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新媒体时代重大新闻事件的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以阿斯塔纳世博会为例.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95996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新媒体时代重大新闻事件的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以阿斯塔纳世博会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开题报告-新媒体时代重大新闻事件的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以阿斯塔纳世博会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开题报告-新媒体时代重大新闻事件的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以阿斯塔纳世博会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开题报告-新媒体时代重大新闻事件的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以阿斯塔纳世博会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开题报告-新媒体时代重大新闻事件的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以阿斯塔纳世博会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媒体时代重大新闻事件的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以阿斯塔纳世博会为例开题报告一、摘要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评价。对于本国国民来说,国家形象体现的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从某种角度上说,国家形象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国家形象的提升,是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直接结果。所以,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 2012 年 11 月 22 日的法国巴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市凭借其清晰而有创意的主题、强有力的政府和民众支持、良好的组织运作和财政措施获得国际展览局大多数成员国的支持,以 103:44 的压倒性优势击败对手,成功

2、取得了 2017 年专业类世博会的举办权。这场世博会的主题被确定为“未来的能源” 。纵观中亚发展史,这是世博会首次登陆中亚国家,也是哈萨克斯坦用自己的努力赢得的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展示平台,对于增强哈萨克斯坦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帮助哈萨克斯坦在世界上树立一个全新的国家形象,具有非常积极且重要的意义。现如今,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已经胜利闭幕了。包括 Kazakhstan(哈萨克斯坦电视一台) ,Khabar , Informburo 和 KTK (哈萨克斯坦商业电视台)等在内的哈萨克斯坦主流媒体分别派出不同的报道团队,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对本次盛会进行了隆重的报道。但是,从重大新闻

3、事件的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视角来看,在这次阿斯塔纳世博会的报道中,相关报道到底有没有利用好世博会报道的有利时机,在国际社会当中树立一个更加健康和发展的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形象,还是一个有待检验和反思的问题。对比上海世博会和米兰世博会期间的媒体报道,可能会更加有效地将本次世博会报道中的亮点和不足揭示出来。本研究利用多种研究方法,以阿斯塔纳世博会前后哈萨克斯坦媒体的相关报道为例,通过对上海世博会和米兰世博会的相关报道的比较研究,对哈萨克斯坦媒体在报道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媒体报道中,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哈萨克斯坦新闻媒体报道水平的提升。二、立题

4、依据1、研究意义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兴起,新媒体时代已经不可逆转地到来。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利用重大新闻事件中的媒体传播,在国际社会为一个国家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有意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积极申办重大国际会议、赛事等国家媒体关注的新热点。从根本上讲,无论是在新媒体时代还是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都是通过新闻媒体来获取外界信息的。由于大众媒体的传播,尤其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打破了“时间” 和“距离” 的物理限制,促进了信息更自由地全球流通,为一国通过自己的传播力量来影响他国提供了可能。利用重大新闻事件的媒体传播来进行国家形象的塑造,就是希望利用新媒体时代新闻消息传播的全时空效应,在国际社会上

5、树立一个具有良好的国际社会影响力的国家形象。基于这一点,本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的理论意义。总体而言,研究是以媒体报道对塑造国家形象的帮助作用、创新作用和独特作用作为研究的基本理论支撑展开的,研究的开展对于深化有关重大新闻事件的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价值。二是研究的现实意义。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阿斯塔纳世博会已经结束了,但是对于媒体来说,关于此次世博会报道的经验总结工作才刚刚开始,只有充分利用好本次世博会刚刚结束的短暂时间,深入挖掘相关问题和不足,才能在未来的新闻媒体报道中抓住更多的机会,将健康和发展的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形象更加鲜活

6、的展现在国际社会大众面前。从这一点来看,研究的实际意义就是以实际报道的对比分析为基础,为谋求哈萨克斯坦新闻媒体报道水平的提升提供积极的参考意见。2、国内外研究现状(1)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西方学者 Scott(1965)曾经把“形象”划分为一个具有三个层次含义的复合名词。在 Scott 的研究中, “形象”被赋予了认知属性、情感属性和行为属性。其中,认知属性是指对某物特征的认知,情感属性是指对该物的好恶,行为属性是对于某一事物的反馈。1990 年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Joseph Nye 在其发表的论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软实力” 的概念。他将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

7、题的能力等划定为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并且将“软实力 ”的重要性上升到与国家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此概念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国家形象的建构与其硬实力和软实力密不可分,是建立在一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增长的基础上的。美国营销学大师 Philip Kotier 和 David Gertner 在研究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仅仅包括国家的地理条件、发展历史,还包括这个国家对世界的各种宣告,包括这个国家的艺术发展水平、音乐发展水平、著名公民的国际影响力等很多因素,因此“国家形象”可以被定义为 “人们对某个具体国家所抱有的所有详细的、假定的和信息丰富的信赖总和” 。与其他国家的

8、学者研究不同,中国学者对国家形象的研究更加具体和细致。比如中国学者李扬在研究中把“国家形象” 分为客观形象和主观形象两类。其中,客观形象被定义为“ 国家在现实中真实的综合实力” ,主观形象被定义为“媒体国家形象和公众国家形象” 。其中的 “媒体国家形象”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他国新闻媒体的新闻或言论报道中所建构出的形象。中国学者王朋进把国家形象分为“实体形象”、 “媒介形象”和“认知形象”等三类形象,王朋进在研究中进一步指出,国家的实体形象是其他两种形象的本源,通过媒体所呈现出的形象是一种反映和参照,受众的认知形象才是结果。前中国新闻学院的徐小鸽教授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

9、象,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在他国新闻媒介的新闻言论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中国学者杨伟芬教授认为,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中国学者,李寿源教授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2)关于媒体传播的研究Dayan,1994 媒介事件是那些足以令世人为之驻足的国家级或世界级重大事件。Rivenburgh,2004 一国媒体对于他国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因为国家意识形态所带来的刻板印象,也取决于国家所处的客观环境以及两国之间的国际关系。C.Anthony Giffard 安东尼吉法德等人在如何通过全球性媒介事件塑造国家形象一文中,把那些

10、具有全球影响而非仅仅在某一国具有影响的媒介事件,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杯足球赛、王室婚典、全球各国关于某个议题的大会等,称为“ 全球性媒介事件 ”。戴扬和卡茨还指出,媒介事件的主要功能是社会整合,它能够通过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庆典式活动唤起民众的团结和对于“社会合法权威的忠诚” ,也就能对以往社会矛盾与冲突进行化解或搁置。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将媒介对于国家形象的自塑置于“对外传播” 的研究框架中,把带有一定倾向性和感情色彩的国家形象议程设置纳入对外宣传体系。但事实上,一国的国家形象是由国内和国际形象共同构成的张昆, ,国家形象不仅仅是国家的外部形象,也取决于该国国民的印象,而国民对于国家形象的感知

11、更依赖于国内媒体对本国的报道。刘深以中国和印度的国家电视台为案例,从两个电视台开播年的变迁入手,肯定了国家的媒体自身形象对本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但其着眼点主要是对历史和宏观政策的解读,多为历史经验之谈缺少定量的条计和科学的分析。也有学者对官方传播进行了批判性思考:从传播学角度看,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是国家,国家是信息的发出者,是整个传播过程的起源。(3)关于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关系中国学者孔瑞(2008)在研究中指出,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在国家形象的构建尤其是大国形象的构建过程中,传媒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主要阐

12、述传媒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功能及其原因,具体分析大国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传媒的强大作用力,并对在中国建构大国形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传媒的作用提一些看法。中国学者刘玉仙(2011)在研究中汇总阐述了中国媒体在传播中国国家形象时的弊病,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以飨后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传播方式带着自己独特的印迹,虽然国家和新闻业界均在消除这种弊病和印迹中做着各自的努力,但是改变非一日之功,我国新闻界在国家化传播道路上尚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学者舒景林(2014)在研究中指出,在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由于制定了适合哈萨克斯坦国情的对外战略,哈萨克斯坦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不断提高。其对外

13、战略和实践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 通过归纳,不难发现许多文献仅仅是停留在对哈萨克斯坦对外战略的政策解读上,而对哈萨克斯坦对外战略制定、实践、调整的根源较少涉及。宋建明(2015)在研究中指出,米兰世博会在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农业和食物成了世博会的聚焦点。人们希望借这一全球盛会,探索出新思路、新观念、新方略、新技术,来破解这个难题。像世博会这样当代人类文明和文化展现的大型盛会,各个国家都会借题发挥,展现本国的国家形象、民族实力以及文化魅力。3、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1徐小鸽.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J.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6(2):37 2段鹏.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M.

14、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8 3张昆.国家形象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78 4田珂. 十年看变化 报刊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Z. 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研究机构,2012 5CNNIC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 年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27 6王正鹏.报纸突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0:3240 7粱岩.谢飞.中国英文媒体概观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110 8 郭习松.中国对外网络传播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10 9李希光.妖魔化中国的背后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45 10杨

15、惠珊.纽约时报网络版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D.电子科技大学,2012:4 11张健.新闻英文文体与范文评析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41 12Jerry Schwartz: Associated Press Reporting Handbook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58 13杨晓白.编译报纸网站的视频新闻时代J. 青年记者 2008,5(上):78 14陈怡.西方传统媒体抢滩网络视频新闻的启示J. 声频世界 2007:62 15粱岩、谢飞.中国英文媒体概观.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2012:169 16余明阳、杨芳平. 品牌学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6、 . 2005:44 17段连城. 对外传播学初探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176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http: 19 阿斯塔纳市.http: www.astana.kz en 20 哈萨克斯坦工业与新技术部.http: www.mint.gov.kz21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http: www.govermment.kz22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 http: www.ex- 23 李宁.哈萨克斯坦工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J.西部财会,2012(11):71- 74.24 Y. Deng & S. W. Poon, “Mega

17、 Challenges for Mega Event Flagships”,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 Design Management,Vol. 7 , No. 1 ,2011 ,pp. 23 37.25S. Anholt,Competitive Identity: The New Brand Management for Nations,Cities and Regions,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7 ,pp. 1 33.26X. Ye,N. Scott,P. Ding & Y. Huang, “Residents At

18、titudes Toward the 2010 World Expo in Shang-hai Prior to and During the Event”,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Vol. 20 ,No. 8 ,2012 ,pp. 1087 1105.27Ibid. .S.R. Fernsebner, “Expo 2010 :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69 ,No. 3 ,2010 ,pp. 669 676.28J. Nye, “Soft Power: The Me

19、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Public Affairs,2004 ,pp. 10 14.29P. Kotler & D. Gertner, “Country as Brand,Product,and Beyond: A Place Marketing and Br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Vol. 9 ,No. 4 ,2002 ,p. 251.30K. Dinnie,Nation Branding: Concepts,Issues,Practice,Oxford:

20、Elsevier,2008 ,pp. 2 15.31Ibid. .J. Nye, “Public Diplomacy and Soft Power”,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 Social Sci-ence,Vol. 616 ,No. 1 ,2008 ,pp. 94 109.32J. B. Mattern, “WhySoft PowerIsnt So Soft: epresentational Force and the Sociolinguistic Con-struction of Attraction in World P

21、olitics”,Millenniu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 33 ,No. 3 ,2005 ,pp. 583 612.33J. Nye,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 Public Affairs,2004 ,pp. 10 14.34S. Lu, “The World Expo Comes to Shanghai”,China Business Review,Vol. 1 ,2010 ,P55.35S. . Fernsebner, “Objects,

22、Spectacle and a Nation on Display at the Nanyang Exposition of 1910 ”,Late Imperial China,Vol. 27 ,No. 2 ,2006 ,pp. 99 124.36S.R. Fernsebner, “Expo 2010 :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 69 ,No. 3 ,2010 ,pp. 669 676.37G.Svensson, “China Going OutorThe World Going Inthe Shangh

23、ai World Expo 2010 in Swed-ish Media”,Javnost,Vol. 20 ,No. 4 ,2013 ,pp. 83 98.三、研究目标和内容(1)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通过研究,全面汇总对阿斯塔纳世博会的报道,对相关报道中树立国家形象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出哈萨克斯坦媒体报道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经验和教训。二是通过对上海世博会和米兰世博会的新闻媒体报道的总结和梳理,总结出两届世博会报道中在树立国家形象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通过比较研究,反思哈萨克斯坦媒体在阿斯塔纳世博会报道中暴露出的不足和问题。(2)研究内容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

24、2 研究意义1.3 研究概念及理论综述1.3.1 国家形象的概念、内涵和外延1.3.2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和意义1.3.3 媒体报道对塑造国家形象的帮助作用1.3.4 新媒体在新闻事件报道中的创新作用1.3.5 新媒体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独特作用1.4 研究综述1.5 研究方法及路线图第二章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报道分析2.1 阿斯塔纳世博会前的报道2.1.1 报道体裁2.1.2 报道议题2.1.3 报道基调2.1.4 消息来源2.2 阿斯塔纳世博会期间的报道2.2.1 开幕仪式的报道分析2.2.2 奥运金牌的报道分析2.2.3 国内外评价的报道分析2.3 阿斯塔纳世博会后的报道2

25、.3.1 报道体裁2.3.2 报道议题2.3.3 消息来源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重大新闻事件媒体报道的案例3.1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3.2 米兰世博会对意大利国家形象的塑造第四章 对媒体报道中的国家形象的比较研究4.1 对报道数量和体裁的比较研究4.2 对报道议题的比较研究4.3 对报道基调的比较研究4.4 消息来源的比较研究4.5 报道不同的原因第五章 对哈萨克斯坦国家形象媒体报道的反思5.1 实事求是,突出事件的本身5.2 多元报道,多渠道报道实情5.3 直面问题,树立健康的形象5.4 内容出新,与受众良好互动 第六章 结论6.1 研究总结6.2 研究不足及展望(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对比研究找出哈萨克斯坦媒体报道中在塑造国家形象问题上的不足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