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11291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会计071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1年1月8日2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在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得到广泛运用,许多业务的处理不再做清晰明确的规定,或者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留给企业更大的业务处理空间。在财务上,充分利用谨慎性原则,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避免或减少财务风险已成为必然。但从目前企业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现状看,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有些企业尚未充分认识谨慎性原则的作用,没

2、有意识到应该加以广泛的利用,甚至未加以利用;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则存在滥用谨慎性原则的现象,利用谨慎性原则任意调节盈亏,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或掩盖经营亏损的目的。针对以上现状,本文仅就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应用略抒拙见。(二)相关概念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财政部2006年初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有关谨慎性原则的规定比较接近国际会计准则“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

3、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盈利、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三)综述范围本文主要研究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搜集了对谨慎性原则进行研究的国内外出版的相关著作及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的相关文章、各类杂志,还有各院校学报上不断涌现关于谨慎性原则及其在实务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商业文化、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会计师、商场现代化、中国经贸、中国管理信息化、中国商界等。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学习、分析和总结,能够对会计谨慎性原则进行解读以及其在新会计准则3中的应用等问题有总体的把握。(四)有关主题近几年,学者们对谨慎性原则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主题谨慎性原则的定义,谨慎性原则产生

4、的经济解释,如何适度应用谨慎性原则,运用谨慎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影响等。在谨慎性原则产生的经济解释方面,可以从税收解释、契约解释、诉讼解释、制度制约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明确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目标,使其在实务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二、主体部分(一)谨慎性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在西方会计文献中,经常用来表达“面对不确定性所持有的态度”的词有两个CONSERVATISM和PRUDENCEO,BASU1997在其实证研究中将其表述为,“会计师确认利得等好消息时所要求的可验证程度要比确认损失等坏消息高”。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第二辑SFACNO2写道,“在财务会计领域像稳健原则一审慎这样的惯例

5、是有其地位的,因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在到处有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中进行的。”由此可知,会计中的不确定性是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考察谨慎性原则的根本依据。我国的会计学者一般把它们相应地译为“稳健、谨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学解释及其悖论(汪远根,2002)中说,谨慎性原则是人们对会计中不确定的“自然”反应。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8条强调“应有的谨慎,即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期,既不夸大也不回避,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这一提法既符合人们对风险预期的认知心理,又规范了会计术语的准确表达。(二)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黄梅,2005

6、)中指出,谨慎性原则对于利得与损失的确认存在不对称要求,它的运用会导致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盈余反映的及时性和盈余变化的持续性在“利好”与“利差”时期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4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使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更加合理。谨慎性原则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方面谨慎稳健的内容。新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探讨(王治,2008)中也提到,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则较充分在运用了谨慎性原则。其主要表现在资产的初始计量、资产的后续计量、资产的期末计价、收

7、益的确认、或有事项计量等方面。1会计确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确认中,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合理稳妥的基础上。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价值减少(损失)通常被立即确认,而资产价值的上升(利得)通常被递延到它被出售或它的价值通过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试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刘伟,2009)中提到,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计入存货的成本。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则规定,可以运用公允价值的非货币性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可以看出,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对于不符合资产定义的各项财产,企业会计制

8、度规定都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方面避免了夸大资产,另一方面确认了可能的损失。论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张年莉,2009)认为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主要是考虑到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后,我国企业利用减值转回人为调整利润的现象频频发生,也是谨慎性原则的表现之一。相对于资产确认的严格而言,负债确认则宽松的多,例如或有事项的确认。或有事项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由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该事项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影响不确定性发生或不发生的因素不由企业所控制。所以或有事项并不符合负债或资产的

9、定义,是否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应以未来事项发生的概率来确定。只有发生支出的概率超过50,则可以确认为或有负债,确认金额为最5可能发生的支出金额。对或有资产一般不应确认,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予以确认,而且确认的金额不允许超过所确认的负债金额。2会计计量在会计计量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很广泛,在进行会计估计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就是谨慎性。它要求在合理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资产、权益、利润的计量不应高估,不应少计负债或费用。很多资产期末计价所使用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就历来被认为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最典型的表现,其应用的依据也主要是为了满足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10、。新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范围确定及方法有些新的变动,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张菊梅,2009)认为加速折旧法是一个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计量方法。一般认为固定资产在使用早期,性能较好,维护修理费用少,因而应多提折旧;固定资产在早期生产能力强,企业受益大,因而应多提折旧,以与收入恰当配比;固定资产在早期性能较好,维护修理费用少,因而应多提折旧。3会计报告在会计报告中,会计人员不仅要对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进行披露,还要充分揭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对于那些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中没有反映出来的风险,依据谨慎性原则,应在会计报告中适当披露。浅谈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刘莉,2008)中

11、说到对于或有资产的披露,新会计准则规定,或有资产一般不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如果能够预计其产生的财务影响,还应当作相应披露。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或有资产披露时,企业应当特别谨慎,不能让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为所披露的或有资产肯定会实现,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防止企业披露将不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资产,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三)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新会计准则较原会计准则更加的完善了,可是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6谨慎性原则作为一个在会计领域普遍适用的原则,其本源目的在于消除会计中的不确定性,或者

12、说其运用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充分估计、规避会计中的不确定性风险,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学解释及其悖论(汪远根,2002)中说到但谨慎性原则却同时具有下面所论述的两个特点,即谨慎性原则一方面几乎与其他所有会计基本原则有着内在的矛盾,另一方面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要依靠会计人员的判断和估计而使其缺乏刚性的标准,这两方面内容则构成了谨慎性原则悖论的部分内容。对于谨慎性原则在应用中与其他核算原则的冲突,浅谈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赵迅舟、张建群、潘孝礼,2006认为其表现在(1)尽量披露和确认预计可能的损失而完全不确认和尽量不披露利得这有违客观,与可靠性原则相冲突。(2)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

13、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与配比原则相冲突。(3)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违反了“不是本期发生的费用均不得计入本期”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存货成本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应用,与历史成本原则矛盾等。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张林云,2009)也指出,谨慎性原则作为一种对于不确定性的约束因素,缺乏严格的理论依据。谨慎性原则中的某些处理方法,对会计的一贯性与可比性也有影响。这些冲突的存在,给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留下了“操作”空间。(四)谨慎性原则应用中的思考由于谨慎性原则的特殊性,企业在实际应用中较难掌握应用的深度,人为操纵的空间较大,涉及的核算也较复杂,应用的结果会对企业

14、收支起到调节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利润的多寡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成为当前贯彻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建议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探讨(王治,2008)认为在实际应用中,财政部门、理论界和企业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管;(2)企业应充分应用但不滥用;(3)充分发挥社会评估机构的作用;(4)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以指导会计实务。浅谈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邢文通,2008)也认为作为财政部门,应及时进行7监控,防止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滥提各种准备金,任意调节利润,达到调节所得税的目的。论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张年莉,2

15、009)认为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也不同,因此我们应充分披露其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揭示因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他变动情况,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准确地理解企业财务状况。我们还要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适度谨慎性原则是当前国际会计界谨慎性原则发展的主流。就目前而言,人们还不能够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或风险做出可靠的预测或准确地计量。会计想要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不确

16、定性经济事项进行较为完善的反映,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和变革过程,这里不仅需要众多会计界同仁的努力还需要会计计量技术上的创新。三、总结部分谨慎性的开端源于中世纪受托责任的解脱,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过后才引起重视。今天,它作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写进准则,贯穿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全过程,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本文通过对谨慎性发展相关文献的梳理,明确了“谨慎性”的经济实质,提出了改进措施,试图展现给广大研究人员一个谨慎性发展的清晰路径,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四、主要参考文献1胡茂莉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分析J企业导报,20097762张林云,新会计准则下谨

17、慎性原则及其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7),323马希伟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284王治新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探讨J会计师,20089785肖仁伟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应用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3176汪远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学解释及其悖论D上海上海海运学院,2002,307赵迅舟、张建群、潘孝礼浅谈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J现代商业化,2006,3288邢文通浅谈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中国经贸,2008,1089王爱群、王艺霖、叶兴宽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3110张林云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

18、则及其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7),3211夏文霞试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P22412刘莉浅谈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中国商界,20082,4413查秉柱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223714张云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29202415秦华对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7,15116刘礼贤对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20094,12617张菊梅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J煤,200910,7518丁洁如何正确理解新会计制度下的谨慎性原则J商业文化,20103,12119FASBPROPOSALFORANEWAGENDAPROJECTISSUESRELATEDTOTHERECOGNITIONOFREVENUESANDLIABILITIESJJANUARY,2002,5920RICKANTLE,STANLEYJGARSTKAFINANCIALACCOUNTINGJTHOMSONLEARNING,2003,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