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自 然 辩 证 法 概 论 -课 后 习 题 答 案绪论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 3 -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 3 -0.3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 4 -0.4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 4 -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 4 -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 4 -1.3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 4 -1.4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5 星) .- 5 -1.5
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 5 -2.1 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 5 -2.2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 5 -2.3 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 .- 5 -2.4 、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 6 -2.5 、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 7 -3.1 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 7 -3.2 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 7 -3.3 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3、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 8 -3.4 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上届考察) .- 8 -4.1 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 8 -4.2 科学知识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5 星) .- 8 -4.3 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 8 -5.1 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 9 -5.2 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 9 -5.3 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 9 -6.1 什么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 10 -6.2 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4、.- 10 -6.3 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10 -7.1 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 10 -7.2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 10 -7.3 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 .- 11 -7.4 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 答: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 再次,这种复杂性还在于评价和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最后,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达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
5、.- 11 -8.1 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 .- 11 -8.2 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举例说明之。 .- 11 - 2 -8.3 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观从哪些方面反映科学理论的发展? .- 12 -9.1 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与特征?(5 星) .- 12 -9.2 构成技术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哪些? .- 12 -9.3 技术体系有哪些特征? .- 12 -9.4 怎么理解技术结构的演化?(一般) .- 12 -10.1怎样理解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关系? .- 13 -10.2简述技术开发的基本程序。 .- 13 -10.3技术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哪
6、些? .- 13 -10.4技术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 13 -11.1 什么是技术价值?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 13 -11.2 什么是技术伦理?它与技术价值有何关系? .- 13 -11.3 现代技术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怎样的冲击?其原因何在? .- 13 -11.4 怎样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看待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 .- 14 -12.1 什么是技术创新?它与技术发明、技术改造有何关系? .- 14 -12.2 试述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机制? .- 14 -12.3 什么是高技术?如何通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14 -13.1 什么是科学技术的
7、社会体制化? .- 15 -13.2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 15 -13.3 试论述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及其原因? .- 15 -13.4 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 .- 15 -14.1 试论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 .- 16 -14.2 为什么说研究与发展是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核心? .- 16 -14.3 请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 16 -14.4 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 16 -15.1 试分析西方未来学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观点? .- 16
8、-15.2 阐述现代科技革命对发展模式的影响? .- 16 -15.3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思考我国的发展模式(同 15.2 ) .- 17 -16.1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 17 -16.2 试论述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及其重点。 .- 17 -16.3 如何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18 -名词 解释: .- 18 -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 18 -什么是高技术、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 .- 19 -.- 19 -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 - 19 - 3 -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自然辩证法与自
9、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是计算机学界的哲学大师.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
10、.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比如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个问题.对应于这个问题.科学层次上在研究人工智能.如果说自然辩证法已经明白了机器和人脑思维的差异.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就有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
11、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1在自然观方面 第一,系统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客观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而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就是系统思想。 20 世纪 40 年代至 60 年代系统科
12、学的诞生与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系统自组织理论的诞生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 1979 年 10 月提出了建立系统科学的体系的问题 此后 20 多年对社会经济系统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系统的方法论。 当前面临许多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西部大发展、教育改革等 第二,生态自然观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首先,生态学深入地研究了人类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危机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 一方面是数量上的,是人口数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是质量上的,是人的生活质量与环境的质量之
13、间的矛盾。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时,同三种自然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 一是自然环境 二是人工环境 三是人工自然其次,生态学研究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 一是以建造人工环境的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4 - 二是以创造人工自然的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最后,生态学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1972 年联合国环境会议的报告只有一个地球指出,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自然世界(自然环境);另一个是人类为自己而建立起来的文明世界(人工环境与人工自然)生态危机的根源 是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0.3自然辩证
14、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物质文明建设走向新阶段的主要支柱。对我国来说,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关系到迅速增强国力和民族振兴的大事。而自然辩证法为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包括科技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科学思维方法和科技方法论的指导,促进知识形态的自然科学技术向物质生产力转化,缩短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建设的周期,有力地推动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为繁荣自然科学技术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战略部署和进行科学预测及决策等提供科学理论根据。学习、研究和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
15、研究及进行现代化管理,会促进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协调发展。0.4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3.自然辩证法的育人功能 3.1 自然辩证法具有显著的德育功能3.2 自然辩证法具有特殊的智育功能3.3 自然辩证法具有提高人们勇于创新之心理素质的功能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方法 1.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1)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
16、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2)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1)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和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
17、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但它的局限性表现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1.3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1)自然科学基础:“星云说”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尿素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元素周期律从运用观察实验等经验方法收集积累材料阶段,进入到对所获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说明的阶段。- 5 -(2)自然哲学思想渊源: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1.4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5 星
18、)(1)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出现了“人化自然”,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2)基本特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相对立,指出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另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
19、统一的辩证法规律。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这种人化自然界的思想,不仅超越了以往狭隘的自然观念,而且强调了人的参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人的能动性的发挥都不是不受限制的,不是无限的、绝对的。人类只能顺应自然的规律性而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性。1.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1)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2)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4)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2.1 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系统自然
20、观植根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 2.2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系统的含义: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义: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 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 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1、;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3)系统的特点: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自然界的物质系统都是与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的不断运动,任何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
22、是它的动态性。整体性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成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机械相加。因此,系统具有各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是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6 -2.3 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答:进化: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通常指演化内容的第一部分,它是开放系统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及其子系统与要家
23、的协同作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渐变与突变而发生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化和有序化的过程。演化:是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除了指事物的进化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纯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纯态”之间的更替。自然界的进化:有序化和对称性破缺(1)有序化“序”的基本词义为“排列”,可引申为一种规则的状态,在现代科学中,序的概念不仅表现为空间结构的某种规则性,而且反映了时间演化过程的某种规律性。出此,广义的序应该是指时空结构的规则性,这种规则性既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系统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反映自然系统演化的过程。任何系统都是有序与
24、无序的不同程度的辩证统一,这种统一的不同程度,就构成丁系统的一定秩序,即有序度。事物或状态不同的有序度构成一系列的阶梯。如果系统向有序化发展,我们就说它的有序度愈来愈高:反之,如果系统向无序化发展,我们就说它的有序度愈来愈低。(2)对称性破缺所谓对称,是指在一定变换下的席变性。如可逆性过程的时间反演对称性(时间对称)、空间对称(结构对称)和功能对称等。破缺是指在一定变换下所表现的可变性,或对称性的降低。它实际上是对应着系统的有浮状态。复杂性和层次结构正是起源于某种对称性的破缺。自然界的有序化是对称性破缺的结果,正是由于对称性破缺才使系统向有序化、组织化和复杂化演化。由此可见,自然界的进化就是一
25、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自然界每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必有一个基本的物质的或相互作用的、时间的或空间的对称性破缺与之相适应:高度有浮化、复杂化和组织化的系统,即是对称性逐步破缺过程的产物。2.4 、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开放性、远离平衡态一 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就能够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无序与增熵是封 闭系统运行的唯一方向,这是由封闭系
26、统所决定的,而对抗这种决定的运动路线的关键就是开放。所谓开放,就是借助外部环境输入的抗熵克服,抵消系统内部的增 熵。因此开放式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因为在近乎平衡态的情况下,即使系统开放,它也会返回平衡态的。“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胸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这意味着系统内要素独立性的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的出现。涨落:“生
27、序原理”通 常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的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就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宏观 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称为涨落。涨落是由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元素的无规则运动及外部环境不可控制的微观变动引起的,是一种随机的,不可预言的 事件。一般说来,当系统的宏观状态为平衡态和平衡态附近的某- 7 -个定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线性的,涨落都是衰减的。涨落本是很微小的,衰减的涨落 当然不可能对系统状态产生什么大的影响。而当系统处在远离平衡态,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那么,某种微小的涨落就会使
28、系统 的状态发生微小变化,这种微小变化将通过非线性的反馈机制而被放大,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2.5 、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1 )恩格斯关于物质永恒循环的思想他 指出“宇宙的演化史物质赖以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除了永恒变化着和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和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意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 了。既然在我们地球上,在自然界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产生了无数的有机物知道能思维的人类,那么当它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被毁灭以 后,在另外的地方和另外一个时候又一定会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这就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2 )自组织理论和混
29、沌理论:进化和退化的交替自 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的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首先,进化与退化是同存共生的;其次,进化与退化是相互转化,相互交替的;最后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总 的趋势呈现上升的特征,也就是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的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3 )现代宇宙学对于宇宙未来演化趋势的推断现 代宇宙学的研究表明,宇宙未来演化的趋势取决于宇宙的质量密度。若宇宙的质量密度小于临界密度,那么宇宙是开放的、无限的,就会像现在这样一直膨胀下去; 若宇宙的质量密度等于临界密度
30、,那么宇宙是平坦的、无限的,它也会永远膨胀下去;若宇宙的质量密度大于临界密度,则宇宙是闭合的、有限的,引力吸引将最终 是宇宙停止膨胀而转变为收缩。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发现了静止质量,可以使宇宙由膨胀转变为收缩,从而形成宇宙的永远重复的连续更替。3.1 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2) 以 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 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其表现为: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 短缺、环境污染。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