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09 年中考试题汇编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 (2009龙岩)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在学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知识后,结合常见酸(HCl、 H2SO4)的性质与变化绘制出下图。图中“ ”两端的物质都能够反应,其中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其他连线的产物也都是盐和水的是( )答案:C2 (2009龙岩)碳酸氢钠(NaHCO 3)俗称小苏打,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 pH 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 pH 为 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性。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查阅资料 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
2、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进行实验 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右图所示。(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 NaOH 或 Na2CO3。他们猜想的依据是 。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 NaOH 还是 Na2CO3,并填入下表(只要求填写其中一行。若两行都写,按第一行计分):实 验 操 作 预期实验现象 结 论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2固体产物
3、是 NaOH,而不是 Na2CO3。拓展应用 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常用于制作抗酸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碳酸盐,其原因是 。答案:实验一:碱 实验二:(1)水珠(或水雾等合理答案均可) (2)Ca(OH)2+CO2=CaCO3+H2O(3)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NaHCO3中含有 Na、H、C、O 等元素等合理答案均可(只要求选填其中一行。若两行都写,按第一行计分。其他合理的实验方案也可)取样,加入足量的盐酸 有气泡冒出取样,加入足量的盐酸 没有气泡冒出或取样, 配
4、制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有沉淀物出现取样, 配制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物出现拓展应用 碳酸盐与胃酸(或 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能会加重胃溃疡病情(或碳酸盐与胃酸(或 HCl)反应生成气体,使胃中气压增大,使人更不舒服等合理答案均可)3 (2009新疆)下图表示身边一些物质的 pH,看图回答:农作物一般适宜在 pH 为_ 或接近_的土壤中生长。正常雨水 pH 为 5.6,是因为溶有 CO2,某市 pH 为 4.9,此雨可称为_。答案:7 7 酸雨4 (2009新疆)某校学生对买来的工业固体烧
5、碱中的杂质进行研究。猜想,杂质可能是残存的 NaCl,还有变质生成的 Na2CO3。查阅资料:a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b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31取样品少许,加水搅拌 完全溶解 样品溶于水2用一支试管取上述溶液少许,滴加 AgNO3 溶液少许,再滴入几滴稀 HNO3有白色沉淀出现,部分沉淀溶解并放出_气体_AgNO 3= NaNO3 +AgCl_2AgNO 3= Ag2CO3+2NaNO3Ag2CO32HNO 3=2AgNO3+H2O+_3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_ CO2Ca(OH) 2=_+H2O结论:原猜
6、想是对的。答案:NaCl Na2CO3 无色无味 CO2 变浑浊 CaCO35 (2009聊城)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丙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答案:A6 (2009聊城)草酸(H 2C2O4)加热能分解。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的产物作如下探究:【猜想与假设】草酸分解得到的气体产物:A只有 CO2
7、B只有 CO C既有CO2,也有 CO【查阅资料】CO 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而 CO2 遇该试纸不变色【设计方案】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试管装置省略),通过观察下列装置中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A B C D【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装置C、装置D中的现象装置C中_;装置D中草酸分解的气体产物为CO 2和CO。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_。【讨论与反思】(1) 装置 B 中浓硫酸的质量增加,说明草酸的分解产物还有。(2)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装置中存
8、在的不足是_,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答案:试纸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 CaCO 3+ H2O (1)水 (2)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将尾气收集到气囊中(或将尾气点燃)7 (2009湘潭)下表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有关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物质种类 厕所清洁剂 桔子汁 牛奶 草木灰水 厨房清洁剂pH 1 3 6.5 11 12.5A. 牛奶的酸性比桔子汁强 B. 厕所清洁剂显酸性C. 草木灰水显碱性 D.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桔子答案:A8 (2009揭阳) “食品安全是大事。 ”用碱性溶液或水浸泡,如果蔬菜上洒了农药,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
9、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 )A食醋 B白酒 C白糖 D纯碱答案:D9 (2009揭阳)小玲学习了用 pH 试纸测定的方法后,收集了家里的几种物质进行测定,结果如下:物质 厕所清洁剂 牙膏 肥皂 厨房清洁剂pH 2 8 10 12上述物质中,最容易直接腐蚀铁制品下水道的是( )A 厕所清洁剂 B 牙膏 C肥皂 D 厨房清洁剂答案:A10 (2009揭阳)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C 2H5OH 和 NaCl 溶液(闻气味) BNaOH 溶液和稀 H2SO4 溶液(酚酞试液)CCa(OH) 2 溶液和 NaOH 溶液(稀盐酸) DKM
10、nO 4 和 KClO3 (观察颜色)答案:C11 (2009揭阳)若用实验证明 CuSO4 溶液显蓝色不是由 SO42-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观察 K2SO4 溶液的颜色B向 CuSO4 溶液滴加适量的 NaOH 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颜色消失C向 CuSO4 溶液滴加适量的 Ba(OH)2 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颜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释后 CuSO4 溶液颜色变浅答案:D12 (2009揭阳)小红发现,金店里有两种不同的“白金” ,单价相差悬殊,小红很好奇,打算进行研究。5【查阅资料】市场上所谓的“白金”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金、镍、铜、锌的合金,称为白色金;另一种是铂金,铂是一种银白
11、色的贵重金属,用于耐腐蚀的化学仪器及首饰等,俗称“白金”platinum-元素符号 Pt。小红结合化学课上学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展开了下列实验活动。(1)鉴别两种白金,她的方法可能是 ;(2)探究 Zn、Ni(镍) 、铜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可能的假设ZnNiCu;ZnCu Ni 你觉得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请把它们写出来(一种即可)假设: 【查阅资料】小红同学查阅了部分含镍化合物的溶解性如下表,且得知镍能与酸反应。OH- NO3- SO42- Cl-Ni2+ 不 溶 溶 溶【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厚度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
12、察现象。【记录现象】请帮助小红把实验现象填写完整金属 Ni Zn Cu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气体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气体产生激烈金属迅速溶解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对待的是 (填序号)写出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请你预测镍与硫酸铜溶液 (填“能”或“不能” )反应,理由是 。除小红的实验设计外,你能否象小红一样,设计另一组实验,也这样一次验证上述假设的正确与否,你的设计所用的一组物质的化学式是 (只写出 一组即可) 。答案:(1)取两种白金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含锌的白金,无气泡的是铂金(其它合理也给分) (2) Ni ZnCu【记录现象】Cu
13、无明显现象(无气泡产生)【得出结论】 Ni + 2HCl = NiCl2 + H2【结论应用】 能 镍的活动性比铜强 Zn NiSO4 Cu(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13 (2009玉林)常温下某同学测得一些生活用品或食品的 pH 如下,其中显酸性的是( )A小苏打溶液 pH=12 B鸡蛋清 pH=8C牙膏 pH=9 D苹果汁 pH=4答案:D14 (2009玉林)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能与 FeSO4 溶液反应的是( )AAl BAg CCu DFe答案:A615 (2009玉林)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是:NH 3 + CO2 + H2O = NH4H
14、CO3NH 4HCO3 + NaCl = NaHCO3 + NH 4Cl2 NaHCO 3 = 2 Na2CO3+H2O+CO2。在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A16 (2009玉林)物质王国发生了一起团伙盗窃案, “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石灰水,见右图)带回了“警察局” 。上级派出下列四名“警察”分别去审问“他们”(即把“他们 ”鉴别出来) 。无法完成任务的 “警察”是( )A 紫色石蕊试液 “警察” B 稀盐酸“警察”C 无色酚酞试液 “警察” D 纯碱溶液“警察”答案:B17 (2009大庆)
15、蒸馒头时,面碱(主要含 Na2CO3)放多了会发黄。为除去过多的面碱,做馒头时可加入适量( )A. 食醋 B. 食盐 C. 黄酒 D. 白糖答案:A18 (2009大庆)如右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 A 滴入试管与气体 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 A 和气体 B 组合可能是( )液体 A 气体 BA NaOH 溶液 CO2B NaOH 溶液 O2C 浓硫酸 H2D 稀硫酸 NH3答案:AD19 (2009大庆)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
16、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B.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锌C.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加热7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答案:D20(2009齐齐哈尔)有 X、 Y、Z 三种金属,把 X 和 Y 分别放在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Y 不反应;若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 的表面有银析出,而 Z 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关于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判断正确的是( )A.YXZ B.XYZ C.ZXY D.XZY答案:B21 (200
17、9齐齐哈尔)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 ,所用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A.铜粉(碳粉)在空气中灼烧 B.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 加过量的铁粉、过滤C.氢氧化钠(碳酸钠)加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答案:BD22 (2009齐齐哈尔)有一种不纯的 K2CO3 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 3、CuSO 4、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 13.8g 加入 1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 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样品中一定没有 CuSO4 B.NaCl 不与盐酸
18、反应,样品中一定没有 NaClC.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D.Na2CO3 和 MgCO3 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样品中一定有 Na2CO3 和 MgCO3答案:AC23 (2009齐齐哈尔)人体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正常胃液的 pH 通常在 0.91.5 之间,胃酸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胃部不适。患胃酸过多病症的人应服用含有哪些物质的药物来治疗?(答一种即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为什么通常需嚼碎后服用?还有一些人因胃酸过少影响消化,你建议他应该多吃哪些食物?答案:氢氧化铝、碳酸氢钠、氢氧化镁、碳酸钙等 嚼碎后的目的是增大与胃酸的接触面积或与胃酸充分反应 橙子、苹果、
19、酸奶或食醋等酸性物质 (答出一种即可)24 (2009齐齐哈尔)实验室用大理石(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剩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小文和小明对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辩论:小文说:因为瓶内有固体剩余,所以溶液中只有氯化钙而无盐酸。小明不完全同意小文的说法,请你说出小明的理由 。按小明的猜想,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几种可能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情况,设计实验证明,完成下列探究报告: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8答案:CaCO 3 +2HCl=CaCl2 + H2O + CO2 复分解反应
20、 剩余固体可能完全是杂质 CaCl 2 和 HCl 或 CaCl2(两种情况答全给 1 分)猜想:氯化钙和盐酸(1 分) 取少量,加石蕊试液(1 分)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有盐酸和氯化钙(1 分)25 (2009赤峰)向装有一定量 Ba(OH)2 溶液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入稀 H2SO4 至过量,有关溶液 pH 和滴入稀 H2SO4 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D26 (2009赤峰)现代建筑部的门窗框架常用古铜色的硬铝制造,取硬铝样品作如下实验。(已知:Si+2NaOH+H 2O=Na2SiO3+2H2 )气体过量稀盐酸样品 溶液 气体 过量 NaOH 溶液不溶物 溶液
21、 不溶物由此可推知,硬铝的组成可能为( )AAl Cu Mg Si BAl Mg Si ZnCAl Fe C Cu DAl Mg Zn Fe答案:A27 (2009赤峰)某实验小组将洁净的铁钉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发现铁钉表面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的元素角度分析,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HCl、Cl 2、O 2、H 2。【查阅资料】25时: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500,极易溶于水;Cl 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是 2,易溶于水,它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讨论分析】依据猜想和资料,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1)甲同学根据资料推
22、理得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 。9(2)乙同学认为是 O2,则检验 O2 的方法是 。(3)丙同学认为是 Cl2,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进行检验。Cl 2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l2+2NaOH=NaCl+NaClO+X,则 X 的化学式是 。【设计方案】实验小组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的试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如果产生的气体是 O2 和 H2,你认为装置 C 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丁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若没有听到,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经丁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
23、学首先对装置 A 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干燥的气体从 a 处通入,过一会儿点燃 C 处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 CuO 的铜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称量装置 A,发现质量无增减。【实验结论】铁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反思】 (1)装置 B 中浓 H2SO4 起 作用。(2)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氯化铜溶液显 (填“酸性” 、 “碱性”或“中性” )答案:(1)HCl (2)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看是否复燃 (3)H 2O(4)易爆炸 堵住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大拇指点火 尖锐的爆鸣声 【实验结论】氢气 【实验反思】干燥 酸性28 (2009
24、重庆)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选项 A B C D物质 玉米粥 橙汁 漂白液 肥皂水pH 6 .8 3.5 12 10答案:C29 (2009重庆)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按物质类别分类放置。下面是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情况。小林取用了硫酸以后,应该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答案:B1030(2009重庆)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氢氧化钠固体用于干燥CO 2答案:D31 (2009重庆)向Cu(NO 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溶液中有Fe 2 、C
25、u 2 、不溶物为 Cu 溶液中有Fe 2 、Cu 2 、不溶物为Fe溶液中只有Cu 2 、不溶物为 Fe 溶液中只有Fe 2 、不溶物为Fe,CuA. B. C. D.答案:B32 (2009重庆)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1)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 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则A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 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A 、B两溶液,这种试剂是 (填序号)。石蕊试液 CuSO 4溶液 醋酸溶液 KCl溶液答案:(1)盐酸(或HC1溶液)(1分)
26、 Na2CO32HCl=2NaClH 2OCO 2(1分)(2)出现白色沉淀(1分) (3)(1分)33 (2009肇庆)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煅烧石灰石 B酸碱中和 C铝投入稀盐酸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答案:A34 (2009肇庆)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 pH 的正确操作是 ( )A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BpH 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浸入待测液CpH 试纸浸液后过一会儿观察 D用玻棒蘸取待测液涂于 pH 试纸上,马上观察答案:D35 (2009肇庆)金属 X 放入 CuSO4 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放入 ZnSO4 溶液中无现象。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的是( )AZn、X
27、、Cu BCu、X、Zn CZn、Cu、X DX、Zn、Cu答案:A36 (2009肇庆)有四种物质的溶液:Ba(OH) 2、Na 2SO4、HNO 3、FeCl 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A B C D答案:B37 (2009肇庆)2008 年我省部分地区监测到的雨水平均 pH 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城市 广州 深圳 佛山 河源 肇庆 东莞 中山2008 年雨水平均 pH 4.47 4.8 4.54 6.37 4.86 4.83 4.58(1)上表列举的 7 个地区中,没有酸雨污染的地区是_;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填序号): CO CO2 SO2 N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