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02731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3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建瓯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1目 录前 言 .1一、开创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新局面 .1(一)“十一五 ”发展成就 .1(二)“十二五 ”发展环境 .5(三)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7(四)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9二、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12(一)明确主体功能分区 .13(二)统筹发展新格局 .13(三)重点建设区域 .15三、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7(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7(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18(三)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19(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9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20(一)提升传统优势产

2、业 .21(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22(三)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22(四)做好做优工业平台 .23五、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23(一)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4(二)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 .252(三)提升发展特色旅游业 .26六、积极落实扩大内需战略 .26(一)充分发挥投资的支撑带动作用 .27(二)积极扩大和活跃消费需求 .28七、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9(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9(二)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29(三)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30(四)加强现代信息体系建设 .30八、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1(一)着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 .31(二)强化中心镇的职

3、能 .32(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33九、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33(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33(二)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34(三)努力拓展对台合作 .35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与人才强市战略 .36(一)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36(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7(三)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39十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39(一)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40(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403(三)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41(四)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和管理 .42(五)扎实做好人口工作 .42十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 .43(一)提高全市人民文明素质 .43(二)推动文化繁荣

4、发展 .44(三)推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45十三、持续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45(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45(二)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47(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48十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49(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9(二)完善政府民主决策和绩效管理 .50(三)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50(四)推进“平安建瓯 ”建 设 .50十五、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51(一)强化规划实施 .51(二)明确实施责任 .51(三)加强监测评估 .52(四)加大宣传力度 .52附件:建瓯市“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备选项目一览表1前 言“十二五” 时 期,是建瓯加快 转变经济发

5、 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 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根据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建瓯市委关于制定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

6、制订实施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1一、开创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新局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 规划的建议,明确“ 充分发挥 海峡西岸 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 ,海西战略在全国的地位更加凸显;省委建议指出, “壮大县域发展实力,支持县域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有利于我市打造笋竹城、大力 发展笋竹科技特色产业;南平市委建议对建瓯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下个五年建瓯发展的方向,开启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新征程。(一) “十一五

7、”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建瓯发 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市 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融入海西建设大局,有效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战胜特大洪水、冰雹等各种自然灾害和禽流感等突发公共事件,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1、综合经济指标平稳增长。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预计 201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 100 亿元,年均增长 13.7%(可比价,下同) ,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 20297元,其中 2007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比 2000 年翻

8、一番的目标;财政总收入 5.8562 亿元,年均增长 23.4%,比 2005 年翻1.516 番,超 过 GDP 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 完成产值 91 亿元,年均增长 34.2%;农业总产值 42.61 亿元,年均增 长 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0 亿元,年均增长 32.6%;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36.46 亿元,年均增长 16.8%。2、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35:25.6:39.4 调整为 2010 年的 25.8:34.8:39.4。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笋2竹、畜牧、茶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和

9、专业村;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日益增强,篁城科技等五家企业被列为国家或省级龙头企业;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312 家,带动农户达 40%。第二产业比重大幅提升, 2008 年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机械化工等主导产业日益凸显,笋竹深度开发、太阳能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 国家火炬计划建瓯笋竹科技特色产业基地”,荣获“中国竹炭产业基地”等称号,福建省首个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发(检测)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培育了福人木业、华宇竹业、篁城科技、明良食品、新叶食品、精工齿轮、圣元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汽车 4S 店等新兴业态取得突

10、破,对市域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3、中国笋竹城建设扎实推进。2006 年全面启动中国笋竹城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 22.8 亿元,开发利用土地 7014 亩,引进入园企业 67家, 2010 年入园企业年产值预计 7.18 亿元、税收 3000 万元;吸引澳柯玛万森医疗器械产业园、特艺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落户园区;笋竹城的核心区商贸中心开工建设,引进汽车 4S 店企业 17 家。随着东峰、徐墩、南雅、东游等乡镇 互通口工业平台建设力度的加大,笋竹城逐渐上升为全市总体发展战略,对推动“一园多区”联动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从“笋竹工业平台 ”向“笋竹之城” 的跨跃。

11、4、交通能源状况明显改善。浦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松建高速公路、建闽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顺利完成,省道 204、303 线改造全面开工,农村公路提前两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建瓯将逐渐成为闽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区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北津水电站、 红湖水 电站、溪屯溪二期梯级水电站相继建成发电,小松 500 千伏、 东安 220 千伏、南雅、徐墩 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5、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构架有效拉开,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3由 17 平方公里扩大到 35 平方公里,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产业性城建项目,建成南街头步行

12、天桥、中山东路36 米大道、环城南路、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工程,城区防洪堤工程、水南大桥及人民南路、江滨路改造等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完成城区部分路段人行道及路灯改造,城市保洁和绿化养护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徐墩镇被列入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徐墩、南雅、东游、玉山四个南平市新农村试点中心镇和 47 个中心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城镇化水平达 42.5%,五年提高 4.3 个百分点。6、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双高普九”通过省级评估,一中通过省一级达标校验收,城 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成效显著,五年共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

13、造工程 62 个项目,建设面积 87385 平方米,总投资 9693.8万元,消除级危房 99083 平方米。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市立医院病房大楼和门急诊楼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房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完成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体育馆、闽源文化广场建设,大力实施乡镇文化站综合大楼、村级农家书屋、农坊工程、图书馆古籍库改造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举办闽源文化艺术节、CCTV6“印像笋竹城- 魅力建瓯 ”大型演唱会等系列活 动。实施城乡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升级,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全面启动,20 户以上自然村全面完成电

14、视“ 村村通” 工程,荣获“ 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先进单位” 。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通过了文化部“全国文化先进县” 复查,被正式命名为“ 中国民 间文化艺术 之乡”, 建瓯唱曲子和建瓯弓 鱼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国 优” 先进市行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以内。7、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集体林权制度、行政审批、4财政体制、农村工作机制等各项改革逐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与兴业证券公司建立了资本市场运作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参加“513”投洽会、 “618”项目成果交易会、 “98”投洽会及海峡

15、两岸茶博会等大型经贸活动,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宽了山海协作领域。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2.54 亿美元、外贸出口 3.38 亿美元, “十一五”期间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年均增长分别达到 32.3%、13%。8、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取缔关闭严重污染环境企业 21 家。截止 2010 年底,完成禁养区内 52 家养殖场的污染达标治理,关闭禁建区 6 家养殖场;加强水土保持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各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 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100%。扎实推进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生态村”创建活动,9 个乡镇、4 个村通过省级验收。实施

16、生态公益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沿溪两岸和沿路两侧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被授予“ 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称号。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强, 单位 GDP 综合能耗控制在南平市下达基数内,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9、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预计 2010 年分别为 8032 元、16700 元,年均增长11%、14%。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10 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8.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 95%,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2.53 万人,年均增长 2.6%。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成

17、立了南平市首家救助站,建州老年中心即将建成,新建和改扩建 5 所农村敬老院。住房保障制度日益健全,已建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336 套。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1.34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的目标以内。 “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各项惠民政5策有效落实。 “平安建瓯”建设持续深入,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成功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县级区域首例因洪灾大规模延期高考、人感染禽流感等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社会保持安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二) “十二五”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市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较好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1、面临的机遇(1)

18、国内外宏观环境机遇。从国际形势看,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竞争更趋激烈;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重新重视实体经济,低碳经济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全球逐渐步入绿色发展时代。从国内看,以转型促发展成为我国“ 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旋律,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快体制改革、提升开放水平等将是发展的重要任务,工业化和城镇化将成为两个强大的驱动力量,逐渐形成主要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这 些都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海西发展战略机遇。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国家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将继续得到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的积极支持。随着海西发展战略和海西绿色腹地建设的加快推进,有利于我市发挥生态、资源、区位、产业等方面优势,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打造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创造良好条件。(3)基础条件改善机遇。随着绿色生态经济强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的经济基础、交通条件、能源基础和生态资源等后发优势日益凸显,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