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附件 1:我国上市公司 2008 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 财政部会计司2008 年是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二年,为了进一步研究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同时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继续采用“逐日盯市、逐户分析”的工作方式,跟踪分析了 1,624 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 2008 年年度财务报告,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完成了分析报告。本分析报告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上市公司 2008 年年度财务报告分析、第二部分为 2008 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第三部分为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得到了国内外广泛认可、第四部分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在会计准则方面的对策主张、第五部
2、分为相关政策建议、第六部分为未来工作计划安排。一、上市公司 2008 年年度财务报告分析截至 2009 年 4 月 30 日,除 ST 本实 B(200041)外,我国沪深两市共有1,624 家 A、 B 股上市公司如期公布了 2008 年年度财务报告。通过对上市公司2008 年年度财务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出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以下显著特征:一是上市公司 2008 年增收不增利;二是上市公司存货、固定资产和银行贷款等资产减值损失巨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三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上市公司业绩贡献显著;四是商业银行贷款增幅较大,上市公司资金比较充裕;五是我国虚拟经济规模较小尚未
3、成熟,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提升。2(一)上市公司 2008 年增收不增利上市公司 2008 年有关财务指标汇总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明,1,624 家上市公司 2008 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18.57%,2007年同比增幅 24.07%,增幅下降了 5.50 个百分点。 2008 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7.34%,2007 年同比增幅 49.56%,增幅下降了 66.90 个百分点。2008 年年末净资产同比增长 8.03%,2007 年同比增幅 30.96%,增幅下降了 22.93 个百分点。1,624 家上市公司 2008 年净资产收益率 11.80%,比 2007 年(16.78%
4、)下降了 4.98 个百分点,降幅达 29.68%。以上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 2008 年业绩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主要是营业总成本增幅超出了营业总收入增幅 5.05 个百分点,其中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度高于 2007 年,呈现出了增收不增利的显著特征。(二)上市公司存货、固定资产和银行贷款等资产减值损失巨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1,624 家上市公司 2008 年年末资产总额为 487,005.21 亿元,其中,1,597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资产总额为 114,931.44 亿元, 27 家金融类上市公司资产3总额为 372,073.77 亿元。资产减值损失总
5、额为 3,963.48 亿元,占利润总额的35.63%,同比增加了 2,384.11 亿元,增幅高达 150.95%。其中,1,597 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2008 年末存货成本为 18,309.23 亿元,存货跌价准备累计金额为 845.19 亿元,2008 年当年的存货跌价损失为 690.00 亿元,占存货跌价准备累计金额的 81.64%;2008 年末固定资产成本为 39,727.29 亿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为 707.56 亿元,2008 年当年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为369.38 亿元,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的 52.20%。其中,14 家上市商业银行 2008 年的贷款减值
6、损失为 1,356.04 亿元,占其利润总额的 27.88%,同比增加了 482.89 亿元,增幅达 55.30%,部分上市商业银行 2008 年贷款减值损失增幅超过了 150%,个别超过了 250%。14 家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累计金额为 4,744.54 亿元,2008 年当年贷款减值损失占贷款损失准备累计金额的 28.58%。以上分析表明,上市公司 2008 年度资产减值损失巨大,当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均达到了历史新高,表现出产品销售不畅、存货积压严重,生产设备技术落后,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三)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上市公司业绩贡献
7、显著1,624 家上市公司 2008 年实现利润总额(税前利润)11,124.88 亿元,同比减少了 3,122.49 亿元,降幅为 21.92%。实际负担的所得税费用为 2,346.37亿元,同比减少了 1,281.02 亿元,降幅达 35.32%,实际负担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1.09%,比 2007 年的 25.79%下降了 4.7 个百分点,企业的实际所得税负明显下降。2008 年净利润降幅 17.34%,低于利润总额降幅 21.92%达 4.58个百分点。1,597 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2008 年实现利润总额(税前利润)6,044.654亿元,实际负担的所得税费用为 1,282.6
8、3 亿元,实际负担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1.22%,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2008 年净利润降幅较利润总额降幅减少了 1.83 个百分点。27 家金融类上市公司 2008 年实现利润总额(税前利润)5,080.23 亿元,实际负担的所得税费用为 1,063.75 亿元,实际负担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94%;金融类上市公司净利润增幅较利润总额增幅增加了 11.45 个百分点。以上分析表明,我国企业包括上市公司 2008 年 1 月 1 日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由 33%下调为 25%,新企业所得税法改革明显减轻了上市公司负担,较大幅度提升了上市公司业绩。(四)商业银行贷款
9、增幅较大,上市公司资金比较充裕1,597 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2008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8,630.67 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4,818.13 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599.39 亿元,2008 年年末总体现金流量净额为 12,518.07 亿元,表明1,597 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滞留在银行账户的资金为 12,518.07 亿元。1,597 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2008 年实际从银行取得借款 38,906.90 亿元,同比增加 10,048.49 亿元,增幅高达 34.82%。相关财务费用主要是利息费用为1,359.02 亿元,同比增加了 349.38 亿元,增
10、幅高达 34.60%。1,597 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2008 年末实际持有的货币资金为 12,518.07 亿元,比 2007 年末净增加了 784.48 亿元,增幅为 6.69%。14 家上市商业银行 2008 年度发放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为 25,921.22 亿元,同比增加 3,829.45 亿元,增幅为 17.33%。14 家上市商业银行在 2008 年末持有发放贷款和垫款合计为 169,231.87 亿元,占 14 家上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48.00%,同比增加 24,391.08 亿元,增幅为 16.84%。以上分析表明,商业银行贷款增幅较大,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2008 年末滞5留
11、在银行账户的资金达 12,518.07 亿元,反映出上市公司资金比较充裕。(五)我国虚拟经济规模较小尚未成熟,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提升虚拟经济通常是指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我国现阶段主要是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基础金融产品,在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中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依据资本市场公开交易价格即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1,624 家上市公司 2008 年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合计为 39,664.01 亿元,占资产总额的 8.14%。其中,27 家金融类上
12、市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合计为 38,862.59 亿元,占金融类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 10.44%。14 家上市商业银行 2008 年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合计为 30,110.07 亿元,占上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 8.62%。2008 年,1,624 家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501.33 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股东权益的金额为-2,206.65 亿元。14 家上市商业银行 2008 年实现利息收入 15,929.06 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 88.24%;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3、1,683.17 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 9.32%;营业收入主要依赖于存贷款利差收入,占比接近 90%,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不足 10%。以上分析表明,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金融产品交易规模较小, 虚拟经济发展还不很成熟,金融创新不够,商业银行仍然主要从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存在较大差距,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提升。二、2008 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6企业会计准则是 1,624 家上市公司报告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唯一标准。本部分将结合上市公司 2008 年年度财务报告分析,从多角度研究上市公司 2008 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表明
14、,企业会计准则 2008 年在上市公司得到了持续平稳有效实施。(一)从 2008 年年度财务报告总体分析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上市公司根据统一的会计准则各项规定,按照统一的报表格式、列示项目、指标计算等编制了 2008 年合并财务报表和个别财务报表,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披露顺序、项目和内容在附注中提供了相关可比的信息。2008 年年报数据与 2007 年的比较数据更具可比性,因为我国上市公司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8 年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二年。根据收入等会计准则,1,624 家上市公司确定了 2008 年实现的营业总收入119,134.75 亿元
15、、营业总成本 110,843.15 亿元、营业利润 10,057.90 亿元、利润总额 11,124.88 亿元和净利润 8,778.51 亿元,并与 2007 年同口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得出了 2008 年增收不增利的结论。1,624 家上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 2008 年的资产总额为 487,005.21 亿元、负债总额为 409,744.43亿元、股东权益总额为 77,260.78 亿元。年报分析得出的 2008 年上市公司巨额资产减值损失 3,963.48 亿元,主要由存货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和贷款减值损失构成,其中,存货跌价损失 690.00 亿元是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
16、成本的差额确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369.38 亿元是根据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贷款减值损失 1,356.04 亿元是按照贷款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摊余成本的差额并结合监管要求确定。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贡献,是公司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反映的结果,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和所得税会计准则,1,624 家上市公司确定的所得税费用为 2,346.37 亿元,其中主要为当期所得税费用,也包括部分递延所得税费用。上市公司资金比较充7裕以及虚拟经济规模较小尚未成熟等情况,是上市公司执行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反映的事实,根据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1,597 家
17、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2008 年末实际持有的货币资金为 12,518.07 亿元;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1,624 家上市公司 2008 年末持有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合计为 39,664.01 亿元。1,624 家上市公司 2008 年年报均经过了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的依据为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不仅对年报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了合理保证,而且表明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持续有效实施。1,624 家上市公司中,有 1,511 家公司的年报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占比为 93.04%。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仅有
18、113 家,占比为6.96%;其中,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有 78 家,被出具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有 18 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有 17 家。由国际“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四大)审计的 111 家上市公司中,仅有 1 家公司被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二)从 A+H 股年报分析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2007 年 12 月,我国内地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等效并签署了联合声明,此后两地又建立了会计准则持续等效机制。除联合声明规定允许存在的会计准则极少差异(如,按照内地会计准则部分长期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外,上市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 A 股财务报告和
19、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 H 股财务报告应当相互一致。1,624 家上市公司共有 57 家同时在香港发行了 H 股。根据 A+H 股上市公司公布的 2008 年年报,57 家 A+H 股上市公司 2008 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报告的净利润为 5,442.23 亿元,净资产为 42,595.51 亿元;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报告的净利润为 5,572.49 亿元,净资产为 43,003.07 亿元。内地准则报告的净8利润小于香港准则报告的净利润 130.26 亿元,净利润差异率为 2.39%;内地准则报告的净资产小于香港准则报告的净资产 407.56 亿元,净资产差异率为0.96%。2007 年净
20、利润差异率和净资产差异率分别为 4.69%和 2.84%,2008年净利润差异率和净资产差异率分别为 2.39%和 0.96%,与 2007 年相比分别下降了 2.30%和 1.88%。57 家 A+H 股上市公司的两地年报显示,导致 A+H 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仍存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家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保单取得成本以及保险合同准备金差异。香港对于混合性合同分拆确认保费收入,内地没有进行分拆;内地对于保单取得成本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香港分期计入当期损益;内地对于保险合同准备金考虑监管要求,香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量。这三项差异合计对净利润的影响为 140.18 亿元,对净资产的影响为 67
21、5.81 亿元。如果剔除现存两家保险公司差异后,净利润差异总额由 130.26 亿元缩小到-9.92 亿元,净利润差异率由 2.39%缩小到-0.18% ;净资产差异总额由 407.56 亿元缩小到-268.25 亿元,净资产差异率由 0.96%缩小到-0.63%。两家保险公司存在的差异属于会计准则执行问题,我们已与有关部门协商,力争在 2009 年年度财务报告中予以消除。以上分析表明,在两地建立会计准则持续等效机制后,财政部针对两地准则实施中的问题做出了消除差异的相关规定并提出了明确要求,2008 年 57 家A+H 股上市公司大幅度消除了原有差异,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差异率由 2007 年的
22、4.69%和 2.84%降为 2008 年的 2.39%和 0.96%。在剔除两家保险公司的执行差异后,按照两地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接近完全消除。这一事实进一步验证了两地会计准则等效的成果,而且从这一角度表明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得到了持续有效实施。(三)从具体准则项目应用分析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9我们对 38 项具体准则执行情况进行了逐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每项具体准则 2008 年在上市公司均得到了持续有效实施,但有些情况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限于篇幅,在此仅重点说明以下准则项目。1投资性房地产准则1,624 家上市公司有 690 家存在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也有部分土地使
23、用权。其中,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有 111 家;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有 28 家;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固定资产的公司有26 家;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存货的公司有 2 家。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 690 家上市公司中,采用成本计量模式为 670 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为 20 家,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515.90 万元。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确定的方法主要有评估价格(14 家公司)、第三方调查报告( 1 家公司)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5 家公司)。4 家公司披露了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部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和部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值得关注。2资产减值准则
24、1,624 家上市公司中有 1,089 家公司存在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损失为3,963.48 亿元,占利润总额的-35.63%,同比增加了 2,384.11 亿元,增幅达150.95%。其中,存货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和贷款减值损失所占比重最大。1,624 家上市公司中有 571 家公司存在商誉。其中,对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的有 553 家公司; 18 家公司未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160 家上市公司对商誉计提了减值准备,计提金额为 27.94 亿元,占 2008 年资产减值损失总额的0.70%。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资产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10涵盖期间和折现率等。793
25、家公司披露了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占存在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总数的 72.82%;也有一些公司没有充分披露资产减值迹象。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 2008 年巨额资产减值损失也不排除某些公司过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人为调低 2008 年利润以实现 2009 年业绩回转的可能性,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3股份支付准则1,624 家上市公司中实施股份支付计划的共有 40 家,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有 32 家,以现金结算股份支付的有 11 家,其中, 3 家上市公司同时具有现金结算和权益结算两种股份支付计划。股份支付的授予对象多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业务骨干。2008 年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
26、总额为-26.68 亿元,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为 16.15 亿元。8 家上市公司以股票作为支付工具,24 家上市公司以股票期权作为支付工具,同时具有股票和股票期权两种权益支付工具的有 1 家;以虚拟期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 2 家,以现金股票增值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 9 家。29 家上市公司明确披露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7 家上市公司未予明确披露。实施股份支付计划的 40 家上市公司中,2008 年修改股份支付计划的有 7家;取消股份支付计划的有 1 家;结算了股份支付计划的有 10 家。26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行权条件,其中以服务期限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 6 家;以业绩条件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 5 家;以非市场条件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 15 家。其中,修改或取消股份支付计划值得关注。4债务重组准则1,597 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 2008 年完成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有 296 家,其中,220 家公司作为债务人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 109.30 亿元。2008 年完成债务重组的 296 家上市公司中,与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