喉等疾病的免疫力源自于:A 胚胎期感染 B 出生时即接种了相应疫苗 C 从母体获得 IgM D 从母体获得 IgG E 出生后 3 个月体内合成 IgG D21 毒素的产生与前噬菌体有关的细菌是:A 霍乱弧菌 B 破伤风杆菌 C 大肠埃希菌 D 结核分枝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E2

6、2 百日咳病后或免疫接种后的免疫力主要依靠:A 细胞免疫 B 血清 IgG C 血清 IgM D 血清 IgA E 气管黏膜局部 sIgA E23 百日咳杆菌属于:A 假单胞菌属 B 奈瑟菌属 C 鲍特菌属 D 分支杆菌属 E 棒状杆菌属 C24 能引起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素物质是:A M 蛋白 B 溶血素 C 链激酶 D 透明质酸酶 红疹毒素 E25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A 一种 DNA 病毒 B 单股正链 RNA 病毒 C 与丙型肝炎病毒一样 D 与艾滋病毒(HIV)相同属反转录病毒 E 汉坦病毒属,为单股负链 RNA 病毒 E26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传播途径不包括:A 夏天蚊虫叮咬病人然后再

7、叮咬其他人 B 吸入鼠类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尘土 C 进食鼠类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D 孕妇感染的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 E 经过皮肤伤口感染 A327 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A 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 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抗病毒药物 C 清创+抗生素 D 清创+接种疫苗+ 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D28 我国目前所用的狂犬疫苗类型是:A 减毒活疫苗 B 灭活疫苗 C 基因工程疫苗 D 多肽疫苗 E 多糖疫苗 B29 布氏杆菌的致病物质是:A 芽孢 B 荚膜 C 鞭毛 D 血浆凝固酶 E 链激酶 B30 主要以内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 布氏杆菌

8、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白喉棒状杆菌 D 肺炎链球菌 炭疽杆菌 A31 在肝浸液培养基中才可生长的是:A 布氏杆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白喉棒状杆菌 D 肺炎链球菌 E 炭疽杆菌 A32 控制炭疽杆菌毒力的物质是:A 染色体 B 噬菌体 C 质粒 D 侵袭性酶 E 毒素 C33 对炭疽杆菌致病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荚膜的抗吞噬作用使该菌易于在体内生长 B 致死因子可抑制细胞的生长 C 水肿因子可激活细胞的分泌功能 D 构成炭疽毒素的三种成分:可以各自独立发挥毒性作用 炭疽毒素主要损害微血管的内皮细胞 D34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基本病理表现为:A 灶性心肌炎 B 间质性肺炎 C 间质性肾炎 D

9、 小血管炎 E 脾大 D35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常选:A 血常规 B 病原体接种分离 C 外斐反应 D 立克次体凝集试验 E 补体结合试验 C36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临床特征:A 皮疹 B 发热 C 脑膜刺激征 D 肝脾肿大 中毒型心肌炎 A37 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A 大肠埃希菌 B A 群链球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结核分枝杆菌 E 肺炎链球菌 D38 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生长的细菌是:A 变形杆菌 B 布氏杆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结核分枝杆菌 E 肉毒梭菌 D39 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A 磷脂 B 蜡脂 C 分枝菌酸 D 索状因子 硫酸脑苷脂 C4

10、0 不以内毒素、外毒素为致病物质的细菌是:A 绿脓杆菌 B 炭疽杆菌 D C 布氏杆菌 D 结核分枝杆菌 E 白喉棒状杆菌 D441 卡介苗接种的对象主要是:A 年老体弱者 B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C 结核菌素实验阳性者 D 新生儿和结核菌素实验阴性的儿童 E 严重结核病人,结核菌素实验阴性患者 D42 从痰中检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菌是:A 脑膜炎奈氏菌 B 表皮葡萄球菌 C 结核分枝杆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C43 关于破伤风梭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属于兼性厌氧菌 B 为革兰阴性杆菌 C 外毒素致病 D 可以引起败血症 E 可以引起骨骼肌弛缓性麻痹 C44 在土壤中破伤风梭

11、菌芽孢最长可以存活() A 数日 B 数月 C 数年 D 十余年 E 数十年 E45 被铁锈钉深刺造成外伤时,应给予注射 A 破伤风减毒活疫苗 B 白百破三联疫苗 C 破伤风抗毒素 D 破伤风类毒素 丙种球蛋白 C46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是:A 破伤风梭菌通过血流侵人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繁殖致病 B 破伤风痉挛毒素侵人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C 破伤风溶血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D 破伤风梭菌产生内毒素引起休克 E 破伤风梭菌引起败血症 B47 可快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试验是:A 乳糖发酵试验 B 明胶液化试验 C 硫化氢试验 D 胆汁溶菌试验 E 尿素酶试验 E48 下列对热抵抗力最强的细菌是:

12、A 伤寒沙门菌 B 大肠埃希菌 C 结核分枝杆菌 D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E49 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病原菌是:A 肺炎球菌 B 脑膜炎奈氏菌 C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D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E50 能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表皮葡萄球菌 E 肺炎球菌 A51 A 群链球菌产生的致病物质不包括:A 链激酶 B 红疹毒素 C 溶血毒素 D 剥脱性毒素 透明质酸酶 D52 关于链球菌感染后的风湿热的叙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发病与 A 群链球菌感染有关 B 发病机制可能与型超敏反应

13、有关 C 发病机制可能与型超敏反应有关 D 患者血清抗“O”抗体升高 E 病灶标本中分离培养出链球菌可作为诊断指标 E53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A 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衣原体 E 立克次体 C54 关于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是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 B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C 其顶瑞结构吸附于细胞表面 D 一般不侵入细胞和血流 所致疾病的治疗应首选青霉素 E555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环节中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是:A 蚊 B 幼猪 C 成年猫 D 乙型脑炎带毒者 E 虱 B56 下列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理改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细胞

14、变性,坏死 B 血管套形成 C 软化灶 D 蛛网膜下腔有脓性渗出物 E 胶质细胞增生 D57 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A 腰穿检测脑压 B 脑脊液化验检查 C 头颅 CT 检查 D 补体结合试验检测乙脑 IgG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 IgM 抗体 E58 感染后引起发热、肌肉和关节剧痛的病毒是:A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C 登革病毒 D 狂犬病毒 E 麻疹病毒 C59 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是:A 人虱 B 伊蚊 C 蜱 D 螨 E 库蚊 B60 引起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病原体是:A 流感杆菌 B 甲型流感病毒 C 乙型流感病毒 D 丙型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15、B61 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中不包括:A 通过飞沫传播 B 血凝素吸附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 C 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细胞增殖引起呼吸道症状 D 全身症状由病毒血症引起 E 体弱可以并发细菌性肺炎而致死 D62 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 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B 流行病学特征 C 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 D 血凝素(HA) E 神经氨酸酶(NA) C63 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根据是:A 核蛋白 B 血凝素(HA) C 血凝素(HA )和神经氨酸酶(NA ) D M 蛋白 多聚 RNA 酶 C64 抗流感病毒再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A 细胞免疫 B 血凝素抗体 C 神经氨酸酶抗体 D 干扰素 E 核蛋白抗

16、体 B65 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的抗原结构是:A 甲型流感病毒的 NA B 甲型流感病毒的 HA C 乙型流感病毒的 HA D 乙型流感病毒的 NA E M 蛋白 B66 下列感染机体可获终身免疫的病毒除外:A 腮腺炎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麻疹病毒 D 甲型流感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D67 下列可以通过垂直传播,例外的是:A 乙型肝炎病毒 B EB 病毒 C HIV D 单纯孢疹病毒 E 流感病毒 E68 流行性腮腺炎较常见的并发症是:A 脑膜炎 B 肺炎 C 肝炎 D 肾炎 E 睾丸炎或卵巢炎 E669 仅有一个血清型,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的病毒是:A 流感病毒 B 登革病毒 C 腺

17、病毒 D 腮腺炎病毒 鼻病毒 D70 常见的可引起先天性婴儿畸形的病毒是:A 风疹病毒 B 麻疹病毒 C 狂犬病毒 D 脊髓灰质炎病毒 E EB 病毒 A71 对风疹病毒致病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经呼吸道传播 B 通过病毒血症播散引起全身感染 C 儿童是易感者,感染后引起风疹综合征 D 成人感染者可出现出疹后脑炎 E 孕妇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感染 C72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是:A 肠道病毒 68 型 B 肠道病毒 69 型 C 肠道病毒 70 型 D 肠道病毒 71 型 肠道病毒 72 型 C73 生殖器疱疹的病原是:A EB 病毒 B 单纯疱疹病毒 2 型 C HJV D 人类嗜 T 细胞

18、病毒 I 型 E 乙型肝炎病毒 B74 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A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B 新疆出血热病毒 C 乙型脑炎病毒 D 狂犬病毒 E 森林脑炎病毒 C75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传播途径不包括:A 吸入含病毒尘埃 B 食入病毒污染食品 C 螨虫叮咬 D 蚊叮咬 感染动物粪便进入伤口 D76 蚊子在乙脑流行环节中的作用是:A 传染源 B 中间宿主 C 贮存宿主 D 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E 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D77 可以通过螨类传播的病毒是:A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B 新疆出血热病毒 C 乙型脑炎病毒 D 登革病毒 E 森林脑炎病毒 A78 消毒是指:A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 杀死细菌芽

19、孢 C 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D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C79 对血清培养基的灭菌,应选用:A 煮沸法 B 间歇灭菌法 C 巴氏消毒法 D 流通蒸汽灭菌法 E 高压蒸汽灭菌 B80 杀灭芽孢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A 紫外线照射 B 煮沸 5 分钟 C 巴氏消毒法 D 高压蒸汽灭菌 E 流通蒸汽灭菌法 D81 乙醇消毒剂常用浓度为:A lOO% B 95% C 75% D 50% 25% C82 常用于手术器械灭菌的是: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紫外线照射法 C 巴氏消毒法 D 滤过除菌法 E 干烤法 A83 一般认为食物中污染蜡样芽孢菌量大于()时,有可能发生食物中毒

20、。 A 107CFU/g B 106 CFU/g C 105 CFU/g D 104 CFU/g E C784 新版 食品安全法于何时正式实施? A 2015 年 4 月 24 日 B 2015 年 5 月 1 日 C 2015 年 10 月1 日 D 2015 年 12 月 1 日 C85 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A 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B 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统和代谢 C 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破坏微生物的核酸 D 以上均是 E D86 耐热大肠菌群主要成员是()的菌,其他属的菌所占的比例较小 A 克雷伯菌属 B 埃希菌属 C 肠杆菌属 D 枸橼酸杆菌属 E B87

21、 培养基中加入 1mg/ml 青霉素可抑制( )的生长,加入多粘菌素(5mg/ml)可用来抑制 ( )的生长。 A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阳性菌 C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D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C88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设施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A 送排风系统 B 三区两缓布局 C UPS 电源 D 自动闭门系统 E D 89 卡介苗是:A 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B 发生了抗原变异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C 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D 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E 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D 90 使用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时

22、,装载量不得超过总体积的:A 60% B 70% C 80% D 90% C91 仪器设备满足检验检测要求的依据是:A 评审准则 B 标准规范 C 作业指导书 D 设备维护记录 E B 92 进行疟疾病因学预防的首选药物为:A 阿奇霉素 B 氯喹 C 复方喹哌 D 乙胺嘧啶 E 奎宁 D93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 A 销毁 B 消毒 C 回收 D 两者都是 A94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中规定,利器盒应是什么颜色? A 红色 B 白色 C 黑色 D 黄色 E D95 (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

23、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 医疗机构实验室 C 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D 所有检测实验室 E A896 对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 A 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B 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C 置于专用包装容器内,密封送医疗废物处置单位 D 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后倒入生活垃圾中 A97 ( )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

24、动。 A 各级人民政府 B 市级人民政府 C 省级人民政府 D 卫生计生部门 E A98 作为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 A BSL- 1 B BSL-2 C BSL-3 D BSL-4 E B99 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决定并宣布。 A 国务院 B 省政府 C 原决定机关 D 疾控机构 C100 目前,引起亚洲及扩散到欧洲的禽流感是由下面哪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A H5N1 B H7N7 C H9N2 D H1N1 E A101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 2 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A 城市铁路

25、B 飞机 C 专车 D 轮船 E A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是根据( )制定: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C103 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A 生物安全柜 B 防护服 C 口罩 D 缓冲间 E D 104 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何种细胞?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巨噬细胞 E C 105 全国资质认定工作的主管部门是:A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B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C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局 D 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

26、门 B106 资质认定证书的有效期限为:A 3 年 B 5 年 C 6 年 D 8 年 E C107 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在资质认定证书到期前提出延续有效期的申请:A 2 个月 B 3 个月 C 1 个月 D 6 个月 E B108 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发现的不符合项,机构应该在( )工作日内完成整改:A 60 B 45 C 30 D 20 C109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归档留存,保存期不少于:A 1 年 B 3 年 C 6 年 D 8 年 E C110 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丧失,但检测所用功能正常, 且检定/校准合格者,应贴()标签。 A 绿色 B 黄色 C 红色 D 以上都

27、不是 E B 9111 检测报告中应包含的信息,下列错误的是:A 标题: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 B 检测结果:可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C 检测报告唯一性标识,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D 检测人员及其报告批准人签字或等效的标识。 B 112 GB/T318802015 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中提出的四个要求是: A 法律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诚信要求 B 法律要求、基本要求、管理要求、责任要求 C 基本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责任要求 D 法律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责任要求 E D113 判定检测原始记录信息量足够的依据是:A 证据或证明作用 B 溯源性 C 即时性 D 复现性 E D1

28、14 用于鉴别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试验是:A 肥达试验 B 外斐试验 C 胆汁溶菌试验 D 乳糖发酵试验 葡萄糖发酵试验 C115 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是:A 葡萄球菌 B 痢疾杆菌 C 肠炎杆菌 D 致病性大肠杆菌 E 变形杆菌 D116 空肠弯曲菌引起腹泻的特点是:A 米泔水样便 B 果酱样便 C 粘液脓血便 D 水样便 E 一般性腹泻 B117 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机制是:A 中和游离的外毒素 B 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外毒素 C 抑制破伤风菌生长 D 激活补体溶解破伤风菌 抑制破伤风菌产生外毒素 A 118 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的细菌是:A 破伤风梭菌 B 变形杆菌 C

29、 产气杆菌 D 产气荚膜杆菌 E 脆弱类杆菌 D 119 对病毒干扰现象的错误叙述是:A .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 B 可以使感染自然终止 C 与干扰素产生有关 D 与病毒竞争吸附细胞受体有关 E 与缺陷干扰颗粒有关 A120 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卫生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哪个部门批准:A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 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 医院 D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A 121 大多数包膜病毒体对乙醚敏感是因为:A 包膜表面刺突如血凝素含大量脂类 B 病毒衣壳含脂类 C 核酸对乙醚敏感 D 包膜含大量脂类 E 包膜表面有对乙醚受体 D12

30、2 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的组织标本递送要求是: A 温箱保存 B 室温保存 C 加入防腐剂 D 冷藏快送 E 加入含抗生素的 50%甘油缓冲盐水液中冷藏快送 E10123 长期保存病毒的方法是:A 冷冻真空干燥 B 置 50%中性甘油盐水液保存 C 4冰箱保存 D -20冰箱保存 细胞培养反复传代 A 124 可从粪便标本中分离的一组病毒是:A 甲型肝炎病毒 B 狂犬病毒、轮状病毒 C 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 D 戊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 E EB 病毒、埃可病毒 C125 细胞病变效应不包括:A 细胞圆缩、脱落 B 细胞融合 C 细胞融合 D 干扰现象 E 细胞裂解 D 126 可用于检测病毒

31、蛋白成分的方法是:A 斑点杂交 B DNA-RNA 探针杂交 C 蛋白印迹分析 D RNA-NDA 探针杂交 多聚酶链反应 C127 在疟疾病原学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是:A 活组织检查法 B 体外培养法 C 皮试 D 荧光染色法 E 厚、薄血涂片 E 128 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最佳条件为: A 抗体略多于抗原 B 抗原略多于抗体 C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 D 抗体显著多于抗原 E C129 一种物质对机体是否具有免疫原性,与该物质的下列特征有关: A 异物性、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的大小 B 分子的比重、异物性、分子的稳定性 C 异物性、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化学结构 D 分子的比重、分子的形状

32、、异物性 C130 蛔虫对人体的危害最严重的是: A 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B 引起营养不良 C 其代谢产物引起超敏反应 D 引起慢性失血 E 引起并发症 B131 通过呼吸道感染并通过血液扩散的病毒是: A 流感病毒 B 鼻病毒 C 麻疹病毒 D 轮状病毒 E 乙型肝炎病毒 C 132 我国目前所用的狂犬疫苗类型是: A 减毒活疫苗 B 灭活疫苗 C 基因工程疫苗 D 多肽疫苗 多糖疫苗 B133 疟原虫生活史中在人体的繁殖方式为: A 裂体增殖 B 出芽生殖 C 孢子增殖 D 二分裂 E 配子生殖 A134 血吸虫哪一阶段幼虫能感染人畜: A 童虫 B 毛蚴 C 母细蚴 D 子胞蚴 E 尾蚴 E135 关于放线菌属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是口腔中的正常微生物群 B 一般为内源性感染 C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迅速 D 常引起面颈部放线菌病 检查脓汁中硫磺颗粒可辅助诊断 C 136 在我国引起疾病最常见的布氏杆菌是: A 牛布氏杆菌 B 猪布氏杆菌 C 鼠布氏杆菌 D 羊布氏杆菌 E 犬布氏杆菌 D 137 炭疽杆菌的致病因素不包括: A 荚膜 B 保护性抗原 C 菌体抗原 D 水肿因子 E 致死因子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