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我经济高质量发展.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126638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我经济高质量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我经济高质量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我经济高质量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我经济高质量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我经济高质量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政协经济委(2018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基本特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战略重点之一,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取决于能否顺利建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016 年以来,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政策走向和省市战略定位的研究,立足全市资源禀赋和供给侧优势,市委、市政府确定并持续推进了 12 个重点产业,成为我市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从重点产业发展入手对我市经济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特别是研判 12 个重

2、点产业体系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的差距,对实现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我市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三年来,我市坚持全链条谋划、全要素提升、全方位服务,聚焦发力抓产业的效果得到释放,重点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是:(一)项目规模加速扩张。近三年分别推进产业项目 288 个、440个、241 个,总投资分别为 333 亿元、552 亿元、628 亿元,2016 年和2017 年完成投资分别为 174 亿元、238 亿元;新建项目 573 个,总投资525 亿元;实际完成投资 412.8 亿元,建成项目 523

3、个;2016 年和22017 年规上企业分别为 269 户、313 户,净增 44 个。从项目单体投资规模看,近三年分别推进 10 亿元以上项目 4 个、10 个、16 个。其中,在建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为阜丰玉米深加工项目,总投资达到 120 亿元。增量投资逐年活跃,今年项目总投资比 2016 年接近倍增,“盘子”进一步扩大,基础进一步坚实。截至 8 月末,全市共推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 万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 163 个,总投资 607.5 亿元,年度投资 166.8亿元,投资完成率 48.5%,开复工率 68.1%;其中 5 亿元以上项目 32 个。(二)企业活力有效释放。一批老企业乘势而上

4、,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优胜劣汰。规上企业 2016 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303 亿元,实缴税金15 亿元;2017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03 亿元、同比增长 14.5%,实缴税金 21 亿元、同比增长 47.2%;预计 2018 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其中食品工业增长 20.1%。中国一重加快转型升级,上升势头明显;中车货车集团总部落户齐齐哈尔,在手订单充足;飞鹤乳业增速迅猛,年底可成为我市第二个百亿级企业;齐重数控实现恢复性增长,形式趋好;北满特钢完成混改重组,生产能力迅速恢复。此外,紫金铜产业园、阜丰、益海嘉里在建项目,有望成为市域经济新的百亿级战略性企业。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

5、体快速发展,培育种养加一体化合作社84 个、联合社 57 个。(三)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装备制造业抢抓“中国制造 2025”等政策机遇,加快向中高端迈进,重型装备、高端机床、铁路轨道交通装备、金属新材料、汽车轻量化等产业链不断延长,集聚度进一步提高。粮食稳产 220 亿斤,食品粮食加工业资源优势进一步释放,产业吸引力增强,阜丰、鸿展、东玉、益海嘉里等国内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落户;牧3原、嘉一香、天兆等种猪繁育和生猪屠宰产业初步形成业态集聚,未来2-3 年将形成千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飞鹤乳业正在培育单产 15吨奶牛及生产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专用牛群;龙江元盛、讷河恒阳高端肉牛产业基本完成区域布局。“

6、新字号”产业发展迅猛,冰上运动之城、北方瓷都、鹤城旅游、健康养老等品牌持续叫响;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较快,中草药种植面积连续两年翻一番达到 40 万亩,本地道地药材加工规模同步扩大。葡萄酒产业和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四)重点产业拉动作用显著增强。2017 年,重点产业实际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 24.3%,比上年提高 5.2 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9 个百分点,贡献率超过 97%。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6.2%,比上年提高 42.2 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重点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对 GDP 的贡献率等经济指标比上年同期明显提高。

7、(五)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基本搭建。政策支持、要素配置、园区载体、社会化服务等多元化产业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带动实体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初步构建起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一是量身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为每个产业量身制定了一套发展专项政策和实施细则,出台了齐齐哈尔市城区经济发展加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政策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意见,相关部门出台了42 个配套政策,已发放政策奖补资金 3200 万元,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培育 “产学研用”联合体,与 35 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联系,燕山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黑龙江省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黄芪研究所、齐

8、大食品研究院、葡萄酒研发4基地和本草方源中药研究所先后成立。高新智谷成为我市创新高地,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 30 家,入孵企业 353 户。三是大力招引储备人才。我市被确定为首批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通过项目合作与国内 50 余名高端科研人员建立了密切联系,引进或柔性引进 50 余位省级以上工艺陶瓷大师,开办大师工作室 9 个。引进挂职博士、博士后 11 名,计划招聘“名校优生”515 名,人才公寓开工建设。(六)市场主体作用有效发挥。以核心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及研发、金融为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参与组建了冰雪体育、高纬度清洁供暖、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业

9、联盟,有效带动了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截至2017 年末,全市非公经济体(含个体工商户)23.4 万户,从业人员 82.3万人,全市 3696 户个体工商户转为新登记私营企业,同比增长16.76%。电子商务创业势头迅猛,全市工商注册电商企业达到 720 家,交易额达 11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10%、41%。(七)绿色生态发展不断强化。在绿色制造方面,推进节能减排示范市项目建设,锅炉煤改气、农村使用天然气示范、冷链车制造生产线、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工程等 4 个项目列入计划。完成淘汰改造工业燃煤小锅炉 78 台,完成率 100%,节水型企业建成率 100%。拆除 8 户水泥企业 1

10、1 台落后设备,取缔关停 2 户落后企业。龙华汽车、鹏程生化、牧龙王陶瓷等企业实施绿色工厂建设,7 户企业和机构申报了国家绿色体系示范项目。在农业绿色生产方面,全市地膜清除率达到95.1%、棚膜回收率达到 100%。落实农业“三减”,全市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同比减少 5.2%、10.2%和 10%,全市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400 万亩,有机食品认证数量 445 个。5二、我市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方面的差距高质量发展不仅在供给侧方面更加强调创新驱动、生产效率、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并要求在贫富差距、幸福导向、金融风险防范、绿色环保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11、我市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一)在实体经济方面,发展质量有待提升。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与哈尔滨、大庆等地市相比,我市无论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还是增加值,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全市工业总量仅相当于广东或浙江省一个发达县市。企业数量少,新增就业岗位不足,促使了大专院校毕业生外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由此带来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生存周期短以及融资困难等问题。围绕骨干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没有得到较快发展,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品细分,不能集中连片,造成企业集群优势不明显,国内外名气不响,竞争力不强。二是结构调整不快。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两大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 70%左右,

12、这既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优势,也是弊端。我市纺织、医药等轻工产业萎缩严重;养老、冰雪体育装备、陶瓷等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支撑作用尚未显现;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较慢;农产品加工以“初、粗”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优质的粮食畜牧产能未能催生出国内一流的食品工业。三是投资质量不高。在装备制造业中绝大多数项目以技术改造为主,外来战略投资项目为空白;畜牧产业中,以畜牧养殖项目为主,乳肉加工项目较少,皮、毛、骨、血、内脏资源化利用开发项目为空白。节能环保产业中,光伏发电项目、生物质热电项目、污水处理项目较多,节能装备制造类项目较少;在养老产业中,多为机构养老项目,养老用品、养老食品

13、、养老服务项目极少。从目前的项目储备6看,缺少像阜丰生化、紫金铜业这样的战略投资,未来几年我市经济的投资拉动不容乐观。四是民营经济偏弱。缺少像飞鹤乳业、华鹤木业这样在全国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民营龙头企业。在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产业中占比过低,我市机械加工企业占全部产业总量 23%,其中民营中小企业仅占 4.7%。民营企业本地市场依附性太强,市场大部分在本地,高度依赖本地国企,缺少把市场做到全国的外向型企业,具有出口能力、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五是经营理念滞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遇事习惯于托人找关系,缺乏长远规划和发展动力,企业法人治理水平不高,经营方式粗放,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做大做

14、强。大多数民营企业品牌打造能力弱,企业和产品知名度比较低,企业形象和品牌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有一些知名度的也多是在细分行业内,在全国知名的品牌还很少。(二)在科技创新方面,发展动能转换仍不到位。我市大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企业没有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投入,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也比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产学研结合尚不够紧密,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还未得到发挥,科技创新体系还没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不好,对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不足。核心技术、关键制造还仅仅是依靠一重、齐车等大型国企,众多的民企中,像红旭达、华工、景宏等科技创新型企业

15、过少,翔科、天久碳纤维等企业在国内影响力还比较小,德达铸造、雄鹰猎枪等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企业还不多,无论是一、二机床由外面掌握的数控部分,还是驱动部分等关键制造,国产化率相当低。(三)在现代金融方面,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还比较弱。金融环境不7宽松、产品创新不足,多数银行的业务传统单一,创新空间小,贷款“门槛”高,众多民营中小微企业得不到金融机构的青睐;投融资体系不健全,融资环境差、手段少,基金、风投、担保等投融资机构不多,作用发挥不好;缺少完善的产业链支撑,民间投资不活跃,本地资本不知道往哪儿投,不敢投,外地资本不来投、不愿投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融资观念陈旧,没有树立现代融资理念,自身经营不规范

16、,改革动力不足,且一味追求间接融资,对直接融资手段不了解,不尝试,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不好,股权融资还没有形成氛围。我市目前仅 1 户上市公司,5 户新三板挂牌企业,而江阴作为一个县级市就有 47 家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 51 家,年内直接融资 77 亿元。(四)在人力资源方面,人才匮乏现象日趋严重。我市专业化干部、优秀企业家及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缺乏,产业工人队伍老化,对外地人才吸引力不强,本地人才流失较多,引才引智较难。企业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水平管理和技术人才留不住、一线青年操作工人招不来、优秀工匠养不起等凝聚人才能力不足的问题。不仅中小型工业企业非常缺少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而且

17、大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仅一重、齐车、齐二机床等大型企业,近三年就流失各类人才超过千人,人才呈净流出趋势,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陶瓷、中药、冰雪、旅游等人才依赖型产业,虽然加快了人才培养,但缺口仍然较大。城市人口不断减少,超低的出生率和加速的人口流失,造成的人口负增长将使养老金账户需要通过财政进行补贴,势必减少用于产业发展升级、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延缓经济发展速度。尤其是每年离开鹤城的多数是各行各界的“成功人士”、高素质人士,同时一批批年轻人外出求学不再回乡,城市缺乏创新活力,严重制约产业转型升级,这是最该担心问题。8(五)在绿色发展方面,环保建设超前谋划不足。高质量发展是资源充分利用,绿色环

18、保式的发展,但由于以前对环保重视不够,历史上我市在环保方面缺少超前的谋划和配套设施建设,使得目前我市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环保压力巨大。比如,我市各工业园区均没有统一的供暖和排污处理;我市正在建设 5 个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未来 1000 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规模的粪污处理如何解决?各县(市)均在建设生物质热电项目,几年后该类项目的废弃物-草木灰的如何进行无害处理?以上工作均未达到环保的同步规划与建设要求,容易出现先建设、后治污的问题。(六)在保障民生、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任务艰巨。一方面,我市财税能力弱,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投入不足。部分老旧散小区基础设施建于上世纪 70、80 年代,老化比较严重,

19、急需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市区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2017 年,7 区推进重点产业项目 218 个,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和完成投资分别增长 94%、91.5%和 62.4%,实缴税金增长 48.6%。主导产业推进项目 171 个,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和完成投资分别增长 69.9%、68.9%和 66.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36.6%,各项指标均高于 9 县。城区产业基础厚实,二产、三产相对发达,投资吸引力更强,产业发展更快。而县域中,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不平衡,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七)在经济发展支撑体系方面,短板依然突出。一是产业发展规划不足。缺少

20、高水平的顶层设计,产业布局不明晰,各县区各自为战,没有树立一盘棋思想,产业趋同,特色不鲜明,造成重复招商,恶性竞争,项目落地比较随意。二是产业生产要素制约成本高。我市冬季寒冷,9产业项目建设成本远高于东南沿海城市,生产运营中还要分摊供暖费用。此外,我市企业运输成本远高于中原内陆地区,用电成本高于内蒙和吉林省,且全国性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我市尤为突出。三是园区承载能力不强。全市 16 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工业园区、产业园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缺少规划定位,入驻企业关联性不强,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无法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等问题。四是政策

21、导向和吸引作用不够。已出台的政策效能未充分发挥,支持力度不够,受惠面不宽,政策的导向和吸引作用不大;更多地注重大投资、大企业、大项目,未能体现抓大不放小、外来投资和本地投资一视同仁的理念。缺少全市统一的招商政策,在与同类地区竞争时比较被动。五是创业氛围不浓。超低的出生率和年轻人流出,使我市更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导致创新创业人才不足;就业结构的不完善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剧了创新创业的难度;进国企考公务员“端铁饭碗”的思维影响着年轻人的就业选择,缺乏创业冲动和意愿;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不快,缺少了创业土壤。六是营商环境不优。市场经济观念、为民服务意识在干部头脑中扎根不牢,与时俱进、紧跟形势

22、不够,在创新思维、锐意改革、主动服务方面态度消极,对民营企业不重视、不关心,甚至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某些部门、银行等认为这些企业小、风险大,不见政绩,跟国企打交道更保险,不愿意和民营企业家交往。个别部门担当意识不强,上面宽松下面梗阻的情况时有发生。3、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全市 12 个重10点产业发展为重点,持续向产业项目聚焦、产业链高端聚焦、向实体经济聚焦、向要素提升聚焦、向发展环境聚焦,通过重点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打

23、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高质量发展。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优化升级,举全市之力持续推进全市 12 个重点产业,形成我市区域经济新优势。推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资源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一产方面,进一步调整农作物内部品种、品质结构,增加高质量农产品有效供给。二产方面,继续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横向集聚产业群,纵向延伸产业链为主线,积极构建以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为核心的“2+X”新型制造业体系,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把我市建设成为高端重型装备制造城市和绿色食品之都。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培育规上工业企业;把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条、

24、实现专业化生产作为重点,大力发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区域比较优势,构建大企业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做好产业对接和产品配套,重点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提高产品质量;塑造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培育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生产规模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产品。三产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支撑经济增长的能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提升我市经济、科技、文体、养老、旅游、交通等核心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