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 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直以来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对国家进步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加重要。国际贸易繁荣发展推动着国际航运中心优化建设,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城市,依据其地理位置,经济能力,历史等原因成为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最佳选择。自 1995 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来,上海多年来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港口吞吐能力大大提高。上海港年吞吐量从 1996 年的 1.64 亿吨增加到 2017 年的7.05 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从 1996 年的 191.7 万标
2、准箱增加到 2017 年的 4018 万标准箱。上海建成无可争议的世界最大港口。硬件条件的优化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并未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原因是软件条件的建设并不完善。与鹿特丹和伦敦等国际认证的港口相比,上海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薄弱。因此,自 2009 年以来,上海已开始着力打造软件条件,寻找航运中心更具竞争力的服务和运营模式。同时,推进航运金融建设,进一步完善航运金融市场,到 2020 年实现航运资源高度集中,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化,以及兼具国际航运资源分配能力,航运中心迈出了一大步。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十三五”提出
3、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新目标:航运资源集中化主要体现在以海、空枢纽港吞吐量和航运企业、机构等为代表的要素集聚程度保持国际领先地位;航空服务功能高质化在航运、航空完备的配套服务功能与对外辐射能力强等方面有所体现;良好的航运市场环境则主要在政府监督管控、高服务效率、健全法制规范等方面有所体现;现代物流的服务质量则主要呈现于集疏运水平、口岸整体效率高低、物流服务质量等方面。很显然,对比这一新目标上海航运中心仍需进一步改善,才能追赶上世界上较发达的航运中心,到 2020 年实现航运资源高度集中,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化,以及兼具国际航运资源分配能力。通过对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分析与研究,可
4、以对我国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丰富与完善我国航运中心理论。1.2 国际航运中心研究综述1.2.1 国际研究综述国外的一些相关研究文献中对于“航运中心”一词有着认同差异。主要分为“Cargo Center”、“Shipping Center”、“Load Center”和“Maritime Cluster”。一、Cargo CenterRonja Sanda 在研究北欧地区航运问题时提及到“Cargo Center”的阐述方式。这种阐述方式相对来说过于片面,因为它只是用来表达货物运输相关,对于航运其他方面并未提及,同时这一阐述方式还被用来表述交通枢纽例如车站等。二、Shipping Cent
5、erFranklin 研究所曾在报告Ultra-modern shipping center中提到“Ultra-modern shipping center”这一概念,在那之后 Wames P.Jang 在Territorial governance in port development in China:a research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里面同样用了这个说法,这一说法虽然已被多数认可,但是仍有存在不易体现出航运中心的要素聚集特性以及容易将海港与空港混淆的问题。三、Load CenterWei Yim Yap 在Compe
6、tition dynamics between container ports in East Asia里提到了“Load Center” 这一说法来阐述东亚地区集装箱港口的情况 , 但是这与“Cargo Center”同样容易引起误解。四、Maritime ClusterP.G.de Langen 曾在the case of maritime clustering in the Netherlands中用“Maritime Cluster”来表示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含义,欧洲船东协会在future maritime policy for the union的报告中,用“main shipping
7、 cluster in the world”来代表国际航运中心,教授 Torger Reve 在where are the global maritime clusters里提到过中国、釜山等国际航运中心的情况。“Maritime Cluster”的表述方式可以反映出航运中心的集聚效应,多为海上运输、港口服务、信息管理等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综上,“Maritime Cluster”更符合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义。首先,航运是主线,其他运输方式被排除在外。它基本上可以符合国际航运中心的真实运行状态。其次这一说法涵盖了航运的空间集聚的特点,整体上可以反映出国际航运中心的深层内涵。第三,运输要素应不易
8、产生分歧,应具有普遍适用性。1.2.2 国内研究综述我国针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义大致分为三种。首先第一种,认为国际航运中心所代表的是港口城市,并且其集装箱枢纽港拥有众多航线遍布周围,航运中心硬件条件优越,同时在软件条件上例如航运金融、保险、融资等业务也较为发达;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国际航运中心是在一整块的港口聚集的地区具有绝对领先地位的枢纽港口;第三种所认为的国际航运中心是具有广阔腹地、泊位水深、航道水深、港口所在的地区具有便利的公路、铁路的转运中心,更着重在港口区位功能上。1.3 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1.3.1 研究内容本文将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
9、述、研究内容及思想框架;第二章主要是针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包括航运主要业务,航运中心软硬件条件的建设;第三章主要是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横滨、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伦敦这些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进行比较分析,从区位优势,航运中心软件条件建设、航运中心硬件条件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第四章是基于前文的分析研究,针对上海航运中心在区位、历史、政策等条件上的优势分析以及在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上的劣势分析;第五章则是综合前四章的研究对加速上海国家航运中心发展建设提出了建议。1.3.2 研究方法1、查找文献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自从建设以来就有众多学者去分析研究,为更好的了解上海航运中心
10、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文献。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资料越来越丰富,数据也越来越能够查找的到,因此通过查找文献、阅读网上的新闻资讯以及期刊杂志可以为本次研究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更好的洞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脉络及动向,使本次研究更可靠,同时也为之后的学者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二、系统分析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问题研究是一个涉及到多领域的课题,因为航运中心本身就包含着例如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港口服务、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些领域之间也存在联系并且相互影响着,因此在做航运中心研究的时候需要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将港口服务等软件条件,集疏运体系等硬件条件看做一个整体系统去分析,这样才能准确的了解航运中心的
11、发展规律,从而系统地得出结论。3、比较与分析法 全方位的对国际航运中心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比区位条件、航运中心软件条件、航运中心硬件条件等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本质,进而找出解决之道。本文选取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重点国际航运中心进行研究,为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参考。第 2 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现状及问题1996 年国家召开关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会议确定了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使上海港能够逐步从黄浦江进入长江,再到深海。上海的吸引力将会走向全球,为上海在全球城市追求卓越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上海航运业在航运要素集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形成七大航运服务集
12、群。近 1700家国际海运及辅助业务单位在上海开展业务活动。世界上最大的 9 个船级社在上海开设机构。港口服务功能日益加强,对通关、检验检疫、边境检查、海难救助、航运信息、航运金融、航运法等方面的保障都非常强大。2.1 航运主要业务2.1.1 航运企业2013 年上海设立了我国在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包括四个特殊海关监管区域。自贸区的建设为加快航运企业发展建立了有利的政策以及经济条件。第一,上海自贸区加速了长江三角洲加工业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的对外贸易,进一步促进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第二,自由贸易区的创建使航运相关的产业得到了聚集,也加速了上海航运市场变得更加开放,同时实施了一系列航运
13、政策,航运功能也有所增加。这加速了资本、人力和资源进入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此外,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了港口航运公司产业升级。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后,港口可以吸引更多的航运公司、制造加工、物流企业。这加速了上海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航运业不断发展壮大,上海已成为全球航运公司在中国大陆的重要聚集地。目前,上海有超过一千家的海上运输以及资本类型不同的的相关企业,九大船级社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我国最大的两个航运公司中远和中海公司总部均设在上海;近二十家班轮公司也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同时还有航运经纪公司也在上海设立。2.1.2 国际邮轮业务在邮轮业务上,上海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具有建设亚太国际邮轮中心和一流国际邮轮
14、枢纽港的条件。上海作为我国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着足够的客源,并且具有吸引客源的能力,同时提供客源所需的服务,这对邮轮产业来说十分重要。尽管上海邮轮业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上海凭借着有利的地理和条件优势迅猛发展。上海港可以停靠 20 万吨级别的国际邮轮,邮轮泊位数有 9 个,形成了“两主一备”的邮轮组合母港发展格局。2015 年歌诗达邮轮旗下“大西洋”号豪华邮轮的维修任务实现了上海邮轮维修的零突破,提升了上海修造船行业在邮轮维修领域的口碑。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高,同时国际化的城市对于新鲜的事物更容易接受并愿意尝试,这对于新兴的邮轮产业积累了较好的认知,对邮轮文化的建设
15、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上海作为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着大量的高知识人才,这使邮轮产业积累了大量的邮轮专业人才,为上海邮轮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优越的教育环境。2.1.3 船舶登记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一方案的颁布正式明确了要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此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试点方案也得到了交通部的同意,标志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正式开展国际船舶登记。截止到 2017 年年底,上海港注册船舶共 2223 艘,注册船舶数量持续增加,加快了上海港的发展。2.2 航运中心硬件条件建设2.2.1 航运中心港口建设(
16、1) 港口吞吐量2017 年年底试运行的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是世界上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深水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均为我国自主研发。码头泊位的码头长度约 2800 米,设有 7 个泊位,年通过能力为 630 万标准箱。完工后,吞吐量超过了整个上海港的一半,巩固了上海世界最大港口的地位。目前,上海港已在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超过 500 个港口的集装箱货物贸易以及 80 多条国际航线。每天都有 45,000 个集装箱通过海运运送到全世界 2017 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 7.11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4030 万 TEU,增长 8.5%,连续 8 年位居世界第一。(2
17、) 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目前上海港主要以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运行。1、公路运输上海港地处长江与大陆沿海的 T 字形交界处,其南北方向有沪宁、沪杭铁路线,贯通各地。从公路运输的特性来看,其具备灵活性、网络运输密集等优势,而上海港运输货物主要采用此种输运方法,2017 年上海年货物运输量为 65397 万吨。2、水路运输江海运输分系统主要是通过长江运输的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水路运输系统,主要包括江海直达、江海联运等方式。江海联运的主线是在长江中上游的港口将船装载到长江中下游,或通过太仓专车将其转至洋山,或直接到外高桥港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完成航道治理之后,水路运输系统能力有
18、明显改善,目前,上海通航里程约 2100 公里,2017 年,上海年水路货物运输量达 69547 万吨。3、铁路运输铁路的运输距离通常在 500 公里以内。长江中上游的内陆腹地,如江西、湖南等西部地区都包含在内。上海港腹地地区逐渐扩张,再加上我国境内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铁路集疏运的迅猛发展,上海市铁路运营里程约 468 公里,2017 年上海铁路货物运输量为 923 万吨。2.3 航运中心软件条件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件条件逐渐优化的同时,航运中心软件条件也不断改善,航运服务水平例如法律服务、口岸服务逐渐提高,航运金融服务更加多元化。2.3.1 航运服务水平(1)法律服务随着社会服务的发
19、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质量逐步优化,2009 年 6 月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更名为上海海事仲裁院,之后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也宣告成立,两个部门的成立使得上海航运市场更加规范化,为航运商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仅 2012 年,上海海事法院就一共处理 2571 件案件,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 51 件案件,上海国际仲裁会则处理 19 件。(2)口岸服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港口岸服务水平逐渐完善,上海口岸推出“大通关”工程之后,采用“5+2”的通关方式,保障通关的时效性与通畅性,推动“统一平台、区域联动、选择申报、多点放行”的制度革新,由此极大地提升了通关效率,迅速形成以上海港航 EDI 中
20、心为重心的交通电子口岸,辐射到上海各个码头、运输企业与船贷市场,以此推动港口与口岸两者间数据交互效率,在海关与检疫中心实行“一单两报”可大量降低公司申报资料的重复性,优化成本。2.3.2 航运金融市场建设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不断加快,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加。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为航运服务的逐渐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多元化的货运代理机构开始成立。上海推出航运价格指数以及引进船舶价格指数衍生品为上海航运中心的进一步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资金供不应求加速了航运金融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市金融相关企业超过上千家,成交额超过 410 万亿元。航运保险领域也发展显
21、著,在上海有近 50 家经营航运保险的公司,相关保险的中介公司超过 300 家,2017 年,上海船舶险保费达 31.57 亿,占全国比例的 42.78%。第 3 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分析本节选取伦敦、新加坡、鹿特丹三个城市的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参照对象,主要从三个方面将以上城市与上海进行对比,其一为区位条件,其二为航运中心硬件条件,其三为航运中心软件条件。伦敦属于典型的高端服务类的航运中心,拥有丰富的航运服务经验。而新加坡属于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地理位置优势明显,运输设备齐全,上海在急需学习新加坡在技术方面的成就。鹿特丹则为典型的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国内运输范围广,河道密集,与上海的自然发
22、展条件有异曲同工之处。3.1 区位条件上海:作为长江水上航运与海上运输的连接中心,上海处于长江与黄浦江汇入东海的交界处,与东西向国际航道主线相邻,其地理位置优越。在上海地域内,河道密集,水上运输发达,除此之外,长江三角洲区域作为上海的直接腹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长江作为上海的间接腹地,支撑起上海港的货运能力,让上海成为世界顶尖的运输港口之一。伦敦:地处英国东南部区域,泰晤士河贯穿全城,成为连接西欧与北美洲的重要枢纽。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经济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连接点,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作为亚太区域最大的转口港,新加坡具有极大的
23、自然优势,其贸易发展水平较高,虽无腹地支持,但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之一鹿特丹:作为大西洋运输线与莱茵河运输线的交接点,鹿特丹港口处于莱茵河和马斯河的汇合区域,地理位置优势明显,腹地区域经济发达,是最大的欧洲港口。上海相较于伦敦,都可归类于河口港口,两个城市的都拥有显著的地域优势,然而,从腹地面积来看,上海比伦敦更具优势,且经济水平更高。上海虽然与全球东西向国际航道主干线相邻,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对比可知,新加坡明显更具优势,作为东西运输航线的枢纽,其国际货运中转量极大。然而,在腹地经济支持方面,新加坡无腹地,上海腹地经济发达,在这一方面上海更胜一筹。无论是所处的地理位置,还是腹地面
24、积与经济发达程度,上海与鹿特丹都旗鼓相当。综合而言,从区位条件的角度相比较,三个城市各具优势,而就腹地面积和经济水平而言,上海优势明显。3.2 航运中心硬件条件方面上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硬件条件在多年的努力建设下有所完善。上海港目前有 1262 个码头泊位,万吨级以上泊位有 171 个,吞吐能力为 25352 万吨。上海目前已经形成了集合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的集疏运系统。洋山港区、外高桥港区的顺利完工、长江入口深水航线的改建,让上海港中转环境不断完善;杭浦高速投入使用之后,提升了公路的运输能力;与上海港毗邻的铁路线路的完善,让其铁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上多个方面的有力发
25、展,促进了上海港港口的吞吐能力,其实力一度名列国际前茅。伦敦:纵观其航运发展史,从最初的传统货物运输逐步发展为高端服务型的航运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国际经济中心发生改变,伦敦吞吐能力受到影响。对于外贸经济的衰退,伦敦将发展中心投入到海上保险、海事仲裁等高端服务之中,逐步完成转型,发展为高端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其航运软实力受到世界瞩目。新加坡:作为典型的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新加坡重点完善航运硬环境,确保货物中转与集散效率,新加坡拥有布拉尼、科佩尔、丹戎巴葛和巴西班让四个集装箱码头,其旱船坞容量可达万吨,修理的船舶总吨位可达 220 余万吨。除此之外,其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类运输系统相
26、当玩呗,确保集装箱的运输效率,成为国际顶级中转中心。鹿特丹:从港口的发展而言,鹿特丹走典型的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路线,拥有瓦尔埃姆港区、梅尔沃港区等七大港口,共有码头泊位 650 余个。在建设集疏运系统时,鹿特丹重点打造集疏运系统,利用航运、公路、水路、铁路将货品输送到欧洲等区域,以绝对的航运硬环境优势,确保了港口的吞吐能力。综上可知,上海在航运中心硬件条件上不弱于伦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个国际航运中心。在港口建设方面,上海港港口规模较大,码头泊位众多, 在港口吞吐量这一重要指标上远超伦敦、新加坡、鹿特丹三大国际航运中心,在集疏运体系方面,上海与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的鹿特丹相比,上海港公路集疏运
27、比例过高,铁路集疏运比例过低,水路集疏运发展不足,港口集疏运体系存在缺陷。但总体来看,上海的航运中心硬环境条件优于伦敦,与新加坡和鹿特丹的差距并不大,甚至在港口吞吐量这一指标上远超二者。3.3 航运中心软件条件方面上海:在航运中心软件开发方面,上海的起步时间较晚。就口岸服务而言,上海港口尽管已经开发口岸物流管理系统,然而,因为暂未达成港航信息实时置换的效果,报关的流程依然未得到简化,造成港口的通关效率偏低,服务质量有待优化;就法律法务而言,其航运法律服务质量偏低,从 2017 年的受理案件数量可知,相关部门共受理 2817 件;就航运人才而言,上海航运精英人才的占比偏小,仅为 1%,人才资源储
28、备问题严峻;就航运金融市场发展而言,现阶段上海市场发发展较为缓慢,船舶融资仅有 420 亿美元,占比为 0.6%;就航运保险而言,在上海有航运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仅 45 家,截至 2017 年,船舶与货运保险发展到 47 亿元。而船舶租赁方面,上海的年船舶租赁额约为 21 亿人民币。伦敦:就法律服务而言,伦敦作为国际海事海商法律服务的中心之一,2017年共处理 2530 个案件;就航运人才而言,该区域的航运工作人员高端精英人才占主导地位,其占比高达 86%。就航运金融市场而言,其市场发展水平较高,优势明显。就船舶融资而言,伦敦融资的数额较高,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比约为20%。航运保险方面,伦敦的航
29、运保险市场是全球最主要的航运保险交易市场 其保费总额约占全球航运市场保费总额的 18%,船舶租赁方面,伦敦的年船舶租赁额达 34 亿美元。新加坡:新加坡航运中心采用基础航运服务和高端航运服务并行的方式。新加坡的口岸服务发展较好,从海关、政府相关机构都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电子技术得以普遍运用。在报关的方式上来看,基本实行电子报关的形式;法律服务上,新加坡海事海商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较为成熟;金融市场发展方面,共有 21余家开展船舶融资业务的银行,相关的保险企业则有 3 家,资金高达 3.5 亿多新币鹿特丹:从鹿特丹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来看,其发展重点在于港口服务业,旨在优化港口服务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信息体系与信息服务平台渐成系统,鹿特丹通关效率逐步提升。鹿特丹的航运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相关的金融企业较为,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比达到 4.5%。在航运中心软环境的发展水平来看,上海远不及鹿特丹、伦敦、新加坡。在口岸服务上,上海无论是通关时长还是流程都尚未简化;法律服务方面,上海能够提供专业化的海事海商法律服务的机构较少,全年处理的海事案件、仲裁案件总和仅相当于伦敦仲裁协会的处理数量。上海在航运人才方面也略显不足,缺少高端的经营人才,航运相关的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升;上海航运金融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其发展水平远不及伦敦与新加坡等发达城市,船舶融资在全球的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