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粤教高200976 号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各高等学校: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和 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的战略部署,依照教育部、财政部“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教育部“研究生教育 创新计划” 精神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要求,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决定组织实施“广 东省高等学校教学 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以下简称“省高校质 量工程” ),现就该工程的实 施提出如下意见。一、实施省高校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一)实施省高校质量工程,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高等教育
2、质量,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切 实将高等教育工作重点 转到提高质量上” 战略部署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全面提升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广东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培养更-2-多更好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实施省高校质量工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解决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迫切需要。我省高等教育
3、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特别是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高等教育供给的矛盾、长期以来制约和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存在。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不同步,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工科偏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平台建设不能满足需求;高等教育发展公共支撑体系与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比较弱;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活力不充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建立和完善与人
4、才成长成才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等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是高校重要功能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 的原则,以明确定位 为前提,以项目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内涵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3-学改革,优化人才结构,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深化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以新的思维和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上水平,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应
5、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三、建设目标组织实施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计划、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计划、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高水平队伍建设计划、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计划、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质量保障与服务支撑体系建设计划,不断加强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名师、教学与科研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研平台等教学科研基本建设,全面推动我省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健全,质量监
6、控与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更加紧密,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教学方式有所突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共享程度加深,使用效益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全省高等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4-四、建设内容(一)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计划。专业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特色专业建设。加强本科优势专业建设,择优重点建设 300 个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综合优势突出、专业
7、特色鲜明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在条件成熟的高校中开展专业群人才培养平台的试点工作;参与国家工程技术、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建立和完善适应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专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指导高校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布局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强新办专业建设与管理。加强新办专业建设,按新办专业的基本标准要求,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专业管理,强化专业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条件建设。加强传统专业改造。(二)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计划。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高校
8、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新课程建设与管理,完善新课程开设与建设制度,规范课程建设要求与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加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建设 1000 门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5-的高校精品课程,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推进优质双语课程建设,择优建设 50 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逐步扩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范围,择优建设 50 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强传统课程改革与改造,更新课程教学观念,分类分层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建设有机整合的课
9、程体系。建设全省高校课程资源管理平台,加强课程资源的应用与管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我省高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三)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学科建设水平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重点学科建设。重点支持 200 个左右基础厚实、发展潜力大、与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点学科,引导和带动广东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与专业培育。加强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专业建设,强化研究生教育布局调整;按照国家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基本条件要求,重点培育一批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0、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6-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体系,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建设一批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加强研究生培养的产学研结合;设立研究生学术论坛和暑期学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建设一批研究生示范课程;鼓励和支持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培养体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位论文标准、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研究;评选广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定期开展学位点评估和学位论文抽查工作。(四)科
11、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是提升高校教师素质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科研创新人才建设。培育青年科研学术骨干,加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 200 个左右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构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项目, 以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等成果转化平台为依托,支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示范性好、显示度高的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五)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高水平队伍建设计划。建设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
12、本保-7-证。教学团队建设。加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建设和遴选 100 个具有优秀团队带头人、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教学质量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效果突出的教学团队,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教学团队体系,推动教学研究、改革和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名师建设。加强教学名师队伍建设,评选、表彰与奖励 300 名以基础课、公共课教师为主体、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教学名师,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机制。(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
13、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区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突出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建设 50 个在本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综合性配套改革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区,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改革,突出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8-研究性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支持 3000 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思想、立论依据较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自主选
14、题设计的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七)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和遴选 200 个具有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仪器设备条件、实验室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显著实验教学效果、鲜明特色的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系,丰富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点建设
15、与培育 200 个基地项目,其中建设一批条件优良、管理规范、运行稳定、产学结合的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促进校内实验、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训、实习、实践相结合;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资源丰富、效果突出、声誉良好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扩大学生受益面,提升文化素质教育质量和水平;建设一批直接面向和服务全省基础教育、具有符合新课程改革实际与趋势的教育教学理念、师资力量强、-9-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师教育基地,扩大师资储备,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与总体水平。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与平台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优质
16、课程、优质教材、优质课件、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优质学习网站,丰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提高优质资源利用率。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以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实践教学队伍和完备条件为保障,推进高校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校内外结合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水平和实验实践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八)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分类指导,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分类指导为原则,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建立人才分类培养
17、、自主选择、合理分流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科本科 研究生” 层次完备、科类齐全、结构合理、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定位、基本规格与质量标准,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要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更新教学-10-方法,突出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建设 8-10 所目标明确、理念清晰、条件优良、模式创新、成效突出、特色明显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综合实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建设 100 个目标定位准确、师资力量充足、
18、课程体系合理、突出产学结合、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树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品牌。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项目和平台建设。建设 100 项理念超前、条件优良、师资充足、方法先进、产学结合、实效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积极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性研究、改革与实践。(九)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师范教育质量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石。深化师范教育改革。加大师范教育专业和课程建设,深化师范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高水平后备力量保障。构建师范教育新体系,突出重点师范院校建设。构建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开放的师范教育新体系。拓宽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来源渠道,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工科类院校积极参与师范教育,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逐步实现教师来源多样化,优化教师队伍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