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学科概要分值及考情分析本科目在中医执业考试中,分值比例约为 6%左右,平均每年分数占到 40 分左右,中医助理每年分数 20 分左右。在中西医结合执业考试中,分值比例约为 4.5%左右,平均每年分数占到 27 分左右,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笔试考试平均每年分数占到 13 分左右。各单元节基本上都会有考题出现,其中重点考查的章节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脏、气血津液、病因、病机。 第一节 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二、整体观念的内容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自身在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
2、两个方面: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即五脏一体观;二是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即形神一体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例题解析】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C.时令、晨昏与人体阴阳相应 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E.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正确答案E第二节 辨证论治一、病、
3、证、症的概念和关系第 2 页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二、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望
4、、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由于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只能反映疾病某一阶段和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故中医学在辨识证候时,要求同时辨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其发展变化趋向,即辨明疾病从发生到转归的总体病机。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论治过程一般分为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三个步骤。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
5、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例题解析】因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及子宫下垂,都可以用升提中气法治疗,此属于A.因人制宜 B.同病异治 C.异病同治 D.审因论治 E.虚则补之正确答案C中医学“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E.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正确答案E同病异治的实质是A.证同治异 B.证异治异 C.病同治异 D.证异治同
6、 E.病同治同正确答案B精气学说细目一 精气学说的概念1.精的概念 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精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第 3 页2.气的概念气,在古代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不断运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两汉时期的元气说同化了之前的各种气概念,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元气一元论”。细目二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
7、运动与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构成宇宙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A.原子 B.电子 C.物质 D.精气 E.神气 正确答案D精气的运动形式是( )A.气机 B.气化 C.气滞 D.气脱 E.气郁 正确答案A阴阳学说第一节 阴阳的概念一、阴阳的含义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一般的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
8、、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寒热、动静、明暗是阴阳的标志性属性,而水火皆具备,故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二、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绝对性。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阴阳属性互相转化,二是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三是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昼夜阴阳属性的一般说法是:上午属阳中之阳,下午属阳中之阴,前半夜属阴中之阴,后半夜属阴中之阳。四季阴阳属性的一般说法是:夏天属太阳(阳中之阳),秋天属少阴(阳中之阴),冬天属太阴(阴中
9、之阴),春天属少阳(阴中之阳)。第二节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一体观第 4 页含义: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表现:阴阳虽然对立,但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统一体中的阴阳相互依赖而存在,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每一方都涵有另一方,阴中含阳,阳中寓阴,所谓阴阳互藏。二、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三、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
10、提和条件。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生”,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老年人“昼不精,夜不瞑”,就是因阴阳双方相互为用的关系失调而致。如果相互为用的关系破坏,阴阳不得相互资助,则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病变。四、阴阳交感互藏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发生相摩、相错、相荡的相互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
11、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五、阴阳的消长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主要表现为阴阳的互为消长,有阴长阳消、阳长阴消、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4 种形式;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主要表现为阴阳的皆消皆长,有阴随阳消、阳随阴消、阴随阳长、阳随阴长 4 种形式。 六、阴阳的转化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七、阴阳的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
12、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对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自和是阴阳的本性,是阴阳双方自动地向最佳目标的发展和运动,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阴阳双方虽然不断地处在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相互作用的运动之中,彼此之间第 5 页随时发生着消长和转化,但阴阳双方仍然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阴阳之间的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常阈平衡。第三节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1.脏腑及形体组织的阴阳属性
13、:(1)大体部位划分,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2)腹背四肢内外划分,则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3)脏腑划分,五脏属里,为阴;六腑属表,为阳。由于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所以分属于阴阳的脏腑形体组织还可以再分阴阳。如体表属阳,然皮肉为阳中之阳,筋骨为阳中之阴。再继续分,则皮肤为阳中之阳,肌肉为阳中之阴;筋为阴中之阳,骨为阴中之阴。五脏阴阳属性的划分肺 肃降 阳中之阴的少阴 上心 阳 推动 阳中之阳的太阳 中 脾 阴中之至阴 肝 升发 阴中之阳的少阳 下肾 阴 封藏 阴中之阴的太阴 2.经络系统的阴阳属性:(1)十二正经中有手足三阴三阳经,属腑而行于肢体外侧面的为
14、阳经,一阳分为三阳,因行于上肢与下肢的不同而分称为手足阳明、少阳、太阳经;属脏而行于肢体内侧面的为阴经,一阴化为三阴,分称为手足太阴、厥阴、少阴经。(2)奇经八脉中的跷脉与维脉,行于身之内侧者,称阴跷、阴维;行于身体之外侧者,称阳跷、阳维。督脉行于背,有总督一身之阳经的作用,称为“阳脉之海”。任脉行于腹,有总任一身之阴经的作用,称为“阴脉之海”。络脉中分布于体表及身体上部的称为阳络;分布于内脏、肢体深层及身体下部的称为阴络。二、在病理方面的应用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素问调经论)。一般而言,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六淫之中
15、,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燥邪属阴。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的偏盛偏衰和互损。“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是寒热性疾病的病理总纲。三、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阴阳学说用于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分析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和概括各种证候的阴阳属性两个方面。四诊辨析其阴阳属性:如色泽分阴阳,色泽鲜明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为病属于阴。气息分阴阳: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第 6 页动静喜恶分阴阳:躁动不安属阳,蜷卧静默属阴;身热恶热属阳,身寒喜暖属阴
16、。脉象分阴阳: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在临床辨证中,阴阳学说用来概括分析错综复杂的各种证候。在八纲辨证中,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四、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1.指导养生:注重养生是保持身体健康无病的重要手段,而其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法于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确定治疗原则:(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即损其有余。阳偏盛而导致的实热证,用“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阴偏盛而导致的寒实证,用“寒者热之”的治疗方法。若在阳盛或阴
17、盛的同时,由于“阳胜则阴病”或“阴胜则阳病”而出现阴虚或阳虚时,则又当兼顾其不足,于“实者泻之”之中配以滋阴或助阳之品。(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阴偏衰产生的是“阴虚则热”的虚热证,治疗当滋阴制阳,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阳偏衰产生的是“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治疗当扶阳抑阴,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3)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两虚应采用阴阳双补的治疗原则。对阳损及阴导致的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当补阳为主,兼以补阴;对阴损及阳导致的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当补阴为主,兼以补阳。如此则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为用。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药性,主要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
18、“四气”,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味,就是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辛、甘、淡三味属阳,酸、苦、咸三味属阴。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趋向。升浮之药,其性多具有上升发散的特点,故属阳。沉降之药,其性多具有收涩、泻下、重镇的特点,故属阴。【例题解析】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正确答案E第 7 页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正确答案A“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指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正确答案A阴阳的相互转化是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必然的 D.偶
19、然的 E.量变正确答案B“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正确答案A五行学说第一节 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含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用来归纳宇宙万物并且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义: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火的特性:火曰炎上引申义: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义: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第 8 页“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20、”。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 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此表的内容常以各种形式的考试题出现,应当熟记)自然界 五行五色 五音 五味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木 青 角 酸 生 风 东 春火 赤 徵 苦 长 暑 南 夏土 黄 宫
21、甘 化 湿 中 长夏金 白 商 辛 收 燥 西 秋水 黑 羽 咸 藏 寒 北 冬第 9 页人 体 五行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变动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 哭 咳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栗 【例题解析】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 B.火 C.土 D.金 E.水正确答案E火的特性是A.曲直 B.稼穑 C.从革 D.炎上 E.润下正确答案D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炎上 B.润下 C.稼穑 D.曲直 E.从革正确答案E第二节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1.相生 是指
22、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资生和助长作用。顺序:木火土金水木(相邻为相生关系)。相生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母子关系)。2.相克 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和拮抗作用。顺序:木土水火金木(间隔的为相克关系)。相克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胜、所不胜关系)。二、五行制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相互促进和资助、又相互制约和约束,以维持协调平衡的关系。五行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而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三、五行相乘与相侮1.五行相乘,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行
23、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产生相乘,如木亢乘土等;二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产生相乘,如土虚木乘等。相乘次序:木土水火金木。2.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有二: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第 10 页克制,产生相侮,如木亢侮金等;二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到其所胜的相侮,相侮次序:木金火水土木。四、五行的母子相及 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情况,属于五行之间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1)母病及子: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
24、行皆异常。母病及子的一般规律是: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2)子病及母: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子病及母一般规律有三种:一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二是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终致子母俱不足;三是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以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子盗母气”。【例题解析】金的子行为A.木 B.水 C.金 D.火 E.土正确答案B火的母行为A.木 B.水 C.金 D.火 E.土正确答案A五行的相生、相克次序,何项不对A.木生火 B.金克木 C.火生土 D.土生水 E.火克金正确答案D第三节 五
25、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五行学说将人体五脏与自然界的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作了相应联系,构成了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因而观察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外在表现,依据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和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可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推断病情进展和判断疾病的预后。即所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1)指导脏腑用药 (2)控制疾病的传变 (3)确定治则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