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厦门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初稿节选)四、主要任务 8(一)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8(二)扩展创业加速及产业化基地建设 10(三) 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 11(四)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能力 12(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 12五、重点产业科技创新131、提升产业 13( 1)装备制造 14( 2)光电 15( 3)科技服务业 16( 4)现代农业 17( 5)民生科技 182、跟进产业 19( 1)软件信息 19( 2)集成电路 20( 3)电子商务 21( 4)文化创意 21( 5)节能环保 223、赶超产业 23( 1)生物新医药 232( 2)
2、新材料产业 24七、保障措施25(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强化宏观统筹 25(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绩效 26(三)践行科技政策法规,优化创新环境 27(四)鼓励科技合作交流,促进协同创新 28(五)实施人才战略,壮大创新创业队伍 29(六)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培植创新文化 (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29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1、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建、整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以提供研究开发前沿性技术、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为主的技术研发平台,以提供检测、试验条件为主的检测实验平台,以提供科技文献、标准、情报等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信息平台,以提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主的
3、技术转移平台等,并提高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和运营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平台共享机制。克服“孤岛”效应,实现与国家相关大型数据库网的联接共享,建立创新平台共享机制,促进重大科技设备、重点实验室等公共科技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大力推动各类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放大公共资源服务效用,同时加强对平台的服务成效考核,支持其不断调整和壮大;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采取合作运3营的市场化机制参与厦门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服务化的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与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产品有机结合,提升公共平台的服务效率。创新、完善平台运
4、营服务模式。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流程及标准,实行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功能、服务收费和服务办理时限“五公开”,整合现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统一具有一点呼叫、灵活转接、就近服务、快速响应的网络平台管理运营系统和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实现全市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2、培育扶持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根据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需求,培育全覆盖全链条的科技服务机构。扶持为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提供全覆盖、全天候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服务、科技金融、市场营销与销售、人力资源等综合小微企业服务机构。构建服务机构联盟网络, 形成涵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投
5、资对接、商业加速和后续支撑的创业发展全过程服务。3、提升研发机构创新及转化能力一是充分调动现有高校资源,鼓励厦大、集大等高校开展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推动厦门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若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知识创新平台,强化基础研究实力;二是积极引进大院大所,鼓励企业与国内一流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通过共同投资的方式设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开展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并在厦门实现产业化;三是支持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特别是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作为决策、投入、组织及应用的主体作用。4、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4一方面要继续实施“海纳百
6、川”等人才计划,进一步扩大人才政策的宣传面和惠及面,特别要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握人才在发挥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加以解决,还要掌握人才项目真实落地并实现产业化的动向,切实落实政策;一方面要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重点领域的具体专业技术需求,与厦门的高等、高职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二)扩展创业加速及产业化基地建设1、拓展创业创新空间建设创业创新综合园区包括众创空间、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以及加速器等。一是根据产业领域重点推动建设专业性科技孵化器,鼓励新建和在建的孵化器项目,主动策划政府主导的孵化器,鼓励民营孵化器,包括新材料产业
7、孵化器、双百人才科技企业孵化器、IC产业孵化器等,二是根据各行政区域产业优势确定行业定位、创业创新空间类别和建设规模,主要从物理硬件设施平台、公共软件服务平台和人文平台三部分进行规划、建设;同时,解决园区所需的声、光、水、电、气、行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创业人员生活配套设施。市、区财政对创业创新综合园区建设、众创空间运营等给予专项补贴,支持运营机构以低廉的价格为创业者提供基本空间保障和软硬件设施,包括:物理空间建设支持、给予空间使用费补贴、给予软硬件设备补贴、给予运营奖励等。同时,建立起可复制的建设商业模式,引导运营机构科学运作。2、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腾空间、强功能、上层次”,进一步完善产业园
8、区环境设施,高标准建设产业化基地。重点推动专业性科技园区建设,如厦门生物医药港、厦门微电子育成暨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园、软件园三期、同安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建设。做强做大现有5 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和1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力争获批新的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三) 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把握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客观规律,引导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一是发展完善多元化创新投融资体系,吸引更多创投资金到厦门,特别是吸引、鼓励民间资本成立创业投资基金、信托
9、创业投资基金等创投机构,对创新项目提供风险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融资租赁机构入驻我市,尝试科技贷款与风险投资相结合;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天使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募集、设立和管理的新模式。二是积极推动科技贷款业务创新。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金融工具;利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保障体系。三是发展壮大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依托厦门市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支持创投、众筹、咨询、中介、创业辅导机构等进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融智、融资源服务,鼓励非上市企业特别是上市后备企业到区域性股权交易
10、市场挂牌、登记。四是建立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建立科技型企业征信系统,开展科技型企业信用辅导、征信、评级等服务;创新知识产权份额化交易模式,建立知识产权柜台交易平台;建立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融资的对接平台,为创新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的信息、渠道和资金。(四)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一是要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努力培育后备梯队,促使高企队伍不断壮大;二是设定招商引资门槛,只有符合厦门发展需求、属于6高新技术范围、没有环境污染的项目才能引进和建设。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使传统产业
11、实现升级换代,实现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科技化和国际化、传统产业特色化。一是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我市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进一步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二是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努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工业生产制造、研发设计、采购营销等环节信息化水平,以及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三是不断推进技术改造,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活动。(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把握厦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挥厦门科技创新的比较优势,加大培育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升级。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光电、软件信息、集成电路、电子商务、生物与新医药、新材
12、料、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领域,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产业。通过组织数字家庭应用和信息消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搭建信息消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以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和“国家信息消费创新城市”建设。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将成为我市新的增长点,结合我市“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的构建和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的实施,鼓励支持科技服务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和关键领域技术,增强科技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和产业推动力,将科技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同时成为我市支柱产业和
13、新兴产业的支撑力量。五、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围绕“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着眼于延长产业链、完善7产业链、做强产业链,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竞争力,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发展方式转变。根据我市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研判处于提升、跟进和赶超三个层次的产业领域,梯次部署科技创新规划,重点聚焦于装备制造、光电(微电子)、软件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集成电路、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产业。1、提升产业我市的装备制造业、光电产业占据GDP的主导地位,部分企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但缺乏核心竞争力,其出口产品基本占据的是国际市场的低端领域;现代农业在生物育种组培上有科研和产业的局部优势,但基
14、本处于模仿跟踪台湾技术状态;现代服务业是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强大的产业,而当前我市现代服务业在创新公共服务、技术交易服务等方面虽有独特的优势,但在科技金融、科技咨询与中介、技术研发与交易、创业孵化与服务等方面存在资源的严重缺乏;科技必须惠及民生,民生需要科技提升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等。上述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布局涉及范围广,辐射带动性强,可提高产业整体水平的重大创新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增强或强大产业竞争力。(1)装备制造围绕“中国制造2025”,发展以车辆、工程机械、输配电与电力电器、特种船舶、轻型飞机、工业机器人、基础元器件等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实施路径: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15、通过生产线的优化设计和配置,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增强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降低成本,使装备制造业提升为智能制造业。强化集成创新。通过全数字化、模块化设计,虚拟仿真与试验研究、NVH分析、 3D打印等技术与制造业的集成,助制造业转型升级。8发展绿色制造和再制造技术。通过节能相关技术和相关材料在制造业生产、销售及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制造业,使制造业资源消耗、环境负荷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布局重大创新项目。工业机器人:支持机器人本体、高精度传感器、高精度伺服电机及液压动作器、智能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系统及成套集成应用等。新能源汽车:支持新
16、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快充电池、燃料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车用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智能充电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和整车制造等的研发及产业化。(2)光电发展以平板显示、LED照明产业为主的优势光电产业,完善从芯片研发、模组、封装测试、终端产品制造整个产业链条。实施路径:做强产业链。加强产业链的关联度、完整性和一体化垂直整合,提升产业价值链;积极承接台湾光电产业的转移,大力吸引台湾的资金注入、关键核心技术转移、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的输入,借力提高产业水平;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技改、增加投入,兼并、扩大规模,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到厦门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光电产业。在产业部分领域抢占先机。在外
17、延技术上,突破8英寸Si 、复合和石墨烯衬底、4英寸及 6英寸等蓝宝石PSS 衬底和同质GaN衬底的外延技术;在封装技术上,突破LED大功率COB 集成封装、陶瓷封装、晶圆级封装、集成模块化封装和小间距LED封装技术等;在芯片制造上,突破大功率倒装、小间距芯片技术。以技术突破,增强产业竞争力。强化集成应用、跨领域应用创新。加强LED照明灯具及系统设计能力的提升,尤其是灯具集成创新和智能控制部分,提高其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舒适性、健康性,推进智能照明在农业、医疗、车辆、可9见光通信等方面的应用。强化微智能电网创新。在高端显示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开发中大尺寸触控屏和面向可穿戴设备的可挠式显示器件
18、,跟进AMOLED面板的研发生产和量子点技术,培养自己的品牌。布局重大创新项目。内嵌式(in-cell)触控面板:创新研发以触控传感器和触控驱动IC合为一体(TDDI)的内嵌式(in-cell)触控面板,加速成果应用和产业化。LED小间距的高清及3D 显示屏:研究LED小间距的高清及3D显示屏的显示像素、驱动电路、数字控制等方面,加快LED显示器在室内的应用。(3)科技服务业构建起从创新到产业化全过程的科技服务体系。实施路径: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务的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深化开放合作、推动示范应用等政策措施;明确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
19、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九大重点任务;建立科技服务机构联盟网络, 形成涵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市场营销与销售、商业加速、人力资源和后续支撑的创业全过程服务。将科技服务业打造为科技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拓展科技服务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银行信贷、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等加大对科技服务企业的支持,支持科技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以及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鼓励外资投入科技服务业。创新科技服务业新模式。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积极10培育管理服务外包、项目管理外包等新业态;深化促进科技
20、和金融结合试点,探索发展新型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建立适应创新链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培育“互联网+生活配套”小微企业服务机构。多措并举扩大科技服务业队伍。推动国有科技服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有科技服务企业改制,促进股权多元化改造。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服务企业,积极支持全伙制科技服务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科技服务事业单位转制,开展市场化经营。通过税收的引导,吸引市场化投资进入科技服务业,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和市场化运营能力。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方式,提升孵化器专业服务能力;支持科技咨询机构、知识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
21、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科技创新,完善投融资担保机制,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布局重大创新(平台)项目。完善“慧企云”云服务示范平台。聚合全市乃至全省各类优质服务资源,通过共性资源聚合运作,个性资源专业化运作,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运用云数据、大计算等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在线、实时和精确的数据计算服务,加快生产产品的商业化;依托并整合“中小在线”云服务资源,开通培训云、招聘云、创新云、金融云、服务云(服务商城)和政务云等“云端”服务,实现科技资源、科技服务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打造企业优质服务生态圈。建设小微企业集成服务公共示范平台。建设推广可为小微企业在线提供研发集成、采购商务、国际贸易、加工制造、检验检测、仓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